江西各个市区方言征集活动

江西各个市区方言征集活动,第1张

江西方言简介

赣语的共同点是:古代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为送气的清音,无论平仄,如“陪伴、停电、存在、沉重、强健”这几个词,赣语统统都是送气的清声母,而普通话却是前一字送气,后一字不送气,吴语(如上海话和上饶话)则都是〔d b dz d 〕一类的浊声母。

古代的遇摄三等鱼韵字、流摄一等字、臻摄开口一等字、曾摄一等字和梗摄开口二等文读字,许多地方主要元音是〔ε〕(或相近的〔e、〕),如南昌市:锯 kiεl狗kiεul根kiεnl灯tεnl耕kiεn 。

梗摄字一般都有文白两读。这里说的文白两种读法,是从一批字的系统上来看的,而不着眼于某一个字有几种不同的读音。来历相同的一批字,在书面语或新词语中,有一套读音形成相同的语音特点,而在日常口语中,在那些天天使用的最基本的词语中,这些字又有另一套读音,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语音特点。前者我们叫“文读”,后者我们叫“白读”。文白异读是就一批字来说的。其中的某一个字,可能是既有文读音,又有白读音;也可能是只有文读音,没有白读音;或者反过来,只有白读音,没有文读音。如南昌的梗摄字:

省 青 影 生 平

文读 sεn省市 t‘in青年 in** sεn学生 p‘in和平

白读 saη节省 t‘iaη青菜 iaη影子 saη生熟 p‘iaη平地

影母字开口呼多读〔η〕声母,不读零声母,如南昌市:安ηon袄ηau爱ηai鸦ηa“大小”的“大”读〔ai〕韵母,来自蟹摄徒盖切。普通话读〔a〕韵母,来自果摄唐佐切。南昌方言把母亲的姐姐叫“〔t‘o〕娘”,抚州方言把板栗叫“〔ho〕栗”,这里的〔t‘o〕和〔ho〕才是来自唐佐切的“大”字,也就是普通话的〔ta〕。

“菜梗”的“梗”字绝大多数地方有〔u〕介音,而普通话读〔kη〕,没有〔u〕介音,如:

南昌kuaη 萍乡ku 彭泽kuan

“搬班”两字韵母不同,“官关”两字大部分地方韵母也不相同。这两对字在古代韵母不同,普通话变得相同了,而赣语中还保留着不同的特点,如:

南昌 吉安市 抚州 宜春

搬 pon pon pon pon

班 pan pan pan pan

官 kuon kuon kuon kuon

关 kuan kuan kuan kuan

除吉安、萍乡一带无入声之外,全省其他地方的赣语及其他方言基本上都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在吉安、萍乡一带的基本情况是:古清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去声,次浊声母字有的读阴平,有的读去声。

词汇方面:太阳叫“日头”或“热头”(有的地方“日热”读音不分)。下雨说“落雨”。站立大部分地方说“徛”(读如“技”,有的地方读如“欺”)。坐着喝茶,说“坐到吃茶”。交合说“戳”。第三人称代词说“渠”。我的说“我个”。

江西省内的赣语区可分为昌靖片、宜浏片、吉茶片、抚广片和鹰弋片。

昌靖片:包括南昌市、南昌、新建、安义、永修、修水、德安、星子、都昌、湖口、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等市县。湖南省平江也属此片。

昌靖片有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入声分阴阳,阴入调值高,阳入调值低。(三个县例外:修水入声不分阴阳。星子入声限于古入声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古全浊声母字今归阳去。湖口无入声,古入声字今归去声)。如南昌市:

百 白 绿 六

阴入 阳入 阴入 阳入

第二,去声分阴阳,如南昌市,阴去45调,阳去11调:

旦蛋冻洞半伴

第三,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高安市、奉新、靖安、武宁这四地例外。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这一现象在全国的汉语方言中并不多见,如:普通话,铜、农,两字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再、菜,两个字一个不送气,一个送气,两字声调仍然相同,但在南昌话中,铜,农,由于铜字送气,农字不送气,两字声调不同;再,菜,再字不送气,菜字送气,两字声调不同,菜字变成上声,与“彩”字相同。

声母送气影响调类分化,各地具体情况不尽相同,这里不作详述。

武宁保留较完整的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在赣语中属于个别例外,与吴语和湘语的一些地方类似。

星子、都昌、湖口、武宁靠近九江官话区,受官话影响,说“喝茶”不说“吃茶”。湖口说“站”不说“徛”。修水靠近铜鼓客家话区,说“热头”不说“日头”。其他地方都说“吃茶”、“徛”和“日头”。

宜浏片:包括宜春市、宜丰 、上高、清江、新淦、新余市、丰城市、万载等市县。湖南省浏阳、醴陵市也属此片。

宜浏片的特点是有入声,但不分阴阳,“百白绿六”等字声调相同。去声也不分阴阳。丰城和万载入声分阴阳,阴入低,阴入高,属例外情况。

宜浏片除新余之外,声母送气都不影响调类分化。

宜丰、上高、新淦、万载四县声调有变音现象,变音为高升调,表示小称、爱称,鄙称等感情色彩。

刮风多说“发风”,而昌靖片多说“起风”。

吉茶片:包括吉安市、吉安、吉水、峡江、泰和、永丰、安福、莲花、永新、宁冈、井冈山市、万安、遂川、萍乡市、分宜等市县。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也属此片。

吉茶片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入声,而全省其他地方一般都有入声。吉茶片大多数地方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注意普通话虽然也是这四个声调,但内涵并不一样。吉茶片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归阴平,全浊声母字今归去声,次浊声母字有的归阴平,有的归去声。例外情况有:峡江古入声字统归阴平。宁冈古入声的清声母字归平声,浊声母归去声。永丰北部有入声,不分阴阳;南部有入声,分阴阳,阴入低,阳入高。万安和遂川有入声,来自古清声母字,古入声全浊声母字和部分次浊声母字今归去声。

宁冈和井冈山市的赣语只有三个声调,是全省声调最少的地方,连读变调比较丰富。所谓连读变调,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字单独念是一个声调,而在连贯的语流中,加在别的字前后,又变成了另一个声调。连读变调是比较复杂的语音现象,有多种原因可能造成连读变调。

吉茶片“八、发”等字韵母多读〔〕或〔ε〕等前元音。“产”字除峡江读〔s〕声母之外,都读〔ts‘〕声母,与赣南客家话相同,(全省其他地方一般都读〔s〕声母。)刮风说“发风”。插秧说“莳田”(全省其他地方一般说“栽禾”)。把东西藏起来说“摒”。衣服被钉子钩破说“烂了”,不说“破了”。这些都与赣语其他片的大多数地方不相同。

“关”字在赣语吉茶片和赣南客家话中一般都有两个读音,姓关的关读〔k〕声母,关门的关读〔k‘〕声母。

抚广片:包括抚州市、临川、崇仁、宜黄、乐安、南城、黎川、资溪、金溪、东乡、进贤、南丰、广昌等市县。福建省的建宁,泰宁也属此片。

说到抚广片的特点,首先就会想到古透定母字今开口呼的读法。透定母字今逢开口呼读〔h〕声母(文读〔t‘〕声母),如:

汤 桃 贪 头 托 踏

抚州

黎川

有的地方,如黎川和广昌,透定母字不仅今开口呼声母读〔h〕,齐齿呼、合口呼、摄口呼都可读〔h〕声母,如黎川:

地土突

古来母字今齐齿呼时声母读〔t〕,是抚广片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如:

犁 刘 镰 龙 粟 两

抚州

黎川

有的地方撮口呼字也读细音,如黎川:

旅滤

南城话比较特殊,流撮一等来母字也读细音,但声母并不读〔t〕,而读〔l〕,韵母也与三等字有差异,一等是〔iou〕,三等是〔〕,如:

楼刘篓柳漏溜

咸深摄字许多地方保留〔m/p〕韵尾,如:

三 腊 阴 揖 甜 甲

抚州

黎川

全省其他地方很少有阴去(或去声)读降调的,而抚广片的阴去调(包括乐安的去声)则多为降调,这有时似乎给听的人一种学普通话而学得不太像的感觉,其实是误会,如:

菜 靠 变 壮 肺 半

抚州

黎川

抚广片的入声分阴阳,调值大都是阴入低,阳入高,而其他地方的赣语要么是阴入高,阳入低,要么是入声不分阴阳,要么没有入声,这也是抚广片的方言听起来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如:

百 白 绿 六

南昌

宜春

抚州

以上这些特点,在全省其他地方也有零星的表现,却不像抚广片这样比较集中和一致。

词汇方面,把东西藏起来都说“囥”(读如“抗”,集韵宕韵口浪切)。赣东北一带的吴语、徽语和赣语鹰弋片也这样说,此外就只有昌靖片的修水、武宁和都昌说“囥”了。去街上顽儿的“顽”一律说“猥”(广韵贿韵乌贿切),如:抚州,黎川,广昌,进贤。除与抚广片相邻的丰城、余江也说“猥”之外,江西全省其他地方都不这么说。

在抚广片中,南丰和广昌这两个县较为特别,兼有赣语和客家话的一些特点,可以看作赣语和客家话之间的过渡地带。南丰和广昌都说“食饭、食茶”,不说“吃饭、吃茶”,影母开口呼字基本上不拼〔〕声母,而拼零声母,来母齐齿呼字不读〔t〕声母,这些特点像客家话。但是,这一小片毕竟有更多的赣语特点。如说“我个”,不说“ 介”,透定母开口呼字读〔h〕声母。另外,广昌阴入高,阳入低。南丰的入声依古韵母分成两类,咸深山臻摄的字无论古声母清浊,今入声调值都低,宕江曾梗通摄的字今入声调值都高,这个现象是全省唯一的。

鹰弋片:包括鹰潭市、贵溪、余江、万年、乐平、景德镇市、余干、鄱阳、彭泽、横峰、弋阳、铅山等市县。

鹰弋片与其他片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是第三人称代词“渠”读送气清音〔k‘〕或〔〕(例外:余干读〔h〕,弋阳读零声母,铅山读〔k〕),而赣语其他地方和客家话区读不送气音。其他特点有:太阳一律叫“日头”,不叫“热头”,下雨都说“落雨”,喝茶说“吃茶”(靠近九江官话区的彭泽和波阳北部说“喝茶”,交合说“戳”,我的说“我个”,把东西藏起来的“藏”基本上说“囥”(与抚广片同,与其他片异),影母开口呼字都读〔〕声母,不读零声母。

在鹰弋片中,横峰、弋阳、铅山三县有比较多的相似之处,可以看作一小片。它们的特点是:“我”字都读〔a〕平调。“官关、三桑、搬帮”三对字三县都分别同音,而“搬班”二字三县都不同音。“头”字都读〔〕。梗摄字没有文白两读,如“病”字读〔p‘in〕,不读〔〕。

波阳“班=帮三=桑胆=党镰=粮盐=洋”等字同音,是该县方言的一个特点。

余干的入声很特别。无论阴入还是阳入,单字调可以说都是一个同样的短促低调,但事实上入声字总不会这样单说,后面总是要紧跟着一个鼻音〔n〕或〔η〕。咸深山臻摄的字是〔n〕尾,宕江曾梗通摄的字是〔η〕尾。这个〔n〕或〔η〕在阴入后面读得高,在阳入后面读得低,阴入阳入就靠这个后缀的鼻音的高低来区别。事实上,在正常说话时,入声字和鼻音后缀连成一个音节,如:八拔百白叔熟。只有在单独强调地说一个字时,才听得出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赣语还分布在邻省的一些地区,这里不作介绍。

景德镇人听不得懂鄱阳话。景德镇地理位置在赣东北,是赣语系。景德镇话和南昌话,都昌话类似。乐平话是赣方言乐平支系,涵盖乐平,鄱阳县部分,万年部分。景德镇话和乐平话不互通,交流需借助普通话。所以说行政上两市捆绑一块,方言上是互不隶属。

如果在外地,你碰到一个江西人,让他说一句江西话来听一听,他多半会有些困惑,因为对于一个江西人来讲,他通常是没有 “江西话” 这个概念的,江西的方言情况相当复杂,完全不能将“省”作为一个整体来一概而论。

当然,这也不是江西一个省的情况,和北方省份几乎一个省甚至几个省的方言口径统一相比,南方很多省份的方言都相当复杂,不过嘛,即使和南方省份来比,江西的方言情况也算是混乱的,比如如果说到“湖南话”,大家可能还能想到湖南台综艺节目偶尔蹦出的几句长沙话;而说到 “江西话” ,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江西人可能都有些懵 :到底找哪个来代表江西话呢?

其实江西方言虽然乱,但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方言区:赣语区,客家区,官话区以及徽语和吴语,这里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一, 赣语

先说说最主流的赣语,虽然大家可能没有 “江西话” 这概念,但是 “江西话” 这个概念其实还真的存在,这就是 “赣语” !

汉语根据不同分法,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大方言,有分七种的,有分九种的,也有分十三种的,但无论哪种分法, “赣语” 都是其中之一。

“赣语” 是江西人的主体(汉族江右民系)所使用的语言,在江西境内4600万人中,使用赣语者大概3000万人,占据全省人口2/3左右,江西现在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有61个大体使用赣语。

有人可能就要问了:这不是有 “江西话” 吗?为啥江西人没有 “江西话” 的概念呢?

问题是,虽然有 “赣语” 这个概念,但“ 赣语” 内部并不互通啊,即使是内部的各方言具有较多共同特点,但不同地方说的话,多半还是互相听不懂。

根据第二版《中国语言地图集》,赣语内部可分为九片 :昌都片、宜浏片、大通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

这不同片的赣语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当困难,即使是同一片内部,也不一定能互通,比如就拿 昌都片 来说。

如果把赣语当做独立的一种语言,那它的标准语当然是 南昌话 ,而 南昌话 便属于 昌都片, 不过通常所说的南昌话是指南昌市区及南昌县管辖的地区,并不包括昌都片其它地区,而如果再细分,仅仅只有南昌旧城(今八一大道以西到江边,永叔路以北,阳明路以南不足5平方公里的地区)所用的方言为标准的南昌话,至于使用昌都片的其它县市,比如湖口,都昌等,理解南昌话还是颇为困难。

对了,这里还要说一点,赣语并不只有江西人说,湖南,湖北等省也有大量人口使用赣语,这是因为元末明初之际江西经济发达,受战乱破坏较小,所以江西人往湖广地区进行了大量移民,很多早期江西移民聚集地现在仍然使用赣语,目前赣语的使用人数大概在4800万左右(超过江西全省人口),江西的有2900万、安徽约450万、湖北约530万、湖南约900万、福建约27万。

赣语的人口分布情况

二, 其它方言

说完了赣语,再说说江西境内的其它方言,江西境内第二大方言便是客家话。

客家人大部分分布在广东北部,江西南部以及福建西部,所以江西南部地区几乎都是客家语区。

江西目前有大约800万人使用客家话,占全省人口的1/6左右,主要集中于赣南的赣州地区以及吉安部分地区,而赣北地区唯一一个使用客家话的地方是宜春的铜鼓县。

铜鼓县:江西北部唯一一个客家县,全县人口70%为客家人,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当地人多为明清时期的闽粤客家移民后代。

不过,客家话也不是完全互通的,赣南有些地方甚至都不以县,而是以乡镇来划分方言体系,互相之间也很难听懂。

但是赣南地区也不是都操客家话—— 赣南核心的赣州老城以及信丰县城及其周边5公里范围有一个方言岛,这个方言岛的人说的是西南官话 ,这个方言岛被包围在在800余万人的赣南客语方言区中,相当显眼。

而江西的官话区也不止赣州城一处,江西北部重要港市 九江城区及其附近的瑞昌,柴桑(以前的九江县,后改为柴桑区) 等地也不使用赣语,而使用的是 江淮官话。

而除了赣语,客家话和官话外,江西还存在其它方言,这存在于东北的上饶,如果以地级市来看,上饶的方言复杂程度在江西内部首屈一指: 婺源县、浮梁县、德兴市 使用 徽语 ; 上饶市区、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和德兴市(限陇头) 使用 吴语 ; 鄱阳、余干、万年、弋阳、横峰、铅山等地 则使用 赣语。

三, 十里不同音

也就是说,如果粗分的话,江西境内有 赣语,客家话,官话,吴语,徽语 五大方言,而再细分的话,则能分出更多来。

为什么江西的方言这么乱呢?

其实首先还是和地形有关,和北方平原地形不同,南方多山的地形使得语言很容易在限定的区域内自行发展,很难形成混杂。

江西的山地丘陵共占全省面积70%,在古代这自然严重阻碍了不同区域间的交流,江西省内部最大的平原为鄱阳湖平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这里自古就是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是平原地形,所以这里的方言相对便比较接近,江西话中最大的一支——以南昌话为核心的昌都片便形成于此。

此外,水系,移民以及行政等原因也会对方言产生影响。

比如赣州,赣州老城为何形成方言孤岛呢?根据考证这便是移民造成的,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因赣南民变遍地,朝廷从广西桂林、柳州调来 狼兵(客军) 进驻赣州。桂林话、柳州话带到赣州城区,形成了赣州的官话,目前赣州话的使用人数在30-35万之间。

再说九江,九江城及附近等地说 江淮官话 其实也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实九江话一直以来就和江西主体操行的 赣语 不太一样,明朝嘉靖年间的《九江府志》就记载到 :“文仪言语类金陵而近实。”, 所谓金陵便是南京,说的也是江淮官话,为何九江方言会和相距甚远的南京相近?

这和九江人有关,九江处于江西最北边,自古就是收纳北方流民的地方,所以古代九江城居民很多都属于移民后代,加之古代长江为交通要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相当频繁,所以形成了具有共同特点的“ 江淮官话”。

注:东晋时期,浔阳(九江)就是接纳北方移民的重点地区,西阳郡、新蔡郡、安丰郡、松滋郡、弘农郡(大部分移民来自这里)、太原郡六郡大量流民被安置于此,有些学者认为九江人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原型便是他在家乡看到的由这些北方移民建立的“坞堡”,而这些移民说的当然是官话,这便是九江官话最初的来源!

而现在的九江人多半也是移民后代,1858年湘军攻破九江城后,对九江进行了屠城,老九江城的居民基本被杀尽,现在九江城内的局面多半是从湖北,安徽甚至是河南信阳一带的居民后裔,他们使用的也多是江淮官话,这奠定了现在九江话的基础,之后九江话又不断影响附近的九江县,瑞昌,湖北黄梅,武穴等地,使得官话区范围扩大。

九江话有着江西方言中极少存在的“儿化音”(北方方言特点)现象,显得与江西地区其它方言格格不入

然而,与九江仅一湖之隔的 湖口县 却并不使用江淮官话,湖口话也属于赣语昌都片,这也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湖口以西的 九江市区及郊区使用的是江淮官话,而湖口以东的安庆市部分地区使用的同样是江淮官话, 湖口等于是将江淮官话区切成了两半,这又是为何?

其实这也和水道有关,古代湖口并未形成繁华的沿江口岸,湖口,星子等地的经济活动通常是通过鄱阳湖水道和南昌进行互动的,和长江中下游交流反而不多,所以湖口的方言并不接近九江,而接近南昌。

同样,九江最西部的武宁,修水两县使用的也是赣语昌都片,这便是修河水道的影响,水系在古代几乎相当于现代的“高速公路”,沿河上下游交通便利容易形成相对统一的共同文化,而古代南昌和武宁,修水便通过修河相连,事实上明清时期武宁,修水两县也是属于南昌府管辖,并不属于九江府。

如上图,沿着永修,武宁的河流便是修河,再往西便是修水县,中间的湖泊为旅游景点庐山西海(柘林水库)。

最后重点说一下江西东北部的上饶 !这个地方的方言相当丰富,这也和上饶本身的地理位置有关:多省交界之处,上饶西部靠着鄱阳湖,属于鄱阳湖的鄱阳,余干,万年等地自然属于江西核心区,使用赣语,这里明清时期其实有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饶州府,府治鄱阳。

而上饶西北边则有些乱,上饶市,玉山和广丰一带,自古以来与浙江衢州吴语区一带交往密切,交通便利,浙赣铁路由此通过,说的方言也是吴语,辛弃疾的名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 便是在上饶写出的。

注:古代上饶地区和吴越地区在行政上也有很紧密的联系,宋朝时期信州上饶郡、饶州鄱阳郡,隶属江南东路而不是江南西路;元朝时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而不是江西行省;一直到明朝初期,饶州府(上饶东部,景德镇)和广信府(上饶市区,上饶西部以及鹰潭等地)因漕运不便,才改为隶属江西布政使司。

而上饶北部的偏东的婺源、德兴,以及景德镇的浮梁说的则是徽语,这其实也属正常,毕竟这些地方古代和安徽交往密切,其中婺源还是古徽州六县之一,一直到后来“婺源隶赣”才改属江西。

注:上饶县铁山乡,一个乡竟然有9种方言(“铁山腔”、“汀州腔”、“麻山腔”、“建宁腔”、“广丰腔”、“田墩腔”、“广东腔”、“福建腔”、“官话”,分属吴语,客家话,赣语,官话以及闽语)。

由于江西方言如此的复杂,所以说,让一个“江西人”说“江西话”真的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个“十里不同音”的地方,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方言属于哪个系统。

抹夜。南方鄱阳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古汉语字词、读音和原意,词汇量大,表意清晰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语音因地、因时而异。鄱阳话即鄱阳赣方言,鄱阳镇话是鄱阳话的发源和活化石,它保留了赣方言的诸多共性,同时也不乏自身的特色。

因鄱阳县是古饶州府所在地,其下辖今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余江县等,加上该区域古时候远离战乱,人民安居乐业,人口稠密,历尽几代人口迁徙最有名的就是“瓦屑坝”,至今安徽、湖北等地仍然保留与之相似民间习俗,和语言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765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