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古董首饰真伪?

如何分辨古董首饰真伪?,第1张

1判断古董珠宝的真伪是个系统性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熟悉每个时代的典型器。看到古董时首先要进行预判,如果预判都通不过,也就不需要放大镜看了。预判就是把实物与脑中储存的各时期典型器进行对比的过程。我曾经在:如何判断古董首饰年代 中专门聊过对古董珠宝风格流变熟悉的重要性。举个例子,下面两件虽然都是古董,第一感觉也差不多,但其实根本不是一个风格,两者至少有30年的距离。风格的问题上面链接里聊过,不再多说。

2聊一点判断古董珠宝真伪的具体技巧,其实跟前面相比,这只是一些小聪明。古董珠宝风格基本没问题后就需要查看细部特征。我习惯把古董珠宝分成镶嵌类和金工类,两类工艺区别很大。以钻石镶嵌珠宝为例,从最简单的开始说。先看是不是老切钻石。除了玫瑰切外(什么是玫瑰切在如何判断古董首饰年代中有示意图),常见的老切钻石,也就是老矿和老欧洲式的特点:冠高亭深,台面小尖底大,腰不打磨,大小形状颜色也不规则。下面戒指上的钻石就是老欧洲式切割。

熟悉老钻石的特征有两个目的:第一当然是判断真伪,第二,满钻古董珠宝常有掉钻,熟悉老钻石特征就是看有没有后补的情况。如果用明亮式钻石补镶古董珠宝,火彩的区别是很大的。

我们身处的这个古玩界,表面上看起来,是很规范的。

但真正有效的古玩界规则,一定是靠利益维系。

很多人以为,只有在中国,古玩界才是这样的。

其实,任何地方,都是如此。

想明白了这点,你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到和别人讲古玩真假、道理,或者是打嘴炮上。

因为即使你说得再正确,但也不可能,让大收藏家放弃手中的利益。

想要掌握主动权,靠的还是实力。

1、在古玩界,你必须让对方更舒服

有人曾经说过,在这个世上,有两件最难的事情。

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还有一个就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到自己的包里。

人都有天生的叛逆心,只要是自己不爽的事情,都会拼命反抗,甚至和你对着干。

有人说你的古玩假,你马上反驳,真的有意义吗?这些都是小人物

所以啊,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就必须要让对方更爽。

不管是买古玩还是卖古玩,都是如此。

很多人感觉古玩界人际关系太复杂,就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既然你的心里舒坦了,那别人肯定就会有委屈,自然不会和你有太好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在微信群里,经常看到你个古玩收藏家吵架。

真正的古玩界牛人,都是委屈自己,去让别人舒服,我们可以看看马未都、李鉴宸的处事风格就知道,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古玩界牛人,就在于说话让人感觉到真诚。

当自己翅膀够硬的时候,才有享受的资格。

2、在古玩界,请别做尖酸刻薄的人

昨晚,有个朋友和我讨论了很久,就是古玩界那些尖酸刻薄的人,为啥一般都混得很差。

我朋友的观点很明确,因为在古玩界,这种人非常自私。

为啥?

道理也很简单,他们总是去嘲讽别人的古玩是假货,而且说话也经常带刺儿。

和人交往,是需要智慧的。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能把自己的底牌,让人家知道了,好有回旋的余地。

尖酸刻薄之人,根本就不管这些,有什么情绪全部写在脸上,挂在嘴边。

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有谁会来帮你呢?

你可以看看杨伯达,现在也去世了,有谁纪念他,还不是他当初金缕玉衣事件影响至今,把责任推给史树青,该得罪的,不该得罪的都得罪了,现在只能跑到地下,估计史树青掐死他心都有。

3、在古玩界,有自己的底线

在古玩界,和人交往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底线。

很多人由于自己比较弱小,可能内心还有一点自卑,所以总是习惯逆来顺受。

遇到事情,也一再地忍让。

可能他们认为,这样做就能在古玩界获得友谊,可最终却成了一个老好人。

老好人就是谁也不得罪,看起来和谁的关系都不错,但却从来没人和他交心。

在古玩界,做人呢,还是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该反击的时候就反击更好。

在古玩界,你可以不主动去欺负别人,但身上却必须要有刺。

当别人试图伤害你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4、在古玩界,了解别人的喜好

在古玩界,想获得成功,虽然没有捷径一说,必须学习好古玩知识,并搞好人际关系,就一定能让自己事半功倍。

在古玩界,在搞关系的时候,有个方式是最简单,但却最有效的,那就是投其所好。

做过古玩销售的人,应该就有感受,你想迅速拉近古玩收藏家关系,就必须要说他想听的话,他感兴趣的古玩话题,他内心在乎的事儿。

如果每次和古玩收藏家交谈,都只是在谈古玩,想让他更快把钱掏出来交给你。

想获得单子,一定是难于登天。

不管是谈买主,还是和身边的人相处,都应该了解他们的喜好,然后再针对性地投其所好。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使对方开始对你没有好感,但也架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

5、在古玩界,人微必定言轻

有人曾告诉过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一定会挨打。

在古玩界,必须要强大自己,才有可能获得对手的尊重,不敢随便欺负你。

在古玩界,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是最基本的发展逻辑。

不想一直呆在穷人堆里,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你可以看看,谁敢惹大人物马未都、李鉴宸,两人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们有深厚背景,没人敢主动惹。

小人物,就算手上有古玩,没人听的,也没人信。

可大人物,就算放个屁,都是香的。

为啥?

小人物,人微言轻啊!

不是说你古玩真假,就算是真的,也没用,这是由你的位置决定的。

  (1) 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

  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

  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

  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

  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

  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

  。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

  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

  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

  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

  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

  唐代产品。

  (2) 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

  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

  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

  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

  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

  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

  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

  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

  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3) 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

  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

  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

  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4) 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

  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

  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

  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

  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

  (5) 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

  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

  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

  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

  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

  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

  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6) 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

  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

  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

  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

  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其实真要是鉴定一件古董,可以去助于专家的。我鉴定古董都是去博宝网在线鉴定的,那里专家的水平很值得信赖。

  古董交易,建议去博宝网商城和在线拍卖看看,那里是一个很好的古董交易平台。

鉴别古董的真伪最本质原则的就是特征比较。

古董分类繁多,但每一类古董如瓷器,青铜器因年代,材质,制作工艺,保存状态等等的不同,存在各种特征。如铜器铸造留下的模具痕迹,年代留下的各种铜锈,瓷器的彩绘颜料,胎土,釉面特征等等。。这些自然形成的特征,许多都是都是不同时代器物所特有的。

换句话说,他们就像钞票上的防伪标志,是属于人为无法仿制或者是仿制成本高昂的。鉴别古董真伪就是利用这些特征做比对。

一件古董的真伪首先就是确定这件古董的名称和归类,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志去对比,比对它上面是否存在这些特征,这些特征性状是否和真品的性状相符。这就是判断古董真伪的方法。

由于古董分门别类非常繁多,因此一个人每类古董的鉴别特征都掌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一辈子努力学习积累最多只能精通几个门类。所以一个专家什么都能鉴别这往往就是不可靠的

瓷器鉴别不是嘴一说就行的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乐官款可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隆庆:所见官窑年款都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两行楷款,“隆庆年造”四字两行款少见。款外常围以双圈或方框。隆庆款识有青花和红彩两种,红彩款多用于彩器上。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书“天启年制”的。民窑中书纪年款的见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启米石隐制”等等。

堂名款、吉语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等等,还常见图案款,如兔子、灵芝、方胜等等。

崇祯: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1637年)等。民窑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清代

顺治:顺治官款少见,有“大清顺治年制”六字两行楷款,款外有双圈。署“顺治年制”四字的,一般无圈框,均为青花款识。民密器署干支纪年款多见,如“顺治丁〓年”(1657年)“庚子年制”(1660年)等,堂名款、吉语款减少,见有“继善堂”、“百花斋”、“西畴书院”“玉堂佳器”等等。

康熙:官窑瓷器的纪年款主要有两类:一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一是“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写于珐琅器上。官窑器中也有写干支纪年款的,如“康熙辛亥(1671年)中和堂制,”中和堂曾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居住之所,因此,署“中和堂制”款的器物是宫内御用之器。康熙朝瓷器款识种类繁多。按书体分有:楷书、篆书、行书,官款绝大部分是楷书,少有篆书款。按颜色分有:青花、釉里红、金彩、红彩、紫褐色款以及紫、黑、黄、蓝等料款。按款外线框分有:双圈、单圈、元圈、双边正方框等。按排列形式分有:六字两行、三行款,四字两行及四字环形款等。民窑一般无年款,但其它种类款很盛行。

雍正:官窑年款较多见的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的,款外有双圈或方框。珐琅彩器款识有“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一般为两行竖写并围有方框的楷书款。在茶叶末、炉均及仿钧器上,则见“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雍正年制”四字古钱形款,则主要见于花盆一类器物底足。雍正朝的堂名款不及康熙时期多,著名的有“朗吟阁制”楷书款,为雍正未登极之前烧制的,朗吟阁是当时雍正的读书处。堂名款还有“养和堂”、“希范堂”、“致和堂”等;人名款则见有“江鸣〓制”、“冯宅”、“松年”等;吉语款少见;图案款有一定数量,如灵芝、鼎、花押等等。

乾隆:乾隆朝的官窑年款,有楷、篆两种书体,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主。多数不加圈框。以青花款为多,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堂名款之多,较康熙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瑶华道人”等有名,唐英为督窑官,瑶华道人为乾隆的王子。

嘉庆:官款以篆书为主,少有楷书,大多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民窑款识篆、楷均有,六字或四字,但字体草率。出现图章式的篆书款。

道光:官款与嘉庆时体式大致相同,大多为“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款。以青花和红彩写款。

咸丰:咸丰朝又兴起以楷书署款的风气,官窑大多署“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篆书款减少。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款与刻款。民窑器中十分盛行图章式篆书款,并影响后世。

同治:官款以楷书为主,大多为“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和“同治年制”四字两行楷款。以青花、红彩或金彩书写。民窑器大多用红彩图章式篆书款。

光绪:官窑款识楷、篆并用,以楷款为多,署“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款,也有四字两行款,多数不饰圈框。有青花、金彩、红彩及刻款等体式,大体同于前朝。民窑款识较草率。

宣统:官窑款误解有青花、红彩与墨彩款等,署“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多,一般无圈框。民窑款识与前朝类同。一般来说主要是多看书,看书一定要记住,要多看实物,有条件多看真品和仿品的区别,把书中知识结合起来。看东西的时候少说话,多听前辈的指点,还要看自己的悟性。

瓷器玩家大抵会有同感,古瓷上某些现象,有时心里明白,嘴上却难以表达,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这“意会”,实际上讲的是“悟性”。 悟性在鉴识上无处不在处处在,所以,有人觉得识瓷难,有人觉得不难。比如面对一真一假两件器物,入门三个月的人只凭一、二个基本要点便判定了真假,学三年的人,虽然可以讲出三条、五条理由,则不见得真正能抓住要领,这就见出了悟性高下。笔者不是拿“悟性”唬人,之所以如是说,是因为许多人的眼力和心力本是来够用的,只因在许多时候失去了平常心,便迷失了悟性。 因此,在古陶瓷鉴定上,“悟性”未必一定就同智商、同懂得相关历史知识成正比,有时还可能成反比。例如有位高学历的事业有成者,以较高的价位,拥有了一件外底署“永乐年制”篆款的青花龙纹盘,说是国宝级文物。其知识面极广,从我国首见的三国时期于腹部处刻纪年款的越窑青釉虎子,到元代署“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青花款的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从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建御窑厂时官窑瓷上不落款,至永乐朝偶尔在圆器的器内署上四字年号款,以及终永乐一朝没有出现一件带底款官窑器的年款情况和历史,无所不详,无所不晓。惟有一点欠思索,倘若外底部带款的此件永乐盘系真的,当时这位写款人,会就此犯下对圣上不恭之死罪他根本没想到。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的做法始自永乐朝,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明成祖朱棣只是在自己所用的一些碗、杯、盘的内底内壁处,留下了帝王尊号。这些署款器,尽管烧造数量极为有限,因前无古人,已堪为壮举。朱棣没敢把自己的年号倒扣于外底,是基于传统思维和皇帝的尊严。试想,至高无上的帝号岂能随处张扬!又系张扬于器皿底部,将给文武百官及天下黎民作如何感想!所以,永乐款采用了深奥又不易懂的篆书、且字体显得十分模糊,这系受时代发展的限制所致。因此,瓷器的早期落款形式,便带有了时代印痕。而此件于外底大大咧咧署上了永乐年号的青花龙纹盘,由于超越了历史进程,无疑为假冒品。 在中国陶瓷史上,把年号书于器物外底部的第一位帝王是明宣宗。宣德的年款,不但字体以堂堂正正的晋唐小楷居多,还多数带上国号(大明),且书写部位遍器身:从器内底到外底,从内腰部到内口边、外口边,乃至颈部、肩部、外腹部、折沿下、柄或流上及盖内等,均属落款处。带款的官器数量之多,以及如此无定规的落款本身,充分显示宣德帝对署年号款有浓烈的兴趣,同时,亦反映出其不知往哪儿落的无奈。然而,凭借朱瞻基不落俗套爱玩蟋蟀及喜欢挥杖击丸的个性,最终把神圣的帝号一举定格于器物的外底部,开创了标准年号款的先河。此河一开,使宫廷瓷器的整体艺术趋向完美,亦让官窑瓷器愈添皇家气派。此后,帝王年号款定位于外底部的格式,不惟为明清两代官窑器物在署款上的主要模式,还成了官窑器物的重要标志。 如今,瓷器上司空见惯了的底部年号款,已天经地义得不会让人回头去思考古人在五百七十年前的想法。诸如永乐瓷,为什么要把款识写在花心里,写在狮球内;为何四字篆款的字迹,几乎都显得模糊、若隐若现;为什么器物带款的数量十分稀少,又都局限于一些明显为御用品的杯、碗、盘内。这些同后世宣德朝有极大反差的写款情景,究竟意味着什么?而能在心底让时空倒转,并透过历史长河中一些有意味的迹象,例如洪武朝官窑的无款、至宣德时官窑瓷的款多,感悟明皇朝最初几位皇帝在署款上的心态,这一灵感,即为悟性。 与此相反,日常鉴定中,时有发生的所谓犯低级性错误与常识性错误的“吃药”、“走眼”,则为缺乏悟性的表现。换句话说,人们的很多失败,其实都不是发生在未知的世界里,而是跌倒在常识里。因为越是浅显的道理,就越容易被忽视、被忘记。若能将历史常识、书本知识、鉴定技能,应用得灵活,并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善于总结与比较,悟性也就常在了。因而,古瓷鉴定说难不难,说不难似乎又非常的难。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元代祭蓝釉浅刻白龙纹梅瓶,在入藏之前,当文物商店专职人员错定成雍正瓷之后,出人意外地让上海一位名叫沈胜利的鉴玉专家从龙纹上认出庐山真面目,堪为难与不难的典型一例。 精品收藏与“捡漏” 收藏是一项高雅的文化话动,毋庸讳言,它又属艺术品上的一种投资行为。翻翻各家拍卖图录可发现,许多拍品让人眼熟。这些古瓷,不是异地间的拍来拍去,便是数年或数十年投资的索回。由此说明“古董不传三代”,不仅仅因为世事难料、人生苦短,不仅仅因为个人的志向,不时要越迁、不时会有新的定位,还因为收藏者对生活的追求或者是继承人对古瓷认知的程度,都可能出现不可预见的逆转。所以,即便一些珍品今天被收藏者秘藏,很难确保若干年以后不被用来换成钞票,甚至被其后代当作普通品贱卖出去。于是,在以往的十、二十年里,许多收藏爱好者至江浙一带的中小城市淘古董或在北京、上海、南京等一些大城市的古玩市场捡漏,每每会有值得炫耀的收获。近年来,一些行家常常光顾欧洲一些古玩店,并不时买回以前被搜刮去的中国古董,还有的则通过浏览海外的拍卖网站,从网上“捡漏”颇多成果,他们循着的亦正是这条思路。因而,收藏活动永远会扑朔迷离,永远有演绎不完的故事。 仇炎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以1000元价格从香港同行手中购得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事,时至今日仍被收藏界视为“捡漏”的范例。笔者从中看到的却属另一面:收藏不分先后,关键看藏品的品质,以及收藏者的综合实力。1980年,该鸡缸杯在苏富比拍卖行的易主价为480万港币。1999年时,同样在苏富比,此杯成交价已高达2917万港币。仇炎之慧眼识宝,不愧为赢家。可第三位得主,扣除投资的本金,19年增值2437万港元,当属大赢家。扼腕的是第一位卖主,他的所作所为似乎在印证古董业上一句俗话:“卖者不发财,藏者可发财”,并让人们由此懂得,精品的收藏,比起即时的买进卖出,甚至比起惊心动魄的“捡漏”,更具爆发力。 当然,笔者还有一层意思。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器物,乃是先民与上苍对今人的馈赠,有缘者当竭力呵护与珍藏。如果非要变现的话,拥有者至少该读懂这些可遇不可求之物的身世、来历,最好还能搞懂其历史上的地位同现在应有的价位。这些,对圈外人士来说,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987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