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人物—迎春

浅析红楼梦人物—迎春,第1张

        东府大老爷贾赦和小妾所生的女儿,贾府的二**,因贾母喜欢孙女,自小一直都在东府读书生活。

        迎春的第一次出场,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的那天,相貌描写是: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看来这迎春也是个温柔可亲的美人,只是话语比较少。

        第二次出场,是探春要办个诗社,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住址性格等取个别名,其他人都嘻嘻哈哈的改了名号,李纨问二姑娘起什么号时,迎春说: 我又不大会做诗,白起个号做什么。宝钗说她住在紫菱洲,就叫她菱洲。 自家一起长大一起玩耍的姐妹嫂子前,她都如此自卑,如此低调,对于别人的安排,也不管自己是否喜欢,就接受了,不争取也不随心所欲。以白海棠作诗时,又说: 都还没欣赏,怎么做诗呢。 宝钗接着的几句话立刻点出迎春缺乏才情与想象力,一切事情都循规蹈矩木然处之,就连琏二爷的小厮都敢背地里说这二**是 戳一针也不知嗳吆一声的主儿。

      书中着墨做多的就是第七十三回:迎春的丫鬟司琪和表弟潘又安私会时被人发现,引出贾母彻查园子里聚赌情况,揪出了带头聚赌的三人里有一个是迎春的奶娘,贾母铁面无私惩罚严厉,贾赦的妻子邢夫人来到迎春处,怪她不好好管教奶娘,累计颜面受损,同样都是妾生的,她娘生前比赵姨娘强十倍,她却连探春的一半都比不了,迎春只是摆弄衣角不说话。之后丫鬟秀橘说丢了一件首饰,**也不问一声儿,其实迎春知道是下人们拿去当了赌资,但她不想多事,连丫鬟都看不下去,出主意让她要回首饰,这奶娘的儿媳妇来让迎春替婆婆求个情不受处罚,却是提了条件要迎春求了情才赎还首饰,丫鬟要和这媳妇争论,迎春马上说了软话要息事宁人,还拿起一本书来看,只气的丫鬟只跺脚。

        事关自己利益及地位时,迎春却是一副忍气吞声,糊涂懦弱的样子,两个身边的丫鬟倒是聪慧伶俐极力护主,只可惜懦弱了一辈子的迎春让她们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了。

        绣春囊事件要赶走司琪时,司琪苦苦相求,迎春虽心有不舍,但想到事关风化,终是一言不发,任跟随多年的丫鬟被逐出园门。

        这样不管世事一味委曲求全的人,终是被自己的亲爹抵了债资,虽贾府中大多数掌权人都不看好这门婚事,但碍于是她的亲爹做的主,而迎春一贯都是懦弱怕事的,在众人心中本无太重的分量,也就由它了。自己的命运全然掌控在别人手里,迎春在孙家也是受尽了屈辱,新婚的侯府千金被赶到下房睡觉,一言不合拳脚相加,娘家又没人出头撑腰,一年多时间,好好的一个娇贵女孩就被折磨至死,草草的办了丧事。

        好多人都说是迎春自己不争气,一样身份的探春如何要强。细细分析,迎春自小没了娘,而亲爹却是个荒*好色的人,到荣府虽顶着一个二**的名号,过了几年清净日子,但私下里,无亲人可依靠的迎春终是变成了众人眼里的烂好人。虽说同样是孙女儿,但贾母喜欢的是聪明灵巧会为人处世的,对于没有存在感的迎春怎么会得到贾母另外的恩宠呢。

      还有一个加快迎春死亡的原因就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她们的婚姻从来都是政治利益的驱使,从中获利了,夫家所有人都高看你,娘家人也为你高兴;失利了,在夫家不过是件破衣服扔了就好,娘家还嫌你丢了他们的颜面。

        那个独自安安静静串茉莉花串的姑娘,一生就这样静默无声的消逝了。

探春是贾府四位**中作者用笔墨最多,刻画最为细致的一个人。她一出场就显得比迎春,惜春更为漂亮。“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频盼神飞,文才精华见之忘俗。”[1] 在旧社会,女孩的前景和受宠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容貌的优劣,探春的美丽决定了她成为元春以外最为受宠的女儿和孙女。就能干,心计,胆识与志气而言,她在《红楼梦》众女性中仅次于王熙凤,而且冷静明智,对家族的荣辱兴衰有清醒的认识。她是作者心目中的脂粉英雄,也是作者为中国古代文学塑造的一个最为出色的庶出的典型形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探春这一形象作具体的分析,揭示人物的闪光之处以及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一 精明的才干 “才自精明志自高”一语道明了探春的本质特点。首先应该是她的组织能力,琴棋书画本是高贵**的休闲品,若论诗的格调与才气,探春确实不是很高,远比不上黛玉,宝钗等人,可诗社的发起者却是探春。黛玉虽然诗情很高,但她说“你们只管起社,可别算上我,我是不敢的。”[2]宝钗受“女子无才便是德”传统闺范的影响,更不会发起这样聚众作诗的活动,更不想因这事引起长辈们的非议,宝玉是个“无事忙”,即使有这样的想法,他也不敢,因为他父亲那一关就过不了。所以,只有让既风雅又勇敢的探春来发起了。她以邀请信的形式叙说兄妹情深为铺垫,从自己感冒说起,把自己生病的前因后果和感激宝玉对她的病中关心都用优美的文字描述出来,感情真挚,娓娓道来。面对这样高雅有趣,极具诚心而且刚刚病愈的小妹妹,有谁会扫她的兴呢?作者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诗社的发起者必然是志趣高雅而又勇敢的人,同时更表现出探春的组织能力。海棠诗社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章节,如果没有这些女孩子们结社的故事,整篇小说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必然大为降低,可见探春组织这次活动在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其次,探春对丫头们要求更为细致严格。她律己甚严,在管理自己的丫鬟更是一点也不疏忽,同时也表现出她是一个非常讲究礼的人。探春吃饭时,“众媳妇皆在廊下静侯,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等饭完回事,只觉得里面鸦雀无声,不闻碗箸之声,一时只见一个丫鬟将帘栊高揭,又有俩个将桌抬出。茶房内早有三个丫鬟捧着三盆沐水,见饭桌已出,三人便进去了,一回有捧出沐盆并漱出来,方有侍书素云莺儿三个,每人用茶盘捧了三盖碗茶进去。”[3]这些情景也不是一天两天,肯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否则那些贴身仆人也不会如此训练有素。正是探春在管理上的严格,所以这些丫鬟都表现得特别守规矩。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的东西倒许你们的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凡丫头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有收藏。”[4]探春之所以有恃无恐,因为她心里清楚自己的下属是不敢犯错误的。迎春的丫鬟和宝玉的丫鬟都因为犯错误被逐,连王夫人的丫鬟金钏也因与宝玉调情被撵出去,宝钗的丫鬟莺儿也曾跟贾环和春燕妈吵架,可是探春的丫鬟却从未惹出过事端,也从未让别人挑出过错来,这就是她们严厉的主人对她们的管理,比起宝玉和迎春对丫鬟纵容不羁,出了事却无能为力的表现,探春这种原则性极强的态度更令人欣赏。再次,在探春治家时更表现了她的理财能力,她的才情和干练都在这里显露无遗。她一开始就免贾兰,贾环,宝玉的上学的点心,纸笔的钱,(实际上是作为李纨,赵姨娘,袭人零用的月钱)她坚决而肯定的说:“怎么学里每人又多了这八两?原来上学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免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说我的话,把这一项务必免了。”[5]没有人敢说反对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这样做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得好才是,千万别想着我没脸,和她一犟就不好了。”[6]由此可见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接着探春又做了两件让人佩服的事:第一,她把每个**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免了,因为这些姑娘们每个月已有了二两月钱。在这里,探春发现了贾府里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虽然是买办点丫头,**们的脂粉,却存在很大的弊端。探春免了这个钱,对姑娘们的损失并不大,倒是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第二,她在赖大家看见赖大花园里的管理办法,认为好,就按照一样的方法派专人管理贾府的花园,每个月只要管理的人能奉呈少量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花园中的收益就全归他们。这种具有现代农业生产观念的经济方法,竟然出自一个姑娘之手,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见作者对这位三**赋予了极高的关注,赐予了她无比的智慧。探春治家是由于王熙凤病了,而顶替王熙凤的人除了探春,还有李纨和薛宝钗。而在治家的过程中引起我们目光更多的是探春,他的见识长远,措辞正确。精明干练毫不亚于王熙凤,所以我们习惯拿她与王熙凤这个历来管家的媳妇做比较:王熙凤理财贪且狠,她放高利贷,收受贿赂,都是为了填满自己腰包,而探春恰恰与之相反,她真正是为了日渐衰落的家族着想。探春节省了看来不起眼的小钱,使用的也是极其简单的方法,但这种公事公办,大胆无畏的做法充分显示了这位三姑娘的理家能力。可以说贾探春是贾府除王熙凤以外最有治家才能的人,也是同辈们的主心骨。当宝钗听说探春要远嫁时,心理叫苦:“我们家姑娘里就算她是个人尖,如今又要远嫁,眼看这里的人一天少似一天了。”[7]袭人听了也很不受用,足见她在贾府同辈们中的地位和作用。探春理家时间虽短,但探春在理家期间表现的卓越的管理才能和非凡的改革精神,以及她的大将风度和气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 远大的抱负和远见的卓识说起探春的抱负,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了,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8]可以看出探春并不安心做一个富贵人家的**或太太了此一生。她是个天性好强的人,她自信不比男人逊色:“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9]体现了她有着男孩子般的大气和独具胸襟。作者曾很细致的描写过她的闺房:“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大理石书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是颜鲁公的墨迹。”[10]一切文房艺品,高雅而大气,一扫一般闺阁的庸俗与纤弱的气息,一望既知,此屋的主人修养有素,颇富傲骨。在后来的“菊花诗会”又以《簪菊》让人叹服,诗中的“高情不如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有着压服不弯的嶙峋傲骨与自我认定的纵情豪兴,表达了她有着时俗之人不理解的高尚情操。无论是她的闺房脱俗布置,还是她高雅的诗情,都是与她的心胸志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表现出探春具有一些在当时广大女性当中所缺乏的女性意识和独立人格,她具有一种期男意识,就是期望自己成为一个男人,她认为女性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男性。与贾府里的男人们相比,探春就更具有人格魅力。在贾府的众女儿当中,探春对自己的家族形势看的最清楚,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五六处高潮中的最后一个高潮,是贾府腐败,大观园这个理想王国被摧残的转折点。而探春是主子中反抗最强烈的一个,宝玉与黛玉与她比较起来也黯然失色!抄检大观园时,她悲愤的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都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11]说着不觉流下眼泪来,可见探春对这种行径是多么痛心疾首。一个威武堂堂的贵族之家,所以趋向崩溃必须是先从内部的分裂和腐朽,而且由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种种祸乱开始的,这一规律被眼光深锐的探春已觉察到了,足已表明探春的远见卓识。“她是大观园中唯一具备政治风度的女性。”[12]探春这样痛心疾首又招人忌讳的忠言说出来是很需要勇气的,贾宝玉,林黛玉不是具有反抗精神吗?在抄检大观园时怎么不敢说话?只有探春,这个有胆识而且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的三姑娘强烈反抗。探春深感“我们这样人家的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麻烦更厉害”[13]和“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你吃了我,我吃了你!”[14]都表现出探春对这个家族既是悲哀又是不满。三 自强而又自卑的性格探春是庶出,王熙凤说:“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的确,“庶出”这一身份在当时的社会,特别是在封建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府里,对她的婚姻,地位是有严重影响的。她在贾府的境地非常尴尬,一方面她是贾府的主子姑娘,享有封建贵族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她又是封建社会最让人看不起的姨娘所生,为世俗所鄙视,尤其生母赵姨娘又是让人感到可恶的人物,她由奴才出身而做了贾府的侍妾,始终处在很卑贱的地位,甚至还不如一个大丫头的地位,而且经常闹事,让探春脸上更加无光,加上赵姨娘还有一个让丫环,奴才都看不起的儿子贾环,这一切都让探春感到非常难堪。但是探春依然不失为“镇山太岁”,“玫瑰花儿”的称号,她有一股与生具有的“威仪”,就连恃权横行的 王熙凤也惧她三分。平儿教训那些媳妇们时说:“她撒个娇,太太也让她三分,二奶奶也不敢怎样。你们就大着胆子小看她,可是鸡蛋往石头上碰。……二奶奶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畏她五分。”[15]说明探春在众女性中独有着不畏权势,不容侵犯的性格光彩。她处处在维护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命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她想何况探春是个姑娘家,况且又是庶出,就故意掀她的衣服,结果被探春狠狠的打了一个耳光,指着王家问到“‘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我的衣服……你来搜捡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细细的翻。‘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16]对王善保家的来说,这挨打也是头一回,自以为“有脸的奴才胜过有脸的主子”更没想到半辈子的体面毁在这个娇柔**手里,探春给王保善家的这一个嘴巴叫做“金声玉振,响彻乾坤,余音绕梁,千年不绝!”[17]探春最恨平时不尊重她的人,一个耳光既回击了对庶出女儿的歧视,又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也维护了丫鬟的尊严。 “庶出”的身份虽然是探春身上无法弥补的缺点,但她非常的自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她极力亲近贾政,王夫人,费尽心思去博取他们的疼爱,经常为宝玉做些小手工,而对自己的母亲和同胞弟贾环却极尽鄙视,与别人一样歧视他们,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下,身为女人已是非常的不幸,更何况是“庶出”。因此,探春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探春对赵姨娘特别无情,而是那一点母女之情既被封建社会的嫡庶制度剥夺无几,又被探春的自尊心理损伤,更被赵姨娘的无行彻底破坏了。”[18]况且,从小她就在贾母王夫人那里长大的,赵姨娘对她没有任何的母女之间的感情。赵姨娘听说探春远嫁的事,反倒欢喜起来,心里说道:“我这丫头在家里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比她的丫头还不济!……如今老爷接去了,我倒干净,想要她孝敬我不够了,只愿她像迎丫头似的,我也称称愿。”[19]一个母亲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探春对她的态度是不值得同情的。同样是“庶出”探春却不像迎春那样懦弱老实,毫无原则,任人欺负。在七十三回邢夫人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不及她一半!……”[20]探春在自己家庭中的地位与声望,是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换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正是由于“庶出”的身份使探春要强独立,探春的“庶出”不白庶出,她早已学会了在不利的情况下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且对自己的优劣势她心里比谁都明白,她努力做一些事情博取大家对她的喜爱。在第四十六回,王夫人因鸳鸯拒给贾赦作妾的事受连累,被气头上的贾母骂了几句,众人都不敢辩护,只有探春勇敢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事与太太有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21]从描写中就可以看出探春的心思是何等的精细,她对众人的心里形势揣摩是非常到位的,能用一句话为王夫人解冤,让老太太自觉糊涂,探春的机敏可见非同一般,而贾母王夫人对探春的偏爱绝非偶然。探春虽然自尊自强,但是由于身上这种抹不去的身份印记,内心深处也隐藏着强烈的自卑感,曹雪芹多次点明探春的庶出身份,并写她竭力想摆脱这个庶出的阴影。“她的重场戏多与这庶出身份有关,她的好强与不甘受辱,从潜意识层面上看,正是这一反庶心理的驱动所致”[22]不论谁不小心触到探春这一隐痛,都会被她迎头反击。凡是探春出现的地方,基本上都刻意强调的尊严也随之出现,尽管探春自己说“不管什么偏的庶的”,然而恰恰是她最在意这种“偏的庶的”的自卑观念。“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三两个月寻出头来,彻底来闹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23]她对赵姨娘的行为是气愤至极的,她痛苦着喊道:“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此时她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探春在维护她的自尊的同时,内心的自卑感也恰好表现出来了。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剧情简介: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剧情简介

话说因傻大姐拣到绣春囊的事,王熙凤和丫头婆子夜间检察府里各个屋子。据说随从抄检的有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郑华家的,来旺家的,来喜家的,共五位陪房。他们查了黛玉屋里,未见异常。接着查了宝玉屋里,将晴雯给拉到王夫人面前给训斥了一顿。

在查到探春屋里时,王善保家的因心内没成算,无礼摸了探春的衣袖,被探春反手打了嘴巴。并且狠狠教训了一顿。迎春,惜春屋里都查了一番。惜春因为性情与众不同,她不愿与尤氏多说一句话。并撩下狠话,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剧情解析

大观园里住着“金陵十二钗”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宝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还有为这些人服务的大群婢女。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园内山石背后抢到了一个“绣春囊”——这是当时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信物,其实并不足怪,但在持有双重道德标准的荣国府当家人的眼里却如同洪水猛兽,深恐因此而败坏自己的家声,必欲查个水落五出而后已,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

如果往深处追究,还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荣国府内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宝玉身边“妖艳”丫头的意图——从王夫人拒绝凤姐“平心静气暗暗察访”的办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检之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这场旨在整肃荣国府内部秩序、改善人际关系的闹剧,其结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内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从此,不仅大观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乐,连荣国府也日见其衰颓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春“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番话,可说是给这场闹剧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揭示了它的悲剧实质。 

作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而死,有些被逐出府,连充当抄检急先锋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现世报。  

红楼梦第74回赏析  《红楼梦》小说虽然没有像《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中那样惊心动魄的打杀场面,但贾府的,矛盾的冲突是十分激烈的。几个大的事件如“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林黛玉之死”无不牵动人心。

本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小说最为精彩,矛盾冲突最激化,牵涉人物最多的章节之一。故事的起因是因“傻大姐”捡到一个绣香囊、被邢夫人拿走,邢夫人小题大做故意把它交到王夫人。

以传统道德的观念给予王夫人难堪,这个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喜怒任性,跟着感觉走,缺乏头脑,没有分析判断能力而又自以为是·····(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个香袋子使她吓破了胆,虚伪的道德观实在令人作呕。贾府里那么多丑事,她没有流泪,却拿起秀春囊泪如雨下向王熙凤诉说,一口咬定是王熙凤夫妇二人的物品。

幸好王熙凤能言善辩,讲了五条理由,并提出了“暗暗访查”和清洗“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丫头两点建议,

刚开始,王夫人接受了凤姐的意见,后来听了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谗言,立马面训晴雯,没有问出什么问题,又听信了王善保家的主意,当夜抄检大观园。“王熙凤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只低头答应着。”

抄检大观园先从上夜的婆子处,再到宝玉丫鬟房中,正当准备检查晴雯箱子,没有想到晴雯“豁啷一声”“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什么也没有搜到。

晴雯满腔的怒气,使王善保家的自感没趣。王熙凤故意说要仔细查,结果只有宝玉小孩子时旧物件,没甚关系。

到了黛玉丫鬟房中房中,也只搜到宝玉旧物品,凤姐说:这不算什么罕事,王善保家的也只好罢了。到了探春处,探春早命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并不准搜丫头的,“都在我这里间收着”还说了愤激之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是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

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纔能一败涂地!”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只得陪笑,哪知道一个心内没有成算的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探春顿时大怒,一巴掌打在王善保家的脸上。

骂她“你是什么东西”“你就狗仗人势”探春的一掌一骂,犹如火山爆发一般,一洩心中之怨恨。凤姐、平儿只好帮探春束裙整袂,一边安慰。后来又到李纨、惜春房中,搜到了丫鬟入画的一大包金银锞子和和男人物品,惜春不但不替入画说情,反而叫凤姐不饶恕。

惜春后来找到尤氏,认为“独我的丫头没脸”,而是“你们管教不严”,坚持不要入画,还说自己再不到东府了,又说了很多话,暗示了宁国府一些肮脏之事,气得尤氏立刻把入画带了过去。最后到迎春丫鬟司棋房内搜到了的一封情书和和男人的物品,凤姐明知司棋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还将帖子故意念给她听,使得王善保家的又气又臊,无地自容。司棋并无畏惧惭愧之意。

抄检大观园一场闹剧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场权利之争斗争后吞噬了好几个富有活力的少女的生命,而且使各种矛盾不断激化,抄检的结果并没有给家族带来兴旺,反而更加促使了贾府的衰落,探春的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已经预感这个家族大难即将来临。  

有人说“抄检大观园”是宁国府与荣国府的房族之争,是邢夫人想夺凤姐之权,有人说是王夫人与凤姐权利之争,从王熙凤对这次抄检大观园态度上看,她是不赞同的,虽然她是执行者,对宝玉、探春、黛玉、惜春等人的丫鬟是包涵的。

只是看不惯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所作所为,实际也是对邢夫人(婆婆)的不满,所以没有保护司棋,搜查结果证实香袋子一事与自己无关,司棋只是一个替罪羊。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亲侄女,由于王的贪欲性格,在管理上王夫人还是不放心,她们之间依然存在着权利之争,重重矛盾搅和在一起,归根结底应该说是贾府的内部权利之争。 

在这一场抄检的事件中人物的个性表现的十分巧妙,王熙凤的灵活狡猾,探春的老辣强硬,待书之说话锋利,惜春孤性绝情,晴雯的躁急愤怒,迎春的懦弱(73回),司琪之视死如归,王善保家的谗言与奴性,王夫人的愚笨与虚伪,入画的可怜,各人肚里,各有主意,通过其言行,个性特点描写的生动活泼,令人回味。

原因:

邢夫人的奴仆王善宝家的,向王夫人告密说,晴雯等丫头如何如何不安分,激怒了王夫人,于是王夫人命王熙凤晚上趁人不备搜查大观园

经过:

王熙凤带领周瑞家的等奴仆挨个地方搜查大观园,到怡红院时并没有搜查出晴雯等人有什么不安分之物,但晴雯态度不好。

到迎春那里后,搜出迎春的丫鬟司棋箱子里有男人的靴子等物,致使司棋和她的表兄私会之事被揭穿

到惜春那里后,发现惜春的丫鬟入画有她亲哥哥暂寄在她那里的物品,凤姐也说了,其实这没什么,但是由于惜春是个比较较真而且有点无情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与公正,愣是把自己的贴身丫鬟入画给赶走了

结果:王夫人最后决定把晴雯、司棋、芳官等人赶出了贾府。晴雯因此大病一场,没几天就去世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945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