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清都未超过300年,唯独最不看好的大宋打破这一魔咒,为什么

唐明清都未超过300年,唯独最不看好的大宋打破这一魔咒,为什么,第1张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这也是除了汉朝之外很长寿的王朝了,而且这三个朝代也是很看好的朝代,前期跟开了挂一样存在于我们的历史当中,但是就是唯独最不看好的大宋却打破了这个魔咒,存在了319年,真的不可思议,为什么? 首先,第一点就是经济发展,宋朝的经济发展绝对是当时世界上超级经济体,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它的一半以上,这样的傲人成绩是连唐朝也比不上的。清明上河图当中对于宋朝的经济有一个很直观的体现,可以看出宋朝人有些东西,都有与现代人的生活相似的地方。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宋朝的冰箱,宋朝人的生活还能享受到现代人吃的冰棍,另外宋朝还专门管冰的官职。除了这些还有消防系统,这些理念都很先进,所以宋朝可以就是进入了现代社会。 另外,宋朝是我国产生科学技术最多的朝代,可以说像我们像最出名的四大发明当中,除了造纸术很久之前就已经发明出来,其他的不不是在宋朝发明出来的,就是在宋朝改良的,手工业、天文学你随便拎出来一个就是一项我们听过的重要成就。不光是这些只有古代名称的发明,冶金技术、航海技术、土木工程之类的东西,看起来只会在我们现在大学的学科体系中出现的东西,其实在宋朝时候就普遍运用了。 第三,就是宋朝人了,这些人可是我们中国古代史上的宝贝,不管是文人骚客,还是壮志豪情,这些人都是在古代史上非常出名的。宋朝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他是古代人才密度最大的朝代,我们课本上那些名人,苏轼和王安石经常对着干,辛弃疾只能看着岳飞北伐,自己想要尽一份力气,却插不上手。范仲淹喜欢跟富弼是忘年交,欧阳修还判过苏轼的科考卷子。他们都是在大宋这片土地上施展才华的一批名人。 也正是有这么多的有识之士,虽受到了外患的常年围困,但是国内没有出现过什么乱子,都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要真的配齐了这可是要打破了汉朝的记录了。 最后一点就是宋朝的统治,宋朝这些皇帝们,其实并不专治,反而很民主,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朝堂之争了,咱们可以看到宋朝就是在朝堂上吵架最多的朝代了,换做是其他朝代你敢吗?但是这些人就能畅所欲言,虽然是朋友,但是我们政见不同,连皇帝都不能左右他们的意见和思想。 而且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政权是不流血换政的朝代,当初宋太祖黄袍加身,没有流血牺牲,而且在之后的功臣问题上,也是同样通过这种很平和的方法过度,因此也是一种进步。但是很可惜到了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晚期了,这样却让古代人却更加活在了皇权的控制下,民主性更少了。 这几点也决定了宋朝的统治虽说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最自由民主的,让官员可以说自己的政治意见,包大人可是第一个可以将皇帝拉来审问的臣子,这换做那个朝代的人敢这么干。宋朝亡与外患,这是因为他的文治太严重,对文官过于优待,对武官却是处处提防,导致国家的积贫积弱现象过重,抵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蹄。 反观其他的朝代,他们的灭亡其实更多的亡与内患,唐朝的藩镇割据、明朝的宦官专政加农民起义,清朝的外戚专政加列强入侵,这些双重原因加速了它们的灭亡,宋朝的亡更直接的就是外患。

戏曲打金枝反映的是唐朝郭暧打升平公主的故事。

大唐,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七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

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扩展资料:

郭子仪本身是将士,但是他还拥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他是当时少有的元老大臣,历经几代君主依然在朝纲之上。

在几代君主的侍奉中,郭子仪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所谓伴君如伴虎。郭子仪也是时而被拿去军权,时而被重用。

但是身为四朝元老的他,皇帝并不会去真的动他,因为为君者最怕猜忌,对于几代大臣,已然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不可轻易剔除。

代宗重振朝纲,天下重新享受了一段短暂的太平,决定采取联姻的方式拉拢郭子仪,也是一次对于他信任的表态,儿子醉打金枝后,郭子仪负荆请罪,表明了对皇室的忠诚。

参考资料:

-醉打金枝

参考资料:

-郭暧

简单版

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金元明清二十朝

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扩展资料:

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记忆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的歌谣。其形式多为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儿歌,或顺口溜。 历史朝代歌多是配合着“历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编入小学课本。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

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

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绵延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的坟墓。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陵的秦兵马俑震惊了世界。8000个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马和战车栩栩如生,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人口达到5000万。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0—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他使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他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源源西运。随着东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中国。公元105年,官员蔡伦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使人类的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汉之后,经历了三国、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实行一系列开明的政策,把中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纺织、染色、陶瓷、冶炼、造船等技术也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全国水陆交通纵横交错。

七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力量不仅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扎根,甚至扩展到中亚的许多城邦。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唐亡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频繁的时期。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960—1279年)。宋朝曾先后有北宋、南宋,南宋时政权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推广到南方,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开发。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术均居世界前列,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其孙子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1368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至宋元时期相继传入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1644年)。其子朱棣(1360—1424年)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和宫殿,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巨大的海上远航,途经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波斯湾、马尔代夫群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是哥伦布时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探险。

明朝后期,中国东北部的满族人迅速崛起,于1644年建立清朝(1644—1911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统一了台湾,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终决定西藏地方领袖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其统治下,中国疆土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公里。

十九世纪初,清王朝迅速衰败。英国在这一时期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清政府力图查禁鸦片。英国为保护鸦片贸易,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最后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后,英、美、法、俄、日等国家不断强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自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200多年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参考资料:

-朝代歌

世间女子多悲哀,女子地位低下,在古代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求忠贞不二,推崇男子可以娶多个女子等等一系列的规定苛刻不说,还相当没有人权。并且男子一个不高兴就能卖了自己,生命是自己的,可是做主的却不是自己。命运的浮沉,早已让这些女子磨平了棱角,没有了脾气,再加上程朱理学的推行,也把女子的地位放在了最低点。女子稍有不忠,稍有不恪守礼仪的地方就是耻辱,就应该受到刑罚。当然,受惩罚的女生中,也不能说全部都没有错。但有一种情况,还真是如此,女子没有任何过错,最终却遭到了惨无人性的虐待,下场凄惨,比如说抄家的女眷。

不管是历史书籍还是影视剧对那些因为犯事而被判抄家的官员的记录非常多,这些被抄家的官员不仅自己要受罚、家中所有的财物都要被充公,到最后,一切也还是为皇帝打工,自己贪污得来的钱不保不说,就连自己的命也得赔进去。并且在那个时候,不像现代社会的一人犯错一人顶,不仅犯错的官员要被抓,他的家人下场比他这个犯事儿的人更为悲惨。一人犯错,连累一家,让世代子孙都抬不起头,被人鄙视。但我们都知道,时间对于男子总是多了那么一些容忍,即便是罪臣的子孙身上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一旦被抄家,也就意味着家中的妻妾一辈子也被毁了,不仅是身份的改变,也是自己命运的改变。这些女眷的命运早已没有了定数,或者说注定了是一个悲哀却又无能力改变的结局。

这些抄家女眷中,有些会被带到做妓女。随着朝代的更替,什么职业都发展了起来,其中妓女是最受人鄙视的职业,是比奴隶还让人瞧不起的身份。而一个官家**变成人人玩乐的妓女,是何等的悲哀,心中的落差,该有多么的大。妓院也分种类,这些抄家女眷去的地方是是官方开的妓院,受国家保护。当然这就表明了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去消遣的。说通俗点,这所妓院是专门给王公贵族、有权势的人准备的,嫖客的品质还是比民间的要有保障一些。但不管如何,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归宿,一个好的结局。

要知道不论是现在还古代,妓女这个职业一直都是让人看不起、瞧不上的。尤其是在古代那样一个女子本就卑微的时代,去到了这样一个地方,也就意味着她的命运再也不能被自己所掌握了,并且结局十分悲惨,永无出头之日。想要甩手不干走人,也是不可能的,抄家女眷在教司坊的悲惨生活一呆就是几十年。只有等到年老色衰,被朝中男子睡了一个遍了,才会等来出去的机会。不过,不要以为等到好不容易出来了,就以为自己的苦日子熬到头了,这是一种非常天真又可笑的观点。因为接下来的日子,她们只会更难过,国家是肯定不会放过她们的。

据史书记载,对于从官家妓院出来的女子,朝中还有规定,她们出门要穿上蓝色的衣服。也就是说,要让大家知道她们曾经在这个地方呆过,让她们一辈子都要低人一等,这样的印记一辈子都抹不掉,在如此看重女子贞洁的年代,这样的女子早就无人敢娶了,就算娶,一定都是偏远地区找不到媳妇儿的人才会娶的。

还有一种就是被卖到有钱的人家当奴才。这种命运更为悲惨,要知道这些女眷以前过着的日子可是非常滋润的,事事都是别人去办,自己只需要动动嘴就行了。但是现在,却要让她们去伺候别人、什么苦活累活都要自己干,并且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任何薪酬的,还得任人打骂,这样的落差感,人是非常难以承受的。并且,也许自己一个不注意,就惹得主子不高兴了,性命都不保了。当了奴才,就表示她们会沦为贱籍,不能与普通的人家结婚,只能找她们身份一样的奴才结婚,并且这种身份还会延续给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世世代代都是奴才,都是伺候人的。这样的延续、这样重的心理落差,谁人能受得了。于是,到最后,爬床成为了她们唯一能够过上好日子的希望,得到男主人的喜爱。毕竟这些女眷们从小是精养的,面容和皮肤都非常好,自然也能够在一干丫鬟中脱颖而出。不过,这样的风险就太高了,说不定哪天就被正室收拾了,发卖了或者小命不保了。

最后一种,也是最悲惨的一种,这些女眷会被卖到私立的妓院里面去。如果教坊司是悲惨的结局,那么去到私立的妓院将最为悲惨,最为她们默哀的一种结局,并且这是所有结局里面最惨的。私立的妓院不同于教坊司是来到这里的男人没有为官等级的限制,只要有钱你就可以来,钱就是大哥,就会服务的对象。所以来这里的人的品行、性格什么都没有办法确定,并且大多都是一些大老粗,说话粗俗,行为习惯差的市井小民。并且来这些的人大多都抱有我花钱来找乐子的,我怎么高兴怎么做,一点都不会管这些女人的想法,更不要谈怜香惜玉了。所以这些抄家女眷在这种妓院中可以说是真正的生不如死,天天遭受凌辱,毫无尊严可言。

所以抄家是一件非常残忍的刑罚,一旦被抄家,不仅自己的性命不保,还要看着自己妻子、女儿被卖到妓院供人玩乐,或是去有钱人家去端茶送水,干粗活的日子。整个家庭都会被毁,并且这种影响会延续到子子孙孙的身上。并且,受惩罚最重的终究会是女子,她们在用悲惨的命运为不是自己错的家人买单,也是她们来承受天子的滔天怒火,成为男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是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南宋、辽国、金国、西夏、北宋、元朝、明朝、清朝。

其他口诀:

1、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2、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秦后西东汉,三国西东晋。两晋南北朝,隋唐大一统。五代和十国,宋辽与夏金。元明清三代,中国疆土定。

3、黄夏商周春战秦,汉后三国接两晋。南北二朝隋唐五,宋元明清依次轮。

4、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5、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6、五帝夏商两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晋。凉燕赵,夏汉秦,北继胡,南承晋。隋唐两宋夏辽金,蒙元明清中华民。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战国七雄,彼此逞强。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嬴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秦暴政,陈胜吴广。楚汉相争,胜者刘邦。

刘建西汉,长安称帝。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刘秀兴兵,反莽杀敌。

重建东汉,洛阳登基。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五胡乱晋,掳走怀帝。睿都金陵,东晋续继。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继有北魏,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一代女皇,武氏则天。

安史之乱,黄巢造反。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迨至后周,匡胤夺权。

赵建北宋,仍都于汴。稳定北方,统一江南。

西夏辽金,觊觎中原。金袭汴京,靖康国难。

高宗南渡,南宋临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时,灭宋建元。一统南北,大都在燕。

洪武灭元,建明应天。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请兵,清帝入关。

康熙宏略,皇舆拓展。鸦片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

辛亥革命,领袖中山。缔造共和,宣统交权。

王朝统治,从此绝断。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24个朝代详情:

秦朝: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区分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国原为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到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辽阔的王朝。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与赵高合谋篡改秦法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秦末年,项羽、刘邦拥立楚怀王与秦朝抗争。经过几年的征战,刘项军夺取天下,项羽废怀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土地于王侯数十人,其中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但刘邦并不甘心居于项羽之下,在谋士张良、萧何,大将军韩信等人的帮助下,于公元前二零二年击败项羽,登临帝位,国号汉,定都长安,是为汉高帝。

高祖在位七年间,为了削弱异姓王侯的势力,先后剥夺韩信、英布、彭越等大将的兵权与封号,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制定一系列的“与民休息”的政治方针,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强大的汉朝盛世奠定基础。前一五九年,高祖薨,传位惠帝刘盈,但此时政权实际已掌握在汉高皇后吕雉的手中。 吕后前后共掌权十六年,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统治者之一。前一八三年,刘恒即位,是为文帝,他与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刘启都继续执行高祖所制定的“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减轻人民赋税,使汉帝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大大增强,史家称这一阶段为“文景之治”。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复由刘氏统治的汉王朝。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家称此汉朝为东汉,乃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东汉又叫后汉,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4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184年爆发了黄巾之乱,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公元190年,又逢“董卓之乱”,皇帝大权旁落。

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西晋:

极度短命的西晋王朝(265年-316年)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上的建树均不大,但却是古代中国在整个魏晋南北朝四百多年的时间里仅有的昙花一现的统一时期,因为西晋真正统一全国的时间只有不到25年(公元280年灭吴,公元304年爆发永嘉之乱),几乎给华夏带来了灭顶之灾。

东晋:

东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偏安江南的汉族政权,其基本和同时代的北方五胡十六国政权同期,从司马睿正式称帝的317年开始,东晋建立,到刘裕废晋自立建立刘宋的420年,东晋灭亡,其陆续存续了一百多年。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北方胡族在原来属于汉族的中原大地上肆虐,而号称中华正朔的东晋却在一次次的内乱和斗争以及北伐失败中,失去重新收复故土的机会。

南朝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 、国力最强的朝代。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南朝齐:

南朝齐(479年-502年),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朝代。开国皇帝萧道成曾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驾崩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

南朝梁:

南朝梁(公元502-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公元502 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梁。梁武帝萧衍代齐即位后,厉行俭约,令南梁前期国势颇盛。然而,梁武帝过于信奉佛教,他又大建佛寺及翻译佛经,令佛教大盛,可是佛事太过损害经济,令梁朝国势开始衰弱。后来,东魏叛将侯景投降,梁武帝本欲借侯景之力北伐,侯景见南梁国势衰弱,加上梁武帝出卖自己,遂有反叛之意,终于爆发侯景之乱,梁武帝最后被侯景囚禁在皇宫,被活活饿死。这场乱事也是梁朝灭亡的关键。

南朝陈:

陈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帝姓氏作为国号的王朝,武帝陈霸先、梁朝太平二年(557年)十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称帝,改元永定,国号陈。

北魏: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西晋、东晋和五胡十六国已被篡夺后的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朝代,(386年-534年),历时(国祚、国运)148年。由鲜卑人拓跋珪所建立,于十六国时期由拓跋鲜卑所建,前身为代国。前秦于淝水之战崩溃后,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齐: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时的王朝之一。550年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或后齐,以别于南齐。以皇室姓高,又称高齐。577年被北周消灭。北齐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北齐,改元天保,建都邺。

北周:

北周,南北朝时期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公元557年—581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长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一说619年或630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唐朝: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690年-705年),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一般又简称五代。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更偏向于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央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南宋: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

辽国:

辽朝(916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在经济上占据了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上对奚、室韦和阻卜等部落进行了全盘的占领,可谓是实力强大。于是在916年的时候觉得时机成熟可以建国了,便成立了契丹国,自己称为辽太祖。

金国: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国号是大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二十年。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西夏:

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北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北宋。它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各个朝代都少不了英雄,北宋自然也不例外,《杨家将》、《呼家将》等等这些都是北宋的英雄故事。

元朝:

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 

明朝:

明朝(1368年-1644年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从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31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