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影视剧里演的不同,见官下跪的规矩是清朝才开始执行的

跟很多影视剧里演的不同,见官下跪的规矩是清朝才开始执行的,第1张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面看到这么一幕,说有民不管是去衙门面官也好,在路上拦住官员轿子也罢,作为平民的一方是得要跪下来才行的。而且影视剧里面不管以什么朝代为背景的,都是如此。甚至连游戏,比如一品官老爷或者麻雀飞青天里面也都是如此。其实这种观点是严重错误的,事实上,见官员下跪,并不是我们中国从古代就一直存在的现象,基本上是从满清开始才有了这种规定的。在清朝之前民也好犯罪分子也罢,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站着的。 事实上,关于跪拜长者的这个习惯,跟高脚椅子的出现有很大关联。在唐和五代这两个时期,正是椅子逐渐普及的过渡期,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是不习惯垂足坐在高脚椅子上的,一般只使用一些矮型坐具,如"胡床"、"连榻"。连榻是可以同时坐几个人的矮塌,《晋书》记载,"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毕贺,皆连榻而坐。"这就表明了,当时人们都是坐在低地上的,因此那个时候自然就没有什么跪拜之礼了,就算跪拜,也是相互的。 毕竟大家都坐着,哪怕见官那也是如此。那个时候人们更多的,是在手上做文章,比如作揖。宋之后,高脚的椅子才在民间普及开来。自此,高足高座的家具完全取代了矮足矮座的家具,中国人从席地而坐的时代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随着高型坐具的普及,礼仪就开始发生了改变。跪拜成为了一种礼仪常态。跪拜的动作也因此带上了比较明显的尊卑色彩。这里也可以理解,一个人得从自己坐着的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 但跪拜在整个宋朝里,见官基本都是不跪的,还是执行之前的手上功夫,作揖之类的。要跪那也是单跪天地君师亲五种。剩下的就没那个礼节。这里我们从多幅宋画中也可以找到揖逊、叉手之礼,如南宋宫廷画师所绘《女孝经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有一个场景:皇后与皇帝、大臣见面,大臣行叉手礼:大臣跪皇帝那也是在大型活动,比如祭祀,比如新皇登基时才用。大臣对皇帝都如此了,你要百姓给你们官员下跪,门都没有。就此宋人王楙就曾考据说,"肃拜,但俯下手,即今之揖也。何尝专以首至地为拜耶?" 不过在和宋朝同时代的辽,金,元却很注重跪拜之里,以用来表示尊卑。比如南宋楼钥出使金国,就发现被金人统治的汴京人在接待客人时兼用跪礼与揖礼:"或跪或喏"。而文天祥被捉之后,蒙元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也强逼他下跪。而文天祥只是"长揖",认为自己是宋人没这个习惯,爱咋滴咋滴。元朝之后,跪君开始流行起来,比如元集《牧庵集》:"方奏,太史臣皆列跪。"但也仅限于朝堂。到了明朝,跪拜之礼虽然得到了加强,但也并没有多 及民间。 到了清朝之后,情况就变了。清代臣对君的跪拜礼更加奇葩,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而且不但要跪,还要叩响头,以头触地,叩得越响亮越显示出忠心。估计跪皇帝跪得心里不平衡了,就让平民们见官也得下跪了。一句话说来,满清之所以有了这种规定,更多是为了维护满清种族主义统治的权威,让人不敢妄想,不敢造反而立下的规定罢了。

一个人饰演大臣太激动忘了台词有个人来接替他傅彪演的?

我是路人甲     (2015)

导演: 尔冬升

编剧: 尔冬升

主演: 万国鹏 / 王婷 / 沈凯 / 徐小琴 / 林晨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 浙江方言

上映日期: 2015-07-03(中国大陆)

片长: 134分钟

又名: I Am Somebody

霜花店 쌍화점 (2008)

导演: 庾河

编剧: 庾河

主演: 赵寅成 / 朱镇模 / 宋智孝 / 林周焕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08-12-30(韩国)

片长: 133分钟

明朝16个皇帝中,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和明世宗嘉靖两人都是以藩王的身份非正常即位。朱棣以“武”的形式起兵赶走建文帝当了皇帝,而嘉靖则以“兄终弟及”的“文”的形式登上了皇位。

虽然两者继位形式不同,但如何面对前朝留下的旧臣都成了他们当皇帝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对朱棣而言,这个问题相对还好解决,因为他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看不惯的大臣杀了便是。

但嘉靖皇帝不同,他是因为堂兄武宗朱厚照同志贪玩得没有留下子嗣(也有人说他生不出儿子),根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的规定,在杨廷和为首的内阁支持下才当上皇帝的。如果滥杀拥立之臣,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将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这也不能怪嘉靖皇帝是白眼狼,翻脸不认人,主要是当时内阁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完全超越了内阁成立时“不得专制诸司”,只是一个秘书机构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在宣府游玩狩猎,命令回朝后,群臣要制作旗帜迎接,但杨廷和认为不妥,武宗一再传旨,杨廷和执意不从,这事只好不了了之。这样的事在明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对朱厚照这个老领导,杨廷和尚且不给面子,对于嘉靖皇帝这个由自己亲手扶持上去的十六岁的“儿”皇帝,自然更不放在眼里了。

继位之初,嘉靖非常了解这位内阁首辅的能量,“每如廷和从容赐茶慰论,欲有所更定,廷和率不可顺帝指”,每次会面都好言好语奉座沏茶,像巴结领导一样顺从杨廷和。

十六岁的嘉靖皇帝想当一个真皇帝,不想被人挟持,就得打倒杨廷和。思来想去,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关于他的亲生父亲兴献王的名份问题。

嘉靖皇帝即位以后,杨廷和等人引经据典,提出嘉靖皇帝宜称孝宗(朱厚照的父亲)为“皇考”,称兴献王、兴献王妃为“皇叔父”、“皇叔母”,就是说嘉靖以后你不能叫你爹兴献王叫爹了,要叫他叔叔,你以后的爹是孝宗皇帝。

按古代礼制,“大宗者,尊之统也,不可以绝”,遇大宗无嗣,也无同父兄弟,而需由小宗入继帝位时,小宗必须“入嗣大宗”,过继给大宗,然后才能继承帝统。

明朝时,孝宗-武宗这一宗系是帝统,是大宗,但因为武宗无后,才由嘉靖皇帝即位。为了保证他继位的合法性,他必须由小宗兴献王宗系改入大宗孝宗这一宗系。杨廷和这一提法是合理的,却是嘉靖皇帝所不能接受的。

因为按这种提法,则表明嘉靖皇帝不是自然继承的,是他们按照宗法制度迎立的,杨廷和这些大臣就有了“捧日之功”“定策之勋”,容易产生相权分割皇权、外廷干涉内廷的局面。

从私人感情上来说,嘉靖皇帝也无法接受。他们所持的入嗣主张,剥夺了嘉靖帝尊崇父母的权力,直接侵犯了嘉靖帝的尊严,削弱了他作为皇帝的权威。想想,当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认时,还谈什么独立人格呢?

嘉靖皇帝为了证明“我爹是我爹”,就从南京找来了张璁和桂萼这两个官场失意的人,他们从“孝”出发,提出,“继统”与“继嗣”不同,“子无自绝父母之义。故谓皇上为继统武宗而得尊崇其亲则可,谓嗣孝宗以自绝其亲则不可”,就是说,世宗只需要继武宗皇位,而不需要继孝宗宗嗣,而且还可以加尊父母封号。

从正德十六年(嘉靖继位那年),张璁和杨廷和为首的“保皇派”开始了一场长达4年的大辩论,两派由宗法理论之争上升到党派政治之争,杨廷和因此致仕,大学士蒋冕、毛纪,礼部尚书汪俊,吏部尚书乔宇等先后罢官,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嘉靖皇帝成功了,他战胜了杨廷和,他终于可以叫“恭穆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证明了“他爹是他爹”。此外,他最大的收获是,他找到了一条控制群臣的好办法,那就是通过议礼,来挑选服从他的人作为傀儡,进入内阁替他处理朝政。

张璁,以后的夏言、严嵩、徐阶都是因为议礼而受到他的宠信,步步高升,入阁拜相,内阁大学士完全成了为嘉靖皇帝议礼服务、供应青词、烧炼仙丹的奴仆,内阁由他一手掌握,皇权专制一度达到了高峰。

大礼议更恶劣的影响是开启了明朝士大夫大规模的党争。为了争夺内阁权力,张璁联合杨一清搞掉首辅杨廷和,杨一清为首辅。接着张璁又搞掉杨一清,自为首辅。然后是夏言搞掉张璁,严嵩搞掉夏言,徐阶搞掉严嵩。

延续到隆庆、万历年间,高拱搞掉徐阶,张居正搞掉高拱,张居正一死,也落得个问罪抄家的结局。到万历中期以后党争更盛,官员们各立门户,在朝廷上就是吵架,置国事不顾,以至天怒人怨。说明朝灭亡,始于嘉靖,不无道理。

英剧《贴身保镖》 Bodyguard (2018)

导演:

编剧:

主演: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8-08-26(英国)

集数: 6

单集片长: 60分钟

又名: 保镖

武则天降妖记。这部剧的剧情是武则天要找男朋友,上官婉儿、太平公主、狄仁杰都当真了,还有大臣变美女去找武则天,他们分别找来花果山野人、外星人和武僧等应聘,想借机除掉武则天,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577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