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话在干什么怎么说

湖北话在干什么怎么说,第1张

问题一:湖北话怎么说?有谁举例几句? 常用武汉方言归类如下:

一、 称谓常用语

1老特 (=爸爸)2老俩 (=妈妈)

3拐子 (=哥哥)

4外外 (=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 (=岳父大人)

7老亲娘 (=岳母大人)

8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9麻木 (=人力三轮车)

10 扁担 (=挑夫)

二 、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 (=厉害)2苕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 (=身材)

4胯子 (=腿,胯读3声)

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7打赤巴 (半裸)

8打挑瓜 ( )

9条举 (扫帚)

10浮子(毛巾\抹布等)

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12灶妈子 (=蟑螂)

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2拥(=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3是说~ (=表示赞同)

5耍拉 (=麻利)

6铆起/铆倒 (=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 (意思同上,喔读2声)

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 (=慢性子)

10豆里 (=里面)

四、吵架常用语

1你莫跟老子翻。 (意:你不要惹我。)2老子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3你不识黑是吧? (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4你要么样?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5苕头日脑 (=很笨)

6板马日的 (武 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7谍务 (=故意地)

8心里拥檬 (=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 ②跟老子等倒起)9弯管子 (=很蹩脚,极不正宗)

10搞么斯~ (=搞么名堂~;你想干什么)11搞不清白 (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12裹筋 (=纠缠不清或理不顺。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白、这题目满裹人)13扳沙 (=不停地动)

14敲死 (=(广州话)衰人)

15翘胯子 (=①翘二郎腿 ②呜呼哀哉)

16不中神 (=不行了)

17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18翻翘 (=不服气,翘读1声)

19德罗 (=得意,德读3声)

20掉得大 (=出丑、吃亏)

21掉底子 (=丢人)

22嚼叽/嚼腮/嘀哆 (=罗里罗唆烦人得紧,三词大意相似)\23.蛮扎得 (=喜欢乱嚷嚷)

24 岔巴子 (=多管闲事)

25:扎心---烦心,厌恶

26:瞧子---很好的朋友

27:火姐---伙计,兄弟。

28:姆妈-->>

问题二:武汉话做什么怎么说 利带奏(或者搞)莫(或者么)司阿

你在干什么啊

这是一一对应阿

用普通话读出来就好了

lz学习愉快 不明白我还能给你用语音读一遍啦

问题三:你在做什么?用湖北话怎么说 关键是你要的是哪个地方的 我们这里是 你带搞么事啊?

问题四:湖北话怎么说的 比如: 吃饭没 在干嘛 去不去玩 方言必须问当地人

我们不是那里的人

也就不十分清楚了

问题五:都干什么了,用湖北话怎么说 湖北各地方言差异很大 没有统一的方言 你应该具体到城市

问题六:湖北话怎么说日常用语 机日(今天)磨日(明天)后日(后天)搞麽家(干什么)七饭(吃饭)………

问题七:请问武汉话怎么讲谁教我? 经典的武汉方言词语,看你晓不晓得! 说话都是平声

老特――爸爸

老俩――妈妈

拐子――哥哥

外外――外甥

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老亲爷――岳父大人

老亲娘――岳母大人

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麻木――人力三轮车

扁担――挑夫

蛮扎实――厉害

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条子――身材

胯子――腿,胯读3声

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打赤巴――半裸

打挑瓜――

条举――扫帚

浮子――毛巾\\抹布等,透读fu

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灶妈子――蟑螂

么斯――什么

拥谩―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

是说~――表示赞同

耍拉点――麻利

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

是/不是那个事――是/不是那回事,像/不像样

晕――慢性子

豆里――里面

你莫跟老子翻――意:你不要惹我

老子呼你两哈的――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

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

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苕头日脑――很笨

板马日的――武 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

谍务――故意地

心里冒得数――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 杰; ②跟老子等倒起

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

搞么斯~――搞么名堂~,你想干什么

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白 、这题目满裹人

扳沙――不停地动

敲死――广州话衰人

翘胯子――翘二郎腿,呜呼哀哉

不中神――不行了

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翻翘――不服气,翘读1声

德罗――得意,德读3声

掉得大――出丑、吃亏

掉底子――丢人

嚼叽/嚼腮/嘀哆――罗里罗唆烦人得紧,三词大意相似

蛮扎得――喜欢乱嚷嚷

岔巴子――多管闲事

扎心――烦心,厌恶

瞧子――很好的朋友

火姐――伙计,兄弟。

姆妈――妈妈

是那个事――佩服的意思

苕――傻子

芝麻或钉耙――不好说,嘿嘿,是一句粗话

刮气――有气质,好看的意思

青红帮――铁哥们,铁姐们

蛮合宜――关西蛮好的意思

孩子――鞋子的意思

胚子――做了一些得罪人的蠢事

冒――没有的意思。

冒学熟--待人处世不行。

夹生--不圆滑,不好打商量

洗了睡--休息的意思,也指没有什么作为了

裹筋,裹脚--罗嗦,琐碎的意思。

情况--情人的意思

脉子--长相

条子--身材

悚--没有用,缩头缩尾的意思。

有板眼--有能耐。

个杂--感叹词

擂--撞的意思

挝--踢的意思

捞--踢的意思

碟--踩,踏的意思

遛耍--速度快>>

问题八:湖北话怎么说 基本的几句

你蛮讨人嫌哪 (你很讨厌)

去(读去时前面应读 K的音) 去某某地

你滴名字叫摸丝啊 (你叫什么名)

磨哭磨哭 (别哭别哭)

吃了帽 (吃了没有)

你抹(读二音)搞了!!! (你别做这个事拉!!!)

你的生活抹样啊 (你生活怎么样)

想好了冒 (想好了没)

安顿好了冒 (安顿好了没)

那过地方抹(2音)样走啊 那个地方怎么走

问题九:"正在做什么"武汉话怎么说 正占搞么斯捏。

问题十:湖北话,早点睡怎么说。 早点困

比较简单的武汉话发音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所有字全部都读平舌音;

普通话的一二三四声对应的武汉话发音为一三四二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武汉话里面的很多词汇是独有的,并不是单纯平舌翘舌的区别,比如:“什么”,武汉话念作“么斯”;“烫”念作“塔(二声)”。

发音很好掌握,但是要熟练掌握这些独有的词汇,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

所有翘舌音变平舌音 武汉话没有翘舌音 

后鼻音变前鼻音 武汉话没有后鼻音     

声母变音  :

①  n→l      例子:奶奶→lailai、牛奶→liulai、姑娘→guliang、那多→la多、美女→meilv       这个是永远变的

②  r→l      例子:热→le、突然→toulan   

韵母变音 :

①  u→ou,肚子→douzi、绿豆→loudou、马路→malou、兔子→touzi、阻力→zouli、促进→coujin、速度→soudu       

总结来说,u在遇到这些声母时变为ou: d、t、l、z、c、s。某些特定情况下,zh、ch、sh遇到u,u也会变成ou,

②  e→uo,帅哥→suaiguo、合作→huozuo、一个→yiguo 

③  ui→ei,对头→deidou、退步→teibu、嘴巴→zeiba、璀璨→ceican、随便→seibian       总结来说,ui遇到d、t、z、c、s都变为ei,但是遇到zh、ch、sh,就只是变为平舌音。这样来记“翘舌变平舌,平舌变韵母”

④  ue→iuo,确实→qiuosi、学习→xiuoxi       遇到q、x变音,但是遇到y不变 

一、称谓常用语

1老特(=爸爸)

2老俩(=妈妈)

3拐子(=哥哥)

4外外(=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岳父大人)

7老亲娘(=岳母大人)

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9麻木(=人力三轮车)

10 扁担(=挑夫) 

二、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厉害)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身材)

4胯子(=腿,胯读3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赤巴(半裸)

8打挑瓜(全裸)

9条举(扫帚)

10浮子(毛巾\抹布等)

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12灶妈子(=蟑螂)

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唦(=表示赞同)

5耍拉(=麻利)

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

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

9晕(=慢性子)

10豆里(=里面)

我认为最经典的湖北方言非武汉人的“婊子养的”莫属。

刚到武汉的时候听到这句话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舒服,直到有一次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大学时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个朋友去汉口的中山公园游玩,恰好听到不远处的一对母女吵架,母亲骂女儿“婊子养的”,女儿反过来也骂母亲是“婊子”养的,我当时听了很震惊,这母女俩是亲的吗?母亲骂女儿婊子养的,女儿也骂母亲是婊子养的,究竟谁是婊子?谁养的谁?按照逻辑推理,母亲骂女儿是婊子养的,实际上就是在骂自己啊!因为是自己养的女儿啊!女儿骂母亲是婊子养的实际上就是在骂自己的外婆啊!哈哈!觉得挺有意思的,骂来骂去哪个婊子吃亏!

后来在武汉待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他们的一些方言,才知道“婊子养的”并不必然是骂人的话,而更类似于一种口头禅式的 情感 宣泄!

06年去孝感,孝感有一种被称作“粑粑”的小吃,刚煎好的粑粑很烫的,但是很好吃。

街头见一个阿姨在卖粑粑,于是上前买了一个,付完钱还没等找零就迫不及待开吃了,一口咬下去那个烫啊!不说了,反正从喉咙烧到胃里…。阿姨找完钱后我忘记了在湖北于是随口说了一句四川话:“娘娘,你勒个粑粑吃是好吃就是太烧人了(烫)”。话音刚落,卖粑粑的阿姨回了一句“你才骚,像个苕样”

湖北境内方言的地域差异非常大,其方言分属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大系统,而且,各个大系统内部也有很大的地域差异。

例如,恩施话、荆州话与武汉话虽然同属于西南官话,但是,三者的语音、用词的区别非常鲜明,一听就很容易区分开来。

再如,襄阳、十堰的主体方言虽然也被划在西南官话系统,但是,浓浓的中原官话因素,使得襄阳方言、十堰方言迥异于武汉、荆州、宜昌、恩施等地的西南官话。

由于湖北境内方言的地域差异很大,在湖北一个地方很流行的口头禅,到了另一个地方,往往会显得完全陌生。

能够通行湖北全省、被全省接受的方言句子极少。

例如,普通话“什么”一词,在湖北境内就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抹斯(鄂东一些地方),抹资(荆州市城区等地),抹家(仙桃等地),耸低(仙桃西部郑场等地),耸锅(江汉平原西部若干地方)……

以此类推,普通话“干什么”一词,在湖北境内不同地方也有许许多多的不同说法:搞抹斯,搞抹资,搞抹家,搞耸低,搞耸锅……

如果寻找最经典的、通行全省的一句湖北方言,这样的努力将注定是难上加难。没这个必要。

例1,武汉歇后语:三月里扇扇子——满面春风。

例2,武汉歇后语: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

例3,十堰歇后语:乌龟笑王八——彼此彼此。

例4,宜都话歇后语:半云里吹笛子——唱高调。

例5,长阳谚语:少不劝酒,老不劝饭。

例6,利川谚语:贪得一时嘴,受得一身累。

例7,仙桃谚语: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 ……

流弊,一条斩板子路,硬要挖了重修!

我屋里的个勺货昨天板沙,把壳鸡头(膝盖)雷紫了。

你家吃了冒?搞么事沙?出克?

个板马,外面下小雨,说:下麻汾雨;

吃辣椒不说微辣 ~ 咪咪辣;

胆子大 ~ 码倒搞;

气势足 ~ 蛮恶躁;

底气足 ~ 硬走!

叫外行~ 洋盼;叫内行 ~ 老杆;

信得足就“翻锹”,信不足就“装佯”;

偶尔发疯叫“来了神”,

认输走人叫“洗了睡”。

做事不靠谱叫:半挑子,说话不靠谱叫:嘎巴子。

熊孩子 ~ “足瞎子的”;

背时的,总是怪“萧家婆婆”;

找背锅的,总是怪“秀梅”。

生气会“毛焦火辣”,找理由是“七啊八的”;

湖北人,你打窝子的付出,

~ 一定有起篓子的收获!

个人认为最经典的湖北方言是“摩丝”。

我起初到武汉读书时,很不适应武汉的发音,就连貌美如花的“天仙们”竟然也操着一口“低粗”的口音,好像声音是从口腔和桑子眼结合那个部位发出来一样,这种声音开始听起来既感到粗野,又感到无礼。当时我第一印象就是这种说话方式太不温文尔雅了,不都说江南婉约的“软语”让人听着“熨帖”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燕语莺声的“侬侬”软语是主要指长江中下游流域一带的语言。

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说,天南地北,做买做卖的人汇聚到这里,造就出浓浓的码头文化。从饮食上看,不管早、中、晚,鄂菜饮食口味包罗万象(麻、辣、咸、鲜、甜),每道菜都有各个地方菜系的影子,好像都能吃出“家乡味”。从语言上看,更能体会到码头文化的影子,当地人说话一般省略主语,动词放在第一位,比如:搞撒,走撒,搞摩丝?搞个鬼……从这种说话的习惯不难看出湖北人属于勤劳的“行动派”,动作在先,而且还有个万能动词“搞”,搞菜,搞饭,搞工作……

话回到主题上来,就是上面说的“摩丝”。有一段湖北人和北方人的对话,具体如下:“在商场,北方人在洗护柜台前浏览商品,当地售货员说了句,买摩丝?北方人回了一句,不买摩丝。售货员跟了一句,不买摩丝你看摩丝?北方人回了一句,我随便看看,没看摩丝……”这里的“摩丝”,北方人以为是发胶(摩丝),其实售货员嘴里的“摩丝”是什么的意思。

应该是吃了冒。

因为这句话不管是一天中的某个时刻都可以问的,早上问是过早了冒。包括你刚上完厕所出来都有人问你,外地人还真不习惯。

非要说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还真有的为难,因为都很平常很亲切很随合。

武汉人说漂亮为清爽,高兴为的罗,什么为么斯。口语更多了,随口就来婊子养的,妖姑养的,狗日养的。

我身在外地时时都要看看武汉的视频,和亲朋好友通话时听到乡音,真是如沐春风,亲切的不得了!

老家是鄂卅的,蔡甸长大,武汉生活。所以基本上武汉周边的方言都懂,我觉得监利公安一带的方言最有意思,仙桃一带的最好听。

一句"搞不搞,搞"最代表荆楚人的血性。

应该是“不服周”,当年我楚国先祖从中原逃到荆山一带,明明是华夏子孙,中原后裔,却被认为是蛮夷,一直被殷商追着打杀,后来武王伐纣,楚部落首领鬻熊千里支援,呕心沥血,死在火师(占卜,预测天气)任上,然而周王却并未对楚部落分封,朝拜之时,楚部落首领连进入宫殿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和奴隶们在殿外守燎(烧火,看守祭祀的火堆),可谓是奇耻大辱,直到百多年后,周成王才记起来楚人的功劳,分封当时的楚部落首领熊绎为楚子,最低等的子爵,封地不过五十里,还特么要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当时的楚国贫弱交加,连一头进贡的牛都没有,只能去邻国鄀国盗牛,这就是鄀国盗牛的典故。可以去看看《楚国八百年》

其实我们湖北人通行两个动词“搞”、“搁”,“搁”这个方言湖北很多地方也用“克”、“刻”、“格”来代替,它是根据不同地方语音的轻重来使用的。武汉一带的喜欢用“格”,如“格老子”“格板妈”“格婊子”;荆州地区一般用“克”“刻”,如“克那滴刻地”。“搞”是全湖北人都喜欢用的词儿,它含有“给”“把”“弄”“打”“舀”“拿”等意思。

来说哥话你们听裸,姆嘛的昨儿黑打,减狗子的吧吧,我们几个伢儿在减狗子屋滴玩,他滴吧吧要我们几过每人帮她久打十个把子,说久完打给苕果志我们吃,呼我们一久完,她吧吧克坛子的一摸,说哪个吹脑壳,剁八块的,短阳寿的,号吃佬,把老子的苕果志哈搭的吃干青了,低嘎都妹得了,要我们回克洗汗打滩瞌睡,么儿早低来她屋的搞细米志巴巴我们催,

  丹江口的方言就很有特点啊。

  丹江口物品名称类词汇

  说明:

  一、丹江口方言俚语的两大特色,一是儿话音多;二是把出现频率最多的助词“的、地、得”字,变成“里”或“地”字。

  二、方言俚语多为口音语言变体,字面与字义之间的差异未予详加推敲,可留待语言文字大家研讨切磋。

  三、本词集参照了《老河口地方话集粹》的词语分类和部分内容,在此向老河口一中群英会致谢!

  俚语:格子、格子丸儿、蹦蹦

  解释:硬币

  造句:我的储蓄罐里有很多的格子丸。

  俚语:坷垃垡儿

  解释:小的土块

  造句:我的鞋子里进了一些坷垃垡儿!

  俚语:石头娃儿

  解释:小的石头

  造句:这儿好多石头娃儿呀!

  俚语:叶子

  解释:茶叶

  造句:这叶子还可以嘛,啥价钱?

  俚语:堰塘

  解释:池塘

  造句:你爹呢?

  在堰塘里摸藕。

  俚语:格子、格子丸儿、蹦蹦

  解释:硬币

  造句:我的储蓄罐里有很多的格子丸。

  俚语:坷垃垡儿

  解释:小的土块

  造句:我的鞋子里进了一些坷垃垡儿!

  俚语:石头娃儿

  解释:小的石头

  造句:这儿好多石头娃儿呀!

  俚语:叶子

  解释:茶叶

  造句:这叶子还可以嘛,啥价钱?

  俚语:堰塘

  解释:池塘

  造句:你爹呢?

  在堰塘里摸藕。

  俚语:格子、格子丸儿、蹦蹦

  解释:硬币

  造句:我的储蓄罐里有很多的格子丸。

  俚语:坷垃垡儿

  解释:小的土块

  造句:我的鞋子里进了一些坷垃垡儿!

  俚语:石头娃儿

  解释:小的石头

  造句:这儿好多石头娃儿呀!

  俚语:叶子

  解释:茶叶

  造句:这叶子还可以嘛,啥价钱?

  俚语:堰塘

  解释:池塘

  造句:你爹呢?

  在堰塘里摸藕。

  俚语:捞车儿

  解释:板车

  造句:拿捞车儿来装煤最好。

  俚语:捞板车儿

  解释:拉板车

  造句:捞个板车儿来装煤最好。

  俚语:胰子

  解释:肥皂

  造句:把胰子递给我!

  俚语:馥子

  解释:米酒

  造句:卖甜馥子喽!

  俚语:包谷参(cēn)儿

  解释:玉米糊糊

  造句:我要喝包谷参儿,带点儿回来!

  俚语:血晃儿

  解释:加热成固体的猪血

  造句:买点血晃儿来做汤!

  俚语:面叶儿

  解释:饺子

  造句:快克看看,面叶儿熟没熟?

  俚语:bia子

  解释:小孩玩的三角形或四方形的纸叠的角子

  造句:我们来玩bia子吧?

  俚语:chua子儿

  解释:小孩玩的游戏,用破碗、瓦片或者碎砖头磨成的珠子

  造句:我们来chua子儿好不好?

  俚语:老爷儿

  解释:太阳

  造句:老爷儿升起来啦!

  俚语:月亮头

  解释:月亮

  造句:月亮头冒出来了。

  俚语:泡娃儿

  解释:酒杯(特指瓷做的小酒杯)

  造句:用泡娃儿喝不过瘾,要不然我们对瓶吹?

  俚语:钢精锅

  解释:铁锅/铝合金锅

  造句:买个钢精锅回来!

  俚语:缸子

  解释:杯子

  造句:我里缸子来?

  俚语:干饭

  解释:米饭

  造句:今晌午蒸干饭吃!

  俚语:凌冰

  解释:冰凌

  造句:看那房子檐上全是凌冰!

  俚语:条菽

  解释:指扫帚

  造句:拿条菽给地下扫扫。

  歇个歇!(休息一会儿) 搁不住!(用不着) 诀人!(骂人) 克哪?(去哪) 标人(骗人) 奏啥(干啥)

  咋屋地 (怎么搞的) 儿袜子(男孩) 孩子(鞋)

  好哈(好坏啊)那个哈读第1声 去火(算了) 怪协伙(怪咋呼)

  今儿地(今天) 门儿地(明天) 后儿地(后天)

  咋地(怎么了) 恶骚(厉害) 高头(上面)

  前头(前面) 后头(后面) 别仔儿(王八蛋)

  毛司(厕所) 响午(中午) 后半儿(下午)

  喝了(黑了、晚上) 撵(追赶) 木门 儿(没办法)

  二球(笨蛋) 滚球客(滚出去) 磨叨(慢腾腾)

  参瞌睡(发困) 睡磕睡(睡觉)这个读shei 咋搞(怎么办)

  这奔儿(这里) 一出溜(一溜烟) 拍拍(谈谈)

  拍闲话(说闲话) 参哪儿克啦(跑哪儿去了) 烂儿参(乱跑)

  肉尖(狡猾) 板跤(摔跤)戈页~~~(ge ye ) :吵架、打架或冲突

  贼儿娃子(小偷) 包谷趁子(玉米羹) 彪人的(骗人的) 核谁呀(吓唬谁呀) 大大(姑姑) 旁河拉子气(有怪味

  长虫(蛇) 夜蚊子(蚊子) 疙蚤(跳蚤) 狼巴子(狼) 克蚂(青蛙) 克蚂咕蚪(蝌蚪)

  贩鸡蛋(下鸡蛋) 旺旺地(秤杆高高的) 犯恶心(发恶心)

  蛋屁(算个屁) 跟齐(面前) 拽那儿(呆那儿)

  胡球说(胡说) 怪宙作(做作) 倒贴皮(倒贴)

  舍本(亏本) 浪哪儿克啦(逛哪儿去了) 摇婆子(到处闲逛的女人)

  揍啥子啊?(干什么?) 散球了。(算了) 讹人(讹诈人)

  辣子(辣椒) 不搞(不干) 个子(硬币)

  如啦(输了) 冒碰(随便撞上) 惯使娃子(娇惯孩子)

  谁个(哪个) 日弄人(捉弄人) 考达人(戏弄人)

  日决人(骂人) 尻达人(害人) zhuai下(蹲下)

  个炸窝(腋窝) 光鼻子滑眼(眉清目秀,贬义) 精赤膊子(光膀子)

  甲板---固执的很 边齐(边沿) 早齐(早晨)

  一大轱对(一大堆) 排场(气派) 浮头(上面)

  现饭(剩饭) 鬼娃子(调皮鬼) 木实(木头) 沿圈(周围) 包谷沉儿(玉米面) 夹板(假正经、不好说话)

  怪搞(故意) 忘气(忘记) 跳鼠(扫把)

  狗甲(身体上的污垢) 晕地很(迷糊的很)

一担挑——襟兄襟弟

儿娃子——男孩

俩娃儿——女孩

兄娃儿——弟弟

前半儿——上午

后半儿——下午

半前半儿——上午10点钟左右

半后半儿——下午3点钟左右

二杆子——说话,做事不讲方式的人

dei货——说话,做事莽撞的人

砍不成——不正干的人

搁也——小孩打架

摸黑——做事天晚了

麻麻亮——黎明

尖毛镢——吝啬的人

捞欠——贪馋好吃

冷扑通儿——突然

甩货——不正干的人

窝囊——肮脏或办事不好

廖靓——称赞妇女穿戴整洁做事利落

下汉口——喻小孩尿床

长虫——蛇

白弄弄儿——雪白好看

黑黢黢的——形容很黑

旁臭——形容很臭

莫过细——不必客气

眼乞——羡慕

稀客——客人来,主人向客人说的客气话

买卖儿——玩具

克膝包——膝盖

前边儿——前面

后边儿——后面

门歌捞——门后面

那杯儿——那边

莫莫——馒头

捣稽毛——搞笑的人

fai——痛时的语气词

咋番儿——怎么办

土克拉——土块儿

个宜人—— 恶心人

爪球——踢球

不沾嫌——差得远

扯鸡吧蛋——扯的有点远

踢拉板儿----拖鞋

胳夹窝——腋窝

克——去

杂子,爪子——干什么

打pia pia ——把纸叠成三角形或正方形在地上拍的游戏

搓一顿——吃一顿

电麻木——三轮摩托车

拽下来——蹲下来

打得罗儿——打陀螺

后墩儿/后座儿——猪屁股

臆症——迷糊 拐——坏

憨水——唾液

荫凉坡儿——荫凉地

麻风雨——毛毛雨

紧高头——最高处

紧里头——最里边

挨根儿——附近

这儿嗨儿——这里

那儿嗨儿——那里

哪儿嗨儿——哪里

床头起——床根前

墙根□——(底下)(墙根下)

犟筋——(牛犟)(不顺从)

流光蛋——二流子

扯谎—— 说谎

莫满兜儿里跑——不要到处跑

摆治,拾掇——修理

鬼娃子——形容小孩调皮

安生点——安静点或老实点

就声儿-------顺

"嘴"这个词在武汉是说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用来逗人或者比如武汉人说逗人就说"嘴人"这个词;在中国某些地方是亲嘴的意思,"嘴人"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很会说话善于表达,比如说一个武汉人说你嘴劲,就是说你很会说话;

扩展资料:

武汉语中日常称呼:

1、老特 (=爸爸);

2、老俩 (=妈妈);

3、拐子 (=哥哥);

4、外外 (=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 (=岳父大人);

7、老亲娘 (=岳母大人);

8、老几 (等于几个人的意思;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9、麻木 (=人力三轮车);

10、扁担 (=挑夫)

一、 称谓常用语 1老特 (=爸爸) 2老俩 (=妈妈) 3拐子 (=哥哥) 4外外 (=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 (=岳父大人) 7老亲娘 (=岳母大人) 8老几 (=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 “,“有个老几“ 9麻木 (=人力三轮车) 10 扁担 (=挑夫) 二、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 (=厉害) 2苕吃哈胀 (=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 (=身材) 4胯子 (=腿,胯读3声) 5灵醒 (=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 (=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赤巴 (半裸) 8打挑瓜 (全裸) 9条举 (扫帚) 10浮子(毛巾抹布等) 11滋 (=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 12灶妈子 (=蟑螂) 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唦 (=表示赞同) 5耍拉 (=麻利) 6铆起/铆倒 (=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7喔涩 (意思同上,“喔“读2声) 8是/不是那个事 =(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 9晕(=慢性子) 10豆里 (=里面) 四、吵架常用语 1你莫跟OOXX“翻“。 (意:你不要惹我。) 2OOXX“呼“你两哈的。 (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 3你不识“黑“是吧? (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 4你要“么样“? (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5苕头日脑 (=很笨) 6板马日的 (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 7谍务 (=故意地) 8心里冇得数 (=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 杰; ②跟OOXX等倒起) 9弯管子 (=很蹩脚,极不正宗) 10搞么斯唦 (=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 11搞不清白 (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12裹筋 (=纠缠不清或理不顺。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白 “、“这题目满裹人“ 13扳沙 (=不停地动) 14敲死 (=(广州话)衰人) 15翘胯子 (=①翘二郎腿 ②呜呼哀哉) 16不中神 (=不行了) 17鬼款/瞎款 (=胡说、乱讲) 18翻翘 (=不服气,“翘“读1声) 19德罗 (=得意,“德“读3声) 20掉得大 (=出丑、吃亏) 21掉底子 (=丢人) 22嚼叽/嚼腮/嘀哆 (=罗里罗唆烦人得紧,三词大意相似) 23.蛮扎得 (=喜欢乱嚷嚷) 24 岔巴子 (=多管闲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6675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