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对山西人的评价有哪些?

外地人对山西人的评价有哪些?,第1张

1、山西人恋家

恋家的表现是:山西不论走多远,只要赚了钱,就都要把钱带回来,带回来盖房子。按说盖房子不就是为了住么,其实不见得,很明显,还带着向乡亲们汇报成绩的意思。

2、驯良

山西四面环山,山西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于是便形成一个巨大的山里人群体,其最大的特点是驯良。

性格特征

古往今来,山西人乡土观念极重。这是山西人典型的性格特点。

在山西人眼中,最能牵动人心的,是对故土与乡亲的深情眷恋,“人说山西好风光”,“花是故乡好,月是故乡明”,“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重乡情,依恋故土形成了山西人独特的性格魅力。

在外地,山西人特别认老乡,重乡谊,在明清的各省会馆中,山西会馆占有很重要地位。

山西人恋家,太原人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乡土观念极重,仿佛这辈子只有这片黄土才能埋人。

山西人很俭朴,过俭则吝,所以显得有点小气,但对朋友和客人很大方,什么都舍得。适合交朋友。

穿戴“土气”,不合时尚;饮食简单,不离面食。面食花样虽多而调料有限,醋是不能须臾离开的,早晚少不了小米稀饭,城里人还喝一点牛奶,但仍不普及。

山西人精明,经商才干盖世。历史上山西商人雄视天下,笑傲江湖,明清两代的晋商与南边的徽商齐名,把生意做遍全国,还踏出国门,腰缠万贯,清朝的国家财政还得仰仗山西人的补贴。

山西人老实本分,忠诚可靠,喜欢按部就班。山西人特别爱钱。爱钱有何不好?君子爱钱,取之有道。怎么爱法?抓两头,一头开源,一头节流。

山西人的勤劳和节俭是举世公认的。早年间山西有好多土财主,土地上百亩,雇着长工,放着高利贷,可是仍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还吃糠咽菜,只有过年才吃顿肉,一件老羊皮袄要穿几代人。

不要问他家是不是挖煤的,家里有没有煤矿。

我想你一定遇到了一个山西人,你特别想知道更多。人们具有地域特征,但人际交往中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性格特征。你应该了解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我想两个人都不能谈论它,有时候这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但你可以试一试。这类问的人在宏观上,如何理解宏观的优势。当第一次与当地人接触时,他们心里很舒服,而且相处得很好。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叫做缺陷的东西,那就把它归到个人身上。如果你能指望山西人成为圣人,我很抱歉。孔子不应该是圣人,如果耶稣出生的地方全是圣人,耶路撒冷就不会是一个活人。

我认为重要的是不要表现出你无知和傲慢,就像问你是不是一个煤炭老板一样。有了大脑,你知道很少有人是煤老板,而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煤老板是坏的,如果这是恭维的话,这是一个坏的选择。这是因为作为山西省,这是第一次会议中最常提到的话题之一,没有一个是不令人反感的。

如果你正在和一个人打交道,你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把它当作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标签。如果你和山西人做生意,请做你的家庭作业。江山、金山珍梅,历史悠久,山西虽断了,也没那么多地找到了话题的重点。简而言之,请体现你对山西人民的尊敬。

我老家是山西的,在晋北地区——忻州。

说到方言,可能现在的90后、00后还会说些家乡方言,估计现在的10后长大了,绝大多数人说的都是普通话了。

不久以后,人们见面,“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说自己是山西人、是四川人,是浙江人、是广东人、是山东人,你和老乡却说不出一句家乡话。人们都说普通话,方言文化和地方特色也就丢失了。

其实,想证明自己是哪里人,开口说几句方言,这个最简单、最直接有效了。

乡音,是一个族群的认同,很多华侨去了世界各地后,身份族群认同的标志就是方言。

客家人很重视自己的客家方言,他们有句很有名的话:“宁丢祖宗田,不丢祖宗言”,可见,他们对自己方言的重视。

现在,就说说我家乡山西忻州的方言。

我家乡方言说:早上‬、中午‬、晚上‬,是‬这样的‬。

早上‬:早起‬,打早‬;

中午‬:晌午‬,少‬午‬;

晚上‬:黑‬遮‬,黑遮‬来‬,黑夜‬。

‬山西方言‬,说话‬很硬‬,有时候‬两个‬山西‬人‬说起‬家乡‬话‬来‬,听不懂‬山西‬话‬的人还以为‬这两个人‬是在‬吵架‬。

山西在春秋‬时期‬称为‬晋国‬,当时‬晋国‬还包含‬现在‬的‬河北‬西南‬地区‬,后来‬随着‬人口‬流动‬,所以‬到‬现在‬陕西‬北部‬、内蒙古‬一些‬地方,河北‬西部‬‬也说‬山西‬方言‬。

山西方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前后‬鼻音‬不分‬。

山西人说‬“蹲下‬”叫‬“圪蹴‬”,说‬“台阶‬”叫‬“圪台‬”,说一个人‬不合群‬叫‬“圪僚‬”,还有的地方‬把‬“水‬”、“书‬”、“树‬”都‬叫‬“fu”的‬发音‬。

“喝水‬”就是‬“喝‬夫‬”、“看书‬”也是‬“看‬夫‬”,这句话‬‬“在树下‬看书喝水‬”,说出来‬就是‬“在‬复‬哈‬看‬夫‬喝‬夫‬”,全‬都读‬成‬了“fu”。

山西还有‬的‬地方‬,‬“洗‬”的‬发音‬读成‬“死‬”,由此‬一段‬母女‬俩人‬的对话‬‬,不懂‬山西‬方言‬的‬人听后‬,以为‬她俩‬是在‬吵架‬,或是觉得‬怪吓人‬。

晚上‬睡觉‬前‬,妈妈‬和女儿‬说话‬,俩人‬谁‬先‬洗‬漱。

妈妈‬:你先‬死‬(洗‬‬)哇‬‬。

女儿‬:俄‬顾不上‬,你‬死(洗‬)哇‬。

妈妈‬:你死‬(洗‬)个‬么‬。

女儿‬:你‬死‬(洗‬)么‬,俄‬看‬抖音‬了‬。

妈妈‬:哎‬,你这个‬娃娃‬,让你死(洗‬)‬,你就‬死‬(洗‬)么‬,磨磨蹭蹭‬的,做甚‬了是‬!

听不懂‬方言‬的人‬‬‬‬,吓不吓人‬!

山西人‬叫‬人家‬,说‬‬一个人‬,说‬nia,nia外‬人家‬,nia外人‬。

山西人‬说“昨天”‬,是‬“夜‬来‬”,“昨天‬晚上‬”就是‬“夜来‬黑夜‬”。

山西人‬叫‬“父亲‬”是‬‬“老子‬”,有的‬地方‬还叫‬“爷‬”,“爷‬”是父亲‬,不是‬指‬爷爷,叫‬“大伯‬”就是‬“大爷‬”。

山西人‬‬叫‬“饺子‬”是‬‬“扁‬食‬”,因为‬饺子‬是‬放在‬匾‬上‬吃的‬食物‬,这个‬是‬在‬元代‬时候‬传进来‬的,叫‬“匾‬食‬”,到了‬明清‬时期‬,就成了‬“扁‬食‬”。

所以说‬,方言‬保留了‬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俚语‬。

方言‬也‬是‬地方‬民歌‬的‬载体‬,左权‬民歌‬,河曲‬民歌‬,柳林‬弹唱‬,太原‬莲花落‬,大同‬数来宝‬,这些‬都是‬具有‬方言‬特色‬的民间‬音乐‬。

只有‬方言的‬韵律‬,才能‬唱出‬民歌‬的味道‬。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

“人后头‬想你‬,亲妹子‬,泪‬蛋蛋‬掉‬”。

“山沟沟‬,山洼洼‬,金个‬金‬针‬菜‬,单‬为‬猫‬你‬妹妹来‬,磨烂‬俄‬一对‬鞋‬,黑黝黝‬的‬头发‬白‬个‬凌凌‬的牙‬,猫‬个‬噜噜‬的‬眼‬眼‬妹妹呀‬,你叫‬哥哥‬咋‬”。

这些充满‬叠词‬的‬方言‬,韵味‬十足,普通‬话‬是‬唱不出‬这个‬感觉‬来的‬。

山西大同‬的歌手‬,阿‬宝‬,就是‬唱着‬‬方言‬韵味‬十足的‬民歌‬,获得‬了当年‬的《星光‬大道》年度‬‬冠军。

方言记录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习俗习惯,反映了真实的生活状态,丢了方言,也就丢了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

贺知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只要‬乡音‬还在‬,故乡‬人还是‬会‬认出‬来你‬,接纳你‬。

所以说,保护方言,留住乡音,就是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生态。

以前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现在,我觉得应该有这一句:

说好家乡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因为,你只要一开口,就会发现说家乡话的背后,是一个族群,是老乡情,是故乡的温暖。

走遍天下,都有故乡人。

欢迎关注曹二牛,与你一起,传播中华文化,启迪智慧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7297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