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下,如果你都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是一种漠视和冷淡,你又怎会去关注生活呢,不关注生活创新又从何来,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我们只有热爱生活,并关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这样我们创新的灵感源泉才会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艺术也一样是源于生活,这一点是相通的,不妨以艺术为例来证明这同一道理。
二、正视创新内核: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创新的思维是综合素质的核心。知识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谈教育时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劳厄的谈话绝不是否定知识,而是强调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大量的事实表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思维敏捷、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他们最善于利用头脑的力量。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还必须具有智慧。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过一句话: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其实,他说的这个火把点燃的正是人们头脑中的创新的思维。
创新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强烈进取的思维。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首创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顽强精神、献身精神、求是精神(即科学精神)。其次,创新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第三,要创新就必须认同两个基本观点,即创新的普遍性和创新的可开发性。创新的普遍性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如果创新能力只有少数人才具有,那么许多创新理论,包括创造学、发明学、成功学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的创造性是先天自然属性,它随着人的大脑进化而进化,其存在的形式表现为创新潜能,不同人之间这种天生的创新能力并无大小之分。创新的可开发性是指人的创新能力是可以激发和提升的。将创新潜能转化为显能,这个显能就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后天的创新能力。潜能转化为显能后,人的创新能力也就有了强、弱之分。通过激发、教育、训练可以使人的创新能力由弱变强,迅速提升。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活动的灵魂。开展创新训练的实质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引导。有句慧语说:“有什么样的思路有就什么样的出路。”
三、生活中有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通过这种日常的自我训练,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大脑灵活性。
参加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训班,学习一些创新理论和技法,经常做一做创造学家、创新专家设计的训练题,能收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人类才有了无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实践又能够检验和发展创新,一些重大的创新目标,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最终确立和完善。人们越是积极地从事创新实践,就越能积累创新经验,锻炼创新能力,增长创新才干。创新是通过创新者的活动实现的,任何创新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形成创新成果。因此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创新的基本要求。
四、 永远学习定是不变的真理
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变化的社会中一直抓住社会中最精华的东西。
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2分)
黄山松针叶短粗chóu密,顶平如削,干曲枝qiú,苍翠奇特。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顽强的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雨打,冰雪欺压,yì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qióng。 (选自《飞红滴翠记黄山》)
2.默写。(8分)
(1) ,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
(2)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
(3)请写出一个关于云与天气的谚语或古诗词句子:
。
3. 名著阅读(4分)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请简述该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和所揭示的主题: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6分)
4.仔细揣摩下面的语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词语。(4分)
感动,能让人体验到生活的幸福;感动,会使人的心灵变得美善。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别人,是一种馈赠;被别人感动了,哪怕是 的心扉抑或是 的灵魂,也会得到开启和滋润。如果说,麻木的心是一块 的土地,那么,感动就是浇灌它的一泓甘泉。啜饮了感动的甘泉,能使你走出人生的 ,令你倍添重新开创新生活的信心。
5.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仔细阅读后,根据文后要求加以修改。(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①一场春雨过后,冬眠后的大地又重新充满了生机,山村的景色也更加迷人。②几十户人家的楼房,依着山,旁着水,沿着柏油路整齐地排列着。③公路两旁是挺拔的白杨、苍翠的塔柏。④小桥流水点缀着的垂柳,换上了新装,伴着春风,婆娑起舞。⑤楼房都掩映在翠绿树丛中。⑥山上的桃树、梨树硕果累累;田野上,麦浪起伏,一片金黄。⑦看到这美景,游人们流连忘返。
要求:(1)句②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用换用号改正。
(2)句①有语病,须删去一个词。
(3)语段中有一个多余的句子,请删除。
(4)语段中句 描写不当,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在《气象物候》专题学习中,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反映气象物候的谚语。星期天刘勇准备去采访一位老农和一位气象员,他应该怎么说来表明来意,完成学习任务呢?(4分)
采访老农:
采访气象员:
7.仔细阅读下面三首诗,请你归纳出我国各地入梅时间的基本规律。(4分)
(1)《梅雨》,柳宗元作于广西柳州。“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注:小春,指农历三月。
(2)《梅雨》,杜甫作于四川成都。“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注:南京,指当时的成都。
(3)《舶趠风》,苏轼作于浙江湖州。“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注:三时,指夏至以后的十五天,时当农历五月。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论美》,完成8—11题。(共12分)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8.通读全文,请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要观点的句子,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9.文章第2段,作者把“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的原因归结为“造物的吝啬”,你认同这个看法吗?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10.作者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人(中国正处在明末清初),他在文章中选用的事例都是欧洲的,设若培根学贯中西,他可能会选择哪些中国的例子来证明文中的一些观点呢?请就文中的某一观点写出一个相对应的例子。(3分)
观点:
例子:
11.时下美女效应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许多人不惜花费巨资,忍受剧痛,开始整容手术,人造美女闪亮登场。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溪水》,完成12—15题。(共10分)
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嘻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作者:李汉荣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2.根据文章内容,文中划线句子中“清亮里的无限丰富……”包括哪些内容?请用三个短语来概括。(3分)
13.文章第2段,写溪水很会走路,“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章法”是什么?(2分)
14.仿照下面例子,在语段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用心品味,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例句: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
赏析:走该走的路,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这就是智慧。没有标语和口号,只有默默的践行。人,正应该如此。
例句:
赏析:
15.仔细研读文章第3段,结合语境再为小溪补写一个经历。(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冬至》一文,完成16—19题。(共12分)
太阳虽然高挂在空中,却显得苍白无力,挡不住北风的凛冽,街上行人稀稀落落,匆匆而去。冷,真冷啊!
急步跨进自选商场,一股热气迎面扑来。爽!舒服极了。商场里倒是挺热闹的,顾客们穿梭选购,店员们殷勤服务。
忽然,商场里安静下来了,一种异样的氛围弥漫开来。售货员的微笑变成了惊疑,顾客的脸上也带着惊讶或气愤。怎么,今天出了什么大事?疑惑的我不由随着人们的目光向前望去。啊,乞丐,一个老乞丐在选购食物!
他弯着腰,眯着眼,在食品架上扫描,右手紧紧地握着。而众人的眼睛正“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乞丐怎么也进了商场?我暗暗自问:“怎么不能?他也是一个人,也有应得的权利。”这时,犹豫多时的他终于选定了食物——一条最便宜的面包棍。
他向收款机走去,右手仍然紧握着,人们纷纷自动让道,正在交款的一位女士立刻局促不安起来,一面催售货员赶紧收款,一面把自己的女儿——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拉了过来。他排在了女士的后面,隔着一段距离,但女士却像背上遭了芒刺一样,身子猛地向前滑出。小女孩不懂世事,却回过头来,好奇地望着这个衣裳破旧的老人,一双纯洁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脸上展现着天真的笑容。“爷爷!”突然,小女孩亲热的叫了一声。全场顿时一震,那老人更是惊呆了,嘴唇动着,昏花的老眼里泪光闪烁。他弯下腰,颤巍巍地用他那干枯的手掰开面包,递了一半给小女孩,小女孩伸出细嫩的小手毫无顾忌地接了过来。她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就被她那涨红了脸的母亲一把拉了出去。
老乞丐默默无语地在收款台上,撒下了一把“叮当”作响的硬币,驼着背走出了商场。商场里又活跃起来了,售货员的脸上又绽开了温暖的微笑。
我走出商场,看见老乞丐正在弯腰从废物箱里捡起半根面包,那是他送给小女孩的半根面包,然后蹒跚着,慢慢消失在寒风中…… (作者:陈慕炯 选自《慧语》200510)
16.“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文章用“冬至”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17.文章第4段、第5段两次写到老乞丐“右手紧握着”,作者这样描写有特别的用意吗?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18.老乞丐送给小女孩的半根面包是谁扔到废物箱的?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判断理由。(3分)
19.阅读下面一段调查报告,结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经历,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城市中的乞丐?(3分)
被调查的乞丐中,463%的人从来没有受到当面的侮辱;244%的人受到过一两次当面侮辱;195%的人受到好几次侮辱;97%的人经常被人当面侮辱。
在看待帮助他们的人时,认为帮助他们的人是“善良的好人”的占357%;觉得是在“可怜”他的占31%;觉得帮助自己是“别人应该做的”占48%。
在看待不帮助他们的人时,认为“各自有各自的难处”的有8人;认为“没看见自己的存在”的有5人;只有1人认为不给予帮助的人“没有好报”。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文言文《小港渡者》,完成20—22题。(共6分)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②。”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③。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④矣。
予爽然⑤,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⑥也夫,其犹是也夫!(作者:清周容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课外文言文专号》
注释
①小书童。 ②关闭。 ③同“仆”,跌倒。 ④上锁。牡,锁簧。 ⑤若有所失的样子。 ⑥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犹是,如同这样。
2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21.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2. 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发?(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30分)
23.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宁铂,昔日少年天才班的明星,被誉为天才之中的天才,神童之中的神童。但结果如何呢?背上“天才”“神童”这些沉重的壳,他艰难地爬啊爬,终于被压垮了,倒下了,成了一个最终会被人遗忘的悲剧。
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有多少成长可以胡来?哈佛女孩、钢琴神童、清华状元,再后来的这个素质班、那个学习班,再再后来的吃苦教育、行走教育、赏识教育、少年军校教育、快乐教育……又让无数渴望长大、渴望独立思考的年轻人,像蜗牛一样背着一个重重的壳。
回首往事,宁铂说他真正的梦想,就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正常地长大。这不正是我们的梦想?!
请以“正常地成长”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参考答案]
一、(共30分)
(一)(共13分)
2. 稠 虬 屹 穹 (2分。答对2个得1分。)
2.(1)参差荇菜,寤寐求之。(2)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宛在水中坻 (3)写出即可。诗词不能有错,谚语意思必须完整。(共8分。(1)(2)题每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第(3)题2分,有错扣1分,扣满2分为止。)
3.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二)(共12分)
4、紧闭、麻木、贫瘠(或干涸)、迷惘(或消沉)。(共4分,一词一分,意对即可。)
5.修改参考:(1)“旁”改成“傍”。 (2)删除“又”或“重新”。(3)删除第⑤句。
(4)⑥,山上的桃树、梨树繁花朵朵;田野上,麦浪起伏,一片碧绿。
(4分。改对1处给1分。)
6、不设统一答案。要求:有礼貌称呼,态度诚恳,不同的对象说话要语言得体。(4分。视内容和语言分4、3、2给分。)
(三)(共5分)
7、答题要点:各地入梅时间不一,一般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4分。视答题完整性分4、3、2给分。)
二、(共40分)
(一)(共12分)
8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2分。若答第一句话,给1分。)
9不设统一答案,认同与不认同均可。认同的可从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阐述理由;不认同的可从这是唯心主义的思想阐述理由(3分。作出判断1分,阐述理由2分。)
10不设统一答案,举例要是明朝以前的例子,例子要能证明观点。(3分,写出正确的事例2分,写出相应的观点1分)参考答案:
观点: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例子:众所周知,孔子鸡胸驼背,容貌丑陋,然而他渊博的学问,高深的智慧,令他受万世景仰。
11.不设统一答案,赞成与反对均可。赞成者可从作者并没有否定外表美的角度阐述理由;反对者可从内在美要胜于外在美的角度阐述理由。(4分。作出判断1分,阐述理由3分。鼓励有独特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理由充分,语言通顺,可得3分;有独特见解,但理由不充分或语言欠通顺,或见解一般,但语言通顺,得2分;见解肤浅,语言欠通顺,得1分。)
(二)(共10分)
12.参考:拥有数不清的源头,遵循自然的智慧,有特别丰富的经历。(3分。来自文本中意思对即可。)
13.参考答案:遵循自然的规律。(2分,意对即可。)
14.没有标准答案。(3分。结合文本赏析合理,有自己的体会,表述清楚流畅,得3分。)
15.没有标准答案。(2分。内容是森林里的植物或动物,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子流畅,没有语病,得2分。)参考例句:欢快的小松鼠蹲在水边,小溪立即亮出清澈的明镜,让它梳妆打扮娇美的容貌。
(三)(共12分)
16.在寒冷的冬天,老乞丐买食物而遭到众人的歧视,反映了人们的心灵比冬天的天气还冷酷。老乞丐的内心更是感到无比的冰冷。(3分。意思对即可。视内容和语言分3、2、1给分。)
17.没有标准答案。有与没有均可以。有特别用意,老乞丐的右手紧握着他乞讨的很少的钱,他要用这钱买度日的食物,可见老乞丐的生活状况是很困难的;没有特别的用意,文章中没有明确写右手紧握的是什么,在下文写老乞丐掰面包,付钱时都没有再描写到右手。(3分。意思对即可。视内容和语言分3、2、1给分。)
18.小女孩的母亲扔的或者是母亲逼迫小女孩扔的。从文章第5段对小女孩母亲的描写,可以看出她对老乞丐很厌恶,是没有同情心的人,她肯定会把面包扔掉;而这段对小女孩的描写,可以看出小女孩是纯真善良的,她是不会扔掉面包的。(3分。意思对即可。视内容和语言分3、2、1给分。)
19.没有标准答案。参考要点:从报告来看,很多人都是尊重乞丐的,像文章中那样歧视乞丐的是少数。我们应该尊重乞丐,不侮辱乞丐;同情乞丐,帮助乞丐等等。当然,如果是假乞丐则另当别论。(3分)
(四)(共6分)
20.我没有听从渡者的忠告而没有能及时回城。(2分。意对即可。)
21.参考答案:渡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他能够“熟视”书童,看出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2分。意对即可。)
22.参考答案:欲速则不达,或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或要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等。(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三、作文(共30分)
21.略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样修身?读书,就是一个好渠道。以书为镜,可以修身立德。哲学可以使人明智,历史可以增加良知。读修身养性的书,就如同与圣贤交谈,可收到“玩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志”的效果;就像眼前竖起了一面晶莹透亮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日积月累,既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又知天下事而懂荣辱,辨丑恶。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所以,我认为读书要读修身养性的书。
我国历史悠久,学派众多,讲修身养性的名典格言数不胜数,儒家讲博爱,墨家讲兼爱,道家讲无为,法家讲霸道,兵家讲策略,虽各家言论不同,但各有千秋,闪耀的都是人性的精华,是流传千古的经世哲学。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能使人明白人生的价值。对一个人来说,哪怕是只把儒家一家的精髓吃透了,那么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大有益处的。从我多次读过的《论语》来看,里面大到齐家治国、小到日常起居,讲的都是很实用的东西。比如交朋友,《论语》提到: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教导我们要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如果与逢迎谄媚的人,与当面恭维、背后毁誉的人,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就会受到伤害。这些对我们处世都是至理名言。在小时候听老师教过《古文观止》中的几篇文章。那时候,我对老师的讲解听不懂记不住,只知跟着念课文。其实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什么都忘了。在大学时,我有暇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部书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非曲直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1981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买到了一套《古文观止》,从此,我就和这本书相依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文观止》的文章,总共222篇,但这些文章却经天纬地,气壮山河,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以上。如把品格比作:高洁韵同修竹,孤清操比寒梅。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反复通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如果背诵,就犹如一道精神快餐,用来滋养心田。通过对平凡的人生的描述,把对待胜利与失败,逆境与顺境,幸运与磨难,荣誉与羞辱,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沉沦与奋起,做官与卸任的正确态度和人生哲理也传达了出来。读这本书,获得的是一种放达的人生感悟,觉得应该像他那样,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功过任人评说。读了全书,能够使人警醒,使人振奋,使人高尚,使人坚强。此外,我还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寥寥数十字,但字字掷地有声。读后,都会被他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所感染。像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可以说,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读哲学书,学点哲理慧语是修身养性的基本功。我在高中读书时,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课本中得到了启发,就喜欢爱读哲学著作。后考进湖北大学政治系,哲学是一门主课,我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也养成了读哲学书、买哲学书、藏哲学书的习惯。我认为,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哲学使人的目光深邃、思维严密、胸怀博大、见解精深。文学以其富于感情和形象的语言感染人们,哲学则以概念与理性的思辨启迪人们。前者重形象思维,后者重逻辑思维。哲理,正是感性与理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联姻”,也可以说,是文学与哲学边缘的相交。哲理不仅面对一个丰富的外部世界,而且联系于复杂的人们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世界又氤氲化生,变幻无穷。过目难忘的哲学慧语启迪智慧。闪光的哲理净化人的心灵,通过开掘真、善、美的内涵,鞭挞了假、恶、丑。哲理佳句无不具有炽热的感情、冷峻的思考、较新的角度、优美的言辞,让人们在深思中得到美的愉悦,在启迪后得到美的享受,启示理性,开拓视野,触发读者作高一层次的联想。不在乎的东西往往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哲理是某种情感体验浓缩物。但是,由于经过开华,便不只是表达一种感情而已,它留给读者积极的思考余地。这些入木三分的哲理佳句无一不是金石良言。哲理,不应成为空洞无物的说教,干巴巴的口号,而应让人们在沉思中得到美的愉悦,在启迪后得到美的享受,启示悟性,开拓视野,触发读者作高一层次的联想。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个不努力就是指的不努力读书,要少读一些空谈大话的次品。如果说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第一次闪光”,那哲理是人类智慧更耀眼夺目的闪光。所以,我认为,面对精神产品,最能引起思索的是什么?当然不是电视片、**、甚至也不是戏剧,而是哲学、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这是思想和精神的最好最方便的表述形式和存在方式。它们本身就是引人思索的特质。
修身养性,要读一些真正能影响人生的励志书。古今中外多少人正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而选择的读书,也正因为如此,又有多少作者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对人的修养与处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书,我称之为励志书。此类书中闪烁着哲学家睿智的语言和绝妙的思想,心头涌动着的是感激与快乐。比较著名的像我们中国的《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国外的如英国培根《人生论》,共收入58篇短文,探讨了包括哲学、伦理学、做官秘诀、处世之道、治家准则、对艺术和大自然的欣赏等方面的问题,充分显示了英国人特有的壑智、敦厚和既严谨又演有想象力的审美情趣。全书见解独到,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都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生存意志的激发。我在上个世纪60年代读过一本《怎样培养坚强的意志》,书中的思想深深地烙刻在我心上。后来无论是生活多么艰辛,还是遇到生活中的难关,都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在支撑着我。书中写道:“只有意志信念坚忍者,才能牵着挫折的翅膀,拖垮它、磨穿它、摧毁它。挫折和成功是生活的两张面孔,善于与挫折相知相交,成功才会在你面前闪现出希望的火花”;“我们应当明白:消除错误的思想和行动,注入快乐,比割除身上的肿瘤和脓疮还重要。它像一盏明亮的灯,始终为照亮前进的路。要想得到快乐,就必须培养快乐的心理,不为别人的批评而不快乐。”多么深邃的哲学思想!读罢,便于不知不觉中被哲理的语言所打动,被哲理的精辟分析所折服。近年来,这一类励志的图书越来越多,如畅销的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细节决定成败》(100-1=0的故事)等等。这也充分反映了一点,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阅读提升自我的品德情操、个人修养。现在很多人,甚至小孩十来岁已经开始读如何致富、怎么化妆的书,真让人觉得担忧。我觉得青少年要读一些励志的书,这些书对人一生的价值,远远超过赚钱和美容。我们要认真学习,发扬光大。
在修身养性方面,我还喜爱品读名人家书。家书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自身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欣赏价值,历经时代风雨的淘洗而不褪色,反愈发显示出内在的思想光芒和魅力。从影响中国千余年的《颜氏家训》、《朱氏家训》,到后来的《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的《傅雷家书》、《沈从文家书》等等,可谓渊源流长,由来久远。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真是再生动不过了。我品读名人家书,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和折服,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如:读闻一多留美期司的家书,我明显感到落后国家的公民在他国受到的歧视和屈辱。我原来总以为鲁迅先生是个面目严肃的铁骨战士,读了鲁迅给许广平的信后发现鲁迅先生有柔情、可亲的一面。在许多人眼里,柳亚子先生是一个诗人,写的家书一定会充溢着诗性的浪漫气息。其实不然。譬如他写给儿子柳无忌的家信:“我礼拜三的寄四本帖,礼拜四寄的一封信和一本帖,礼拜五、礼拜六每天寄明信片一张,你都收到了吗?觉得太多了缠不清,有些讨厌吗?如果讨厌,不妨来信告诉我。仍旧接到你一信,再发一信,好吗?这几天冷吗?热吗?吃的东西快完了吗?有人来过吗?身体好吗?功课不吃力吗?望你告诉我。”一个因服犊倩深而絮絮呵叨、没完没了的慈父形象跃然纸上。现代翻译家傅雷1954年到1966年写给长子博聪的书信。该书自1985 年初版后,已再版5次,发行数已超过100万册,至今畅销势头不减。之所以出版者一版再版,是因为这本家书并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读了这些家书后,我就想,一个人,在社会上可能是这个“长”,那个“家”,但在家里,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子女面前是父亲。柳亚子、傅雷就是这样一个个真实的人。我明白了命运是如何将崇敬和爱慕连在一起的,为了让家人幸福美满,我饱经岁月风雨、人世沧桑,吃苦耐劳而终身不悔。退休后,我很有兴趣地读了曾国藩的家书,惊奇地发现这位权倾一时、大红大紫的钦差大臣,竟会发出“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的感慨。我觉得这位古人主张的读书的境界,对于今日的读书人是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的。曾国藩的家书中多处谈及读书,自然其中有些内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关于读书的精义,比如读书重在领得读书之趣、变化气质、陶冶性情、豁达襟怀……比如读书需要有志、有识、有恒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从其终生读书体验悟出的。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以上这些家书都焕发着奇异光彩,闪耀着真知灼见,不仅滋润了一个家庭的成长,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洁白的纪念碑”。所以,我喜爱读家书,也爱收藏书信,在我的邮集中就有几箱实寄封信
1、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带,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楞严经》卷五
2、先诛爱本,无所植根,勿如刈苇,令心复生。《法句经》卷二,爱欲品
3、心可则为欲,何必独五欲。速可绝五欲,是乃为勇士。《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4、耳目不防护,贪欲从是生,是名为苦种,生臭汁潜流,诸觉观气味,依于恶贪嗜。聚落及空处,若于昼若夜,远离修梵行,究竟于苦边。《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1经
5、阿难,我没有看到任何一种变易的色法不会导致贪恋及耽乐于它的人感到愁、悲、苦、忧、恼。南传《大空经》佛言
6、这世间,有一条道路,叫做归途;还有一种淡泊,叫做菩提。于是,将心放逐于天涯地角,把那曾经的旧事,远去的回忆装入行囊,风情山水,沉淀岁月。在花开时,约见菩提,作一场心际修行,归于心灵的原乡,找找一颗云水禅心。
7、我们应该多一点执着的精神。一心一意地向着一个目标稳步前 行,百折不挠,一定不会失败。这就好比用玻璃聚集起太阳的光束,就算是 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燃起火来。不要因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自己选择 的目标,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学会等待、忍耐,对每个人来说,机会都是平 等的。
8、若自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唐)大珠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
9、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过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应对艰难的时光。——藏学法师
10、今日不只限于今日的事情。昨日有今日,今日有明日有未来。——[日]千宗室
11、在佛教中,"不知自己"以及"不明道理",亦即所谓的"无知无明",被认为是一种罪。——梅原谛愚禅师
12、父母对待儿女,传承着他人无法替代的关怀和彼此心灵的默契。漠视亲情,会成为冷酷的人;忽略亲人,将失去最宝贵的心灵财富。天下做儿女的,像父母对待自己一样去回报父母吧,虽然报答不完,但也可以慰藉父母和自己的心灵。
13、我非常喜欢这四句:"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涵摄了佛法的一切精髓——大悲、大智、大愿。众生无边是苦谛,烦恼无尽是集谛,法门无量是道谛,佛道无上是灭谛。前两句是下化众生,是世俗菩提心,属于福德资粮;后两句是上求佛道,是胜义菩提心,属于智慧资粮。
14、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包容,消旧业。
15、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证严法师
16、禅是禅非佛言慧语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心小了,小事就会变大;心大了,大事就会变小;看淡世事沧桑,内心自在安详。大事难事敢担当,逆境顺境都乐受,舍名舍利舍虚妄,人生到老皆坦荡。
17、修身,不但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和不邪*,还要做到爱护生命、布施财物和持守净戒;修口,不但能做到不妄语、不恶口、不挑拨离间和不绮语,还要做到言谈忠实、谈吐文雅、劝人和睦和言必及义;修意,不但能做到不嗔恚、不贪欲和不邪见,还要做到修持慈悲、保持少欲知足和树立正知正见。
18、人与人能够互尽心力、互相照顾,实在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修成正果,但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
19、众施经施胜,众味道味胜,众乐法乐胜,爱尽胜众苦。《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20、心住无住处;心不住一切处;心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无住心也。
21、盖心虽无法,而法从心生。故十法界之性,不离乎惟一真心。
22、痛苦不像死亡那样无可挽回。
23、教育一个男人,是教育一个人;而教育一个女人,是教育一个家庭,教育三代人。也就是教育一个民族,所以,教育女人更重要,女性的自我教育更重要:专业知识或技术可能使你获得成功,与某种程度的满足感,但没有平与、宁静、成熟的心智,就很难好幸福生活。
24、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的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25、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午睡可帮助学龄前儿童记住早上所学知识。孩子饭后不午睡的话,会扰乱其大脑储存记忆的方式,从而影响其学习能力。不午睡的学龄前儿童比午睡的孩子记忆减退快,甚至晚上睡个好觉,他们也不能提高分数。因此,养成午睡习惯的孩子受益很大。
26、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很多父母总怕孩子帮别人自己会吃亏,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瓦尔纳研究发现:那些在成年后个性坚韧不拔的人往往在幼年时就乐意照顾别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会发现自身的能力,提高自信心与独立意识。如果一个人可以帮别人改变生活,那一定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27、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与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德国心理学家吉尔特勒这样告诫父母们。与年幼的孩子讲话时,最好蹲下来,让你与孩子处于同一高度,使他感到自己的存在与平等,这对孩子的成长与与孩子更好沟通有好处。
28、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与暴雨。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
29、友谊可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30、有些是必须干,你干就是了,根本不必高谈阔论,你也不必想方设法企图证明哪些事情是有道理的,哪些事情的道理是无法说明的,你干你的就是了。
31、我永远不会做让自己内疚的事情。
32、党的问题是:官员的待遇终身制;工人的待遇市场制;老师的待遇不平等制。"
33、今天的中国,外语考试已经成为抵御权力的最后一道防线。"
34、中国的农民不在于没有土地,而在于离不开土地。"
35、任何事情没有真正的对和错,只是所站的角度,所处的环境,所在的人生阶段,代表的阶级,利益集团不同而已。"
36、只有在进步与发展状态下的社会,才能给老百姓带来希望。"
37、时代是时代的超越者,命运是命运的终结者……"
38、工科是给自己学的,理科是给国家学的,文科是给党学的。"
39、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两大运动——启蒙运动与揭丑运动。"
40、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41、为了正义,我们必须去求唐·柯里昂。
42、我将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
43、教学是一项充满无限可能的事业。
44、可以温和的坚持,不能指责和批评。
45、教育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
46、努力让自己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
47、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48、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49、因为即便现实主义者如我,仍然强烈的需要精神家园。你敢说你没有觉得无 所事事过么或者吃喝玩乐后的空虚,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感觉很好?
50、思考碰撞是为了分享并产生更多的智慧,并彼此从中得到愉悦。交流不是为了让别人理解你。人很难真正理解另一个人的。
51、吾人事事依照佛说去行,心中却一无其事,方是不住法相;心中虽无其事,依旧精进去行,方是不住非法相。
52、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名为无相行。
53、佛法处处不离观照,必时时刻刻去思惟方可。
54、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55、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56、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57、佛说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性。
58、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曰悟。
59、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节虚心是我师。
60、欲见本性,必应离名绝相,破其我见。
61、知念之本身,当下即空,便不致执虚为实。
62、迷则人随于法,法法万差,而人不同;悟则法随于人,人人一致,而融万境。
63、透水月华,虚而可见;无心镜像,照而常空。
64、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学习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65、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哪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66、如若米兰昆德拉所说,"美是被背弃的世界",生活教育了我,它频频害我跌倒,我得自己爬起,但也谢谢它,让我清醒的意识到,生命的冷酷与无情。
67、您是火种,点燃了我们的心灵之火;您是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他人。
68、快乐像同学校友越来越多,烦恼像学校福利越来越少,友谊像领导讲话越来越长,祝福像突击检查说到就到!
69、没有鲜花的妖艳,没有铃声的悦耳,虽然只有寥寥几语,但我的祝福永恒,我的问候依旧。
70、大家都在讲,要变得更强,但是为什么要变得更强?先想想自己的答案吧。
71、乐观是不是天生的?也许对有的人不是。如果是经过了冷静的思索,甚至长期的悲观之后建立起来的,也许更加坚固。
72、有趣的人会更容易发现有趣的人——既然他能发现生活中的有趣,就更容易发现别人的有趣。
73、共情、换位思考等。溺爱恰恰相反,是父母只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把孩子当成自己心爱的宠物,而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来理解和尊重。
74、你天天告诉孩子"你这个笨蛋"、"你这个没出息的"、"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孩子就会努力证明你说的是对的!
75、一个人如果连想象的魄力都没有了,还会有行动吗?还会有成功的可能吗?
76、知识如果不能生成智慧,那么知识就是"知障",知识就变成了垃圾。
77、当你任性的时候,赞同你的不一定是朋友,但反对你的人绝对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只有死党才会毫无顾虑的教育你,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你过得好,不受任何伤害。
7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79、为了练习,首先神造了傻人,然后他创造了教育委员会。
80、孩子们被送进了学校,至少在当时,那总算是一个学校吧。柔弱的幼年一代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苦干上十个钟头,从书本里学些他们所不懂的毫无用处的东西,依靠死记硬背,像鹦鹉学舌似的;因此受完了教育的成绩只有两点,一是永远的头疼,二是念书的本领——念起来流利得很,既不要停下来拼字,也不要换气。
81、太阳灿烂辉煌,是靠自身内在的巨大热情,而非反射外来的光线。——中山大学古南永
82、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愿我们的老师在创造性工作中理解教育的真谛,愿我们的孩子在自主性学习中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83、把机会让给学生,把精彩留给学生,把掌声送给学生,把爱心献给学生,把希望带给学生。要想得到一年的收获,就种谷子;希望得到十年的收获,就去栽树;要想得到一生的收获,就去育人。
84、用爱心启迪孩子的心灵,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智慧。我们的学生就像一面镜子,你笑他笑,你哭他也哭;我们的生活因为学生而变得异常美丽;我们的教育由于关爱和赏识而充满温情,这是最珍贵的!昨天已过去,今天要面对,明天是筹划,用昨天的经验面对今天,要用今天所有的智慧来为明天做准备,只有把握好今天,把今天 的事做得尽善尽美,才能有昨天美好的回忆,明天宏伟的蓝图!
85、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防害孩子增强体质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86、有谁这样大胆,敢欺侮你?是任我行吗?你叫他进来。
87、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罗斯
88、每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是向上的,都是热爱学习的,都是具有自信的,这些品质都是孩子成长必备的。――杨广德
89、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90、好久不见,我又回来了,从轮回的尽头。
秘密》是东野圭吾1998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1997年,东野圭吾与相伴14年的妻子离婚。对于一个每年著作不断的高产作家来说,这样的空白空前绝后。东野圭吾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潜心酝酿情感,最终写出《秘密》的绝唱。
该书主要讲述男主人公杉田平介,在他的妻子女儿遭遇车祸后,妻子灵魂寄居在女儿体内,从此一家人开始了不平凡的生活。最后道出来的秘密,催人泪下,震人心魂。原来一切都是秘密,属于两个人的秘密;一切又不是秘密,最终都真相大白。
1悼黛玉诗歌和宿命是你全部的世界。初显诗才是在元春省亲之时: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
界。初显诗才是在元春省亲之时: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虽有歌功颂德之嫌,但立意高远,境界开阔,远非众姊妹可比拟。
在你还未入住大观园之前,你的这首诗中已经把大观园比作“别红尘”的“仙境”了。但是在滚滚红尘的包围之中,突然出现这样一个远离名利喧嚣的乐园,是注定不能长久的,最终的被抄检是她必然的命运。然而又唯有在这样的仙境之中,红尘之外,才会开出你和宝玉那至真至纯的爱情之花。不幸的是大观园像虚无的梦一样,像午夜的昙花一样,俯仰之间已是狼藉一片。你的那场缠绵悱恻的爱情之剧注定要和大观园一起谢幕。
然后你又为宝玉捉刀,写下: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自然淡远,别具一格。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齿香。
你不仅有诗才,你对诗歌的悟性亦让人叫绝,同时也加速了你的死亡。
有一次梨香院内笛韵悠悠,歌声婉转,唱的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开始是侧耳细听,继之不觉点头,又继之心动神摇,又继之如醉如痴,以至于站立不住。
唉!只怪你太聪颖,对诗词一听便透,假如你愚顽到一无所知,又怎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只可惜,你的芳心已被你对诗歌的超人的悟性唤醒,
你的心湖从此不再宁静,时时波澜翻卷。
有一年春天,桃之夭夭,一阵风来,落红遍地,你便哭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由花及人,你想到:“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于是你希望:“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吟哦,却成了你生命的谶语。
我在红尘中只能祝愿天的尽头有你想要的香丘。
哀哉!痛哉!诗歌成就了你的一生,同时也葬送了你的性命。
你在海棠诗社第二次社日时写到: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从诗中可以看出你已经知道自己诗魔缠身,又是临霜写又是对月吟。难道你忘记你初到贾府时贾母对你念过《四书》已经极大不满了吗?
记得你还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当时湘云吟道“寒塘渡鹤影”,你对道“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 “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黛玉呀,世俗的东西你不屑一顾,不愿争取,但是诗歌的舞台你寸土不让。悲乎哉,你如此的才华横溢又锋芒毕露,怎能自容与姐妹们中间呢?又怎能见容于贾母,见容于贾府呢?
真正为你添的一生病的是宝玉挨打后你在他送你的旧帕上写诗。诗道: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你诗兴大发,欲诉心中无限事,“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
说你不知,或许冥冥之中你知道,不然的话,临死之前,你为何要焚此稿以断痴情呢?
呜呼!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欠命的,命已偿,欠泪的,泪已干。你为诗也为情流尽了泪,这就是宿命。尽管你的泪干了,可它却久久地湿润着我的心,尘世中的我祝福你在泪水铺就的天堂之路上不再坎坷。
2红楼梦之反弹琵琶晴雯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 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 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可以成为**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悲剧就是因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浅谈几句,觉得还是辞不能达意啊。
3黛玉的尊严
即将枯萎的绛珠草,无意得到了神瑛侍者的慈悲灌溉,修炼成仙。两位因灌愁海水,结下一段生死缘分。高山晶莹的绛珠仙子,不能受人之恩惠而不报,听说神瑛思凡下界,于是要用一生的泪水交换,换取他的回头是岸,以报答灌溉之恩。当年看到这里,深深被绛珠仙子的高尚宏愿和无私行为所感动。后来方知,绛珠黛玉,名别体殊,实乃香魂一缕所化,本为一人,从此深爱不已。
黛玉前生仙体,神水浇灌,一尘不染,纤纤弱质,来到污浊的凡间,深涉红尘,无所适应,遂染无医之病。初见化为宝玉的恩人,便泪如雨下,高兴之极乎,感恩之深乎?无论如何,绛珠终于又遇到神瑛,三生石上旧精魄,万劫人世有情缘。
既然入凡尘,即行凡间事。当年神瑛因动情红尘,万事自然从他富贵闲人的生活开始,黛玉宝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根深种。为了让宝玉早启慧根,懂得世无常欢,花无常艳,黛玉不惜以泪洗面,让宝玉在锦衣玉食中,看到悲苦无常。而常人视她,只当黛玉心胸狭窄,目下无尘。可怜绛珠一片心意,正是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世间无情,千万物事穿手过,流水落花天地间。清灵黛玉,无人知心,四季逆旅,寂寞独行,春葬落花,秋卧菊榻,兰心慧语,化做墨香。可怜清流易被浊欺,白雪常遭泥污,生长在一个不容她的世界里,黛玉因此更无片刻欢颜。尽管外祖母宠爱,宝玉钟情,黛玉并未因此真正快乐过,她深知眼前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自己只是一匆匆过客,不会久留。
周遭他人冷眼,黛玉独自经受,从未怨言,世间的骄情假意,被她的无尘明镜,照得纤微必显,毫无遗漏。在这个戏台一般的世界里,她不会妥协,不会作假,只会一意孤行,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如殷商末年的伯夷叔齐,周伐纣王,两人便以微小之躯劝阻西周万人之兵,周灭纣王后,两人便作采薇之歌,绝食首阳山。黛玉高洁,一身孤臣孽子的风范,直逼古人,就算是自认为红尘得意的薛宝钗,也情不自禁愿和她结为金兰之谊,时常亲近。自认非凡的槛外人妙玉,也亲自以古器仙茗客敬黛玉,并时常在圆中,驻步倾听黛玉的雅乐诗词。
被人间奉为金科玉律的圣贤典籍,到了黛玉眼中,无非是名利险滩的一片野木蓬篙。而被常人贬斥的污秽戏文,到了黛玉口中,便化为馥气馨质的蕊白梅芯。春华秋叶,晨风夜雨,无人相诉之时,黛玉便轻挥藕指,弹奏云山缥缈的天籁之音,微启噙香唇齿,歌咏澹澹寒水的修篁之情。居潇湘桂阁,以碧竹为墙,坐月洞琴台,以笔砚为友。
落入人间的绛珠仙韵,只有怡红公子能真正赏识,两人原本神仙眷属,心心相印。但尘蒙愚情的宝玉,看不透众人笑骗欺言中的金玉良缘,病中的黛玉,终被风刀霜剑,逼到一息恹恹。孤身病榻中的黛玉已经无泪可还,知音的琴弦已断,焚稿的诗魂已冷葬明月西风中。就在自己情缘湮灭之时,在与自己的笔墨知己道别之后,一身傲骨的林黛玉,孤零零而来,干干净净而去。
在日夜啼哭外表之下的黛玉,其实是红楼梦真正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晴雯的刚烈不阿、司棋的视死如归、鸳鸯的智勇忠贞、还是紫鹃的悲情怒目,都是黛玉的身外化身,是黛玉故事的延伸。黛玉的尊严,就是红楼梦的尊严。
4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5由湘云说红楼
以前就想写一些关于红楼湘云的文字,一则因时间仓促,二则笔下无文,所以也就搁下了。近来又重读红楼,实感其中趣味,故写此文,希与古典的朋友们共赏。
红楼总众女子中,我最喜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雪芹先生让湘云第一次出场乃在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篇文字中,而在二十九回中,宝玉与钗黛三人斗口之间便已带出湘云其人。太君因见金麒麟眼熟,故问。钗曰“史大妹妹有一个”黛则讽曰“宝姐姐别的事情上还有限,惟有在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读至此,如不见后文,不知此文之妙,笔带双关,既活画出钗黛二人形象,又为后文打下伏笔,似此类之文,红楼中甚多,由此可见一斑,可知雪芹先生之胸中丘壑。
书归正文,呵呵,湘云第一回出场,人并不感其突兀,概因前之已伏之笔吧。而后由贾母,王夫人眼中写出湘云之衣着打扮,再由宝钗口中说出湘云旧事,至此,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丝毫不费笔墨,却有如此传神。
到宝湘在书中的初会便是有一番景象了。与宝黛初会比较看来,当真是妙极。如此文字,似犯而不犯,似重而不重,又有几多。而这位云妹妹当真是心直口快且俐齿伶牙,几个绛纹石的戒指换出的那一番道理,想来读者应记忆犹新吧。直到玉卿挨打,宝钗赶蝇,龄官划蔷,湘云才结束了她的第一次小住。此间数个故事,纷乱头绪,却从未有缺何人,象凭空消失一般,必在纷乱中有几笔点到,象宝玉挨打时,众人来看,便点了湘云一笔,宝钗赶蝇时,湘黛二人偶见,又是一笔。如此又生出多少故事,至龄官划蔷后,湘云来辞,一切就顺理成章,总在乱中添置几笔,让人看后觉得简单而又有绪。
湘云二次来访,便是海棠结社后了。若上一次雪芹先生要突出刻画湘云的性格,此一次则刻画湘云的才情。两首白海棠诗写尽多少故事,而其中“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两句我窃以为便是其真实写照,再看她的菊花诗“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事,看来惟有我知音”,“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倘若陶彭令再生,也比慨然菊有此咏者,不枉矣。再看红楼最精妙的一副百笑图中,也不乏湘云的身影,雪芹先生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写到“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如此这般,红楼中的人物性格便全部展露在读者面前,如此文字,试问古今小说中非红楼而谁有?好一副红楼百笑图,如见如闻。
待到湘云第三,四次来,便应是整部红楼梦中最热闹非凡的文字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怡红院群芳开夜宴”等,如果说从前那两次只不过是湘云的一个剪影,那么此两回中,湘云便得到了一个升华。在庐雪庵的联诗中,湘云的联句是最多的,在我看来质量也是最高的。雪芹先生以如此笔墨将新到的宝琴,李纹,岫烟都给了读者一个大致的交代,如此便不感陌生了。憨湘云醉眠芍药洇,在我看来是红楼中画湘云最美的一副图画,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一般,湘云则是眠花了。试想红楼众闺阁中,除却湘云,还有谁会如此酣眠,无拘束,无牵挂的醉卧于花阴之间。在湘云的世界里,没有解不开的烦恼和忧虑,试问钗黛二人可有如此胸襟吗?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湘云便是这样的真名士。“英豪阔大宽宏量,从不将儿女私情略系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也许是胜极必衰的原因吧,此等繁荣文字的背后便隐藏了无限的悲哀,此后逐晴雯,死金钏,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观园从此便笼罩上一层阴云,再也没有散开,湘云此后再来,没有了从前的那种笑声了。红楼便真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湘云的结局到底如何,雪芹先生没有写完,“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就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吧。
注:一说,湘云因麒麟由妙玉周全,最终与宝玉结为连理。一说,湘云夫婿卫若兰死后,史府抄家,湘云沦落风尘。
6贾元春——皇宫里的活祭品
红楼中,贾府里地位最高的人物不是贾母,而是这位着墨不多的大**——贾元春。文中曰:此女才德兼备,因而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因为她,贾府成为皇亲国戚,真正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之时,也就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
让我们看看下面几段剪影。 当贾府上下得知元春晋封时,“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按品大妆起来”,入宫谢恩。再看,元宵省亲时贾政的一段话“贵妃唯兢兢业业,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再看,荣宁两府祭祀时,贾珍的一席话“咱们哪怕用了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体面,又沾恩锡福的”。还有,迎春误嫁中山狼后,王夫人的几句话“你难道没听说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哪里都象你大姐姐做娘娘哪”。
看完这些后你又做何感想哪?我是想起了聊斋里的画皮,想起了镜花缘里那张浩然巾后面的脸,我有些毛骨悚然了。——当你被海浪卷起,在大海中挣扎时,内心大叫救命时,岸边的人却把你当成勇敢的弄潮儿,为你的挣扎而鼓掌喝彩——诚然,在贾母等人的眼里,元春是幸福的,她嫁了一个天底下最好的婆家,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给整个贾府都带来了荣耀。她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的一生将有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哪?可是雪芹先生把她列入了薄命司,如果时光倒退几百年,我也会觉得奇怪,这样也算薄命?
可是,这是事实。皇宫是个不得见人的地方,是古老中国的一个畸形的产物。元春就是这样被爱她的父母,祖母送到了皇帝的身边,当作一种礼物。她——是活的祭品,可以说话,可以解闷,却不认为她有思想。皇宫是一个大的牢笼,它没有生命,它只属于一个人,属于那个君临天下的皇帝,可是却有数千乃至上万的人为它死祭,奇哉怪哉!他们也许是宫女,也许是太监,也许是皇妃,可是无一例外。——他们的血涂在了皇城的墙根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君王。他们没有自由,也没有自我,却偏要在头上戴起五彩眩目的光环,是以迷惑世人,让人以为那里是一个神仙世界,直待走进去才发现死一般的苍白与沉寂。雪芹先生看到了,借宝玉的眼看到了这一切。所以,他写了芙蓉女儿诔,所以,他酿制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为那宫墙内琉璃世界中的白骨默祷!
想起那首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可再仔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纯粹的俗气的故事,它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局。
你看看吧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826243htmlsi=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