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外皮是面,里面是肉馅,所以吃包子不仅能解饿,还能补充多种营养。其实中国每个城市都有包子,也都有独特的特色,但从受欢迎度和品牌知名度来看,能称得上是中国四大名包子的,应该有杭州小笼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开封灌汤包和广东叉烧包。
杭州小笼包名满天下,小笼包的特点是包子个头很小。虽然个头小,但是里面的馅儿却很大。小笼包是用发面做成的,肉馅汁水被外皮吸收了,虽然面皮比别的包子要厚一点,但是却很有滋味儿。当然要吃最地道味道的小笼包还得去杭州吃,虽然别的地方也有,但经过加工和改良后味道已经变了。
天津狗不理包子也非常出名,狗不理包子的特点就是个头大,肉馅很足。天津狗不理包子在清朝年间就有了,现在距离现在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狗不理包子的品牌文化是要体现出亲情感,要让外地人到这儿就好像到家一样舒适。吃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时候还是在小时候,那时候觉得这包子味道太香了,咬一口滋滋流油。
开封灌汤包打破了人们对包子的概念,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种灌汤包的时候觉得中国人实在是太厉害了,能把面皮做的这么薄,薄的像纸一样。关键还不破,汤汁完全被锁在了里面。吃灌汤包的时候,一定要先用吸管插到包子皮里,然后把里面的汤汁给吸出来,吸干净之后再吃包子。据说灌汤包是在馅儿里面加入了大量的皮冻,蒸的时候皮冻化了,自然就变成了汁水。
到广东必须得吃一次广东叉烧包,广东叉烧包面皮的发酵时间都是严格规定的,里面的馅儿也是按照比例做出来的,所以整体味道软糯香醇,滋味很足。
一个包子相当于两碗饭。
一个肉包子的热量约为280大卡,100克大米的热量则是在350大卡,不过将米饭煮熟之后,100克大米饭中的热量则会维持在120克左右了。这样一个包子相当于两碗饭。包子的热量相对来说比较高,吃完后让人产生饱腹感。
包子是由面和馅包起来的,由荤馅或者是由素馅做成的,做好的包子皮薄馅多,松软好吃。还可以做各种花样。早餐吃包子会不会长胖,与吃包子的种类和吃包子的量有直接的关系。只要能够合理的控制这方面的问题,早餐吃包子是不会长胖的。
包子发展历程
包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相传最早还是由诸葛亮发明。发展到唐宋年间,馒头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并衍生出多种馅料,荤素搭配合宜,且不同的地方,制作包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包子的美味代代相传至今,现在仍是人们钟爱的食物。
发展到了今天,包子已经成为了人们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天津狗不理、韩包子、新疆烤包子、上海南翔小笼包、浙江丁莲芳千张包子、河南开封灌汤包、广东叉烧包、广东奶皇包、北京庆丰包子、鲁西南水煎包等各种口味的包子。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但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发明家,是他发明了美食——包子。
相传,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遇到了云南的瘴气,军队难以前进。询问当地的百姓之后,才知道当地多邪术,一定要向神灵祈祷才能获胜。按照当地的风俗,要祭祀神灵就必须杀人。诸葛亮不忍杀生,就想出了用牛羊肉代替人肉,在外面包上面,做成人头模样,用于祭祀的办法。最后,诸葛亮彻底平定了孟获,而这种里面夹杂牛羊肉,外面有面皮的食物,则被称为“蛮头”,后来才改为馒头。
自从诸葛亮用“蛮头”代替人头祭祀神灵之后,这种食物就作为祭祀品出现。不过,当时的馒头里面都有肉馅,而且个头很大。到了宋代,馒头除了作为祭祀品之外,也走上了餐桌,当时不少太学生都将馒头当成点心。不过,馒头成为食品之后,就不再是人头的形状,又因为其中有馅,则被改称为包子。
据 搜狐网 智能小程序
馒头”和““包子”的来历
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的“馒头”,是属于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来这种食品最初是有馅的,发展到后来,我国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若问为什么?说起来,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将生活中人们比较普遍喜欢食用的“馒头”和“包子”的来历说个明白,开始需要从诸葛亮先说起。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帮被称作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当时世称的所谓“隆中对”。后刘备根据诸葛亮的建议和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了荆益二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据相传,就在孔明诸葛亮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诸葛亮率军进军西南,去征讨孟获,在横渡泸水(一名泸江水),即在今雅砻江下游和金沙江会合雅砻江以后一段时,其时间正值农历五月间,即诸葛亮《出师表》“五朋渡泸,深入不毛”。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农历五月间,夏季炎热了,泸水与别地方的水不同,“瘴气太浓”,不仅如此,而且水中含有毒性物质,士兵们食用了泸水,万万没有料到出现致死,以及患病者亦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经过苦思苦想,下令让士兵们杀猪、宰牛,将牛肉和猪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头形状蒸熟了,让士兵们食用,结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们的死亡和患病者。这样一来,泸水周围百姓们,就传开了,说诸葛亮下令做的人头形的“馒头”可避瘟邪,并且由此开始,生活中,人们就渐渐做起“馒头”食用了。
随着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密切结合生活饮食上的需要,逐渐演变成由“馒头”里边装上肉馅的食物,名曰为“包子”了。因为是用面和肉馅包成的,故被人们恰到好处,给名曰为“包子”了。
然而,更为有趣的是:在《爱竹淡淡薮》一书中载:“宋趄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