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日记文言文答案

游庐山日记文言文答案,第1张

由寺后侧边的小路登山。经过涧盘岭,不知不觉到了半山腰。隔着山峰又看到一个瀑布,在瀑布之东,就是马尾泉。走了五里,攀上一尖峰,山顶是文殊台。这里孤峰拔起,四面无依无靠,山顶上有文殊塔。对面山崖削立万仞,旁边瀑布轰轰地往下流,和文殊台中间只隔着一条山涧。从山巅到山脚,一眼望去,尽收眼底。不登此台,不能了解这个瀑布的优美。下文殊台,沿着山冈的西北溯溪而山,就到了瀑布上流。一条路忽然出现,山谷回旋在抱,就有黄岩寺在双剑峰的山下。经过山涧再往上走,有黄石岩。岩石向天外突出,平坦得如同磨刀石。黄石岩旁有一间茅阁,大概一丈见方,幽雅出尘。阁外有数竿修竹,拂群峰而生长,和山花、霜叶,在山峰边上相互交映。鄱阳湖如同一个小点,就在窗户外。我在山溪的石间纵步,看到断崖夹壁的优美景色。

公元1618年,我和兄弟雷门、白夫,在八月十八日到了九江。乘着小船,沿着河道向南走,进入龙开河二十里,把船停在李裁缝渡口。登岸,走了五里路,经过西林寺,到了东林寺。东林寺在庐山的北面,面朝庐山,北面靠着东林山。东林山不是很高,是庐山的外围廊道。中间有一条大溪流,由东向西流,官道的界限在溪流两边,是九江的建昌隧道。东林寺前面溪流,进入寺内,有虎溪桥,(虎溪桥)的规模很大,(寺内)正殿已经损毁,正殿的右侧是三笑堂

徐霞客(1586—1641)明代散文家、地理学家。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徐霞客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幼年好学,博览史籍及图经地志。应试不第后,感慨于明末政治黑暗,党争剧烈,遂断功名之念,以问奇于名山大川为志,自22岁起出游。30余年间,东涉闽海,西登华山,北及燕晋,南抵云贵两广,游历了今日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1 《庐山草堂记》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翻译: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打开北边的小门,使凉爽的风吹进来,避盛暑;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墙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砌台阶用石头;糊窗户用纸,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屋子里设有木制椅榻四张,素色屏风两座,还有漆琴一张,和儒、释、道书籍各三两卷。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随意浏览旁边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看了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平静安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也不知是如何进入这种状态的。 自问其缘故,回答说: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积约十丈,中间有平台,是平地面积的一半,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积比平台大一倍。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合抱,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古松下多灌木丛,茑罗枝叶蔓生,互相纠结交织,互相承接遮盖,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时的气候,仍像八九月的秋凉时节。地下铺着白石做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边五步远的地方,凭借高崖积石作为假山,在空凹处卡进小土堆和土块,各种树木、奇花异草覆盖其上。绿荫浓密,红色的果实繁多,也说不出它们的名字,四季都是这个样子。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就这飞泉和植茗来烹茶,若被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终日不去。草堂东边有一座瀑布,清水悬挂三尺高,泻落在台阶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从早到晚,就像洁白的绸子,要是在夜间听起来,就像珠玉琴筝的声音。草堂的西边,靠近北面山崖的右侧山脚,用剖开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这些竹管如脉管一样分出水流,细水从上流下,像细线一样悬挂空中,从屋檐灌注到水池里,连接不断像成串的珍珠,细微水点飘散的样子像雨露一般,水一点一点地往下落,随风远去。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 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间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张竹席,而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自负之态。何况是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草堂周围的美景纷至沓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接触什么样的景物就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想当年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离开,虽然与我现在相距久远,但我知道他们心里也是因为这庐山的美景啊! 更何况我从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或者朱色的大厦,只要在居所住上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少许土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可见我对山水的癖好已经到了如此无可救药的地步。 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 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2 庐山草堂记阅读及答案

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盖(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2分)

8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9分别解释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4分)

10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2分)

11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

12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2分)

7、(2分)《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8、(2分)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

9、(4分)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

10、(2分)“竖”、“张”、“走”

11、(2分)“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12、(2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有“山间之四时也”一句不扣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3、(2分)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 绝:最,极 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给全分。)

3 庐山草堂记阅读及答案

庐山草堂记□白居易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盖(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

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分)8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9分别解释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4分)10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2分)11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12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2分)7、(2分)《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8、(2分)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9、(4分)溯:逆流而上。

蹊:小路。及:到,达到。

旦:早晨。10、(2分)“竖”、“张”、“走”11、(2分)“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12、(2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有“山间之四时也”一句不扣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3、(2分)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 绝:最,极 甲:第一。

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给全分。)。

4 帮我翻译一篇文言文题目是《游庐山后记》内容:自白鹿洞西 爱

原文: 自白鹿洞西至栗里,皆在庐山之阳;闻其阴益旷奥,未至也。

四月庚申,以事赴德化。壬戌,侵晨,沿麓行。

小食东林寺之三笑堂。循高贤堂,跨虎溪,却游西林寺,测香谷泉。

出太平宫,漱宝石池。甲子,渡江览湓口形势。

乙丑,返宿报国寺。大雨,溪谷皆溢焉。

丙寅,偕沙门无垢,篮舆曲折行润中,即锦润也。度石桥,为锦绣谷,名殊不佳;得红兰数本,宜改为红兰谷。

忽白云如野马,傍腋驰去;视前后人,在绡纨中。云过,道旁草木罗罗然,而润声清越相和答。

遂蹑半云亭,睨试心石,经“庐山高”石坊,石势秀伟不可状,其高峰皆浮天际。而云忽起足下,渐浮渐满,峰尽没。

闻云中歌声,华婉动心,近在隔润,不知为谁者。云散,则一石皆有一云缭之。

忽峰顶有云飞下数百丈,如有人乘之行,散为千百,渐消至无一缕,盖须臾之间已如是。 径天池口,至天池寺。

寺有石池,水不竭。东出为聚仙亭、文殊岩。

岩上俯视,石峰苍碧,自下矗立,云拥之,忽拥起至岩上,尽天地为绡纨色,五尺之外,无他物可见。已尽卷去,日融融然,乃复合为绡纨色,不可辨矣。

返天池口,东至佛手岩,行沉云中,大风自后推排,云气吹为雨,洒衣袂[。 蹊坐升仙台,拊御碑亭,云益重。

至半云亭,日仍融融然耳。无垢辞去,遂独过铁塔寺而归。

天池之云,又含鄱岭、神林浦之所未见。他日当赢数月粮居之,观其春秋朝夕之异,至山中所未至,亦得次第观览,以言纪焉,或有发前人所未言者,未可知也。

注释: [1]白鹿洞:在庐山五老峰下。唐贞观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并畜一白鹿,因名。

宋代为白鹿书院所在地。栗里:在庐山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居于此。

这是指作者前次《游庐山记》所游的地方。 [2]四月庚申:四月二十三日,时为嘉庆十八年。

[3]德化:今江西九江市。 [4]壬戌:四月二十五日。

[5]东林寺:在庐山西北,初建于晋。 [6]西林寺:在东林寺西。

[7]香谷泉:在西林寺后。 [8]太平宫:在东林寺东北。

[9]甲子:四月二十七日。 [10]湓口:在九江西,湓水入江之处。

[11]乙丑:四月二十八日。 [12]报国寺:在庐山西北部。

[13]丙寅:四月二十九日。 [14]沙门:和尚。

[15]篮舆:竹轿。 [16]数本:数株。

[17]绡纨:白色的薄绢纱。 [18]罗罗然:清疏的样子。

[19]“庐山高”石坊:石坊横额有“庐山高”三字。 [20]天池口:即天池山山口,在庐山中部偏西。

[21]东出:当为“西出”,聚仙亭、文殊岩均在天池寺西。 [22]沉云:指浓云。

[23]衣袂:衣袖。 [24]蹊:小路。

这时谓从小路走。升仙台:又名白鹿升仙台,在佛手岩西南数百步。

[25]拊:通“抚”。御碑亭:在升仙台南。

亭中碑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周颠仙人传》,因名。 [26]含鄱岭:在庐山中部偏南的半山腰。

神林浦:水口名,在星子县东。这里指同年三月作者游含鄱岭、神林浦时所未见过的云海。

该处云海见作者《游庐山记》。 [27]赢:备足。

[28]以言纪:用文字记载下来。 翻译: 从白鹿洞往西到栗里,都在庐山的南面;听说它的北面更加宽旷神秘,没有去过。

四月庚申日,我因为有事到德化。壬戌日,凌晨,沿着山脚前行。

在东林寺的三笑堂吃了点东西。沿着高贤堂,跨过虎溪,来游西林寺,到了香谷泉旁边。

出了太平宫,在宝石池喝水。甲子日,过江一览湓口的形势。

乙丑日,回来住宿在报国寺。天下大雨,溪谷的水都满了。

丙寅日,带着叫无垢的小和尚,乘竹轿子在润中曲折行走,这里叫做锦润。度过石桥,叫做锦绣谷,这名字及其不好;这里出过几株红兰,应该改名叫红兰谷。

忽然间白云就象野马一样,在腋边飘过去了;看前后的行人,好像就在薄纱之中。白云过后,路旁的草木罗罗发响,清越的声音相互答和。

于是踏上半云亭,斜看试心石,经过“庐山高”石坊,石头的形势挺秀高拔无法描述,它们的高峰都飘浮在天际。云彩忽然从脚下升起,慢慢上浮慢慢弥漫,山峰都被淹没了。

听到云中的歌声,华美婉转动人心弦,虽然就隔着一润,但不知道唱歌的是谁。白云飘散,每一块大一石都有一片云环绕。

忽然峰顶有云从数百丈飞下,就象有人驾着飞行,然后飘散位千百缕,慢慢消失至一丝都没有了,一会的功夫就这样了。沿着天池口的路,到了天池寺。

寺里有个石头池,水从不枯竭。东边高处是聚仙亭、文殊岩。

在岩上俯视,石峰苍翠碧绿,从下面向上矗立,白云环绕,忽然就飘到岩上来了,把天地都像是薄丝纱的颜色,五尺之外,看不见别的东西。白云都散尽时,日光和煦,天地又成了薄丝纱的颜色,无法分辨了。

返回到天池口,向东到了佛手岩,在浓云中行走,大风从身后推来,把云气吹成雨,淋在衣服上。 踏上并小坐在升仙台,抚摩御碑亭,云气更加浓重了。

到了半云亭,太阳又暖和了。无垢告辞而去了,我于是独自经过铁塔寺回去了。

天池的云,又是我在含鄱岭、神林浦所没有见到的。哪天应该带足了几个月的粮食来住,观察这里春秋、早晚的差异,到山里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可以一一观览,用文字记载下来,兴许有前人没有提到的,也不一定。

5 远公在庐山 文言文解释

这个是《世说新语》里的吧,你是要翻译么?

——————————————————————————————

原文: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翻译:远公(慧远)在庐山,虽然年岁大了,依旧不断地讲授经书。

——————————————————————————————

原文:弟子中或有惰者,袁公曰:“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翻译:弟子中有偷懒的,袁公对他们说:“我老了,夕阳的光芒,原本不会照得太远,希望你们年轻的光辉越来越明亮。”

——————————————————————————————

原文:执经登坐,讽咏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翻译:手捧经书在坐榻上,诵声朗朗,辞色庄严,高足弟子们都对他肃然

起敬。

——————————————————————————————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6 关于《庐山草堂记》的文言文阅读题

游太和山日记□徐霞客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

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

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

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

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注解:①逾:跳过,越过。

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乙文]庐山草堂记□白居易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

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盖(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履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记,故云甲庐山者。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

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7“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

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2分)8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2分)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9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分)10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2分)11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2分)12[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2分)13翻译下边的句子。(2分)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7、(2分)《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8、(2分)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9、(4分)溯:逆流而上。蹊:小路。

及:到,达到。旦:早晨。

10、(2分)“竖”、“张”、“走”11、(2分)“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12、(2分)“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有“山间之四时也”一句不扣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3、(2分)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

(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 绝:最,极 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给全分。)

7 《庐山云雾》阅读答案

1,这篇短文描写的是________读了第二自然段,你眼前会显现出______、_______、茫茫大海、巨大的天幕四幅图画,其中“茫茫大海”指_______,“巨大的天幕”指________2,文中有括号的词在表现庐山云雾变化上有什么作用?3说说你读了这篇短文后对庐山的感受1,这篇短文描写的是(庐山云雾)读了第二自然段,你眼前会显现出(白色绒帽)、(一条玉带)、茫茫大海、巨大的天幕四幅图画,其中“茫茫大海”指(云雾弥漫的山谷),“巨大的天幕”指(云雾遮挡的山峰)2,文中有括号的词在表现庐山云雾变化上有什么作用?进一步解释说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一特点有强调解释说明的作用3说说你读了这篇短文后对庐山的感受文章字里行间中,突显出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山的神秘感尤如云雾似乎浮现在读者面前一样,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不由地联想到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我想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云雾中”的心境了以上是我的回答,不知这位朋友是否满意吗来自:庐山之家 站长。

 导语:《游庐山记》是一片收录于《四部备要》本《大云山房文稿》的散文,由清代散文家恽敬作,记述了作者游历庐山六天的过程,于路程及登临的名胜古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游庐山记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游庐山记

 〔清〕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选自《四部备要》本《大云山房文稿》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恽敬:游庐山记

恽敬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游庐山记》写于嘉庆十八年(1813),是清代阳湖派散文家恽敬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曾于这年的三月和四月两次游庐山。第一次游览庐山南部,第二次游庐山西北部。本文记的是第一次游览,和作者第二次游庐山时写的《游庐山后记》前后辉映,形成姊妹篇。

耸立于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自古以来,赞美庐山的诗文多如庐山的奇花异草,数不胜数。正因为如此,要写庐山,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恽敬此文却能避开前人熟悉之事,把记叙的重点放在水云和瀑布上,角度新颖,因而成为庐山游记中的优秀之作。

《游庐山记》这篇文章,以六天游程为叙述的线索,每天一段,基本上是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来写的,但在每日的写法上又不完全相同。

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首先指出庐山的地理处置:“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然后放开笔墨,说大山得水,有灵动之美;而江湖水有浩渺平旷的气势,与海水不一样,所以庐山的特点是“有娱逸之观”。这就写出了庐山优于其他山水的地方,为全文的描写定了“主调”。

接下来,文章按六天的游历,一一记述了作者所游览的庐山的名胜古迹。在这六天的记游中,应该特别提出的是,作者对庐山的名胜古迹,只是“类记之”,而对于云的描写尤为细腻生动。在文章中写云的地方有两处,一是辛巳日午后雨前,在太乙峰观云;一是乙酉日午前雨后,在神林浦观云。两处云景,在作者的笔下莫不各呈异态,自具面目。且看,他写太乙峰观雨前云的情景:“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这里,作者写出了云兴雨至的迅变气势,真是千姿百态,变化莫测。而写神林浦观雨后云,则是:“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这是写香炉峰下白云团涌的云海幻景,虽带有神秘色彩,但确实把雨后云出的飘逸境界描画出来了。既形象,又神奇。

末尾,文章以“云为水征,云从山出”的传统说法为根据,点出庐山形胜最“足以娱性逸情”者为云作结,不仅与首段的议论相照应,突出其描写重点,而且对总结此行见闻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除重点写云外,文章对瀑布的描写也很出色。如:“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这里作者并没有对瀑布作细致的描绘,但瀑布之奇观如在目前。山中白云、瀑布,彼此辉映,相得益彰,画面愈显奇美。作者笔下的庐山,真是“画图难足”!

这篇文章总的特点是:选材精当,运笔洗炼;写景状物,生动有致。虽然此文记叙多而细描少,但文章线索清晰,重点突出,尤其对山中云景的描摹,可以说是历历如绘。读之,大有如临其境之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68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