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史箴图》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它有什么突出特点

《女史箴图》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它有什么突出特点,第1张

女史箴图》,中国东晋绘画作品。(Admonitions of the Court Instructress to Palace Ladies )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女史箴图》为顾恺之的作品,也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卷轴画。该画较典型地反映出魏晋时期的绘画风貌,笔线匀细流畅,极富弹性,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线描的风格。画中线条似“春蚕吐丝”、“行云流水”,而“高古游丝描”则成为顾恺之线条风格的代表,它描绘出衣服的褶纹,画出麻织品的质地挺括。

以朱砂红点染画面裙摆,用水墨青晕染场景对比,一副栩栩生动的女性群体人物画卷就已经展现在了眼前。

这副被人们称为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人物画作品,就是如今被誉为"三绝"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绘制的《女史箴图》。

在《女史箴图》中,顾恺之描绘了以多个贤良淑德为榜样的古代女子的典例故事,反映了封建制度下女子的形象。

画中所表达的"形具而神生"的艺术观念,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所尊为中国美术不可动摇的思想基础,将中国古代的绘画理念不断的推升,与现代的观念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国现代的艺术理论体系。

《女史箴图》的历史价值与古代观念的联系

画家顾恺之(348年— 409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

顾恺之流传至今的作品多为文学作品而创作,其中典型的就是《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图》等作品。

《女史箴图》全卷长3482cm,高248cm,绢本设色,内容按题材的不同共分为 "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画卷详细的绘画了由西晋诗人张华所写的文章《女史箴》,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巩固封建秩序和道德箴言的插图化。

突破了以往中国绘画只用于墓葬,陷入了绘画人物严谨肃穆的僵局。《女史箴图》根据主题,成功地表现了画面中各种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相互关系。从侧面反映出了古代封建体制下价值观念中对女性的束缚,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体现,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基于当时政治制度发展与政权更迭频繁的历史各个民族和部落以及不同信仰的人在进行交流和碰撞,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元、多彩。

如果用"一治一乱"来概括,那么作为乱时代的魏晋南北朝是"华丽的黑暗时代","贵族制社会"变迁始终贯穿着整个朝代。

魏晋南北朝并不是像中世纪的欧洲那样停滞和闭塞的时代。破坏和重建,扩大和新兴的能源。在江南地区,未开垦地的开拓和商业的进展等经济活动,在华北,五胡的流入和与西域的交易等异族活动,各自滥觞,成为了推进历史前进的动力。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贵族制在最关键的时刻起到了把分裂、走向骚乱的民族和国家统一为一个中华的纽带作用。

此后隋唐的统一,决定了汉朝儒教的终结和有名无实。贵族制在科举这一制度上留下了足迹,之后又以新的形式使自己不断进步。

而《女史箴图》作为其中纷杂交流下的产物,其意味更加鲜明。

顾恺之笔下的绘画及其对如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顾恺之的作品继承了其师卫协精密的绘画风格,在山水画的线描手法上将中国山水墨画推上了新的艺术高峰,表现出了在晋时期受庄周学论影响的大批文人墨客所传达的时代艺术审美观念。

但是顾恺之在艺术史上的最高成就是在人物绘画方面已经不满足于外表的相似和姿态人物的自然,进而提出了新的艺术要求:"传神写照"与"迁想妙得"。

"传神写照"在于顾恺之清楚的意识到在人物的艺术形象传达中,眼睛是最为关键的部位。眼睛的刻画是决定了整幅画面人物生动与否的关键。除了对眼睛的刻画,顾恺之也将其他因素同时添加在人物的绘画形象当中,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关系等对人物性格和神情的作用。

"迁想妙得"的理论是对包括了人物、山水、动物在内的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最早的概括。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得到更深刻的发挥,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迁想在于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且完美的艺术形象。

顾恺之的艺术理论的提出,跟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在东晋时期,文族人士开始崇尚老庄,追求纵欲放达的生活、超然物外的精神,即玄学。在庄子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思想影响中,人开始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这使得人们对于人物的刻画不仅仅拘泥于对人物的外在功业的描写,而是深入到人物的风姿、风采,人的内涵与内心世界的反应上。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是美学思想的一个大的解放。

顾恺之为中国山水画及人物画所作出的贡献,直到现在也对后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自然"、"清净"、"中和"依然还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本质特征。

中国画家将人为主观的自然情绪及审美观念适当的添加到画面中,营造了独具一格的中国绘画风格。

顾恺之这种不满足于现状积极求索的态度,将中国的艺术理论与传统绘画结合起来,将中国绘画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如今的中国绘画体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魏晋时期的女性艺术特征

魏晋时期以表达了当时庄子思想为主审美观念的《女史箴图》绘画作品,生动的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以作者熟悉的贵族妇女的形象表达了出来。

而在此之前,魏晋的人物画并不注重人物容貌的描绘,因为人物画的功能决定了它主要是服务于政教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开始受到了艺术上的关注,人们开始欣赏女性美、表达女性美。

《女史箴图》就是这样一幅反映了同时期女性在艺术领域的开放度的作品。

《女史箴图》不仅反映了魏晋时期女性风貌,也表达了画家顾恺之内心的魏晋时期的女性形象。可以深入的从描绘的女性形象发现大多为恪礼服德的性格特征,以此劝诫妇女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之所以会有《女史箴图》作品的产生与其当代的时代特征是密不可分的,魏晋时期的女性处于一个多重矛盾的社会当中。在这个时期优秀女性的评价标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在不安定因素的影响下 ,魏晋时期的女性找了展现自我的空间,虽然还是拘束于传统封建制度,但相较于之前,女性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在《女史箴图》中所描绘的经典故事冯媛挡熊体现了其品行的高风亮节:在汉元帝率宫人幸虎圈看斗兽,后宫佳丽美人在座。有一黑熊突然跃出围栏,直逼汉元帝,冯婕妤挺身护主,面对黑熊毫无惧色。

其为君主挡住危险却又说明了魏晋时期的男性依旧作为社会地位的主体,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女性社会地位从根本上没有平等,依然依附于男权社会。

如今的现代社会已经与传统女性观念有了明显的区别,人们更加看重性别上的平等,女性开始追求对利益的追求与对社会压抑的反抗。女性的意识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加强还有直到现在女性地位的上升,都切实说明了中国女性的新形象。

魏晋南北朝时"华丽的黑暗时代"这一说法给人以新颖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一种某种意义上,只有它才有这种恰当的表达方式的感觉。

实际上,《女史箴图》便是这场浩浩荡荡的王朝精神的延续,不仅表达了这个时代的"贵族社会的确立和成熟"等形式,而且还保留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和民族交缠在一起的时刻的生动描绘。

结语:

《女史箴图》对中国绘画至今的影响依旧深远,它不仅仅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时间最长,具体史料清晰的绘画作品,更是在于作者顾恺之绘画理论在画面中的体现,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女史箴图》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古代优秀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奠定了如今庞大的美术学论的基础,将中国美术的发展第一次结合了理论进行,将精神内涵作为了中国绘画的重心,直到今天也依然是如此。

参考文献:《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闻一多全集》、《浅论庄子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地位》、《魏晋南北朝 (讲谈社学术文库)》 。

文/历史紫陌阁

来源网络,侵删。

魏晋南北朝绘画 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从鉴藏的角度考察,真正需要鉴定的古画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因为在此以前,绘画主要由无名画工承担,作品不署名款,毋须辨真伪。至六朝则涌现出一大批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专志于绘画,并取得杰出成就的有名画家,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人数达百人以上,他们地位显赫、画艺精湛、声誉卓著,深受时人推崇,其作品也为人们欣赏、收藏和流传,随之也出现了仿制品,于是就有了鉴定问题。

其次,绘画形式在保留前朝的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同时,出现了纸绢卷轴画,这一形式多出自士大夫画家之手,极利于收藏和流传,也成为后世伪作的最主要形式。可以说,对古画的鉴定,就是对卷轴形式的纸绢画的鉴定。

再次,这一时期的皇室和私家收藏,已不限于单纯的收集和保管,同时还开展鉴别、评级、著录等一系列活动,拉开了我国早期鉴藏史的帷幕。因此,对古画鉴藏的研究,应该从魏晋南北开始。

六朝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人物画已达到成熟,并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如东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等。题材范围有所扩大,除服务政教和宣扬佛教的内容外,还有流行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描绘现实生活的风格画等。表现能力有较大提高,由简略变为精微,造型准确,注意传神,甚至六法备赅。风格也趋多样,名家各具个人特色,如唐·张怀瓘评:“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陆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历代名画记》)自此山水画开始成为独立画科,然尚未成熟

魏晋南北朝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憍萨罗国有五百强盗作乱,被国王派大军征剿所俘,遭受酷刑,被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佛以神通力吹香山药使五百强盗眼睛复明。强盗皈依佛法,剃发出家,隐居山林,参禅入定,最后成佛。此图为官兵与强盗作战的场面。官兵乘骑铠马,戴盔披甲,手握长枪,与穿裤褶、麻鞋的强盗展开厮杀。官兵以精良的装备和有利的地形等优势进逼强盗,预示强盗必败。该图采用传统的横卷式连环画构图,一开始即为激烈的战斗场面,引人入胜。画面结构紧凑,情节连贯,情景交融,人物动态生动自然,面貌神情各异,画面上部飞天舞动,与下部的场景形成对比,既具有装饰美感,富有艺术魅力,又暗示了五百强盗最后成佛的必然结果,符合佛教要求。

。这时已出现单独表现自然山川之美的山水画,如顾恺之画《庐山图》、戴逵画《吴中溪山邑居图》等。但置陈布势和形态体貌还是很幼稚,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山峦“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树石“则若伸臂布指”。画法也惟用线条勾勒轮廓,无皴点、晕染等技巧。花鸟画则未形成独立画科,可能带更强装饰性。这就是六朝绘画所呈现的时代特色。

存世至今的六朝绘画,已无一件真迹,除去那些凭空生造的伪迹,尚存若干后世临摹的古摹本,保留了部分原作风貌,具一定参考价值,其中一些距六朝时代较近、忠于原作、水平又高的摹本,堪称“下真迹一等”,更值得珍视。著名的有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和梁元帝萧绎的《职贡图卷》、宋人临的杨子华《北齐较书图卷》等。但这些作品的情况各异,价值不一,鉴定时必须区别对待,有些因可资凭藉的直接依据太少,尚难作出结论。

六朝对书画的鉴赏、收藏,已蔚成风气。但这方面的专著甚少,更无专门的著录书藉,仅散见于同时和唐人的绘画史论著述中,其情况只能略知大概。

洛神赋图 (局部) 东晋 顾恺之 设色绢本。

作者把那位似去似来,飘忽无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通过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即的样子,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情调。清风微拂,河水泛流,从衣袖襟带到山水衬景,莫不生动谐调。其他如惊鸿游龙、云霞映月,奇禽异兽,车船马驾,结合想像与现实,将神人世界融成一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意气氛。图中山石树木的描绘,还处于单线勾勒、排列均匀、比例欠缺的不成熟阶段,反映出魏晋山水画的一般面貌。

绘画艺木发展到了西晋,己到了初步的成熟阶段。正因如此,东昔以后出现了顾皑之、戴违、陆探微、张僧韩等,北方还有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大家,都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事实上,此时的人物画和走兽画都达到了成熟的阶段,而山水、花卉、鸟禽之类,远未成熟,有待发展。

顾恺之(约346一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他精通诗文、书法、音乐,而对绘画最为擅长。他是六朝时期惟一有画迹传世的画家,现存他的作品有隋、唐或宋人的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被劫,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传为顾皑之画的《洛神赋图》共有3种,分藏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其中辽宁藏本,根据"绍兴"藏印,知此本制作不会晚于南宋高宗年间。徐邦达先生分析,图中人物衣纹作"兰叶描",既近唐代吴道子,又似宋代马和之,每段所书赋句的笔法结构近似宋高宗,作为宋人摹本无疑,或为马和之画,宋高

此图仍足顾恺之的一幅仕女画卷,为宋人摹本。与《女史箴图》一样,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抨击贾氏皇后的不检点行为。仕女的形象也近似《女史箴图》。其技法古朴,笔墨细腻,画中人物情态各异。虽线描敷彩,稍觉浮薄,但从图卷的人物形象动态、构图及表现风格上看,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据而摹写的作品。摹写痕迹颇为明显,但并非粗制滥造,确是一个好底本,非苏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画插图本《列女传》曾经清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此图相似,但增加了背景,标为顾恺之图。这一插图与这一画卷相比较,至少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相比较,此卷更能体现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得其风范独多,古朴之气迎面而来。行笔流畅,人物面部、手臂等处的勾画亦能细处求工,但略显雍容。顾恺之的原作散佚已久,今能看到忠实于原作的宋人摹本,已是非常难得。

宗书。北京故宫藏本有图无赋,卷中元代赵孟俯书《洛神赋》以及元代虞集,明代沈度、吴宽诗跋均伪;鉴藏印中,金代"明昌","御府宝绘"印亦伪。杨仁皑先生认为此画也许属于南宋的"苏州片"一类。至于美国藏本,无赋文,笔法、形象接近北京故宫本,亦当属宋人墓本。

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西汉成帝与班婕妤同乘一驾肩舆的情景。图中人物宛然,细节体物精微,所画妇女尤端庄娴静。“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图画本意在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也可以此为鉴。

女史箴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75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