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对学生和教师的支持作用

数字校园对学生和教师的支持作用,第1张

数字校园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校园建设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的综合性校园,它可以为学生教师提供以下支持作用:

1 提供便捷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数字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如课程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平台等,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同时,数字校园也能为教师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如在线教学、个性化辅导、自主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2 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数字校园为学生和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如电子邮件、在线讨论区、视频会议等,极大地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方便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

3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数字校园可以帮助学校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如在线图书馆、体育场馆预定、班级信息统计等,使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更加方便和舒适。

总之,数字校园的出现可以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方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灵活的服务和支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

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有情感的交流,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信息线路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情感,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也有益于激发学生接受知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可见,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孩子的思维,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注重情感,激发兴趣,并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当今,一些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之所以能形成磁场,就在于他们既依靠智力因素,又倚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解放思想,推陈出新,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应做到:第一,以“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新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接触到新的言语信息,新的思想,新的形象,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增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以“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美的事物的认识、探索,获得精神的享受,增强学习兴趣。第三,以“情”陶冶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对学生倾注爱,较之其他学科更直接,更丰富,更迫切,更形象,因此,语文教师用期待和爱的情感去教育学生,用老师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用老师的情感去陶冶学生的兴趣。

二、在朗读和说话训练时,注重情感教育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无非是读、说、演等活动,那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说话训练,让学生敢于展示自我。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注重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一些先进的媒体,创设课文情景,做到该喜则喜,该怒则思或高亢激扬,或如泣如诉,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其思维的升华。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声像、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乐而动情,进而情动而辞发,较好地展示自己。如在教学杜甫的《兵车行》,范读时要把握住由感叹转为怨愤的感情基调,深怨之声,声调凄楚,令人悲痛欲绝。通过朗读读出了诗句的抑扬顿挫,表现出诗人对时事的深深感叹。中学课本中有很多抒情性强而又易懂的课文,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教学时只要把课文的重点难点稍加点拨,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情诵读,因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对文章的多次诵读逐渐感悟到的。

三、在写作教学时,注重情感教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只有爱一行,才能专一行,写作也一样,如果学生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自然写不出感人的篇章。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情感的潜移默化作用,现在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一种厌恶和敌对的情绪,写作纯粹是一种应付式或者应试者,并没有多少学生真正对写作产生兴趣,这在某种程度上和老师的引导有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激情和兴趣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是当务之急。

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注重情感交流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

建立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对教材中人文精神挖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不可忽视,它直接体现了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试想一下,若教师高高在上,如同君临臣民,威风凛凛,武断否定学生稚嫩的思想,天真的个性,那么再好的富含人文精神的内容也燃不起学生的兴趣,育不出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才能促使学生在教授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去尊重、热爱教师,去热爱语文学科,进而热爱生活。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这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一些领悟,我认为,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情”字上下工夫,就能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大门。

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直观、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因而赢得了众多语文教师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造成使用效果低甚至起到反作用的结果。我认为,这是教师在选择内容与时机的把握上出现了问题。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择内容。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深思熟虑,力求准确高效。

1、所选内容要贴近文本。

信息技术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它的内容必须贴近文本,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所选内容与文本出现偏差甚至背道而驰,就会将学生的思维引上歧路,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2、所选内容要贴近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选择内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多考虑,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出发,选取合适的内容。例如,本次评选我上交的口语交际课例《说名字》中选用了两首歌曲,但课后反思却发现它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距。在学生说完自己名字的含义后,我播放了歌曲《母亲》,让学生边听歌曲边回忆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对他们深深的爱。这首歌曲是近几年流行的,学生耳熟能详,当听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看到那熟悉感人的画面时,学生自然融入到歌曲所创设的情境中,他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多个学生热泪盈眶,学生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为后面向父母诉说感激之情的环节安排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运用。而为了升华学生对父母感恩之情,我选择了我感受最深的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但出乎意料的是这首歌曲播放后取得的效果却远远不及《母亲》。冷静下来思考,我发现了症结所在。这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学生没有听过,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对于尚未经历目睹母亲因操劳而衰老的学生来说还理解不到,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恰当把握时机

信息技术手段必须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恰当的时段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效力,因此必须注意把握时机。

1、要用在激趣引入之初。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激趣引入这个环节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2、要用在重点解读之处。

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应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为解决教学重点而服务。教学中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多数是学生所未知的东西,而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须跨越时空,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信息技术手段在这一点上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教师在教学时可合理加以运用。

3、要用在难点突破之际。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教师无论怎样启发诱导学生都无法感悟,面对这样的难点,信息技术手段有时却能轻易将之突破。我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为让学生深刻领悟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损失,启发学生想象却收效不大。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示圆明园昔日美轮美奂的画面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奇珍异宝时,学生发出了一声声的惊叹,再经与圆明园毁灭后的断壁残垣对比,学生在唏嘘中有了深刻感受,这一难点不攻自破。

4、要用在情感升华之时。

情境是打开学生情感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的情感变化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情感酝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特定的情境激发才能得到升华,而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一种有效地选择。我听过一节感受很深的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师的讲授很一般,但在最后学完五壮士跳崖的片段后,教师播放了**《狼牙山五壮士》中壮士跳崖的片段,那震撼人心的画面,那气壮山河的声音一瞬间占据了学生的心田,那画面久久挥之不去,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瞬间得到升华,这短短的画面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三、已被证明的有效使用方式。

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已得到证实。

1、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师的板书缺乏示范性,而运用课件展示生字的写法直观、形象、规范,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已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2、配乐朗读。

再好的歌手清唱歌曲也达不到音乐伴奏时的效果,这也侧面见证了配乐的作用。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朗读愿望。因此配乐配图朗读的效果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所认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822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