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水
张秀亚
(1)我爱水,多少年来,生活的戏剧虽几易布景,但我总喜欢滨水而居,为了在梦中可以听到那潺湲的柔声,明晨启扉,更可见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湾澄明的流水,静静地向前滑流着,滑流着,把我的思念与忧虑都带走了,最后只将我留在岸边,悄然独立,盈耳只有那琤琮微响,向我诉说一个无终结的故事。
(2)我最喜爱的那片水,该是故都城北的什刹海了。那如一块青玉的平静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侣。
(3)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逢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徜徉,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
在柳荫里静听那汩汩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光。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
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
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4)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5)什刹海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变”,在于它的“常”,晴阴风雨,春去夏来,水边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与宜人处,却永远蕴藏在那一片朦胧水雾,以及潋滟清光里,引人系恋。
(6)当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试步的乐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不知何处传来一声声鹧鸪的啼唤,像是那么遥远,又像是那么逼近,听来似是不分明,然而却又是那般动听,直扣人的心门。再过几天,水边的杨柳出了浅浅的绿痕,水堤上的泥土渐软了。而几场雨后,水已平了堤,时时刻刻似乎要涨溢出来,却又似被一道神秘的边界拘拦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个殷勤的主人的手,将酒杯斟得太满了,使每一个来游者,都想一尝这葡萄色的琼浆,而低吟:“呵,你新鲜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灵。”
(7)放假的日子,水边那块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教给我无穷尽的智慧,将已逝去的,正在进行的,将要发生的一切,缓缓地告诉了我。我就这样坐着,听着,想着,直到夕阳将辉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将对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将水色水光摄录心坎,带了回去。
(8)最可爱的还有那水边新秋,北方的秋天本来是悄悄地来,比春天来得更幽俏,有一个天,你一凝眸,不免惊讶水的颜色浅了,堤边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颜色更深了一些,而荷叶已有一丝憔悴之态。那么,秋意便是满了什刹海了。渐渐地,水边桥头,有个老人在卖荷叶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轻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鲜藕,什刹海在荷叶的摇曳中已另有一种感伤的情调,但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9)岛上乡居,流水绕墙,每天望着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怀念起什刹海了……
问题例析
1.“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要点考查词语意义,揣摩作者在句子中表达的感情。
分析思路“怅惘”的意思是遗憾,迷茫,失落。这里作者为什么会失落,有什么遗憾,仔细阅读诗歌会发现诗歌为什刹海而写,通过回忆过去在什刹海的生活留影,表达自己现在无缘什刹海的遗憾,不能回,是造成自己失落的原因。
“流走的时光”写的是过去的记忆,本文写自己对故土的留恋。“曾几番入梦”是自己能够重温什刹海的唯一方式。所以作者“怅惘”是因为不能再见什刹海,只能梦中相聚的遗憾。
“斜阳”“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古书”“那暮年的悲伤”,作者选择的意象很伤感,色调低沉,婉转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情绪,以及对故乡那种浓浓的怀乡愁绪。
参考答案第一问(2分)“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
第二问(2分)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
2.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要点考查文章内容把握、概括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景物描写对思想感情的作用。
分析思路分析题干抓住“四季变化”词语,再在相关段落抓关键词句,从文章中筛选出5~8自然段,找出写春夏秋冬景物的句子,关注形容词,“可爱”“景色宜人”“皎白的冰雪”“薄冰上试步的乐趣”“温柔的春意”“鹧鸪的啼唤动听”“水声轻柔,水光明媚”“水边新秋幽俏”“感伤的情调”等等。稍加梳理,冬天写雪,春天温柔,写生机勃勃,夏天写水美,秋天写幽俏,秋意浓厚。再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概括(2分):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
作用(4分)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温柔的春意,却把整个什刹海的灵魂浸透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星光落在水面时,你已可依稀听到诗神环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要点揣摩句子含义,理解作者感情。
分析思路揣摩句子含义,如果句中运用了修辞时,就要解读修辞的作用。第一句话用了拟人、比喻修辞,“温柔”“灵魂浸透”写出了春天的美,作者赞“什刹海的灵魂”主要因为爱这里的水,什刹海的灵魂就是水,把水比作灵魂。本句为本段中心句,下文主要通过什刹海的水来描写春意。 “什刹海的灵魂”实际就是“水”。第二句话“诗神环佩”写出这里景美,容易激发人的诗意创作灵感,成为诗神。本段写什刹海的秋意,“星光落在水面”写什刹海夜晚的美,“听到诗神环佩”,联系上文中作者写过一首关于什刹海的诗,可知夜晚的什刹海的美触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参考答案(1)(2分)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
(2)(2分)指夜晚的什刹海很美,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4.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要点考查写景散文构思设计,触景生情,抒情必须写景,所以从写景入手。
分析思路此类练习一般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入手,形式是相对于文章结构而言,想写什么,怎么安排;内容是关注通过写的内容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从内容上讲,作者因为什刹海的水美,让他心动,所以留恋什刹海。从结构上理解,考虑题目,考虑与文章主题的关联,考虑与下文写作内容的关联。
参考答案形式(或结构)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这是内容上的作用。
表达了作者(梁衡)对草原的热爱、赞美、留恋之情。
《草原八月末》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错过了草原最美的时刻,八月末来到了草原,却看到了宽广的、安静的、干净的、最真实的草原,并深深地爱上了它。
最后一段话写出了八月末草原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而且是震撼人的心灵的,是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并沉醉其中的。
扩展资料
《草原八月末》选段:
车子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
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我们像闯入了一个外星世界,这里只有颜色没有声音。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停车下地,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
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里的物,玻璃缸里的鱼,或阳光下的影。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一道三色麻将牌,或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
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文章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闻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切的心
从“我”生下来的那刻开始,母亲就与我相依为命在父亲的死后的日子里,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天天为人们洗服装,母亲为了什么母亲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又如“我这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此句写出了母亲从小到大对我的无尽关怀,指明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成为了一个素质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如“史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语言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所以,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从表面上看,袁宏道在这篇传中突出写了徐文长的奇,其人奇,其事奇,他在传末总括一句说:“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传中用“奇”字的地方,达八九处之多:“奇其才”,“益奇之”,“好奇计”,“诗文益奇”,“病奇于人,人奇于诗”,“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徐文长不平凡,他的一生也不平凡;突出写他的奇,自然是抓住了这个人的性格与行事的特征。但是,袁宏道写这篇传的主旨还不在于此。这篇传的主旨,应该是传中所写的徐文长“雅不与时调合”这六个字。科举的不利,使徐文长成为一个失意的人,愤世嫉俗的人。他“屡试屡蹶”,终生只是一个秀才,“不得志于有司”,当然无法发挥他的才能,实现他的抱负。因此《徐文长传》主要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封建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描写他的狂放与悲愤,以及他不惜以生命与世俗相抗衡的悲剧命运。
阿咪(节选)
丰子恺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 呈)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敝 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言 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
我家的访客之中,有的也很枯(糙 燥)无味。他们是为公事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完了天气之后只得默守冷场。然而自从来了阿咪,我们的谈话有了插曲,主客都舒畅了。一个客人向我叙述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谈话冗长曲折,连听者也很吃力。谈至中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面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 概)之际,忽然转怒为喜,停止发言,赞道:“这猫很有趣!”便欣赏它,抚弄它,获得了片时的休息与调节。
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谈话,孩子不感兴味,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小主人可陪小客人,我正抱歉,忽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后来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招待小客人。原来小朋友最爱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倦;甚至被它抓出了血也情愿。因为他们有一共通性:活泼好动。女孩子更喜欢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因为他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选自《阿咪》 新星出版社)
1画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2 第一段段介绍阿咪的血统和可爱的样貌,突出了它 的习性。
3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咪的出现给主客谈话 增添了乐趣,不再枯燥。
B作者说小朋友爱猫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具有活泼好动、娇痴亲昵的共性。
C作者的访客大多也喜欢阿咪。
4 作者通过叙述哪两件事情,表达了对阿咪的喜爱之情?
@邂逅知识库
5 阿咪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乐趣?
参考答案
1 呈 敝 言 糙 概
2 活泼好动
3 B。
4阿咪出现在访客前,让访客转怒为喜。阿咪陪小客人玩。
5 让访谈不再枯燥,陪人玩耍,给家人和客人带来了热闹和欢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