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技巧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
(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一般从这几方面入手,看语言有没有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悲壮、豪迈;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等)看有没有用修辞看有没有用特别的表达手法,看结构上有无特点头脑中有了这几方面的轮廓,就可以逐一对照诗句加以审视从语言上看,出现了口语“那”,这首诗采用近似日常口语的形式,显得浅近亲切从修辞上看,三四句采用对比,尾句还运用反问从表达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却委婉别致经过这样的分析筛选,就可基本把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了,解答起来也就有路子,有话说了解答时先说什么,再说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点法,依次说还要结合诗句来分析,这样才显得有根有据
答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等,显得浅近亲切手法上三句“人情已厌南中苦”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而第四句则采用反问“鸿雁那从北地来”,与前一句形成强烈的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例2、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问: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4分)
答:额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额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1、修辞方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②简远美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内容和情感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附: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具体方法:解释单个字+解释所在诗句的意思+手法分析+情感分析
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具体方法:解释诗句+分析手法+结合谈情感
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具体方法:说出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表现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
盘点知识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花草类
(1)菊:隐逸、高洁、脱俗
(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高洁
(4)牡丹:富贵、美好
(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
(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5)竹: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东风:春天、美好
(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
(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
(1)子规:悲惨、凄惨
(2)鱼:自由、惬意
(3)鸿鹄:理想、追求
(4)猿猴:哀伤、凄厉
(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6)沙鸥:飘零、伤感
(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
(1)玉:高洁、脱俗
(2)簪缨(冠):官位、名望
颜色类
(1)白:纯洁无瑕、丧事
(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3)绿:希望、活力、和平
(4)蓝:高雅、忧郁
(5)黄:温暖、平和
(6)紫:高贵、利国利民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其他类
(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9)破晓:初现希望
(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怀旧
二、诗歌的语言
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为炼篇
1.炼字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有“诗眼”“词眼”之说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为“眼”的其实“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动词、形容词等是古诗炼字的重要内容,其他一些词语如名词(意象名词、表颜色的词)、副词、数量词也常常耐人寻味
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词、拟声词、意象名词罗列等,常能表现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多个名词连用,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炼篇对于绝大多数的诗,炼字只是其锤炼语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强调炼字,就会使诗歌陷于“有句无篇”的误区,所以诗人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篇”的锤炼,即应包括格律的锤炼与总体语言风格的把握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诗歌的语言风格常见的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清新、简洁、明快、自然、飘逸、清幽、雄奇、豪放、浑厚、旷达、悲慨、苍凉、沉郁、低沉、舒缓、洗练等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诗人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同一个诗人也可能具有多种风格
3.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诗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要把握词性的改变,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了解诗歌组织语言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而就古代诗歌而言,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是考查的重点
2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一般情况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个别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
3表现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白描、悬念、赋比兴、联想想象、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言此意彼、换位思考、画龙点睛、以小见大、语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
4行文结构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承上启下、起承转合、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衔接、铺垫、伏笔、照应等
5材料取舍
有主次、详略、繁简等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6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比、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在实际运用中,多种修辞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四、诗歌的思想内容
1.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走到花儿跟前,给它一滴水,它将会绽放得更美丽
今天燃起信念之火,明日定能铸就辉煌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李白《子夜吴歌》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中,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诗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取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