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的症状8癫痫发病的症状有哪些?

癫痫的症状8癫痫发病的症状有哪些?,第1张

癫痫病症状及特点: 1、大发作:约占癫痫发作的50%,多在1岁左右或14—17岁之间。大发作可分四个时期: (1)先兆期:有 头晕、胃部不适。(2)强直期:突然意识丧失、倒地、头后仰、肢体强直,由于隔肌痉挛,病人发出“羊 羔”样吼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持续数十秒不等。(3)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性抽动、 常咬破舌头、口吐白沫、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一般持续1-3分钟。(4)恢复期:一般要数十分钟才能清醒, 病人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全身疼痛、乏力。个别病人在恢复期有狂燥、乱跑乱叫、打人毁物等情况发生 。 2、小发作:痴痫小发作又称失神发作,典型的表现为病人有短暂意识丧失,大多数意识完全丧失,偶尔 意识障碍较浅,对周围有所了解,能听见问话,但不能回答。意识障碍短暂而频发为其特点。多数每次发 作2-15秒,不超过1分钟,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突然发生,突然终止。表现为言语及活动突然中断,两眼 凝视,偶尔上翻,有时面色苍白,无先兆。手中持物落地,有时打碎饭碗,发作停止后,继续原来的活动 。 3、精神运动性发作: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上,常有错觉、幻觉及自动症等。因多由颞叶病变引起,故又称 颞叶癫痫。发病年龄在各型癫痫中较晚,多在20岁左右首次发病。约有40%的病人发病时有先兆,感到胃 部不适、幻听、幻味、眩晕、恶心、恐惧等。临床表现可分为:(1)仅有意识障碍:应与失神发作区别, 发作时的意识障碍多在1分钟以上,而失神发作多在1分钟以内。(2)识别性症状:记忆障碍最常见。有的 病人对本来陌生的人或物产生熟悉的感觉,称“似曾相识”感。有的对熟识的人或环境,莫名其妙地产生 陌生感觉。(3)情感障碍:可产生发作性的情感异常,像突然感到忧伤、愤怒、恐惧、大祸临头、末日来 临等。(4)精神感觉症状:如错觉,听觉异常时,别人对自己的谈话像是隔了一堵墙。视错觉感到看到的 东西像蒙了一层纱。看见地面起伏不平,看到物体像被扭曲了。视物变大,视物变小。(5)精神运动症状 :以自动症常见。口咽部不自主的动作,如吮吸、咀嚼、吞咽等。有的病人手擦衣服,手举空中划圈等。 有时较为复杂的自动症则表现梦游及神游等。(6)复合型,表现为多秧复杂症状的综合.有的突然暴发冲 动,甚至产生违法行为。如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杀人等。 4、局限性发作:又叫单纯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节律性抽动,持续数秒,意识清楚,若有癫痫放 电扩展,可延致半身或全身。 参考:济宁红十字会癫痫病医院

双相障碍分一型、二型和混合型。

1)双相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提示:诊断BP-I型不需要抑郁发作。

2)双相II型基本诊断特征:至少有1次轻躁狂发作;至少有1次重度抑郁发作;无论是轻躁狂还是抑郁发作都与药物、物质使用或疾病无关。

3)混合型障碍基本诊断特征:轻躁狂和抑郁症状≥2年;不符合轻躁狂和重度抑郁的诊断标准;2年期间无症状期持续不到8周。

区别:

1、躁狂与抑郁症的程度不同。一类是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两者都非常严重;2型为典型的轻躁型重度抑郁,即躁狂较轻,程度显著低于抑郁程度;混合型是轻度躁狂、狂躁和抑郁症状的短发作(在几小时内)迅速混合或交替出现。

2、病情严重程度不同。1型患者有严重的抑郁,2型患者有较轻的抑郁。混合型通常是多年的抑郁症。

3、发病年龄不同。1型主要开始于青少年,倾向于在更年轻的年龄,大约18岁左右首次发作,通常是轻度躁狂发作,也可以是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双向型2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抑郁或轻度躁狂,伴有频繁的抑郁发作。

4、不同的治疗效果。双相情感障碍2型的治疗是明显的,它的特点是躁狂症状较轻,如沉默寡言、生气时容易摔东西、砸东西、发脾气等。2型患者有时头脑清醒,在做错事后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后会反思。

扩展资料:

双向障碍简介: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BP),也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和抑郁发作为特征的一种障碍。研究发现,躁狂发作通常是在轻度和短暂的抑郁发作之前,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只有抑郁发作是单相的。

DSM-IV将双相情感障碍分为两种亚型,I型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或混合发作和重郁发作,II型双相情感障碍伴轻躁狂和重郁发作而无躁狂发作。

因为未知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参与疾病过程在很多方面,当前强调遗传和环境压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交互点在双相情感障碍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临床表现,按照攻击特征可分为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

发病和过程:

BP-I和BP-II的发病高峰期在12-30岁之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是持续的,特别是抑郁症状。双相障碍患者较一般人群的死亡时间要早8-20年,这种风险一部分可归因于自杀,双相患者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4倍;还有一部分患者死于肥胖、心血管或代谢疾病的共病。

结局:

双相障碍即使在治疗时仍具有不利的临床、社会和经济影响。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双相障碍患者会从急性抑郁发作中全面康复,尽管治疗依从性良好,但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

参考资料:

-双向障碍

癫痫是一种有短暂意识丧失、伴有肢体抽搐、行为障碍的发作性疾病。需要与之相鉴别的疾病有:

1、晕厥——晕厥也有短暂意识丧失,但一般无肢体抽搐或行为障碍,以血管性晕厥最为常见,疲劳、通风不良、饥饿、恐惧、疼痛等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晕厥常发生于立位或坐位。发作时有心慌、无力、头晕、耳鸣、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先兆症状,发作时可出现心跳缓慢、血压降低,随后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但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

此外,尚有低血糖晕厥、脑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等。可做有关检查以诊断。

2、短暂脑缺血发作——年龄一般较大,可有高血压病史,发作时间可为一过性,但多数时间较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发作恢复后也常遗留部分体征。

3、癔病抽搐——无意识丧失,无咬舌、跌伤、大小便失禁、有四肢乱动及精神因素。

4、过度换气综合症——属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的症状,见于急性焦虑发作。患者多为青年女性,常在劳累、情绪波动时发作。发作时患者感胸闷、上不来气,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肢体麻木、手足抽搐、僵硬等,或有短暂意识障碍。

以上疾病,均类似癫痫,应认真鉴别。

症状表现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热程约7~10天。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第2病日后,可出 脑炎可造成肌肉萎缩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 瘫痪约2~3周可恢复,约半数肌肉萎缩。轻症可无明显神经症状。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神经导师系统的表现,根据病因病变分布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专业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病变严重弥漫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或脊髓炎。 脑炎起病时血中白细胞可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髓液检查可发现晋升颅压升高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至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质也可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这与细菌或真菌感染医术不同病毒性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时,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见。 在严重的病例脑电图检查,可四川发现广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变相同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坏死灶(颞叶及额叶坏死灶见于单纯疱疹脑炎)和主要基因位于脑白质的脱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及预后因病原的不同,现任而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单纯疱疹性脑炎,神经损害严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运动障碍智能缺损等),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则症状轻,预后好,多可痊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过急性期,则预后较好,可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编辑本段病例病因  脑炎由病毒直接侵犯或由病毒或其他异种蛋白引发的超敏反应所致的大脑急性炎症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具有发热的脑膜炎症,其特征为脑脊液单核细胞增多症,糖定量正常,蛋白定量轻度增高,涂片及培养检查未发现细菌,脑脊髓炎脑和脊髓都被累及的炎症性疾病。 脑炎可以是病毒性感染原发的临床表现,或者是继发的临床表现,引起原发的脑炎的病毒有流行性的(虫媒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与柯萨奇病毒),或散发性的,通过蚊子传播的虫媒病毒性脑((圣路易型脑炎,东方与西方马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只在温暖季节感染人体。 继发的脑炎通常是病毒感染的一种并发症,是由免疫机制所造成,举例来说,在麻疹,水痘,风疹,牛痘接种,天花以及许多其他不太明确的病毒感染后发生的脑炎都是继发的脑炎。这些围绕感染或感染后脑炎典型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后5-10天出现症状,在病理解剖时看到的病理特:是血管周围的脱髓鞘变化;很少能从脑内分离出病毒,在腮腺炎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原发的与感染后的可以兼有。 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脑炎或其他脑病可以成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迟发的病症,大家最熟悉的是与麻疹病毒有关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脑炎可引起发热与全身不适,而无脑膜刺激体征,或者可引起脑膜刺激征象(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不适以及颈项与背脊强直)再加上大脑功能障碍(意识改变,性格变化,抽搐发作与肢体轻瘫)以及颅神经功能异常。 死亡率随病因不同而有变动,而且同一病毒感染的流行其严重程度每年也可有不同,在婴儿中较易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后遗症,但年幼儿童出现病情好转的时期要比发生同样感染的成人病例持续更长久。 编辑本段诊断依据   脑炎1.血象:白细胞1~2万,中性增高。 2.脑脊液压力稍高,细胞计数一般在02×109以下,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 3.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16以上可确诊。 4.血凝抑制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320以上可确诊。 5.病毒分离:病初以血清与脑脊液分离病毒,但阳性率低,死后可取脑组织分离病毒。 编辑本段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护理、降温、止惊以及呼吸衰竭等处理可参照乙脑的治疗。 (二)免疫疗法  脑炎1.血清疗法:起病3天内患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内注射5~10ml。 2.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体温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三)对症治疗 1隆温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时一次。也可用牛黄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药。 上述方法效果不显时,可采用亚冬眠疗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异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时一次,同时加用物理降温,使体温降至38℃左右。 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轻重差别很大。既有高热不退者,也有仅为低热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精神面色不好,困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风、昏迷、肢体瘫痪、呼吸节律不整等表现。由于病毒的种类不同,脑炎的表现也就多种多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带病毒的蚊子传播而发生,最易引起高热、抽风、昏迷。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病情亦十分严重。脑部不但有炎症、水肿,而且出血、坏死等亦较多发生。 腮腺炎脑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一个合并症。病儿除腮腺肿痛外,逐渐产生头痛、呕吐等症状,提示脑部可能受到损害。有的病人在腮腺炎好转后才出现脑炎症状。极少数病人始终无腮腺炎之症象,一开始即为脑炎之表现。 病毒性脑炎可通过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脑电图及C T来诊断。少数有条件的医院可做特异性抗体或病毒分离。以期进一步明确病原。 编辑本段预防  样预防脑炎及防治脑炎的发生呢?  脑炎一是怎样预防乙脑呢?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二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三是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脑炎四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 编辑本段饮食疗法   脑炎黄瓜藤芦根汤 黄瓜藤30克,鲜芦根50克,放锅内入水煎汤服,每日2~3次。 瓜蒌茅根甘草汤 瓜蒌20克,白茅根15克,甘草3克,同放沙锅内入水煎汤服,每日1~2次。 茅根石膏芦甘汤 白茅根、生石膏各30克,芦根15克,甘草6克,共放一沙锅内加水煎汤服,每日2次。 瓜皮豆根甘草汤 西瓜皮30克,黄豆根15克,炙甘草3克,共入一锅内加水煎汤服,每日2~3次。 菊花莲翘甘草汤 野菊花、莲翘各15克,炙甘草6克,放锅内加水煎汤服,每日2次。 编辑本段护理措施常见护理诊断  1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2 急性意识障碍(acuteconfusion) 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 与昏迷、瘫痪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争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征 与颅内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l.发热的护理 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oC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精神异常的护理 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3.昏迷的护理 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 每2 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4.瘫痪的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使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预防褥疮。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编辑本段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原发病症状  如腮腺炎脑炎伴有腮腺肿大,疱疹性脑炎时皮肤有疱疹,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脑炎时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 继发性脑炎症状  系指在病毒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发生的脑炎,又称感染-变态反应性脑炎、过敏性脑炎或急性脱髓鞘脑炎。如麻疹脑炎、水痘脑炎、风疹脑炎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脑炎等,可有麻疹、水痘、风疹及狂犬病等临床表现。 共有症状  由于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轻重不同,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弥漫性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以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不仁、无力等表现为主,尚有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患儿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等精神症状、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颅内高压征等。 编辑本段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  一、降温。应配合医生进行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还要降低室温,保证室内安静及空气流畅。  二、注意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及时清除呼吸道的痰液,以免气道堵塞引起脑缺氧。  三、对于有抽搐和癫痫发作的患儿,应在上下牙齿之间放一只用纱布或餐巾纸包裹的筷子或压舌板,以防止舌咬伤。 四、要经常给孩子翻身,以防褥疮及其他继发感染。  五、保证营养供给,如不能进食者就应采取鼻饲法。  六、对有智能减退现象的孩子,父母要细心、耐心地进行启发式再教育,以帮助孩子恢复记忆功能,及时锻炼各种生活技能。  七、对于出现肢体瘫痪的患儿,要勤活动肢体或采用针刺、按摩等有效的治疗措施。 编辑本段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有发热的护理;精神异常的护理;昏迷的护理和瘫痪的护理。 l.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oC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精神异常的护理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3.昏迷的护理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4.瘫痪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使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预防褥疮。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编辑本段乙型脑炎的辩证治疗  乙型脑炎(包括其他病毒性脑炎)发病由于温邪猖厥,病发便逆传心包,故此病初起多神昏、抽搐。专家认为此病致病根源虽属于暑,但其中症状有热重、湿重、风重、痰重之分。主要根据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 (1)邪在卫分症状为微恶寒或不恶寒,发热(体温39℃上下),无汗或有汗而不透彻,头痛、呕吐、口渴、舌苔薄白、脉浮数或滑数,治宜辛凉透邪佐以清解法,如银翘散或凉膈散加减。 (2)邪在气分症状为高热(40℃以上),不恶寒、烦渴、自汗、头痛、呕吐,甚则神昏,肢厥抽搐,舌苔黄,脉浮洪而数。《通俗伤寒论》按语云:“凡昏蒙痉厥多属胃蒸脑……”。治宜清肝,胃之热,可用白虎汤,佐以平肝,镇痉,清络的药物,如羚羊角、蜈蚣、全蝎、金银花、丝瓜络、郁金、竹叶、钩藤、生石决等,或更加入紫雪丹之类。 (3)邪入营分症状为高热(40℃以上),昏睡、诣语、呕吐、手足抽搐、舌绛而干,或现黑苔,脉细数或弦数等。治宜以清热解毒,镇痉,佐以芳香通透法。以清营汤加入菖蒲、竹茹、金银花、黄连、全蝎、钩藤、蜈蚣、天竺黄、丝瓜络、甘菊等。或配合应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 (4)邪入血分症状有高热、昏睡、谵语,甚者发狂或抽搐,或发斑疹,或圆血,或四肢强直,不语如尸,舌质红绛,或干,脉细数或弦大。治宜凉血解毒,祛痰通窍法,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清营汤等加入郁金、葛蒲、天竺黄、川贝母、木通、金银花、羚羊角等,或配合应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 凡症见高热,头痛、嗜睡而呼之有知觉者,温邪尚在卫、气分,统属轻症,大约居于西医所分的轻型、普通型;若高热不退,深度昏迷,全无知觉,兼有抽搐,原逆频发不休者,邪已入营入血,统属西医所分的重型或暴发型,均属危重型。但轻重二症绝难截然分开,一般都是由气分未解而侵入营分,也有温邪直接侵入营分而徐徐转出气分的。在治疗中常见许多病者在昏迷状态中有数声咳,乃是邪出气分之证,多数好转。 编辑本段流脑的诊断流行病学史  冬春季节和流行地区内,儿童患病者最为多见。有些患者在发病前7天有明显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  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加重。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并有散在的小出血点、唇周及指端青紫、唇周单纯疱疹。  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或惊厥。  皮肤、粘膜瘀点典型或融合成瘀斑,血压明显下降、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对光反应迟钝、眼球常凝视。  呼吸快慢及深浅不均或呼吸暂停。  幼儿发病多不典型,常见高热、呕吐、嗜睡外,还多见极度不安与惊厥、拒乳、尖叫、腹泻、咳嗽,双目凝视、颈项强直和布氏征阳性,其他脑膜刺激征可能缺项。前囟闭乾多见隆起,呕吐频繁而失水者也可出现囟门下陷。 实验室诊断  血象: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最高可达4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90%以上。  疑为流脑者应做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CS)压力常增高达196kPa以上;典型病例CS的外观混浊如米汤样甚或脓样;白细胞数增多,可达每升数亿,以多形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可达1-5g/L;糖量常低于222mmol/L,氯化物也稍降低。CS涂片可在中性粒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从病人CS或急性期血液分离到流脑。  从病人急性期血清或尿或CS中检测到流脑群特异性多糖抗原。  检测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以PCR检测到病人急性期血清或CS中流脑的DNA特异片段。 编辑本段流行性乙脑的病理变化   脑炎当人体被带病毒的蚊虫叮蛟后,病毒即进入血循环中。发病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及防御机能。当人体抗体病能力强时,病毒即被消灭。如人体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强时,病毒经血循环可突破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不同的神经细胞对病毒感受不同,以及脑组织在高度炎症时引起的缺氧、缺血、营养障碍等,造成中枢病变部位不平衡,如脑膜病变较轻,脑实质病变较重;间脑、中脑病变重,脊髓病变轻。 编辑本段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癫痫:按症状分类,可分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  1、大发作:约占癫痫发作的50%,多在1岁左右或14-17岁之间。大发作可分四个时期:(1)先兆期:有头晕、胃部不适。(2)强直期:突然意识丧失、倒地、头后仰、肢体强直,由于隔肌痉挛,病人发出"羊羔"样吼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持续数十秒不等。(3)阵挛期:全身肌肉有节律性抽动、常咬破舌头、口吐白沫、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一般持续1-3分钟。(4)恢复期:一般要数十分钟才能清醒,病人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全身疼痛、乏力。个别病人在恢复期有狂燥、乱跑乱叫、打人毁物等情况发生。  2、小发作:痴痫小发作又称失神发作,典型的表现为病人有短暂意识丧失,大多数意识完全丧失,偶尔意识障碍较浅,对周围有所了解,能听见问话,但不能回答。意识障碍短暂而频发为其特点。多数每次发作2-15秒,不超过1分钟,每日数次至数十次。突然发生,突然终止。表现为言语及活动突然中断,两眼凝视,偶尔上翻,有时面色苍白,无先兆。手中持物落地,有时打碎饭碗,发作停止后,继续原来的活动。  3、精神运动性发作: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上,常有错觉、幻觉及自动症等。因多由颞叶病变引起,故又称颞叶癫痫。发病年龄在各型癫痫中较晚,多在20岁左右首次发病。约有40%的病人发病时有先兆,感到胃部不适、幻听、幻味、眩晕、恶心、恐惧等。临床表现可分为:(1)仅有意识障碍:应与失神发作区别,发作时的意识障碍多在1分钟以上,而失神发作多在1分钟以内。(2)识别性症状:记忆障碍最常见。有的病人对本来陌生的人或物产生熟悉的感觉,称"似曾相识"感。有的对熟识的人或环境,莫名其妙地产生陌生感觉。(3)情感障碍:可产生发作性的情感异常,像突然感到忧伤、愤怒、恐惧、大祸临头、末日来临等。(4)精神感觉症状:如错觉,听觉异常时,别人对自己的谈话像是隔了一堵墙。视错觉感到看到的东西像蒙了一层纱。看见地面起伏不平,看到物体像被扭曲了。视物变大,视物变小。(5)精神运动症状:以自动症常见。口咽部不自主的动作,如吮吸、咀嚼、吞咽等。有的病人手擦衣服,手举空中划圈等。有时较为复杂的自动症则表现梦游及神游等。(6)复合型,表现为多秧复杂症状的综合有的突然暴发冲动,甚至产生违法行为。如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杀人等。  4、局限性发作:又叫单纯性发作,表现为身体某一部分节律性抽动,持续数秒,意识清楚,若有癫痫放电扩展,可延致半身或全身。

癫痫大发作的症状是什么

  

  1、癫痫大发作先兆期:在意识丧失前感到头晕、恐惧、胸闷、心慌、感觉异常、精神异常、恶心、胃部不适等。可单项或多项出现,先兆一般时间短促,发生率较低,约占15%。

  2、癫痫大发作阵挛期:此期全身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往往先从面部开始,因咀嚼肌抽动,可咬伤舌唇,在肢端逐渐呈现细微的震颤,幅度逐渐增大并延及全身,呈现间歇的屈曲痉挛,其频率逐渐减退,持续

l~3

分钟,最后在一次强烈痉挛后突然停止,在发作期常伴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唾液和汗液分泌增多、呼吸声粗大,唾液呈泡沫从口流出,有时混有血丝,并口吐血沫,瞳孔散大,小便失禁,甚至大便失禁等。此时瞳孔反射和各种深浅反射均消失。

  3、癫痫大发作强直期:患者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头后仰,双上肢屈曲强直,双下肢伸性强直,口部先张后闭合,此时可能咬伤唇、舌和颊部。由于膈肌、肋间肌强直收缩,使肺空气压出,同时喉部痉挛、咽喉狭窄致发生尖锐的叫声称为痫叫,此期瞳孔散大,血压上升。起初皮肤结膜发红,继之由于呼吸肌强直收缩,呼吸暂停,口唇及全身皮肤青紫,此期历时10-20秒,进入阵挛期。

  4、癫痫大发作恢复期:此期患者呈昏睡状态,经过10多分钟清醒或继续睡眠数小时不等。心率、血压、反射、瞳孔趋向正常,昏迷逐渐减轻而清醒,有的在清醒前表现精神错乱、兴奋躁动,甚至乱跑。清醒后除先兆症状外,对发作情况完全不能记忆。自觉有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表现都属于癫痫病的大发作症状。可参考:

http://wwwnaokeyycom/dxb/dxzz/2971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98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