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中聚怒的表达作用

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中聚怒的表达作用,第1张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聚”“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情感基调。

《山坡羊·潼关怀古

朝代:元代

作者: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从作品内容、作家其他怀古作品、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三个层面上看,《山坡羊·潼关怀古》都表现为 一份难得的沉重。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改朝换代给底层百姓所带来的疾苦的同情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  张养浩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扩展资料

《山坡羊·潼关怀古》创作背景: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

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简介: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风格特色:

  一、雄浑苍茫的景物描写。

  二、悲愤沉郁的情感抒发。

  三、高远深邃的意境。

  具体赏析如下: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一、雄浑苍茫的景物描写。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散曲开头,从写景人手,大处落墨,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气势雄浑的感情基调。一个“聚”字,

  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并且给人以动感,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作者没有单纯写景,而是在山川景物描写中,渗透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那连绵起伏的群山,阅尽人间沧桑,似乎在为人民的苦难充当历史的见证,那咆哮奔腾的黄河,也像是在控诉历代统治者的罪恶。真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二、悲愤沉郁的情感抒发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

  作者西望长安,过汉唐帝国的都城,对其历史上的繁华兴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着无限的感慨。这里隐隐约约透露出民族意识,即对汉民族强盛时期的追忆,思想感情极为复杂,也许这就是“意踌躇”的原因吧!作者由长安进而联想到秦汉的兴亡,着重突出“伤心”二字,平添了无限的苍凉凄楚之情。明明是潼关怀古,却把视野扩展到了渣关通往西都的路上,联想到关中逃难的黎民百姓,他们成群结队,艰难地行走在路上。《元史》记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赴任途中,自然会看到这悲惨的景象。不过作者并没有正面写到难民群,而是抽笔去写此地往昔的兴衰,不言胜有言。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如今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怎能不令人感慨!然而更令作者伤心的是这些官庭殿堂,倾耗了多少民脂民膏啊!这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对统治阶级无比失望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高远深邃的意境

  这首怀古曲既不是站在士大夫的立场抒发怀古之幽思,悲叹王朝更替,世事沧桑沉浮,也不是出于落魄文人的角度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感慨,而是从民生的疾苦去评判历史,其思想境界远远高出一般的怀古之作。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由历史朝代更迭、兴衰交替的现象总结出一条历史规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掘意精要,发人所未发之言,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寓意深刻,这就跳出了一般怀古作品的窠臼,传达了劳动人民的呼声,显示出不同于常人的胸怀和眼光。试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当其衰亡时期,都是昏君在位,奸佞当道,终于导致社会动乱,兵连祸结,陷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因此说“亡,百姓苦。”而当每个朝代的兴旺时期,统治者又大举徭役,大兴土木,奴役和盘剥百姓,以供其骄奢*逸,所以说,“兴、百姓苦。”这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情愫的升华,表现了作者极大的勇气和胆识,早在六七百年前的封建时代,他能作出如此透辟深刻的判断,的确难能可贵。这首散曲把潼关的形胜和潼关的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因景生情,以形胜的不变,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作历史的见证,揭示出封建统治阶级的争夺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19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