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前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头两句,用对比的方法,揭露了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人”指的是革命者、真正的人。“为人进出的门”指的是革命者和真正的人所走的门。敌人对真正的人―――革命者,牢门紧锁。“狗”指的是革命队伍里的叛徒。“为狗爬出的洞”是指让叛徒走出牢房,只要他出卖革命,就给他所谓的“自由”。“一个声音”,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卑鄙无耻的威逼利诱。他们以“自由”为诱饵,妄图使革命者放弃真理,背叛革命。
1《囚歌》这首诗,是我最喜欢读的,因为诗的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都能表现出革命先烈那气壮山河的革命气概。
诗的前四句写道: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趴出来吧!给你自由。”前两句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指出被关押的革命者只有两条路:坚持革命和背叛革命。前者是死路,后者是一条无耻的“活”路。后两句诗,作者用了一个“高”字,刻画了嘶声力竭,招降纳叛的无耻之徒的丑恶的面目。
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面对敌人的诱惑,革命者义正词严的说:“我们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禁对革命者这种在敌人威逼,利诱前坚贞不屈的气节另我感到十分敬佩,同时也憎恨那些高叫“给你自由”的敌人。
是的人岂能为求利,求生而钻狗洞,当叛徒呢?革命者“渴望自由”,但他们更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这一句,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他们虽然再也得不到自由,但他们为人民大众幸福自由抛头颅,撒热血的精神,必将世世代代永存。我一定像革命先烈一样为共产主义奋斗。
2读"囚歌"有感
当我读了囚歌这首诗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我们久仰的英雄-叶挺将军,我最爱朗诵叶挺将军的这首诗“囚歌”,它使我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每当朗诵这首诗,我的脑子里就像放**似的,呈现出一幕幕动人的景象:在北伐战争中,叶挺将军领导国民革军第四军独立团,一举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成为北阀军先锋。他所领导的军队百战百胜,赢得了“铁军”的称号。他本人被誉为“北伐名将”。我仿佛看见叶挺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所向披靡,使敌人闻风丧胆。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将军又任新四军军长,把日本鬼子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
一九四一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叶挺将军负伤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读起来:“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获得永生。”叶挺将军渴望自由,渴望着驰骋疆场,跃马横刀痛杀日寇。他是硝烟中升起的明星,是一颗永远放射光芒的明星。我又想起了两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些从狗洞里爬出来的人,是背叛了革命背叛了人民的无耻叛徒,就是活着的僵尸!叶挺将军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作者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挺。
诗的开篇是一组凝练而又生动形象的对偶句,在鲜明的对比中,蕴含着褒贬爱憎之情。同时也为后两节作铺垫。“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生动而深刻地表明反动派所给“自由”的本质,便是人格的沦丧和气节的毁灭!
诗的第二节语言铿锵,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一个革命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格。“自由”,对一个身在牢笼的革命者来说,是多么渴望!但是“自由”不能靠反动派的施舍,也不能向敌人卑躬屈膝来换取;而只能靠斗争,只能在彻底推翻旧世界之后,才能真正获得!所以,在无比黑暗的牢狱中,诗人仍然高唱自己的希望之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无畏的自我献身精神。
《囚歌》三节,层层深入,抒发了叶挺将军的爱憎分明之情,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贞气节和崇高人格,反映了革命者崭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读到此诗,胸中顿时会有一股热气直往上涌,令人感慨不已。这首诗教育人们懂得人格气节的尊贵,在面对外来任何压力时都不能放弃它,更不能糟蹋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