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园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第1张

 心理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研究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掌握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环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使之有利于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以保证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实现。

 心理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一部分,对幼儿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将会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呢?幼儿的一日生活大都是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度过的,他们每天都在和周围的环境进行着交互作用,所以教师应在整体的日常生活中给幼儿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开:

  (1)教师要具备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和儿童观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幼儿有真挚的爱,无时无刻地关心幼儿,充分地与幼儿进行沟通,知道和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并让幼儿知道和理解教师的一些想法,让幼儿在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如今的幼儿园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有些教师对乖巧伶俐的幼儿十分偏爱,出口闭口总是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扬或在别的幼儿面前说一些诸如“你看他多乖,看他多能干”之类的话,而对于一些调皮或反应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则会怒目相对或是一味地横加指责,有时甚至不理不睬。教师的这种态度会直接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会使有些幼儿更加拘束,不自在,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教师应平等地给每个幼儿充分的爱和关怀,要更加去帮助那些表现差的后进幼儿。

  (2)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幼儿的生理需要如进食、排泄、睡眠等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影响班级的心理气氛,反映出师生关系的质量。据“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结果显示,43%的城市幼儿家长报告他们的孩子在园内有喝水少的问题,46%的家长报告孩子有憋便的现象。有的幼儿大、小便解在裤子里了,也不敢告诉老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恐惧老师那种怕脏、怕麻烦的表情,另一方面是害怕老师的训斥及同伴的嘲笑。而惧怕教师的心理就会形成幼儿胆小、怯弱的不良个性,影响其心理健康。为了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幼儿园可把进餐活动的气氛,以及幼儿是否缺水、如厕的自由,有无憋尿、憋便的情况及老师是否训斥孩子,作为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基本指标;而教师可从改变厕所环境、营造就餐和谐氛围及温馨睡眠环境入手,教会幼儿如厕技能(如穿脱裤子,擦屁股等)、进餐技能,提醒幼儿喝水、上厕所,友善对待尿裤子的孩子,并为其保守秘密,使幼儿感到轻松和愉快。

  (3)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物质环境在要求上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园内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活动室作为幼儿在园的主要生活空间,应宽敞明亮,布置上要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即地面、墙面与空间都要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各种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教师动手与幼儿动手之间要相对均衡,环境布置的内容要随教学内容、季节特点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保证了良好的物质环境,才有了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基础。幼儿通过在这种良好的物质环境中生存、活动,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愉悦的情绪,才能让他们在强烈的求知欲下,在自由的探索中主动去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

 总之,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安全、轻松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关心每一个幼儿,理解每一个幼儿,尽我们所能地为幼儿提供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每一天。

老师是教育者,是孩子们学习的老师,也是生活中的老师,将SEL社会情感学实施到课堂中有利于老师更好的教授课程,课堂氛围也更加的好。

建议参加专业的SEL社会情感学习讲师认证班,拟将会收获SEL的理论。学习如何设计SEL课堂,并懂得运用教材教具进行最有效且符合孩子成长需求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象一位不说话的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潜在的、特殊的教育作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如何创设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呢?现谈谈我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教师观念的转变,让环境成为孩子的课堂。

以前,每个学期的环境布置是老师们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总是加班加点、精心为孩子设计、制作和布置,当孩子们进入充满童话色彩的教室时都很兴奋,拍着手说:“好漂亮哟!”这时,老师心中就会倍感欣慰,觉得辛苦是值得的,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孩子们对墙上的布置就漠不关心了墙饰形同虚设,没有达到教育的作用。搬到新园后,环境好了,地方大了,教师如果象以前那样,布置好以后再对孩子说一声“请进”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在与环境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我们决定引导孩子参与环境的设计和制作。

首先,我们引导幼儿参与墙面的设计,确定主题。如:十一月份,我班开展了“我们居住的地球”、“让空气变干净”等系列环保教育活动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我们组织了“地球公公喜欢谁?”的谈话活动,孩子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各种地球公公喜欢和不喜欢的做法。有的说:“地球公公喜欢花草树木”、有的说:“地球公公喜欢干净的河水”、还有的说:“地球公公不喜欢乱扔垃圾”。最后,我们决定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结合本月的主题,将它布置成墙饰。确定主题后,我们引导幼儿参与墙饰的制作,经过讨论,孩子们进行了分工,绘画能力强的孩子负责制作,其他孩子负责印花、剪花的工作,用于装饰边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很高,二天时间就把所有工作完成了,尽管孩子们的布置较粗糙,但却融入了他们的情感与智慧,体现了孩子们之间高度的合作精神。通过让孩子们参与环境的布置,不但加强了孩子们对空气污染的认识,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这个过程还向孩子们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其重要的信息:“我们的力量能使环境发生改变,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

二、 巧妙利用周围环境的刺激,使幼儿受到教育、获得发展。

如:“良好行为从小培养”的墙设布置,我们让孩子们涂颜色,然后配上目的字条,把它张贴在楼梯的墙上,这样,每当孩子们上下楼梯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念道:“节约用水”、“不可以打架”、“吃饭时不要看电视”等,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规范了孩子的各种行为。

又如我班教室墙面上的“小小新闻站”,引起了

幼儿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学会了从电视上、报纸上、电脑上了解各种新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加工组织,再表达出来,通过这种看新闻、讲新闻、写新闻活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当教师注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刺激幼儿主动学习时,环境就能成为一把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合理建构活动区,使之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

我班依据活动区与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的宗旨,创设了科学、计算、语言、阅读、美工等七个区,每个区都投放与近期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这些区域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更好地发展。如科学区,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地方,科学活动《电》结束后,我把电池、电珠等材料投放在科学区内,孩子们课后都喜欢去玩弄,在玩的过程中,小朋友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电池越多,电珠就越亮,当电珠负荷不了时,就会烧掉。在课堂上受时间和能力的限制,这么有创意的发现,能力弱的小朋友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发现的,通过活动区,让另一部分的幼儿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又如语言区,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头饰、小电视和近期学习过的诗歌、故事,并把它安排在比较安静的角落。在这个区域中,为幼儿营造了适合表演的气氛,给了孩子表演、表达的私人空间。能力强的孩子三三两两戴上头饰,表演朗诵刚学过的一首诗歌,对于那些比较胆小的孩子来说,语言区也是他们展示自己的地方,看!平时上课不愿开口的明明,也在讲起了“小熊过桥”的故事。

手工区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我们为孩子准备了牙刷、颜料、水彩笔、纸等材料,小朋友在美工区里可以随心所欲,做一回潇洒的小画家,孩子们的作品还可以在区内的《我的作品》栏目中展出。我们经常更换区内的材料,尽量与教育内容相适应。如本周手工课的内容是学习折纸的,我们就有目的地在美工区内为孩子提供一些纸张和折纸的图示,让孩子学习看图折纸,为教学活动做好技能上的准备,真正实现活动区的教育价值。

四、通过墙饰及各种教育专栏,为家长提供教育信息,加强家园联系。

我们的教育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向家长传递一些教育信息和观念,并将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介绍给家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班设立了“家园通讯”、“爱心寄语”等栏目。在家园通讯栏目中,我们有目的地向家长介绍一些育儿经验、教育内容和希望家长支持和配合的工作。如刚开学时,家长对我班放学

时组织幼儿看卡通片有异议,于是我们便在家园通讯中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看卡通片的文章,让家长明白和了解哪些卡通片适合幼儿观看,家长和老师应如何指导孩子观看卡通片等。又如我班的健铭小朋友,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总是坐不住,妈妈为此非常担忧,为了让家长对这一类型的孩子有更深的了解,我们通过级组研究对策,并翻查了有关教育坐不住的孩子的文章,张贴在家园通讯栏中,加深了家长的认识,为家园共同教育孩子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在“爱心寄语”栏目中,我们展出了小朋友的日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真正走进童心的世界。在这个栏目中,我们还选择了家长们的一些优秀育儿经验,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我们与级组的老师一起布置的“幼儿生活剪影”专栏,向家长展示了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内容,即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加强了家长对幼儿生活的了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注重孩子的参与,真正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那么,环境就能真正为幼儿学习服务。

怎么创设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教环境

现代保育观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达成,保育工作更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包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条件和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更重视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养成幼儿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保育的整体意识不断增强,保育工作的实施已逐步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提高幼儿生活质量与改善幼儿园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保教环境,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正是我园近年来探索的主要课题之一。幼儿是一个主动发展着的个体,要使幼儿形成健康生活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尝试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健康,有助于幼儿充分自主活动的保教物质环境,建立宽松、愉悦、尊重幼儿需求的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自主的活动过程中,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激发其内驱力,达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安全的、开放的、丰富的、满足幼儿需求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充分自主地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环境中的设施、设备首先应该是安全的,幼儿有安全感,才“会放开手脚,放大胆子去活动;幼儿处于开放的、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中,他才能自由地选择,自主地进入,主动地和环境中的事物相互作用;我们创设的环境若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活动形式宽松,富有童趣,幼儿才会喜欢幼儿园,在活动中才能产生积极的行为。

小班幼儿运动时常因平衡性差,动作不够灵活协调而摔倒。成人们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常常提醒的是“不要奔,慢点!”进行的是消极防护。孰不知孩子正是在奔跑中学会保持身体的平衡,从无数次的摔倒--爬起中增强四肢的灵活协调,更是从“不怕摔”中形成了勇敢向前的精神,从“自己爬起来”中形成抗挫的心理素质。

我们应该从现代人的素质奠基高度来考虑满足幼儿的这种天性和需要。我们为幼儿大肌肉运动的场地上铺上了软性地砖,鼓励幼儿放大胆子去奔、跑、跳、爬,改变了以往小班幼儿户外运动不放手,幼儿摔倒了等待大人扶的状况,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我们在考虑小班幼儿使用的水笼头开关,教室门把手等设施时都从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采用单柄式开关和把手,便于幼儿自己开启,增加他们在生活中自理机会,增强自主性和自信我们将娃娃餐厅的环境和餐桌椅设计成快餐厅的式样,使得一些怕吃饭的幼儿也高兴他说:“要到象肯德基一样的餐厅里吃饭去”,环境诱发了幼儿的食欲,改变了幼儿的行为。我们还改革了集中划一地喝豆浆的做法,把吃点心这个生活环节和来园的自选游戏活动自然结合,幼儿在娃娃自选餐厅中吃点心,将生活活动融入于游戏情境之中,在游戏情境中渗透生活学习的内容。

这样的改革体现了尊重幼儿的个体需要,尊重幼儿选择权自己决定吃点心时间的先后,决定进点数量的多少,选择自己喜爱的饼干(有甜咸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在进点过程中,提高了幼儿认知的兴趣,增进了食欲,锻炼了自理能力,培养了文明进点的习惯。由于豆浆饼干是幼儿根据自己需要和爱好自取的,进点环境气氛又非常宽松富有游戏性,幼儿成了自己生活的小主人,所以,以往一些幼儿不愿喝悄悄倒掉的现象再也没出现过。

我们将活动室和卧室的布局改变为开放的幼儿游戏活动室和操作活动室(午睡小床设计成翻板活动床,又可作为操作活动室的分隔橱)。同时改变了由原来二位教师轮流组织一个班25~30名幼儿的带班方式,尝试进行分组分室的教育,二个活动室同时开放,二位教师同时进班,分别组织12~15名幼儿活动,幼儿游戏活动空间扩展了,选择的内容更丰富了,活动和交往的机会也增加了,分组分室的教育为教师观察、了解、个别指导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保证。

分部的户外运动场地较小,我们为三个班级制定了轮流进行户外运动的三套活动时间表,减少了幼儿的组织等待,避免了因活动空间和玩具的不足而产生的矛盾,使幼儿在有限的物质资源条件下,得到充分的运动空间、时间和密度。

总之,我们通过环境的创设、调整、变化,引发了幼儿自主、充分的活动,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良情绪行为得到控制和改变。

二、建立宽松的、民主的、关爱的、支持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促使幼儿积极、愉快、健康向上。

形成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前提条件是建立成人与幼儿之间平等、民主、宽容、支持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感受到师生及同伴之间的关爱、重视、接纳和理解,这样,幼儿才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乐于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尝试和表现。

小班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他独立地跨人人生第一个社会环境,由于刚入园不适应新环境的生活,或者胆小不愿开口说话,常常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行为,教师就需要有母亲般的眼睛,敏锐地捕捉孩子的情绪,通过观察孩子的神态、行为、态度,分析引起小班幼儿不良情绪的原因,可仔细、耐心地读懂孩子的各种哭声。只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疏导,给予理解、宽容和帮助,才能真正解开孩子们心头的“疙瘩”。

关心幼儿最重要的是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遇到幼儿生病在家,老师们除了自己关心外,还在教室的墙面上贴出了生病孩子家的电话号码,挂上一个小小爱心箱,“XX,你好吗”引导班中幼儿送去关心和慰问。孩子们纷纷主动抄下电话号码,给同伴打去问候电话,还请爸爸妈妈帮忙写下自己的爱心慰问卡,老师们将大家带来的爱心卡装人信封,带领幼儿一起去投寄,送去全班小朋友的关爱和思念,爱心卡把孩子们的心连在了一起,家长激动他说:你们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怎么付出同情和关心,也使孩子体会了被关爱的愉快。孩子们更喜欢幼儿园,更依恋老师、阿姨和小朋友了。

敢想、敢说、敢尝试,这是现代人的心理累质。教师要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在游戏、生活、学习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以情感因素人手,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动机,给幼儿发表见解自己决定、自由探索、充分交往、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当幼儿遇到困难、冲突或犯错误时,教师要及时了解、点拨和帮助;当幼儿闪现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灵敏地捕促,热情鼓励和支持;当幼儿在探索中出现不成熟的创举时,教师要给予宽容、理解和引导;当幼儿自发生成新构想时,教师更应该满怀兴致关注,欣赏和扶持。

实践告诉我们:宽松、愉快、积极、自主的游戏、生活、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幼儿生活质量提高的具体体现。

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进行幼儿教育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第一、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

幼儿教育应该提供一个温馨、安全、富有刺激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教室布置应该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教具。同时,要保证教室的安全性,避免潜在的伤害风险。

第二、关注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兴趣、学习节奏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方案,确保每个幼儿得到适宜的学习支持。

第三、注重情感关怀和亲子互动:

幼儿教育应该注重情感关怀和亲子互动。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尊重和理解每个幼儿。同时,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提供家庭与学校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机制,促进亲子互动,增强幼儿的家庭支持。

第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幼儿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包括游戏、绘画、音乐、手工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重集体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

幼儿的学习时间和休息需要合理安排。过长的学习时间会使幼儿疲劳和厌倦,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适当安排学习

时间和休息,保证幼儿有足够的休息和自由玩耍的时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应该注意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关注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注重情感关怀和亲子互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这些细节的关注将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已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或活泼多样的操作活动,其要害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和智力。

(一) 从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景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来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又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饮料配制”这一教学情景,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都喜欢喝哪一种饮料?学生都说喜欢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这时教师接着问:那你喝过自己配制的饮料吗学生都说没喝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配制饮料。配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品尝一下自己配制的饮料,由于配制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发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说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互换手中的饮料,再次品尝,学生又会发现同桌配制的饮料和自己配制的饮料味道不一样,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学的饮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饮料,水和饮料粉一定要适度,现在就请同学们重新再配制一次。并想一想,应该放几份饮料粉,几份水配出来的饮料才好喝。这时小组合作,共同动手配制饮料。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景

适宜的情景一般总是跟着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的。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情景,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数学适用的设置情景的有效方法。如教学“求圆柱的体积”,有人在引导学生探究体积公式时,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景:第一步,能求出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吗?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一时难以说出答案。一个学生试着说,可以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分别量出长、宽、高,计算体积。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步,师顺水推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胶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孩子们的惊奇感。经过思考,同学们以为可以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第三步,教师的问题既不是“水”又不是“泥”,而是圆柱体木块,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既不能倒,又不能捏,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在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因此而排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问题而高兴时,教师展示问题的焦点,如果是剧院门口两旁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这时学生深切地感受到:①必须要有一个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②这个公式可以从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最终使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

(三)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景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景的好素材。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有这样一个情景设计:“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刚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教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种情景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它还同时引入了该课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认识环境。

(四)利用动手操作,创设情景

著名心里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他们动一动、分一分、画一画、量一量、捏一捏等,能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旋转和平移的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是否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其它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公式?”由于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已渗透了“转化”的思想,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操作探究,有的剪,有的拼,经过不断的尝试、交流和归纳,结果学生又发现了三种推导方法。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梯形面积公式的知识,而且在动手操作的情景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景

听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山上的猴王做了一个饼准备分给小猴子们吃。猴王把饼平均分成三份,拿了其中的一份分给了猴甲;然后又取了这个饼的六分之二分给了猴乙;这个饼的九分之三分给了猴丙。于是,甲乙两只猴子闹起意见来了,说猴王分得不公平。那么,究竟猴王分得是不是公平呢悬念,激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展开了议论。CAI生动的画面吸引了他们,猴王的三种分法透过屏幕清晰可见。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别学生甚至联想到商不变性质,并由此找到新的解释、新的结论。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借助CAI教学手段,自然而然地、新颖有趣地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在设置情景时,教师绘声绘色,富有情感的描述十分重要。而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媒体,能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能在屏幕上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跨越时空限制,从而高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情景,增强其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情景设计提供了新型表现手段,在设置教学情景时,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

  总之,只要能让学生更爱数学,更愿意学数学,更懂得学数学,我们可以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出更丰富多彩,更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43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