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阿恩海姆认为艺术的基础是表现欲望和创造力。他认为,艺术是人类天生具备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类生活和情感的表达和反映。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探索的过程,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价值观,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可能性。
艺术设计
鲁阿恩海姆进一步指出,艺术的创造和欣赏都与人类的心理学有密切关系。艺术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认知启示,从而带给人们一种深刻的体验和思考。艺术作品的美感和吸引力来自于艺术家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表达,以及对观众心理需求的精准把握。因此,鲁阿恩海姆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和思维的表达和交流方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创造和欣赏都能够带给人类情感上的满足和认知上的启示,对人类的心理和精神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艺术培训
艺术包括很多。书法 、 美术 、音乐 、播音 、空乘、 摄影、 文管、文学、语言等。现在艺术还包括亚艺术。播音主持、编导、表演等这些可以速成的一般都属于亚艺术。音乐、美术、舞蹈等需长时间累积的。
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
扩展资料: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表达形式: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什么是主流价值观?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主流价值观是否全部代表了正确的价值观?历来也是有争议的。
二,单纯从艺术的层面讲,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比如说,西方绘画艺术现在似乎是一种主流,自然也体现为一种带有主导性的主流价值观。但是,因此就说西方绘画艺术现在是最好的?我看还是值得商榷的。我想即使是西方最好的艺术家也未必敢讲这样的话。
三,从艺术创作的个体来讲,艺术家的思想大多是超前的或者说是前卫的,感情是奔放的,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是循着艺术的规律去创作和思维,而不是跟着某一时期的所谓的“主流价值观”去决定自己的创作取向。
四,从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可以看出,尤其在绘画方面,很多的艺术作品在当时并不被人们看好,而是在后世甚至很多年以后才越来越呈现出它的艺术价值。这也说明这些作品在当时并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那时的“主流价值观”。
德国绘画大师鲁本斯笔下的女子大都人高马大、膀阔腰圆、臀厚腿粗,甚至可以说是“彪悍”。在当时受到主流社会的批评攻击,鲁本斯也成为一个“不受人们喜欢的画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了鲁本斯画作的巨大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印像派创始人莫奈的《日出》刚发表时,遭到很多人的讽刺挖苦,甚至连“印象派”这个词也是批评家带有揶揄地说出来的,不想竟成了一个新画派的命名。
世界级绘画大师梵高在世时他的画作并不被人看好,他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是多年以后,梵高的作品闪耀出巨大的光芒。他的《向日葵》在纽约佳士德拍卖行拍出了1亿美元的价格。
由此是不是可以推论,艺术家在创作时并不都是按照“主流价值观”去选项和“循规蹈距”的,而是按照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既然很多的艺术作品是“如此”产生的,那么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为什么一定要带着所谓的“主流价值观”的“眼睛和嘴巴”去审视去评价呢?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在人们的艺术实践中,艺术的发生通常总是要完全借助于人类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产生。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视语言等等。书法家梅湘涵指出艺术的发生在形式上就相应地会出现故事、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和电视剧等等艺术形态。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的发生基础;如果人们相互间语言不通,就不能够实现艺术的交流。 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过程中,人的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藉,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人的主观缺憾的慰藉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所以,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就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根据,才能够发挥出显著的艺术效果。 有句成语叫“画饼充饥”,是对艺术的最形象的诠释:人由于饥饿想吃饼子,没有饼子,只好画一张大大的饼子来自慰,饥饿的人看到画中的这张饼子,主观上能够获得些许的满足感,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出些许的喜悦。古人有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这实际上是对艺术的发生原理和社会功能的最生动和精辟的阐述。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唯美主义是审美的最完美发挥。
艺术发现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评价和创造活动。艺术发现对于艺术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艺术发现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和意义,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艺术发现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具备敏锐的审美眼光和深入的艺术思考,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
其次,艺术发现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培养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同时,艺术发现也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艺术作品。这种创造力不仅在艺术领域发挥作用,还可以激发人们在其他领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艺术发现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艺术作品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传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想和情感。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跨越文化差异,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艺术发现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艺术发现还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艺术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呼声和情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通过艺术发现,人们可以关注到社会中的问题,反思自身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艺术发现还可以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艺术发现在艺术创作、审美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敏锐的艺术发现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同时也可以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艺术文化的本质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发生的基础是人类的语言,有效的艺术创造必须完全借助于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
什么是艺术,艺术与人类的其他文化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目前似乎谁也不能够明确地给予回答。本文从人的主观行为的功能范畴及其所创造出的文化构成入手,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一,人的主观行为的三种基本功能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行为,可以根据其基本的功能范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为了获得最基本的社会生活资料所从事的基本生产劳动,如寻找、采摘、捕获和种植食物,修造居所,制作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须用品等等,都属于基本生产劳动。如果没有基本生产劳动所获得的基本生活资料,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就无法维持。第二类是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基本社会生活,如做饭和洗衣、生殖和养育后代、社会交往和维持社会生活秩序、日常其他所必须的活动等等,都属于基本社会生活。如果离开了基本社会生活,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同样无法健康维持。第三类是为了消耗人体自身多余的体能和精力而进行的娱乐游戏活动,如唱歌,跳舞,写诗,听戏,踢球等等,都属于娱乐游戏活动。离开了娱乐游戏活动,人的基本生命活动仍能够正常维持。
二,艺术是娱乐游戏的一种方式
艺术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这种主观行为属于娱乐游戏的范畴,这似乎是人们的共识。因为,离开了任何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活动,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都是能够正常维持的。那么,是不是人们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显然不是的。如,小孩子掏鸟窝、摸鱼、斗蛐蛐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不能称为艺术。而弹琴、作诗、画画、唱戏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能够称为艺术。这是人们的共识。尽管不能够把娱乐游戏活动都称为艺术,却能够把艺术确定为娱乐游戏的组成部分,确认为娱乐游戏活动的一种方式,这在逻辑上是不会有问题的,也似乎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三,什么是艺术
然而,对于人类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确地称为艺术,又把其余的哪些明确地称为不是艺术呢?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回答。但是,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如,对于画画这种娱乐游戏活动,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能够称其为艺术。然而,是不是对于所有的画画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同样都是画画,老画家的绘画就能够称为艺术,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随便一个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能够称为艺术吗,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只有当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才会称其为艺术。那么,小孩子的“信手涂鸦”的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称为艺术呢?这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据说美国的一只黑猩猩会“作画”,人们给它纸和笔,它能够“饶有兴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画”来。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画”也称为艺术,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赞同了。那么,我们在理论上应该怎样区分艺术和非艺术呢?或者说,从理论上讲,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四,人的主观需求
人的主观是以人的“自我”形态为根据的,人的“自我”形态是以人的观念文化形态为根据的。人以“自我”形态为根据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需求行为,称为人的主观需求。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快乐感觉;当客观事物不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或是损害了人的主观利益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痛苦感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因为主观需求得不到客观事物的及时满足及经常被某些客观事物损害自己的主观利益而产生出许多的痛苦感觉。可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部行为内容,就是追求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需求的满足和拒避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利益的损害。然而,这种追求或拒避又经常会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够如愿,这就使得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主观上总是因许多事不能够如愿而存在着许多的缺憾,这种主观缺憾总使人持续地沉浸在痛苦感觉之中而令人总想解脱。
五,人体的三大功能系统
人体有三大功能系统:一是基本功能系统,二是认知功能系统,三是情感功能系统。基本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完成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器官发育和个体生殖等最基础的生命活动任务的。组成此功能系统的所有器官,称为人体的基本器官。认知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完成人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任务的。组成此功能系统的所有器官,称为体人的认知器官。人的认知器官,目前普遍认为是集中于人的大脑。情感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负责完成人体由认知成果所引起的“情感行为”的发生和人的不同个体间的“情感交流”任务的。组成此功能系统的所有器官,称为人体的情感器官。情感功能系统的“中枢”,被许多人认为在人体的“心区”。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人体器官与客观事物发生关系才能够进行的。人体器官与客观事物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机能现象,称为器官行为。人体的器官行为,是人体器官“天生”所具备的机能现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人体器官的本能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人体器官的许多行为,能够使人产生快乐感觉,这种器官行为正是人在主观上所企盼和追求的。确切地说,人的主观需求,正是以人体的三大功能系统对客观事物的需求行为为基础的。可以说,人的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主观上对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器官行为的无休止追求。
情感器官通常所产生的行为内容,主要有喜、怒、哀、乐、悲、欢、思、恋、怨、恨、惊、疑、盼、烦、惧等等。情感器官的这些行为,都是人在主观上经常需要的。无论是在人们的基本生产劳动、基本社会生活或是娱乐游戏活动中,情感器官的这些行为都能够产生。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情感器官产生这些行为,通常都需要人在主观上付出许多代价。如,劳动的过程和成果可以使人获得喜、怒、哀、乐,可劳动过程中的长时间的辛苦通常让人们在主观上不愿意忍受。许多的娱乐游戏活动虽然能够使情感器官获得较为激烈的行为反应,但娱乐游戏活动通常又要消耗大量的生活资料。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有些娱乐游戏活动只需要花费较少的社会财富,就能够使情感器官产生足够多的行为反应。如,说故事和听故事,就能够只花费很少的社会财富而使人的情感器官产生出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器官行为反应。
艺术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2022年版课标》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着力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评价之中。
强调在夯实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促进知识、技能在真实和复杂情境中的迁移和实践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个体身上的内化,实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化和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