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资活动设计写法如下:
一、活动意图(活动由来):
设计意图主要是阐述该主题产生的原因及与幼儿的关系,包括:幼儿的兴趣及发展的需要,幼儿已有的经验,幼儿可获得的新经验等,教师开展活动的有利条件,该主题可以达成的目标等。
思路:现象——原因分析——解决方案——达到目标
套路:幼儿(发生了什么);根据《指南》要求,幼儿应该(幼儿水平发展需要什么);因此我设计(活动的主要意图和内容),促进幼儿(完成什么目标)。
二、活动名称:一次具体的教育活动的题目
1、具体性:从活动名称能大概了解本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如:想喝水就去喝、我会做小客人。
2、幼稚性:在取名时要尽量符合儿童化的特点。如:“森林运动会”、“谁对谁不对”。
3、完整性:书写内容要完整,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名称应包括:活动类型、活动名称、年龄班。如大班美术活动:海底世界。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对知识性内容的理解掌握(懂)。
常用的表述词汇有:了解、知道、懂得、意识到、理解等。
2、技能目标:对动作技能方面的提高(能)。
常用的表述词汇有:遵守、做到、能够、形成、运用、掌握等。
3、情感目标:情感、价值观、兴趣、习惯的养成(喜)。
常用的表述词汇有:乐意、愿意、喜欢、保持、体验等。
四、活动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教学活动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
2、活动难点:幼儿难于理解或领会的抽象或复杂的内容。
五、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材料、空间环境的准备。写清楚活动需要的教学材料:如美术活动需要彩纸、剪刀……
2、经验准备:写清楚知识经验准备,教师的经验和幼儿的经验。比如要进行幼儿涂色的活动,幼儿需要有彩笔、蜡笔画线的基本使用经验。
六、活动过程:
1、过程包括:开始环节(导入环节)、基本(进行)环节、结束环节
2、师幼双方在环节中的互动是教学过程设计的重点。每一环节的语言互动与行为互动等。
3、五步教学法:导入——感知——探索——分享(表现)——结束(延伸)——人认识任何事物、研究任何事物的过程都基于此。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幼儿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活动设计模拟试题
一、活动设计题
1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
猎考网解析:
中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树木
活动总目标:
1愿意和树木做朋友,对幼儿园里的树木感兴趣。
2能够主动提出有关树的问题,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能积极与同伴一起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经验,能够简单地记录。
3感知大树的生长变化,简单了解树对人和环境的作用,以树为主题进行美工创造,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4感受幼儿园的美,萌生爱树、爱幼儿园的感情。
子活动一: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树木的秘密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幼儿园中的树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行为技能目标: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发现树木的不同特征。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有关树木的探索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树木的知识和经验。
二、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院子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身边高低不同、颜色各异的树,教师向幼儿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从而引出本次活动内容。
(二)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1教师通过多种角度教会幼儿区分两种树的特征,如大小、厚薄、形状。
2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的,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的。
(三)学习树的年轮
在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树的年轮,并教会数年轮的方法。幼儿学会后,将幼儿分组,分发记录卡片,让幼儿在园中找找书的年龄,并记录下来。
(四)游戏结束
1教师带领幼儿玩“树叶找家”的游戏。教师分发树叶,让幼儿把树叶贴到相对应的树上,找找幼儿园中哪些是常绿树哪些落叶树。
2教师让幼儿交流大树的秘密有哪些,通过本次活动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树与人的关系。
子活动二:
中班美术教育活动:树的想象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对不同的“树”进行装饰。
2行为技能目标:大胆运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大树。
3情感目标:养成正确使用、有序收放材料的习惯。
二、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活动开始,教师组织小朋友们坐好之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回忆,通过幼儿描述教师总结,引出本次活动内容,运用自己的想象,描绘出我们身边的树木。
(二)讲解示范,掌握绘画方法
1教师出示范画,提问幼儿画上都有什么,教师告诉幼儿画上的树是我们幼儿园里的树。
2教师示范作画,在示范的过程中,依次说出描画、吹画、点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画面布局。并带领幼儿观察绘画器材,进一步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吹画、点画的注意事项。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交代要求,要画出小朋友们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树,要画的尽量大,布局合理,幼儿开始作画,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2教师巡回指导,对于绘画能力软弱的幼儿适时的予以帮助,对想象力丰富的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其创造力,适时予以表扬。
(四)讲评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
子活动三:
中班社会教育活动:和大树做朋友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树朋友”的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2行为技能目标: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3认知目标:知道关心幼儿园里的树木,关注周围的环境。
二、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和树木有关的视频,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并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二)教师出示与环境相关的树的,让幼儿认识到树的作用
通过观察,教师请幼儿讲解树的作用,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等。通过这一形式,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三)幼儿表演植树
教师告诉幼儿,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结合植树节,幼儿自选材料,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构“森林”,通过这一环节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爱护。教师始终参与幼儿活动,及时地引导、帮助。
(四)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木,在幼儿园的大树旁,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小树苗,教师带领幼儿载歌载舞,让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提高。
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幼儿学段手工学科《折纸船》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愿意动手操作,体验制作手工帆船的快乐。
2技能目标:能够掌握翻转、翻折的方法,并在折好的帆船上进行装饰和添画。
3认知目标:知道帆船的制作步骤,了解帆船的用途。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了解帆船的特点和用途,体会折帆船带来的乐趣。
2活动难点:掌握翻转、翻折的方法,并能按步骤完成帆船制作。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小白船》,帆船折纸成品1个,手工纸若干,彩笔若干,胶棒若干。
2经验准备:学习过歌曲《小白船》,有过折纸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手指谣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月亮船》手指谣,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师: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闪闪星星黑黑的天。
(二)活动展开
1教师出示帆船成品,唤起幼儿已有经验,了解帆船的用途。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坐帆船的经历,请幼儿说说帆船的用处。
教师小结:帆船能载人,还能运输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帆船折纸,总结帆船的样子。
2教师示范折纸步骤,幼儿尝试跟着教师的讲解进行折纸,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发放材料,并说明注意事项。
师:小朋友要和自己的纸宝宝做好朋友,不能把纸宝宝弄破了。
(2)教师示范帆船折纸步骤,幼儿跟折。
折纸步骤:
①正方形两角对折;
②将折好的三角形长边向上折一指宽;
③折好后沿中线向后翻折;
④将左侧上面一层沿中线向另一侧翻折;
⑤将折好的小船翻转到背面。
(3)幼儿练习折纸帆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引导幼儿继续创作,为帆船进行装饰。
(1)教师引导幼儿添画,完成整幅作品。
师:小朋友们都已经折好了帆船,请小朋友将小帆船用胶水贴在画纸上,用彩笔为自己的帆船画上背景吧。
(2)教师请幼儿大胆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帆船画,并互相评价。
(三)活动结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白船》歌曲律动,在音乐中愉快自然地结束本次活动。
师: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五活动延伸
教师组织幼儿去户外做游戏《划龙船》。
游戏规则:分两组,小朋友扮演水手,接力划船到河对岸,将作品贴在主题墙上,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种子的萌发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第二个内容 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 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课时实际就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是七(上)教材安排的第三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重在展示探究的 一般过程,向学生介绍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知识,里面控制的变量只有一个,设计的对照实验是一组;第二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和处理数据表格的能 力。这第三个探究实验重在训练学生作假设、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一下子考虑的是三个变量,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会设计对照、控制变量。可 以说,这个实验是七(上)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关于变量和对照实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难点就是学会利用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初步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一步复习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何达到)
a、利用本教材的第一个探究实验,让学生情景再现,进一步认识变量和对照实验这两个概念。
b、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及耳濡目染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自主做出假设,并找出合理的依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尝试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
c、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在尝试中完善方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 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充分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采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 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 念。
七、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 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策略
本课时主要采取以下策略来实施教学:
1、以旧带新,让学生增强知识的衔接性,系统性;
2、充分利用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作假设的能力;
3、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尝试由控制一个变量,设计对照,然后设计三组,同时控制三个变量;
4、采用启发引导式,在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实验计划。
九、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a处理:提问导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哪四大类群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又分为哪两类师以问题2导入章节的新课。
(这样设计,意在增加学生知识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b尝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描述被子植物一生所经历的阶段。从而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2、学习新课: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a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回忆本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引入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的复习。
b学生根据探究主题,提出问题。
c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日常观察,作出假设,并说出假设的合理依据。
d师出示相关的实验用具,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控制变量。
第一步:师引导学生回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情景再现,回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知识;
第二步:根据本实验的假设,明确本实验控制的变量;
第三步:让学生在讨论和亲自操作中,学会分开设计三组对照实验,分别控制三个变量;
第四步:由易到难,综合设计三组对照实验,控制三个变量,让学生尝试操作中完善方案。第五步:学生在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考虑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进一步完善计划方案。
e学生设计完后,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验设计,说出三组对照实验,并且要在具体分析中,明确对照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从而预测结果,学会做出结论。
5、创新实验设计,开阔学生思路。
教师提供相关实验材料,让学生在讨论中设计三组对照实验,从而布置学生课外创新设计本实验,利用不同的实验用具,控制三个变量,设计三个变量。使学生思路开阔化。
十、综述
以上是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课时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材料用具, 让学生充分在尝试中,在热切的观察和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主动而轻松的掌握了本次实验的设计,成功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所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标。即能够正确听懂、说出、认读单词(句子);能够初步唱出本课的歌谣等。
2、能力目标:在英语教学中,能力目标涉及的是学生言语技能,就是能用英语做什么事情。
3、情感目标:按照课标的要求,所涉及的是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三方面的目标。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结束,以下是 整理的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之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已公布,仅供参考。
(来源于网络)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学前教育任务最准确的表述是()
A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B促进幼儿身心的快速发展
C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D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正确答案:D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教师在组织中班幼儿歌唱活动时,合理的做法是()
A要求幼儿用胸腔式联合呼吸法唱歌
B鼓励幼儿用最响亮的声音唱歌
C鼓励幼儿唱八度以上音域的歌唱
D要求幼儿用自然声音唱歌
正确答案:D要求幼儿用自然声音唱歌
3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婴儿期出现的基本情绪体验()
A羞愧
B伤心
C害怕
D生气
正确答案:A羞愧
4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协商处理玩伴关系,主要考察的是()
A幼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B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C幼儿的规则意识
D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B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A信任感
B主动性
C自主性
D自我同一性
正确答案:C自主性
6教师在区角中投放了多种发声玩具,小班幼儿在摆弄这些玩具时()
A能概括不同声音产生的条件
B对声音产生兴趣,感受不同的声音
C能描述出玩具是怎么发声的
D能描述不同玩具发生特点
正确答案:B对声音产生兴趣,感受不同的声音
7在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恰当的做法是()
A引导幼儿感知常见的大小、高矮、粗细等
B引导幼儿识别常见食物的形状
C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说出总数
D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正确答案:A引导幼儿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高矮、粗细等
8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发展幼儿的艺术技能
B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
C丰富幼儿的艺术知识
D拓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正确答案:B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
9陶行知创立的培养幼教师资的方法是()
A讲授制
B五指活动
C感官教育
D艺友制
正确答案:D艺友制
10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A儿童的深度知觉
B儿童的计数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儿童的守恒能力
正确答案: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二、简答题
11婴幼儿调节负面情绪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正确答案:(1)教师方面①有原则地满足幼儿的需求②全盘接纳的态度③建构性提议④提供宣泄场合⑤再现情景(2)家庭方面①营造乐观的家庭氛围②做好情绪的榜样③帮助幼儿学会表达积极的情绪(3)婴幼儿方面大班幼儿自我调节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①反思法②自我说服法③想象法
12简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职责
正确答案:(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制订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3)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5)参加业务学习和保育教育研究活动。(6)定期总结评估保教工作实效,接受园长的指导和检查。
三、论述题
13为什么要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请结合实例分别说明。
正确答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在实施《指南》时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1)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在活动和游戏幼儿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不同的经验。情境教学法是幼儿以直接经验为情境教学法是幼儿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的有力体现。小班幼儿认知情绪化特征明显,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良好的情境必然引起小班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创设小班幼儿喜欢的教学情境,如具有鲜明主题标志的故事情境、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等,引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使其在这样的情境中能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2)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认识世界。例如教幼儿学习数学中的加减运算时,幼儿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需要通过头脑中的表象或者是学教具的操作来进行计算。
(3)幼儿园教育原则要体现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例如在小班社会“我会打招呼”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表演游戏情境,准备好头饰,通过师幼共同扮演动物幼儿园里的角色,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有礼貌地打招呼。幼儿沉浸在充满童趣的愉快游戏中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教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了活动、交流、分享、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引发了幼儿在集体中交流的愿望,幼儿完全沉浸在愉快的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获得了经验。
(4)幼儿园教育具有有生活化、活动性的特点。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转起来”,活动结束部分围绕“转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让幼儿练习实际生活经验,与同伴想想、说说、看看,最后在“转转**屋”的情境中自然结束,提升经验,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生活中转动现象的兴趣。总之,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四、材料分析题
14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1)中班幼儿由于道德感发展、希望引起教师关注、语言发展不完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告状”行为。①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幼儿“告状”行为最主要的原因即中班幼儿道德感发展,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中班幼儿会因为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乐。此阶段幼儿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即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的“告状”行为。②中班幼儿爱告状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向教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的注意,表达他们的想法,或间接或直接的想要的某种结果。③中班幼儿的年龄大多在4-5岁左右,此时他们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化的特点,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遇到事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友好的和同伴讲话,解决他们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2)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减少,原因有如下几方面:①大班幼儿的道德感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所以相比小、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有所减少。②幼儿的羞愧感或内疚感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愧疚感从幼儿中期开始明显发展,幼儿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行为会感到羞愧,致使“告状”的行为有所减少;③大班幼儿的独立性有所发展,不在单纯的依赖老师去解决问题,而是能够和同伴相互协商进行问题的结局;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培养幼儿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减少幼儿的违纪行为,各种告状行为自然而然就减少了。
15主题活动中,中班幼儿对画汽车产生了兴趣。为了提升幼儿的会话能力,郭老师提供了面包车的绘画步骤图,鼓励每个幼儿根据步骤图画出汽车。
301png
(1)郭老师是否应该投放绘画步骤图(2分)为什么(8分)
(2)如果你是郭老师,你会怎么做(10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中郭老师不应投放“面包车”步骤图。《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能力的主旨在于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在幼儿进行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这样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不利于扩展幼儿的绘画想象空间,同时也不利于活动的趣味性开展和启发性引导。故不应提供“步骤图”。
(2)教育建议:应遵循《指南》、《纲要》等相关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在绘画前使幼儿回归生活,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面包车的形态、类型等。②在绘画过程中亦可进行作品欣赏,让幼儿主动寻找创作方式,同时提供丰富的形象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③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④创作后肯定幼儿作品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幼儿间互动式的模仿及学习也是提高创作能力的隐含方式。如“你的画用了这么多红颜色,感觉就像过年一样喜庆”、“你的小汽车有四个轱辘,真神奇”等。总之,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中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正处于象征期发展阶段,应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从多角度引导幼儿进行艺术感受,并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艺术的创造。
五、活动设计题
16请围绕春天,为大班幼儿设计主题活动,应包括3个子活动。
要求:
(1)写出主题活动的总目标。(8分)
(2)采用诗歌春风(所附诗歌暂缺)设计一个具体的语言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名称目标、准备和主要环节。(14分)
(3)写出另外两个子活动的概要,包括名称、目标。(每个活动4分,共8分)
正确答案:
活动名称:大班主题活动《春天》
活动总目标情感目标: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技能目标:积极参与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认知目标:知道一年分为不同的季节,了解春天这一季节的典型特征。
子活动一大班语言领域诗歌活动《春风》
一、活动目标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诗歌的活动,感受诗歌中春天的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利用诗歌句式对诗歌进行仿编。认知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出的春天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感受过温暖的春风,观察过春天的景象物质准备:跟春天有关的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儿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教师播放《春天在哪里》儿歌,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季节——春天教师总结: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五彩斑斓、鸟语花香;诗人把春天编进了一首诗歌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基本部分1教师带有情感的朗读诗歌,帮助幼儿在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1)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呢你是怎么知道的(2)请幼儿尝试说一说诗歌里听到的内容。(柳树、燕子、青蛙等)2带领幼儿借助学习诗歌,整体欣赏诗歌内容,感受诗歌句式的特点(1)教师朗诵诗歌。在朗诵的同时,将按照诗歌的内容排列,指点上的景物,带领幼儿从头到尾阅读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采用一边念诗歌一边表演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儿童理解“吹绿”、“吹来”、“吹醒”等词。(3)幼儿朗诵诗歌,初步学习按节奏朗读。3欣赏诗歌,调动经验,尝试仿编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内容;(2)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其他景物,并尝试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例如:春风一吹,桃花儿开;吹蓝了天空,吹绿了草儿;吹化了冰块,吹来了鸟儿;吹得小朋友跳呀跳。
(三)结束部分
教师请小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春天里其他的景物,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活动延伸
春风春风,脚步轻轻,把春天带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去外面找一找春天吧。
子活动二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认识春天的花》活动目标情感目标:观察和感受春天天气和植物的关系,萌发对大自然植物的兴趣。技能目标: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发现春天的美,认识春天的花,提升观察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春天不同花的种类和特征,知道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
子活动三
大班绘画活动《春姑娘》活动目标情感目标:积极动手绘画春天,体验绘画春天的乐趣。技能目标:在观察春天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象中美丽的春姑娘的景象画下来。
认知目标:知道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春天的景物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