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锡景(吴语版,带翘舌音);
2、苏州好风光(带翘舌音的);
3、子夜四时歌(有点像越剧);
4、太湖美(程桂兰吴语版本);
5、茉莉花(毗陵片口音);
6、春绿江南(曲子,很有江浙风味);
7、《苏州好风光》吴侬软语唱苏州小调。
今年春天,我又一次来到周庄,又一次来到了周庄的“迷楼”。“迷楼”是文人相聚的一处好地方,它位于周庄古老的中市街西侧,是一幢明清时期的典型小楼,这里曾经接待过大名鼎鼎的诗人柳亚子先生和南社诗友,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给周庄留下了一道值得追忆的人文风景。
“迷楼”是我心中一幢熟记的小楼。“迷楼”位于周庄古街十字河西侧的贞丰桥畔,此楼就在我的已故忘年交好友袁大令先生家的小楼东,相距只十余米,属同一排连体的紧靠小巷和十字河畔的古色古香的小楼。
记得八十年代中,我去周庄的时候,大令老师就兴致盎然地把我带到贞丰桥畔,观赏这幢他从小了解和熟悉的“迷楼”。那时的“迷楼”在我的眼中只是一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楼,这里己经闭门不见主人,门和窗都被紧紧关着,“迷楼”的外墙白色的壁粉已经脱落,露出了一块块青墨色的砖。门上的油漆杂夹斑驳的风霜,忽有忽无的样子。楼上朝南有六扇咿呀作响的蠡壳窗,楼下有两扇老式的玻璃窗,那木质被风雨侵蚀得破旧不堪,楼下南面开门就是河埠头,可以走二三步石阶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中洗菜淘米,北面开门就是石板铺设的小巷,探头就会看到撑着雨纸伞的姑娘们哼着苏州小调轻盈地走过。在大令老师的口中,我知道了这幢历经岁月风雨的小楼有着不一般的故事。
在大令的介绍中,我了解和熟知了小楼曾经的春夏秋冬。原来小楼就是周庄的名楼,这里来过的柳亚子就是开国时毛泽东主席和他赋诗的大诗人,此楼己经列入了大修,这幢小楼将会和周庄的“双桥”、沈厅、张厅等一样名扬天下。“迷楼”原名德记酒店。据说店主名叫李德夫,祖籍镇江。早在清光绪末年,周庄也是南北水运的重要商埠集镇,贞丰桥亦是镇境水陆要津,附近的商店毗连,客商和游人云集。李德夫生意精明,他擅长烹调珍馐佳肴,获悉此地是生意兴隆的地方,便携眷从镇江迁徙周庄,在此小楼掌勺开设了酒店。夫妻俩年过四十,喜得千金名唤阿金。年长后,如阿金如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在父母的宠爱下,她排除女子缠脚的慨习,抵制缠足,以“大脚观音”的雅号立足周庄。由于阿金长得亭亭玉立,周围地区的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每天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一起共度酒店生涯。
这里渔歌声声,南北做生意的船只大都要途经淀山湖,他们把船喜欢靠在周庄过夜,或者在此交易,因为那时的周庄四周环湖,停靠十分安全。宾客设酒临风,窗外波光桥影,飞燕呢哺入轩窗,鹭鹚搏鱼生妙趣每天酒店开业,阿金**就当垆劝酒,张罗顾客,也许美女的靓丽,吸引了众多酒客,生意日渐火红。于是,德记酒店的名声鹊起。人们喜欢到这幢紧靠在小桥流水、富于诗情画意的小楼上喝酒,顺便看看传闻中的美女阿金,即使请她倒杯酒或者捧来一杯茶水,客人们也会兴高采烈微笑。有的还和阿金一起敬酒,直到一醉方休。在这风景如画的小酒店品酒喝茶,是一处“酒不醉人自醉,风景宜人亦迷人”的好地方。
那么为何后来的德记酒店被唤作“迷楼”,原来就是起因于才华横溢、追求进步的柳亚子和南社众多的南社进步的有识之土的大驾光临而为。那是辛亥革命后,当时的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在这样忧国忧民的日子里,1920年12月,当年南社的柳亚子先生就从吴江驾小舟来到周庄居住7日。柳亚子一到周庄,就邀周庄南社社友陈去病、王大觉、凌蕙穰、费公直、陈蕺人、徐弘士、沈君崇、赵雨苏、朱汝珏、朱云光及从弟柳抟霄、柳率初等先后于23日、24日、28日、29日,4次汇聚在小楼品酒作诗。
诗友们坐在楼上谈笑风生,然也忧国忧民,一起纵论爱国大事。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讨论。面对窗外古朴典雅的江南古镇和小桥流水,面对斜阳古道与古镇四周的蚬江,面对窗南湖泊交织成网的波光帆影,一时壮志难展,于是便寓情于诗酒之间,以抒发胸中积压的据结和豪情。
酒楼主人李德夫女儿名叫阿金,此时早已长得亭亭玉立,端庄秀气,她的出现为诗人们的聚兴增添了一份浓郁的诗情。于是,诗人们酒后就常常和阿金开开玩笑,大家问长问短,还常以阿金为题,即兴赋诗,留下了一百多首赞美水乡风情,还有寓意深深的爱国思想,以这样的方式和感情抨击当时的时政在这里,柳亚子写下了《迷楼曲》,费公直的《对酒歌》,陈巢南的《蚬江》,还有叶楚伧的《迷楼夜醉》。他们在这里效法前贤,赋以兴寄和隐喻。设下迷恋的美景、美酒和佳丽的谜面,而其中却是暗射着忠贞气节和爱国爱民的精彩谜底。儒雅风流的柳亚子,诗兴大发,如江似海,以酒助兴,飘飘欲仙。
还记得23日这当天,诗友们受柳亚子邀请初集迷楼,大家为柳亚子的到来举杯狂饮,觥筹交错之际,柳亚子有了一份对小楼的沉醉,当即题壁七律两首:
小楼轰饮夜传杯,是我今生第一回。
挟策贾生成底事,当垆卓女始奇才。
杀机已觉龙蛇动,危幕宁烦燕雀猜。
青眼高歌二三子,酒肠芒角漫扪来。
红愁绿怨女经天,蜡泪成堆烬篆烟。
白堕惯邀千日醉,黄金散尽五铢钱。
疏狂名士凌云气,窈窕佳人劝酒缘。
输与长陵老孙子,江南羞见李娘妍。
这两首诗既有豪气,亦有柔情,豪气因国事而生发,颇有几分自负;柔情则因“李娘”而牵动,似乎是动了怜香惜玉之心。在座的南社诗人,都是一样的狂态,一样的醉意。当日,陈去病即兴和唱:
笑斟酿酥荐琼杯,斗阁春融气骤回。
剑态箫心皆入抱,酒龙诗虎本奇才。
江湖跌宕新威例,梦寐荒唐莫浪猜。
归去自教清睡稳,罗浮仙羽几曾采。
流水寒鸦日暮天,香温茶熟炷炉烟。
孟公授辖凭豪饮,阮籍狂吟尽值钱。
题上酒家还自惜。调采雅谑亦前缘。
东江此夕成高会,留与吴娃一笑妍。
陈去病的诗,较柳诗温厚,诗中提到“雅谑”与“荒唐”,足见当时柳亚子醉酒后与阿金闹酒的热闹气氛。
王大觉见大家诗兴大发,也是随兴和唱:
不尽闲愁强举杯,温摩厌酒又夸回。
楼台如梦知何世,风月无言奈尔才。
粉颊红潮银蜡伺,狂奴故态植奴恨,
画帘紫燕玉儿精。值得当炉一醉来。
小占南湖一角天,剪灯楼上月如烟。
霜末乍换黄娇烟,电笑争摊白打钱。
何必将离留后约,但能沈醉亦前缘。
落花名巷春=月,管得残阳为底妍。
南社的社员们借这小酒楼聚会,以笑会友,以诗抨击时事、纵论天下大事,他们赋诗作文,提倡的是民主与进步。在这幢小楼相会是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是故意借阿金之美作掩护,从而迷惑当局的暗探。事后,柳亚子和胡石予、沈眉若、朱剑芒等40多位社友索和,搜集唱文诗词140余首,真是群贤集撰,文采斐然。次年,柳亚子令柳率初将百余首诗词誊清,吩咐柳率初将其诗抄录寄往南社诗文造诣很深的叶楚伧。叶楚伧和柳亚子是同乡好友,知交非一般,他收到诗后及时拨冗唱和,还寄来了文采斐然的诗篇。之后,此诗集定名为《迷楼集》,不久《迷楼集》面世。
说到叶楚伧,周庄人也是无人不知,他是周庄土生土长的才子,生于1887年,卒于1946年,原名单叶,字行,别字小凤,同盟会会员。那时的叶楚伧系民国日报任职,他是著名的南社诗人。后经多次审阅后交上海中华书局刻印付梓,至真至美,为世所珍。〔1929年后,叶楚伧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三、四、五届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长、秘书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1935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周庄曾经一度改名为楚伧镇原因也在此。所以,他是国民党元老之一。叶楚伧也是当年周庄的一张名片。〕
在《迷楼集》诗集中,柳亚子的《迷楼曲》是以长篇叙事诗圆圆曲依体步韵,洋洋洒洒78句,是他离别迷楼7日之后,杯酒兴怀一夕所作,文词华丽,音节和谐,系千秋典故。诗中有:“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天”、“楼不迷人人自迷,夭桃红换蘼芜绿”等句子,传递出“迷楼”的丰韵。结集成的《迷楼集》,引来众多觅诗寻艳的观光客,周庄也因此多了几分风流。《迷楼集》问世后,柳亚子向李德夫相赠数册,李氏如获至宝。为此。“迷楼”名声遐迩。生意接连兴旺数十年,朝朝宾客如云,门庭若市。
柳亚子的周庄之行,使德记酒店成为远近闻名的“迷楼”。小楼的文化底蕴从此和着古镇的风韵日月积累,后来,南社人员又办起了《蚬江声》、《新周庄》等版刊。开创了中国乡镇小报之先声,革命文学和新文化的大旗在周庄高高举起。因之“迷楼”名声大噪。
袁大令大令说得神采飞扬,一片诗情画意。他还告诉我这样的趣味轶事:相传当时的《迷楼集》被广为传播后,阿金的美貌,也就立刻在附近闻名。终于,关于柳亚子和诗友们登“迷楼”而着迷的故事被传开,后来又传到几位诗人的太太那里,女人们对这种传闻颇为敏感,她们都觉得很奇怪,难道这“迷楼”真的是迷了自己的男人吗她们一通气后,都想看看这位美丽的姑娘的容貌。有位居住小镇姓沈的太太很想见见这位美女,于是她设下一计,叫佣人到“迷楼”去叫菜,指名要阿金送来。不一会,阿金就把菜送到沈太太家门口,但沈太太却没有在门口。聪慧的阿金把菜送到沈家门口后,便把菜交给力女佣人后莞尔一笑,转身就走了,令沈太太十分遗憾。
后来又有几位太太相约一起到“迷楼”窥探。当她们来到西侧的“迷楼”时,竟惊得目瞪口呆。只见“迷楼”外面豪不起眼,堂内只有一张半新的八仙桌和几条长凳,内墙壁被烟熏得似乎有点灰黑色,阿金在小楼上没见到,是阿金在小楼窗缝隙中看到了几个女人探头探脑的怪脸。太太们在小巷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顿时目瞪口呆了,像这样的小酒楼怎么会对先生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据说柳亚子的夫人听到传闻后便责问丈夫:“你是不是被她们母女俩迷住了”柳亚子连连笑曰:“正是,正是。不过是被那酒楼给迷住了。”于是,小楼取名为“迷楼”。多少年来,在这幢小楼的檐下,走进了多少天南地北的酒客,他们渴望看到少女阿金那纤巧的身影,还有一头秀发在酒楼间飘逸,仿佛就是在江南最诗意的岁月里,看到了正在盛开的莲花。
大诗人柳亚子(一八八七一九五八)系江苏吴江人,早年的周庄亦是属吴江管辖。他早年参加旧民主革命,是清末文学团体“南社”发起人和主要诗人之一。当时周庄的南社成员,个个都是他的好友,他们都是当年宣传新文化、反抗旧势力的生力军。旧民主革命失败后,柳亚子继续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同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一九四八年一月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后,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有《磨剑室诗词集》《磨剑室文录》《柳亚子诗词选》等行世。建国后,柳亚子定居京都。一九五零年国庆,柳亚子先生即兴席赋《浣溪沙》: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姐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主席当场和诗一首: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由此可见,他这位大家,曾和开国领袖一起作过诗,是他给周庄带来了让人无限畅想的“迷楼”曲。走近它,就觉得有了一份特别的温馨,内藏着令人遥想的众多故事
1994年的春天的傍晚,我又一次来到周庄,发现古镇己经在修复扩展。大令指着修饰一新的“迷楼”告诉我:小楼己在1993年底前重新修葺,己经对外开放。抬头凝望小楼,只见它装饰一新,但依然保持了原貌,依然是古色古香,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美景一体,为镇周庄发展旅游重塑了一处高雅的人文景观。
在大令的引领下我走上小楼,走进了久仰大名的“迷楼”,迎面可见四周布置的柳亚子等人的诗词佳作,玻璃柜里陈列着诗圣们诗稿和遗物。登上二楼,只见在一张八仙桌的周围,端坐着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爱国诗人,演绎了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当年在小楼轰饮夜传杯的情景,他们虽然是蜡像制作,但其气势和风采依旧,个个栩栩如生,仿佛又回到九十多年前的德记酒店,一如“迷楼”当年的风采。
望着小楼我想:如今,当年美丽的阿金姑娘早已作古,此情此景怎不使人缅怀过去“迷楼”的主人,更有那借人托情的南社诗人呢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阿金姑娘正站在小楼传出她清脆的声音,感到今天的“迷楼”要比过去的“迷楼”更动人,更富有诗情画意。
那天傍晚,夕阳落在贞丰桥畔,一片红纱般的美。我和大令老师谈笑风生,畅想着周庄的美好未来。橹声咿呀,一小舟从桥洞穿过,“吱吱嘎嘎”的橹声不时掠过,碧水泛起涟漪,鱼鹰躲在小船的船沿,拍着骄傲的翅膀那幢暗红色的木质“迷楼”仍在桥头水畔默默矗立,倒影在淡墨色的流水中缓缓闪烁,橹声轻轻溅起的诗意正飘向远去,河面留下了一幅水墨画那天,我和大令站在“迷楼”一角接连不断地拍照,我说要把周庄的“迷楼”和周庄一起带回去,留作永久的纪念
时光匆匆,弹指一挥间,我又一次来到周庄,又一次来到了周庄的“迷楼”边。可惜,我的忘年交好友大令老师已故。但“迷楼”依旧,他的声音仿佛犹在,“迷楼”下大令给我讲述的故事在我心中依然是那样鲜活,挥之不去
苏州评弹去光裕书场听最好。
苏州是个风雅之地。当地的戏种——评弹,被冠以“说书”的美名。称唱戏的演员“说书先生”,表演的地方叫“书场”,看表演的观众就是“听书人”。书意浓浓的名字,带来的也是书卷气甚浓的动人吟唱。
与昆曲浮沉起落的境遇大相径庭,200岁的评弹是经久不衰的奇葩,这多半是缘于它的亲民性。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的它,用苏州方言演唱,语境为大众所熟悉;演员自弹自唱,形式也是生动喜人,它成了旧时苏州百姓的倾心消遣。
过去茶馆和书场仿佛一对双胞胎,是茶馆总带着书场。上午开茶馆,下午开书场,好不热闹。如今,评弹虽然没有流行歌曲那般的受大众宠爱,可在苏州,还是有众多的听书迷,也保留了一些别具特色的书场。去那里坐坐,如同亲临真实的市井,体察着感性的百姓生活。
我只有以下几首:
1 无锡景(吴语版,带翘舌音)
2 苏州好风光(带翘舌音的)
3 子夜四时歌(有点像越剧)
4 太湖美(程桂兰吴语版本)
5 茉莉花(毗陵片口音)
6 春绿江南(曲子,很有江浙风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