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洒:放下焦虑, 让孩子勇于尝试也能正向面对错误

蔡明洒:放下焦虑, 让孩子勇于尝试也能正向面对错误,第1张

体验、尝试、犯错与调整原是每个人学习与成长必经的历程,大人们与其紧迫盯人,对孩子的行为做过度的诠释或急于矫正,不如放下焦虑,以宽容的心,营造一个让孩子安心探索,勇于尝试也能正向面对错误的成长环境。《阿摩的聪明药》这个有趣的故事具体、温暖而幽默,不但带领孩子进入角色感同身受,也让大人侧面了解孩子面对犯错的心路历程。

偷偷的挖鼻孔,甚至吃鼻屎是许多不同世代人们童年中不可或缺的记忆,我们就曾在说故事的过程中,亲眼见到孩子不由自主的伸出手指挖起了鼻孔,听到精采处还忘我的把鼻屎吃进嘴里,令人莞尔的画面。我想这正是为何我们家那读小三的儿子拿到这书一读再读频频说好看的原因吧。因为,他竟然可以安心的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个不见容于周遭大人的行为,还进一步伴随着更严重的说谎,跟着主角阿罗一点一滴积累著耽心又紧张的情绪,随着事态愈演愈烈,愈来愈不知所措的阿罗终于在最后的最后,因为压抑不住内心的强烈不安而选择了说出实话。我喜欢作者没有在故事里落入老套的安排他人的指责,甚至是智者的说教,却举重若轻直指核心的提出一句「说出实话后,阿罗松了一口气。」。我想那是因为作者相信,对孩子来说那逃无可逃的内在不安与自我谴责,才是负面行为的最大惩罚。

然而,说谎真的只是单纯的负面行为吗?心理学领域的新兴学派「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却不做如是观。其中,研究小孩如何说谎超过二十年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系教授李康,便直接提:「说谎需要两大要件,小孩得了解别人在想什么,了解他人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我们稝这个能力为心智理论,比较擅长心智理论的孩子也比较会说谎。」换言之,说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孩子具备了人所应具有的社交能力。因此,在许多人不时以成人的角度过度诠释,甚至焦虑孩子说谎行为的社会,我们在本书看到的却是作者对孩子温暖而细腻的对待。当红鹤问阿罗为何要说那是聪明药时,阿罗的回答竟是:「……就随便脱口说出……。」,看似轻描淡写,然而却让大人看到贴近真实孩子为了自我保护的原初动机。

体验、尝试、犯错与调整原是每个人学习与成长必经的历程,大人们与其紧迫盯人,对孩子的行为做过度的诠释或急于矫正,不如放下焦虑,以宽容的心,营造一个让孩子安心探索,勇于尝试也能正向面对错误的成长环境。这个有趣的故事具体、温暖而幽默,不但带领孩子进入角色感同身受,也让大人侧面了解孩子面对犯错的心路历程。我想阅读的珍贵不再是形塑完好不存在的学习典范,而是透过对真实人性的描绘,带领读者深入观察与思考,在这些故事薰陶中酝酿成熟。

 

各大书店均有贩售 :博客来 ∣天下网路书店 ∣诚品 ∣金石堂

 

是非恩怨,在人世间常常上演。有的是一时半会儿,就会和好的,有的是一辈子,还有的是甚至几代人,都一代代传下来的。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他们之间的恩怨程度,类别各不一样。人们在这样的恩怨中过一辈子,成了永久的伤,时时刻刻折磨着彼此。没有一个是受益者,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小孩子,打打闹闹,一般是不会记仇的,他们仿佛很健忘,刚刚还闹过矛盾,转脸就和好如初。这点,大人们做的就不如小孩了,值得深思。小孩子之间的矛盾,无非是玩具,吃的等等,没有触及到面子,利益等等,加上小孩各方面都是未成熟阶段,造就小孩之间矛盾快速化解的现象。咱们来说说大人之间的矛盾和仇恨。大人之间有仇恨,有很多种,男女之间感情纠葛,家庭相处问题,利益问题,面子问题,各种观念,立场不同造成的仇恨等等。大人,由于是成年人,他们各自形成比较稳定的认知,自己的判断,应对,期望标准,比较固定,一般不容易改变。这既是优点,同时,也是缺点。有自己的处世方式,自己就能独立应对事情。但是,自己的思想,行动,与别人的标准,方式不一样时,矛盾产生,各自坚持,互不相让,就会升级成仇恨。彼此各执己见,不愿让步,不愿沟通,关系,局面恶化。小孩在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此时,矛盾双方,为了达到目的,就会把小孩作为筹码,或者作为仇恨对象,来增加自己的胜算机会,小孩是父母的软肋,一旦掌握小孩这个筹码,人们通常认为,就会对自己有利。还有就是,在仇恨双方,相斥下,将仇恨转移到小孩身上,与小孩关系密切的人,在面对局面时,从心理,感情上,就会收到伤害,而另一方,就会觉得,他胜算机会增大,自己解恨,此时,双方的感情,心理走向扭曲。恶性循环。大人之间的仇恨,很难理解。什么时候都不要牵扯小孩。

作者\詹姆斯.塞克斯顿 原文作者\James J Sexton 译者\林雨蒨

由于我的法律义务是替几乎任何的婚姻行为(包括一个人是怎样的爸妈)辩护,所以我对妈妈们和爸爸们比其他人(包括他们自己)更加宽容。

有一次,我发现自己早上在雷诺兹法官面前争论:「庭上,我委托人的前妻计画搬到三十二公里远的地方,造成我的委托人很难与小孩见上一面。他再也不能顺道去看小孩练习棒球,也不能跟小孩一起吃个冰淇淋甜筒。」

而下午,替另一个客户辩护时,不开玩笑,我又在同一位雷诺兹法官的面前说:

「庭上,我的委托人将搬到五十一公里外,但那并不是远到去不了的距离。而且开车时间往往是最接近于高品质的亲子时间,父子之间有机会可以聊聊天、谈谈近况,享受一同搭车的时光。

如果小孩的父亲只想在方便的时候才当个爸爸,不想参与载送小孩这件事,我会觉得很遗憾,不过这不是我的委托人的问题。这些孩子不会像《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里崔普家的小孩一样,先被刷洗干净再带到他的面前供他检视。

庭上,我们有简讯、电子邮件和视讯聊天软体可以使用,所以假如他突然决定每天跟小孩要有额外的互动,机会多的是。这跟你生活的地方无关,庭上,而是你怎么过你的生活。」

随着第二场辩护的力道渐次加强,我实在很惊讶自己不知怎地不会笑场或脱口致歉。我一直在等法官因为我极端的知识分子虚伪而叫我闭嘴,又或者为我奥运等级的单人出拳练打鼓掌喝采。

为自己创造「自由时段」

或许(或许不)讽刺的是,亲职基本上和你对另一个人的付出有关。它比任何更自我导向的事物,例如:你的工作、你的热情、你的家(对某些人来说,特别是男人,银行帐户的余额最能说明他们是谁;对另外一些人来说,特别是女人,家的吸引力才是最有象征性的。)更能清楚地对你自己还有别人,表达「你是什么样的人」。分手的两方对彼此是不是好爸妈很少意见一致,这是监护权官司何以如此错综复杂的原因。

我曾是已婚有小孩的人,后来又成为离了婚的单亲爸爸,所以我可以对养育小孩的幸福夫妻提供非常具体的建议:「请假装你们已经离婚了。」

我们和自己的小孩在一起时,言行举止会与小孩不在场时不同(废话)。已婚人士不会体验到的(你可上网查查艺人路易.CK﹝Louis CK﹞在这个主题上的精采即兴演出),有关离婚的一个特质是—你的小孩只在你身边两天或半周,所以你会全神贯注在他们身上,接着你又有好几天见不到他们,另一个部分的你则因此得以喘息。这在某些方面来说,对两个世界都是最好的。

为什么婚姻幸福或稳定的夫妻不能利用这个概念?

「这是我和小孩的周末,所以你就去当个没有配偶或小孩的人,看是要去博物馆、看**或出去走走都好,或是你若想待在家里看书,那也行。反正你知道有我在顾小孩,孩子不会有问题,你自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

你可以对伴侣做上述的建议。然后下个周末,或每月一个周末—看你们是怎么谈的—再角色互换。「轮流监护」迫使人们轮番视自己为成年父母,或就只是个成年人。我想不出有什么好理由要让离婚的人霸占所有的乐趣。有多少已婚夫妇会因这样的安排而变得更快乐或真的快乐?如果试着轮流监护小孩一个月,你们会有什么损失吗?

或者,最低限度内,创造更长、更频繁的自由时段,在那个时段里,配偶中有一方要负责顾小孩,另一方则没有「监护权」,但他获得明确的许可和鼓励,可以享受一段没有罪恶感的时间。我说的不是生日或特殊场合时才做的安排,而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纹理之中,成为一个架构,积极地鼓励爸妈享受以孩子为主的时光,同时又有时间可以心无旁鹜地专注于其他的人事物。

推荐阅读:你被社会主流绑架了吗?律师娘:为自己而活也能不孤独

如果我说有承诺的伴侣关系真的会享受这样的安排,而你觉得是推测居多,告诉你,其实不然。我随时都看得到这样的安排。有小孩的伴侣在等离婚过程走完的同时,经常持续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法律名词是「暂居」(Temporary Nesting)—而法官会建议爸爸一周不要常在家,下一周则换妈妈,轮来轮去,直到离婚判决出炉的那一天。通常在出庭前几个月,怨偶们会发现他们处得还不错。尽管这不全是因为轮流监护的关系,但我觉得它多少有些功劳。

「轮流监护」,让你更快乐

享受轮流监护,而非全天候当爸妈还有别的具体好处。虽然大家往往不喜欢谈论离婚的好处(感觉没教养),不过根据我在私人和专业上的经验,特别是在亲职世界里,它向来都很正面,列举如下—

当父母轮流监护小孩,例如照越来越受欢迎的「二二三时间表」(两个晚上和妈妈在一起,两个晚上和爸爸在一起,周末轮流和爸妈在一起),你很容易就能安排好私人和工作职责,也有很好的理由可以毫无罪恶感地埋首在其中之一。

在离婚并不罕见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很能接受听到有个人说:「我周一晚上没办法开很晚的会议,我孩子在。改周三好吗?」当小孩在你身边,你可以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他们身上,叫世界上其他的人等;当小孩不在你身边,你知道小孩是与理论上和你一样喜欢他们的人在一起,所以你大可以安心地专注在工作上。

相较于习惯孩子一直在身边的人,过了几年轮流监护的日子后,孩子上大学之类的转换将变得不那么令人却步。我的大儿子刚上大学的头几个星期,我和前妻互相关切,还开玩笑地说,事情不像我们预期地那么不快。「感觉他像是在你那边。」

我的前妻说,而我也有一样的感觉。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小孩有时在身边,有时不在。对于「孩子一定会回来」这事,我们在情感上已经有了安全感和信心。

小孩和你的前配偶在一起的时间,对你来说是与自己重新连结、不用妥协、可以充电和调整焦点的大好机会。你连骂脏话都不用担心小孩子会偷学,然后周一就被送去校长办公室。我们对小孩的爱之深,让我们愿意为他们牺牲而不觉得是牺牲,这往往使得我们看不清楚自己是谁。远离小孩一段时间,有益于恢复自我,以焕然一新的自己重新回归亲职。

身为父母,我们在许多方面都负有身教的责任,这会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发挥效用。我认为示范给孩子看,在身为父母或配偶的角色之外维持个人身分的重要性,对孩子来说是个不同凡响的礼物。当小孩对你去照顾自己以至于暂时不在他们身边感到失望时,这一点或许不是那么好理解。

但所有的爸妈都知道,孩子只有在长大之后,才懂得童年时接受到的无数教导有多么可贵。如果你和配偶可以为小孩示范一个运作良好的关系,既可满足配偶和小孩,也能顾及自己的欢愉与需求,这不就预示了孩子往后长久幸福的关系吗?

以上是在某个特定的轮流期间小孩不在身边的好处。

然而事实上,小孩在身边时的好处也一样重要,比如说:

轮流监护提醒你要在安排好的一段时间里全心全意地陪小孩,给予他们你全部的注意力。离婚前,我常想:「我要见孩子随时都见得到。」所以从没安排一段专门陪伴小孩的时间。

离婚后,我依据安排好的时间表见我的小孩,那段时间自然变成亲子专属,不再有「他们随时都在」的态度,那种态度其实让我更不可能专心陪小孩。

孩子可以一次只专注在爸妈其中一人身上。他们可以感受到爸爸或妈妈的特质,而不必受到另一位的影响。小孩能够从细微之处更加了解父母单独来看是怎样的人,例如:「这是爸爸喜欢吃的;这是妈妈喜欢吃的。」而不是:「这是爸爸和妈妈两个都同意要吃的。」

为什么关系完好如初、正常运作的人,不能在部分时间的基础上,享受上述这些好处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任由养育小孩的困难导致夫妻失和、走向分手,然后在婚姻结束后,才创造出一个减压的亲职系统?

推荐阅读:好好陪伴孩子很重要,但请不要把人生全都『赔进去』

如果你在稳定的关系中试着「轮流监护」,会发生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夫妻双方都很享受这个做法,感受到个别或整体压力的下降(双赢)。

2夫妻双方都不喜欢,决定作罢,或许更懂得欣赏自己身为全天候父母的身分(双赢)。

3夫妻中有一方喜欢,另一方不喜欢。这时你们或者妥协,让喜欢的那一方偶尔享有轮流监护;或者不妥协,导致婚姻状况有可能走向恶化(胜算是不输不赢和输,毕竟不论如何你都得适应,这很无奈)。

方言文化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放手前,试着再爱一次:因为婚姻,情人变亲人,爱情转化成亲情,让婚姻律师告诉你该怎么做,以及什么不能做

别说孩子小就不懂事,孩子懂事起来,大人自愧不如

很多时候人们常常说:“孩子还小,不懂事”!

但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的心灵纯净,想法纯粹。

说孩子小不懂事的人,要么是没见过懂事的孩子,要么是没担当的父母推卸责任。

真正懂事的孩子,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句话,就可以让这些所谓懂事的大人泪奔。

01,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

能生出一个懂事的孩子的父母,上辈子一定做了不少好事。

而每一个懂事的孩子,都是上天派来温暖父母的天使。

在广州花都一个6岁的小男孩就是这样一个小天使。

小男孩还在读学前班,每天放学以后做完功课,就会帮忙买卤菜的妈妈给客人打包。

广州天气炎热,孩子的小短发全部汗湿。

个子瘦小,但双手灵活。

看到有顾客来,赶紧放下手里的吃的,嘴外的一根面一下子被吸进嘴里。

然后迅速帮顾客盖上盖子,放好餐具,递给顾客。

小朋友还说:“妈妈说干这一行很累,希望他以后能够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

言语很简答,但小小的个子蕴含这巨大的能量。

孩子很小,本该天真浪漫的年纪却拥有体贴大人的能力。

而这样懂事的孩子,真的让人心疼。

 

02,懂事的孩子就像寒冬里的棉袄

 

父母生下孩子,养育孩子是疼爱,也是责任。

但小朋友懂得心疼父母的辛苦,是来自心灵的礼物。

这份礼物无价,也带给父母温暖。

人民视频曾经发表过这样一段视频:

一个外卖小哥带着6岁女儿送外卖,小女孩坐在爸爸背后,紧紧搂着爸爸的腰。

小女孩帮爸爸打电话给外卖主人,声音里还带着点奶气:“你好,我是美团外卖骑手。”

记者在采访小女孩的说:“累不累?”

小女孩说:“不累,要冲快一点,不然爸爸会被投诉,我很爱爸爸,爸爸赚钱很辛苦,希望他骑车的时候不用看手机。”

生活虽苦,有你够甜。

小女孩穿着粉色的裙子,戴着粉色的头盔。

没有妹妹的公主装,但却给人留下甜甜的印象。

汗湿成一缕一缕的头发,并没有让人觉得凌乱。

这样懂事的孩子一定能暖进父母的心里。

天气是炎热的,内心是暖暖的。

 

03,请多给懂事的孩子一些关心

 

本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结果孩子的小小举动感动人心。

在网络有个叫大雄的团队,经常会去看一些贫困老人和孩子。

会送一些吃的,喝的,用的。

有时候还会帮老人做吃的,甚至是洗澡。

在有一期视频里,他给两个老人和孩子做了一桌好吃的。

本以为这个孩子什么都不懂,但他却什么都懂,更懂得心疼人。

在吃饭的时候,爷爷把鸡腿掰下来一个给了奶奶,一个给了这个孩子。

接下来,孩子默不作声,眼睛盯着鸡腿,却将自己碗里的鸡腿放到了爷爷碗里。

爱人没有贫贱,心意没有高低。

这样懂得关心他人的孩子,值得更多的关心。

真的不是孩子小,就会不懂事。

懂事的孩子不分大小,小孩子的懂事更能戳人心扉。

这样的孩子很多,希望他们都能够快快长大,而这份懂事,爱人的能力也能够一起长大。

他们的爱能够感染其他人,也能够让爱变得更加纯粹。

等他们长大,一定会好好爱自己的家人,甚至是爱更多的人。

别说孩子小就不懂事,懂事的孩子,最让人心疼。

人在年小的时候,那时候没有利益关系,相互之朋友之间的纯粹是友谊,所以呢,朋友会比较多。

年龄大了以后会有各种生活压力,有个人利益冲突。这样的话,感情就会夹杂其他因素,所以呢,朋友也就慢慢的少了。

人大了以后感情也就会慢慢的成熟,朋友呢,也就会慢慢地减少。最后有几个固定的朋友就不错了。

得到这个噩耗之后,大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用这一年时间,要把这些孩子比我们大人差的那一块补上来。那孩子到底比大人差在哪呢?除了身体比较弱小之外,小说里给出的回答是三点,分别是:

1没见识:指的是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很多大事情没有基本的概念。

2没技能:指的是孩子们缺乏具体的工作技术,像开飞机、开火车、做外科手术,这些技能孩子们不会。

3没知识:这个泛指一切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大到像E=MC ²这样的物理知识,小到一些非常具体的信息,比如说某一个仓库的钥匙放在哪个抽屉里了,这些信息孩子们都不知道。

首先,大人们做了一个判断,认为时间紧任务急,让全体孩子在一年内,全都变得有见识、有技能、有知识,怕是来不及了,只能把这三块东西分别交到不同人的手里,也就是:让一小部分孩子有见识,让绝大部分孩子有技能,而把知识呢,交给一台电脑。

所以,大人们一共做了三件事。

大人们的三个努力

大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到领袖,也就是让一小部分孩子填补大人和小孩的第一个差距——见识。

小说主要描写了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首先,中国一共有2000万个13岁以下的孩子,中国政府通过各种严苛的挑选,最后选出了8个最适合当领导的孩子。都是聪明、坚毅、善于解复杂问题的超级优秀少年。

接下来,国家***对这8个孩子展开了一场特训,用了一种叫“五感俱全洞见法”的培养方法。小说对于这一段描写得很有意思,我来给你描述一下细节。

第一个情景:

这天,国家总理亲自陪着这几个孩子来到了一个火车站,在火车站里,大人已经事先摆满了几百个火车皮,每个火车皮里都装满了食盐。

然后,总理带着孩子站在高处,对着这好几百个火车皮的食盐问大伙:孩子们,你们猜,这么多盐,够我们首都的人吃多久呢?

有一个孩子一看这么多,说吃五年?总理说不对,答案是:只够吃一天。孩子吓坏了,说怎么只够一天的呢?总理说没错,这就是你们的第一课:你们要知道,运营一个国家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困难很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就跟着我,我来教你们怎么管理这个国家。在未来,你们几个就负责内政。

好,这是第一个情景。你看,为了培养未来的***,国家就这么下血本,总理亲自当老师。

第二个情景:

这天,国防部长陪着一个男孩来到一间军事参谋室里,屋里全是国家最高级的军官。国防部长说,孩子,为了教会你什么是战争,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我们国家的军队搞了一次实弹演习。

现在,敌军已经向我们发起了进攻,你就是最高指挥官,请问,该怎么办?

男孩也很进入状态,他想了一会说:我认为,首先要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国防部长问:很好!那你怎么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呢?男孩又想了一会说:我想到战场上,找一个最高的山顶,登高观察!国防部长说行,咱们走,我们陪你去。

所有高级军官就都陪孩子去了。

结果一到山顶,男孩就傻了。他才发现真实战争和他想象得完全不一样,没错,山顶上视野确实很好,但是一眼看过去,有的地方在冒烟,有的地方在爆炸,偶尔在树丛里开过一辆坦克,偶尔天上划过几架飞机。说白了,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都判断不了,更别说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了。

孩子傻了,在那一瞬间,他才知道,原来真实的战争是这么回事。

总参谋长说:孩子,现在你懂了,这才是真正的战争。战争要求你必须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做出判断。这就是你的第一课。以后,我们来教你怎么保卫这个国家,在未来,你就负责国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8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