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是什么?

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1、意思的不同:

(1)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2)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

2、用法的不同:

(1)“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2)“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3)借景抒情的落脚点在情上,景是为抒情服务的。

例如,“窗外的柳枝轻拂着,是我对你温柔的爱。”这句话的重心在于强调“温柔的爱”。

(4)寓情于景则重在景,写景中含有情感。

例如,“我们相互依偎在柳树下,柳枝们在温柔地相互缠绕。”这句话重心在于写“柳枝相互缠绕”,抒情倒是其次。

借景抒情运用与作用: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中有我的感受。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

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情景交融,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复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方法的作用是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制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情景交融分类

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景中藏情:如郭沫若的《太阳礼赞》“情沈沈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朝向东方。”

景中见情: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情景并茂:如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专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

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

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等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属。

本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是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一致的,所以能够情景交融的,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该文的主题思想即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西湖的在绿写景融入啊,就是如果你利用古诗、散文等等自己做吃的话,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因为这种美景的话,只有心灵其境才能感受到,如果不是的话,光听别人说这种美景,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感受不到美景的。

情景交融法是一种将情景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技巧。在草原第一自然段中,采用情景交融法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草原的美丽和保护草原的重要性,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情景交融法在草原第一自然段中的好处。

增强读者的感性认识

情景交融法可以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来增强读者的感性认识。在草原第一自然段中,可以通过描写草原的广袤、风景的壮美、牛羊的飞奔等细节来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魅力。同时,通过对草原的描述和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呼吁来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和关注,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增强读者的认知深度

情景交融法可以通过情感体验来增强读者的认知深度。在草原第一自然段中,通过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介绍和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呼吁来让读者了解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草原的必要性。通过情感体验,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增强读者的行动意识

情景交融法可以通过呼吁行动来增强读者的行动意识。在草原第一自然段中,可以通过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呼吁来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中来。通过情感体验和行动呼吁,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读者的行动意识。

总之,情景交融法在草原第一自然段中的应用可以增强读者的感性认识、认知深度和行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目的。

1、对所在景物中的人物而言

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进行烘托,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2、对故事情节而言

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3、过渡作用

在小学初中高中作文里的主要起到一个场景交代借用,也可用于作过渡。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品中描写自然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环境描写的特点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客观描写是比较真切地再现景物原形的描写,通过写景来写情,即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

主观描写是指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去写客观景物,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之中,这在写作中称做“寄情于景”。

自然环境是文中常见的描写对象。社会环境,可以是居室陈设、布局、人物活动场所及当地风土人情等等。场面则是特定的时间与场合内人物活动的总面貌。写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要写好环境。有人说要画好两幅画,即围绕人物活动的一幅“风景画”和另一幅“风俗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92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