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生物学家雨果·德弗里斯(Hugo de Vries)是最早注意到“发育中的敏感时期”的人之一,他提到了一种毛虫。幼毛虫对光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当它们从树干上的卵中出来时,会被吸引到树枝的顶端,在那里它们可以吃到新的嫩芽。当毛虫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壮,能够吃掉更坚硬,更老的叶子时,它们就失去了这种敏感性。
有趣的是,这种敏感性的消失与它的存在同样重要。蒙台梭利指出,在一个阶段极有利于发展的条件,在以后可能变得不利。
蒙台梭利哲学认为,类似的事情在儿童时期也会发生,现在的研究表明,儿童确实经历了某些有利于发展特定技能的关键时期:机会之窗。
在此期间,大脑在特定类型的学习中特别有效率。这就是为什么在特定的时间,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压倒性的兴趣,在某些对象和活动,在以后的时间,将是相当无聊的。
就好像一种燃烧的激情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排斥他人上。蒙台梭利认为:当一个敏感期处于一定高度时,就好像聚光灯照亮了一些东西,而其他方面的则处于阴影中。在这种迷恋下,孩子们会长时间地工作而不感到疲劳,不会感到疲倦,而是精神焕发。
最有趣的时期之一是语言习得时期。它从出生开始一直持续到7岁左右。婴儿喜欢听到人类的声音,并且会专心听,排除其他声音。蒙台梭利的老师非常小心地不说话地呈现材料,因为孩子们本能地看他们的嘴,而不是示范。受虐待的孩子很少和成年人交流,他们的词汇永远不会很好。7岁以后学习外语要困难得多,12岁以后可能会很辛苦。到那时,敏感期已经完全结束,孩子开始了另一种学习。
语言敏感期也具有社会意义。世界上的语言只有通过婴儿学习才能生存下来,因此,试图复活死去的语言通常不会成功。
蒙台梭利哲学是由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通过对孩子的仔细和彻底的观察而发展起来的。在学习成为一名医生后,她的许多理论都是基于孩子的生理发育而发展起来的。
在发展她的理论时,蒙特梭利发现孩子们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敏感时期。
什么是敏感期?
它可以被定义为与环境中某些元素有关的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有机体对这些元素具有不可抗拒的冲动和明确的活动。换言之,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敏感期是指孩子们受到某种活动、冲动或特征的内在吸引的时期。
蒙特梭利自己描述了敏感时期,她说:“孩子们经历了明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他们揭示了后来消失的心理能力和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在他们生命的特定时期,他们对某些东西和运动表现出强烈而非凡的兴趣,而这些东西在以后的岁月里可能会徒劳无功。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的某些方面,而不是排斥其他方面。这种关注不仅仅是好奇心的结果,更像是激情的燃烧。敏锐的情感首先从无意识的深处升起,并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启动一项奇妙的创造性活动,从而建立起意识。
这意味着,我们有很大的责任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的内在欲望可以在他们的身心、情感和精神健康的发展中得到满足。
蒙特梭利把错过的敏感期描述为缝针脱落。
一旦一个敏感时期过去了,它将永远不会像过去那样,以同样的强度和完整性回归。
在每一个时期,孩子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权力来引导学习过程,以发挥其最大的潜能。蒙台梭利把孩子的语言发展描述为“最精彩的一个”,在0到6岁之间,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孩子在一个语言丰富的环境中学习说话和交流。我们的双语课程就是基于这项研究,表明在6岁前接触第二语言的重要性是最有效的。
当然,语言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度过的唯一敏感时期。秩序,小物件,感官,学习良好的礼仪也是其中的一些。
有些敏感时期在一个孩子身上表现出一种方式,而在另一个孩子身上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方式。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孩子通过建造积木或整齐地摆放物品来发展他们的秩序感。
同一敏感期的另一个孩子可能坚持特定的就寝时间或早晨的作息时间。然而,另一个儿童发展顺序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选择同一个谜题。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敏感时期往往一到就过去。因此,一个准备充分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有准备的环境下,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观察我们的孩子,并在他们的道路上放置适当的成长机会。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每个父母从孩子呱呱坠地甚至是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了学习,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核心在于,儿童早期发展对毕生发展的关键意义。儿童早期发展是对个体长期发展影响最深远的阶段。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性和情绪都经历了特有的发展里程。
PPT-1 “儿童早期”是指哪个时期呢?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主张把人的一生分为既是连续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 分别是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后期。
这里的儿童早期就包括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也就是0~6岁的这段时期。
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或形成某种心里特征,而过了这个时期有关方面的发展会出现障碍,难以弥补。
近年来,学者们多把关键期用于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的发育和形成方面。他们指出,关键期是因缺乏某种刺激,或面临某种刺激而造成的发展结果是不可逆的一段时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心理发展的许多方面在错过特定的时机之后,并不一定不能弥补,所以关键期的概念不宜普遍应用。故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时机问题,采用“敏感期”较为恰当。
敏感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 敏感期 是指,这段时间,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些方面的发展迅速。如果错过了敏感期,儿童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近年来,学者们多将敏感期用于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发展,认为敏感期是大脑对特定行为模式的经验反映最灵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顺利通过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会发生质的飞跃,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到另一个层面。
6岁以前的孩子,家长尊重孩子的内在成长规律,即指孩子敏感期,在激发孩子潜能的同时,让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如果成长过程中,孩子所受到的束缚或者约束太多,那问题就变得严重了。
一个不能按照自己内心引导去做事的孩子,他的内心肯定是极度不安的,在这种不安全感的影响下,不仅潜能不能的得到顺利的发展,他的性格形成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到底什么样的表现是敏感期呢?
比如孩子生来就爱吃手并且乐此不彼。有一个阶段特别执拗,给啥不要啥,不给杀要啥。喜欢捉迷藏,喜欢躲在桌子底下,钻进柜子,都是孩子经历敏感期的表现。
PPT2 不同年龄段的敏感期
因为时间的原因根本不可能全部涉及,只讲三个原则,以后有机会的话会再详细分享。
0~2岁半
视听觉敏感期,口和手的敏感期,渴望爱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
2~3岁
空间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模仿敏感期,自尊敏感期
3~4岁
审美和追求完美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执拗敏感期
4~5岁
情感表达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性别敏感期,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5~6岁
阅读和书写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社会活动和社会规则敏感期
PPT3 敏感期的三大原则
原则一:要给孩子自由
3岁左右的小孩小便之后,喜欢用脚踩,用手抓,抹到衣服上,身上,脸上。而且会沉浸其中,玩非常的开心,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从动力学的角度讲,这是性本能的驱使,在用尿液占领属于男人的地盘。
这时候的妈妈们都是怎么反应的呢?大多数会上去制止孩子,说脏不脏啊?孩子不听的时候,会强行把孩子抱走,有的还会在小屁屁上拍两巴掌,搞的孩子本来挺开心的,变成了大哭。
这是孩子正处于空间敏感期,在探索液体,是流动的,根据容器不同还能改变形状,孩子是在感受空间的存在。但这时候孩子的探索被家长莫名其妙的制止了,当然会哭闹。这一敏感期孩子常常会通过扔东西、爬高、把自己藏在柜子底下等行为感受空间的存在。有些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就会制止,觉得这样的小事儿无所谓。
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孩子是非常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到,孩子每一次哭闹,都有一个需求没有满足。
二三岁的孩子经历收集敏感期,会喜欢攒花花绿绿的糖纸啦,男孩子攒恐龙,攒各种武器,攒车。有的妈妈嫌烦,嫌弃不利于家里卫生,会硬生生的把孩子的东西收拾的干干净净,企图让孩子找不到就忘了。
孩子敏感期中的行为经常被家长干预,这时候内心会常常被不满足感包围,这样心理状态下,孩子就容易形成扭曲的性格。 而且孩子不会停止探索,会偷偷的拿别的小朋友的。而且孩子很可能得出一个经验:很多事情需要背着家长做。这一经验的影响下,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有的孩子就发展出了非常不利的情况,比如偷盗等行为。
相应能力得不到提高。
敏感期不仅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其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需要。每种能力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特定的敏感期。比如有些孩子感觉学几何吃力,很难产生立体感。他妈怎么也想不到这和当年自己扼杀了孩子玩尿,爬高,扔东西有关。
PPT4 原则二: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
著名的《小王子》中是这样说的: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大多数人都忘记了。如果能够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那些美好或难过的事,也许你和孩子之间就没有距离,因为你,也变成了孩子。
能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自然就会用爱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了。其实每个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带着童年的烙印。
PPT5
请思考:
作为母亲的 女人 和作为女人的 母亲 有什么区别?
PPT6 爱是一剂良方
孩子为什么提倡母乳呢?只是因为母乳的营养吗?不是,还是因为母乳过程中亲自互动,给孩子形成了安全型的依恋。孩子在妈妈的眼中,看到了稳定和安全。如果妈妈是情绪不稳定的,不兑现承诺的,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所以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中,不能坚持的小孩是因为安全感不足,无法预测一个安全的结果。
任意一个敏感期,家长的爱都是他们顺利做过敏感期的重要保障。语言敏感期,家长只有用爱去包容孩子的那些“脏话”、“废话”等,在秩序敏感期,家长只要用爱去感受并了解孩子的秩序,孩子才能充满安全感的度过这一敏感期。
PPT7 原则三 学会耐心的等待
当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时候,逼迫他去学习,只能促使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
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家长总是不能用爱包容,敷衍推脱孩子的需求,只能是更加的延长执拗的时间。
比如孩子要求妈妈喂自己吃饭,妈妈怕惯出坏毛病,就是不喂。说你自己会吃,为什么让妈妈喂呢?孩子和妈妈亲近的需求没有满足,就会经常有各种无力要求。
因为他搞不懂,妈妈到底爱不爱他。但是如果妈妈愉快地满足孩子,就不会一直执拗下去。
PPT8 总结
1 孩子的敏感期表现的时间等不能一概而论,不要局限在讲到的时间和处理方式上。
2 切记养育者要达成一致,如果确实意见不一致,不要当面争吵,一方管孩子的时候另一方保持沉默,背后沟通。不然小机灵鬼会钻空子,非常懂得试探大人的底线。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左右不是。
3 如果您觉得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读懂孩子的行为,那就放手,给孩子自由,让他们去做想做的事情。无为而治!
4 警惕被理论的条条框框限制,成为知障。条条大路通罗马!
那么,0~6岁儿童的敏感期都出现在什么时候?简单归纳如下:
1感官敏感期(0 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
2 动作敏感期(0 6岁):
在这个阶段,起初孩子会漫无目的地做各种动作,然后通过学习,逐步发展为自己能协调和控制的动作。如触摸、爬行、行走、跳跃等。
3 语言敏感期(0 6岁):
孩子从注视和聆听大人说话到发出牙牙学语声,再到能说出词语、短语和句子的过程。
4 空间敏感期( 0 6岁)
孩子运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跳、扔、钻等来 探索 空间,这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自我突破的过程。
5 秩序敏感期(0 4岁):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追求秩序的基本 情感 需要,到了2岁左右的时候,这种内在需求就
6 关注细小物体的敏感期(15 4岁):
孩子喜欢细小的物体或关注小细节,比如地上的小蚂蚁或大人身上的小口子产生兴趣。这对训练孩子眼和手的协调性有所帮助,同时是培养孩子缜密习性的好机会。
7 肛欲敏感期(15 3岁):
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孩子逐步学习如何憋尿和大便。此时期的孩子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为乐,部分孩子还有喜欢憋尿的情况,这个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
8 人际关系(社交)敏感期(2 6岁):
这是一个孩子从开始对礼仪和规范行为的模仿和关注,到逐步将其内化并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和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9 性别敏感期(3 5岁):
孩子对自己身体器官的 探索 以及通过和别人交往,逐渐建立了对性别的理解。这对于孩子未来的 社会 角色定位和家庭角色定位都非常重要。
10 阅读敏感期(3 55岁)
孩子出生后,家长给他看和读书都算是阅读。等到了3岁,孩子开始对大量文字和读音感兴趣,如果父母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孩子就能逐渐地自主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今天刚好玖妈写了一篇文章《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上) 0~3岁妈妈必看,后悔科普晚了!》,详细解读了在0~3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敏感期的基本特征。至于4-6岁的敏感期特征,玖妈会在下篇中仔细总结并奉献给大家,小伙伴们期待吧,嘿嘿~
在这里玖妈先给大家罗列一下, 0-6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32个敏感期 :
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闯关似的经历一个又一个敏感期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合理均衡的发展好自己的每一项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智水平。
作为新家长的我们,只有真正的了解这些敏感期之后,才能更科学、宽容的去看待孩子那些看似古怪,实则充满深意的行为,帮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茁壮成长!
希望玖妈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很高兴在这个孕育和成长的旅程中,我们一路同行。
祝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健 健康 康的成长!
种子的生长,有发芽,抽叶,开花,结果这样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天气、土壤环境配合,需要人们适时给它灌溉、施肥、搭架、授粉来帮助它顺利成长。孩子也是一样的。
0-6岁其实是人类精神胚胎时期,是精神上的人逐渐成长的阶段。在0-6岁会分阶段形成:人的观点、立场、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
每一个阶段重点发展某一项功能,我们就把这一个时期,称为某一个关键期。
1、(0~1岁)安全关键期
孩子出生,像我们突然降临外星。从熟悉的母亲的子宫,来到陌生的世界,四周充满了他完全不了解的事物。他们只能通过子宫中形成的听觉和嗅觉,拼命寻找到妈妈,获得熟悉参照点。睁开眼睛以后,看到目之所及的灯、天花板、被子,认定这是自己的小窝。他们会把这一切铭刻进大脑中,将维持小窝周围的图像不变,作为安全的标志。
2、(0~2岁) 心智模式 发展关键期(啃、抓、踩)
小孩子打三个多月起,就喜欢啃小手指,五六个月时,更是见啥啃啥,被子、衣角、玩具,没有不啃的,很多家长为此而苦恼不已。其实,这是胃口的敏感期的正常表现。婴儿一出生就有吸吮的本能,所以最早使用的感觉器官是他们的嘴巴。
孩子最早尝试啃的是他们的手,吃手需要大脑指挥肌肉配合,当孩子吃到手之后,嘴巴感受到手,手也感受到被口吃的信息,这样大脑就开始工作,处理来自口和手的刺激。大脑的工作造成神经元的连接,啃到不同的物品,神经元就不断形成新的连接,然后搭建成孩子最早的心智模式。
①不要给孩子太多物品,造成孩子选择的困难;
②当孩子厌弃旧物品时,家长要理解、配合;
③不要过于频繁更新物品;
④家长应该把孩子要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但不必消毒过严,以培养孩子的抵抗力。
①要给孩子提供一些放到嘴里也不会有危险的物品。
②一岁多更大一些时,可以提供泥巴、水、沙子等跟大自然更接近的物品。
父母要给手的敏感期的孩子用手 探索 的自由,不能让孩子动的东西,最好收起来不让孩子看到。同时,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保护孩子安全。
孩子的发展动力是天生的,当他们通过玩得到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愉悦感。
他们对于自己能够掌控,能够激发他们 探索 欲,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的玩具热情巨大。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不要提供太过超出他们认知范围,或缺少可摆弄空间的玩具。
3、(2~3岁) 探索 事物与人的关系(执拗期)
孩子2岁以后,研究的重点逐渐从物质的表面转向物质的功能、事与物的关系。这时,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法则还不能理解,但又有强烈的兴趣,所以,进入一个很难受的阶段,以为世界围着自己转,但却常常遭遇挫败,为此,他们常常会大哭大闹。
比如妈妈帮小明把饼切开,小明却哭闹着让妈妈把饼变回去,回到刚才,怎么劝都不听。实际上,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经验,但经验又过少,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执拗,也就是进入执拗敏感期。经过很多次碰壁以后,儿童才会逐渐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哪些是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
碰到孩子固执己见时,家长无论是发火、说理、贿赂,效果都不会太好。此时最好的就是倾听孩子,平静地等着孩子发完脾气,对他们表示同情,但告诉孩子事情就是这样,爸爸妈妈也没有办法。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孩子就会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执拗的情况就会大大改善。
4、(3~4岁)挑选、适应幼儿园,发展友谊时常见问题
孩子3岁以后进入幼儿园开始了群体生活,有些孩子会不适应同伴的分享,合作等。我们不要太过于计较孩子的哭,哭并不意味着不好。适度的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表现,孩子的第一依恋人就是父母,当离开父母进入新环境时,所有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紧张、焦虑。如果孩子没有任何分离焦虑,才是联结不正常的表现。这时候,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 情感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焦虑、悲伤的情绪,承诺准时接送孩子并恪守诺言。父母要和幼儿园老师合作,而不是暗中对抗,使孩子平添紧张感。家长自身不要进行太多想象,不要紧盯着孩子的眼睛,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泪。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努力调整心态。
5、(4~5岁) 探索 他人心智时常见问题(撒谎、偷东西,试验力量)
遇到孩子说谎,家长需要让孩子意识到他的谎言不成立,会被人拆穿,慢慢地,他就失去撒谎的兴趣。注意,不要真被孩子骗到,否则,会让他体会到极大的愉悦感,继续撒谎。
不管孩子是被欺负了,还是欺负别人。家长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抱怨背后的真实情况。如果发现他在试验力量,安抚好对方之后,不要过度地指责孩子,但是必须要给孩子的行为一些指导。传授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经验。
6、(5~7岁)文化学习时常见问题
孩子五岁左右时, 探索 会慢慢脱离物质本身,开始对人内在的想法、感情是怎样被表达出来的感兴趣。这个时期,他们不可阻挡地对文化学习发生兴趣,写字,画画,唱歌,对这样的表达非常痴迷。
他们会天然地对对符号产生兴趣,只要有机会就去 探索 。如果有很好的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戏剧欣赏指导,孩子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艺术行为是如何表达人的思想和 情感 的,也会试着用同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
母子依恋敏感期的表现
各年龄段敏感期
0岁-2岁半
视觉--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听觉--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手--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空间--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对儿童的吸引力可长达12年,在生命的头6年表现最强烈。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3岁-4岁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沙锅问到底。 4岁-5岁
婚姻--人际关系敏感期度过后才真正展开。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情感--不仅开始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映非常敏感。 人际关系--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 审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绘画、认字、音乐 5岁-6岁
婚姻--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数学逻辑--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6岁以上
一些螺旋状敏感期,伴随着孩子一直成长到12岁。如:绘画、音乐、语言、审美、对空间的认识、人际关系、秩序、独立,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小学的孩子开始明显表现出理财的兴趣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趋势。
6岁儿童身心发展敏感期
依恋敏感期
儿童的依恋敏感期多在0—2岁时期。这种早期对大人依恋行为的发展对儿童大脑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上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使儿童心灵情感上及早建立起健康的社会性行为。 语言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在0—6岁阶段。3岁前是潜意识语言学习期,学习的方式多以听、看为主;4-6岁除了听、看语言信息的积累外,学习的方式主要以口语表达为主,肢体动作表现为辅。因此,在家庭微环境条件下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促进儿童对来自生活、自然等各种信息的感知与吸收,丰富语言系统,增强语意的表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在0—4岁。儿童在适应生活过程中,情绪上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下,利于儿童对环境中事物的感知和积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对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和做事的条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感官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在0—6岁。儿童的身心发育在早期阶段,因其生理、心理发育发展变化速度飞快,主体感觉器官对外部事物的细微差别观察敏感性较强,因此,教育者应抓住这一特点为宝宝提供多维度信息刺激,通过对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的反复刺激,扩大诸感官组织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感知机会,促进感官吸收机制灵敏性,增强经验积累。 兴趣敏感期
兴趣敏感期一般在15—4岁。在这个年龄段时期儿童喜欢对事物所呈现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感兴趣,对环境事物中的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哪怕出现一个细小、细节上的变化如形状、色彩、图案、大小、气味、位置、高矮、轻重、冷热、远近等,都会立刻引起儿童的兴趣感产生,因此,家长要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兴趣问题和游戏活动。 动作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在0—6岁。0-1岁半前是四肢活动及视觉的敏感期,1岁半是精细动作的敏感期,1-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3-6岁是大肌肉运动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加强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的锻炼,一方面促进儿童身体发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动作是大脑命令的执行者,动作的敏捷性直接反映了来自大脑的思维状况,所以,通过对动作的训练能极大促进智力发展。 规范敏感期
行为规范敏感期在25—6岁。行为规范主要指社会交往行为和生活行为规范。“十年成树,百年育人”,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和生活习惯,如生活有规律、交往礼仪、言谈举止、公共道德规范、待人处世良好行为以及尊老爱幼助人精神等,使之日后成为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 数的敏感期
数的认知敏感期在1—6岁。儿童在这个时期对生活周围和自然环境中事物所表现的数字概念和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如大与小、多与少、个体与群体、数字符号等逻辑对应关系。因此,家长要及时为孩子提供与数量有关的活动素材和认知方法,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儿童对数概念的认知能力和运用技巧。 阅读敏感期
阅读与书写的敏感期在35—55岁。儿童早期的阅读与书写能力较弱,因此,一方面在感官上要靠对大量信息感知的重复性积累;另一方面在肢体动作上要不断学习,使大肌肉、小肌肉得到充分锻炼,通过手眼协调运动与熟练操作灵敏性的学习促进大脑神经的发育和发展,从而加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书写能力。
以前不会引发他哭泣的事情,而在情感的敏感期出现时他会委屈和哭泣。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一点点小矛盾,就立刻哭着说要妈妈,以前总是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现在忽然哭着不让妈妈离开,必须陪着他。四五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并且可以理解并接纳和妈妈的分离了。但是在这个敏感期的孩子好像忽然变小了,而且在情感上很脆弱。这不但表现在为一点点小事都会哭得很伤心,而且也表现在不能和妈妈分离。许多妈妈都说这个时候孩子一下子变得很粘人,并且会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其实这个时候的孩子,只是透过外在形式上的“退缩”而去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注。因为这时的他们,正在为下一个阶段要面对外面的世界而积蓄能量。 教育孩子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幼儿情感有很大冲动性,难于控制,但却有易变的特点。如:孩子有时情绪差,哭闹得厉害,抱过孩子后,马上转移其注意力,“我们的板凳是几号?找找看,是不是有人拿错了?”孩子注意力很快转移,情绪有效地控制住了。孩子稍大些时,就应训练他情感的自觉力了。如:“你是大哥哥姐姐了,要做个好样子。” 2“宣泄法” 要善于对待孩子的情感表现。家长一般喜欢孩子积极情感的表现,不愿意看孩子消极情感的出现。其实,对孩子的有些消极情感也不妨让他表达出来,成人没满足他的表达出来,成人没满足他的某些合理需要,他跺脚哭闹也在情理之中,成人非要让他把不满的情绪压抑在心里是有碍身心健康的。所以,教孩子学会控制情感不等于不让孩子表现情感和适当的宣泄。 3“熏陶法” 人的情感容易“传染”,幼儿的情感更容易受大人的感染,所以,情感讲“熏陶”。父母良好的情感特征,家庭和睦的生活气氛,是幼儿最佳情感心理的强大感召力量。如:家长对幼儿园表现出很向往的态度,让幼儿知道乖孩子才能送去幼儿园,才能学到许多本领,很快,孩子就乐意上幼儿园了。但往往有不少家长却不知不觉地把幼儿园或老师当成一张“王牌”来吓唬孩子:你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或我将会很晚地来接你。因此,家长首先应该成为情感丰富、积极向上的人。至少成人的不良情绪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随便表露出来。
敏感期是指0--6岁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内在生命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现的过程,儿童顺利度过一个敏感期。心质水平并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也就是说0--6岁的儿童是靠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
儿童有九大敏感期,现在说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敏感期——秩序敏感期(2--4岁)
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
1内部秩序感;
2外部秩序感。
特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第二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第三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重要性:
1人生初期出现的秩序敏感期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是生命的一种需要。
2 秩序感是个体生命中对道德发展有奠基作用的早发性情感,是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源泉,是心灵的某种秩序或结构。
3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幼儿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的。
时间:2岁--3岁
表现:幼儿由内向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是称为执拗敏感期。
时间:3岁--4岁
表现: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岁到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称为完美敏感期,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化。到3、5岁之后,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感特别关注。因此,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审美的敏感期。
做法:1端正对秩序敏感期的人生;
2 不要让孩子秩序错乱;
3 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4 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三岁儿童有如下心里特征:
(一)强烈的好奇心,同伴关系的发展
3岁儿童对新鲜的物体、情景和新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教他做的事,并且有试着做的愿望。这些能力的发展是3岁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好条件。3岁儿童社会性交往关系已不限于母亲和亲人之间,而是扩展到和同伴的关系上,他们很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也愿意管别人的事了。
(二)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
大量观察研究发现,3岁以后的儿童总是先做后想或是边做边想,而不能做到想好后再做,3岁儿童听故事时,喜欢伴有动作表演,边看边演,边看边听,这些特征都是思维活动与动作不能分离的表现。
(三)行为受情绪支配
3岁儿童的心理活动受情绪支配的作用很大,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就会激发其积极的情绪,有了情绪就有活动的积极性。3岁儿童有强烈的依恋情感,他们知道要上幼儿园了,但情感上却舍不得离开他依恋的亲人。表现是大哭、拉着手不放、不许亲人离去等等。这是儿童情感发展在3岁阶段的一种正常表现,可以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共同努力,慢慢地帮助儿童消除与亲人分离的焦虑情绪。
(四)喜爱模仿
3岁以后儿童的模仿性非常突出,他们模仿的多是一些具体的、外部的活动或动作。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有能力了,所以成人做的事,别人做的事情都会引起他的新鲜感,他都想去尝试一下模仿来学习的。所以要特别注意树立好的模仿榜样,尤其要注意家长和教师自身的言谈举止。
敏感的解释
[sensitive;susceptible]
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皮肤上比较敏感的部分 详细解释 谓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 反映 很快。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 :“文学与 社会 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 影响 社会,使有变革。”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八章:“再没比恋爱的 青年 人敏感了,对方一丝一毫的变化,都能感受出来。”
词语分解
敏的解释 敏 ǐ 迅速, 灵活 :敏捷。敏感。敏锐。敏达(敏捷而 通达 事理)。 灵敏 。聪敏。神 经过 敏。 奋勉:敏求(勉力以求)。 部首 :攵; 感的解释 感 ǎ 觉出: 感触 。感觉。感性。感知( 客观 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 直接 反映)。感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 刺激 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 感动 。感想。反感。好感。 情感 。敏感。感染。感召。感慨。 感喟
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运用标准的“陌生情境”实验,可以测查并区分出三种不同的亲子依恋类型运用标准的"陌生情境"实验,可以测查并区分出三种不同的亲子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并没有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结,在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是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型和回避型依恋则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婴儿所依恋的人出现会使他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以使婴儿扩大视野,其认知能力、智力都可得到快速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