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分布及详解

大脑中的神经中枢分布及详解,第1张

脑encephalon(或brain)位于颅腔内,在成人其平均重量约1400g,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前部,一般可分五个部分: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延髓其中端脑和间脑合称前脑prosencephalon(或forebrain),后脑与延髓合称菱脑rhomben cephalon(或hindbrain),后脑metencephalon(或afterbrain)又由脑桥和小脑构成。依据其所处的位置,人们习惯上把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为脑干。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连接脊髓。随着脑各部的发育,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就在脑的各部内部形成一个连续的脑室系统。

1脑干

脑干brain ste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一个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它们之间的室腔为第四脑室。此室向下与延髓和脊髓的中央管相续,向上连通中脑的中脑水管。若将小脑与脑干连接处割断,摘去小脑,就能见到第四脑室的底,即延髓上部和脑桥的背面,呈菱形,故称菱形窝。脑干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神经核团、长的纤维束和网状结构,后者是各类神经元与纤维交错排列而相对散在分布的一个特定区域。

2小脑

小脑cerebellum占据颅后窝的大部分,其上面平坦,贴近由硬脑膜形成的小脑幕(见后),下面的中部凹陷,两侧呈半球形隆起,凸面依托在颅后窝底。小脑中部比较狭窄的部分,称为蚓 vermis;两侧膨大的部分则为半球 hemispheres。小脑在前方籍三对小脑脚与脑干背面相连接,起于脊髓和下橄榄核的小脑下脚位于中脚内侧(其与中脚的边界不易区分);小脑上脚主要由小脑的传出纤维构成,呈薄板状,位置靠前,左右上脚之间有上髓帆。下髓帆自小脑向下连接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小脑总体积约占整脑的10%,然而其所含的神经元数量却超过全脑神经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大量的神经元胞体集中于小脑的表层,形成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皮质表面可见许多大致平行的横沟,将小脑分成许多横行的薄片,称为叶片folia。小脑的白质破皮质包裹称髓体medullary center,髓体内还埋有灰质核团,称为小脑核cerebellar nu-clei或中央核central nulclei。小脑核是小脑向外发出传出纤维的部位,由三组成对核团所组成:顶核fastigial nucleus位于第四脑室顶的上方;其外侧有中间核illterposed byckei, 在人类,中间核可分为球状核globosenucleus和栓状核 emboliform nucle-us;中间核的外侧为形如袋状、体积也最大的齿状核 dentate nucleus。

尽管接受大量的感觉信息,小脑的功能主要与运动控制有关,即维持人体平衡并协调骨胳肌的运动。小脑的损伤不会引起随意运动的丧失(瘫痪),但可表现有平衡失常以及肌张力特别是运动协调的障碍。随着脊椎动物的进化,小脑体积增大,在人类达到高峰。这与高等动物特别是人能从事精密细致的复杂运动有关

3间脑

间脑diencephalon由前脑发展而来,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其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的2%,但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仅次于大脑皮质。间脑的两侧和背面被高度 发展的大脑半球所掩盖,仅腹侧部的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和乳头体外露于脑底。

间脑可分为5部: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

间脑的内腔为位于正中矢状面的窄隙,称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其顶部成自脉络组织;底由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构成;前界为终板;后通中脑水管;侧壁为背侧丘脑和下丘脑。

4端脑

端脑telencephalon与间脑同自前脑发展而来,端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在种系发生上,从鱼类开始,端脑的功能与嗅觉有关。随着动物向高级发展,从爬行类开始,端脑具有嗅觉以外的更多功能。人类端脑的皮质重演种系发生的次序,分为原皮质archicortex、旧皮质paleocortex和新皮质neocortex。原皮质和旧皮质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关;新皮质高度发展,占大脑半球皮质的96%以上,成为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最高调节器,而将原皮质和旧皮质推向半球的内侧面下部和下面,构成边缘叶。ok!

脑神经一共有12对,共24根。左右大脑半球的脑神经呈对称性分布,不同的脑神经有着不同的临床功能。脑神经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是从大脑半球发出以外,其他剩余的十对脑神经都是从脑干发出的。顾名思义,嗅神经就是管理嗅觉的,视神经是管理视觉的。从大脑半球发出的纤维,经过脑干的神经核而形成皮质核束,管理头面部的各种运动、感觉等,比如脑梗死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口舌歪斜,就是因为皮质核束受损导致的。

  脑神经

  脑神经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这些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各脑神经所含的纤维成分不同。按所含主要纤维的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可把脑神经分为三类:一类是感觉神经,包括嗅、视和位听神经;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第3类是混合神经,包括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经。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一些感觉性神经内,含有传出纤维。许多运动性神经内,含有传入纤维。脑神经的运动纤维,由脑于内运动神经核发出的轴突构成;感觉纤维是由脑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构成,其中枢突与脑干内的感觉神经元形成突触。1894年以来,先后在除圆口类及鸟类以外的脊椎动物中发现第“0”对脑神经(端神经)。在人类由1—7条神经纤维束组成神经丛,自此发出神经纤维,经筛板的网孔进入鼻腔,主要分布于嗅区上皮的血管和腺体。

  脑神经总结论

  脑神经cranial nerves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

  脑神经与脊神经在基本方面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具体差别。主要有:①每一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但脑神经有感觉性、运动性和混合性三种。②头部分化出特殊的感觉器,随之也出现了与之相联系的Ⅰ、Ⅱ、Ⅶ对脑神经。③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属于副交感成分,且仅Ⅲ、Ⅶ、Ⅸ、Ⅹ四对脑神经中含有。而脊神经所含有的内脏运动纤维,主要是交感成分,且每对脊神经中都有,仅在第2—4骶神经中含有副交感成分。

  脑神经中的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纤维的胞体绝大多数是假单极神经元,在脑外聚集成神经节,有Ⅴ三叉神经节、Ⅶ膝神经节、Ⅸ和Ⅹ的上神经节、下神经节。其性质与脊神经节相同。由双极神经元胞体聚集成节的有Ⅷ前庭神经节和蜗神经节,它们是与平衡、听感觉传入相关的神经节。

  与Ⅲ、Ⅶ、Ⅸ对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纤维相连属的有四对副交感神经节,它们是内脏运动性的。内脏运动纤维由中枢发出后,先终止于这些副交感神经节,节内的神经元再发轴突分布于平滑肌和腺体。与第X对脑神经内脏运动纤维相连属的副交感神经节多位于所支配器官的壁内。

通过长期的观察、试验和研究,人们了解到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逻辑思维脑,又被称为理性脑,主要负责语言抽象思维和逻辑数理思维;右半球是音乐脑,又被称为情感脑,主要负责空间想象、音乐感受及空间运动感受,左脑又被称为想象脑。两个大脑半球交叉对称地负责协调身体的知觉与运动,左脑半球分管右半身的知觉与运动,右脑半球分管左半身的知觉与运动。在左脑半球分布着语言抽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中枢等中枢神经区域,在右脑半球分布着空间思维和艺术情感思维中枢等中枢神经区域,它们分别负责对对应的信息进行感知、处理和储存,而对应的感觉器官及官能神经负责将相应的信息传导给它们,并接受它们的指令。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身体的运动平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152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