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
这主要是部队培养的结果。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都是无私的。在这种无私的环境熏陶下。战友的情感将更加深厚。
这主要是部队培养的结果。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都是无私的。在这种无私的环境熏陶下。战友的情感将更加深厚。这主要是部队培养的结果。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都是无私的。在这种无私的环境熏陶下。战友的情感将更加深厚。这主要是部队培养的结果。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都是无私的。在这种无私的环境熏陶下。战友的情感将更加深厚。这主要是部队培养的结果。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都是无私的。在这种无私的环境熏陶下。战友的情感将更加深厚。这主要是部队培养的结果。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都是无私的。在这种无私的环境熏陶下。战友的情感将更加深厚。
篇一:知兵爱兵经验交流
因为爱兵是我们带兵人的天职。做为一位带兵人,如果不爱自己的兵,那么就没有资格带兵,更谈不上带出好兵。战国时期有位军事家曾提出要带出“父子之兵”,并在带兵实践中身体力行,甚至亲自为士兵吮疮疗伤。我军著名将领彭德怀元帅也曾说过:“一个酷爱士兵的指挥官,他总能喝到祝捷的宴酒”。同样,我军历来提倡的爱兵理论则是人民军队性质的必然要求。因为,爱心是密切官兵关系的基础和纽带,它是其它各种带兵方法的载体和依托,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做为带兵干部,要想爱自己的兵,就的以父母心,兄长亲,来端正自己对战士的根本态度,这是爱兵的前提,也是带兵的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新时期的战士,文化素养高,思想非常活跃;自尊心、自信心和民主意识都很强,做事都有自己的主见。做为带兵干部,只有给于他们战友间的平等、主人翁的地位、附和规定的个人自由,他们才会接受你的爱心,附则,你的爱心是没有落脚点的。所以,带兵干部在工作、生活、学习、训练等活动中,一定要真心实意地把战士当亲人、当兄弟、当战友。这样,你的爱心才能自觉而持久,才能真正换来战士的真心,才能有资格带兵。
一、走进战士的内心世界,把每个战士记挂在心上
“身在兵中,兵在心中。”作为一名中队干部,他和战士们工作学习共参与、娱乐生活在一起,唇齿相依般的相处让他和战士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战士们有什么话都愿意给他说,有什么烦恼都愿意向他倾诉。他也通过观察战士的饮食起居、睡眠情况和言行举止,从细微的变化中捕捉战士的思想心理变化,在谈心聊天中打开战士心灵的窗户,走进战士的内心世界,帮助战士排忧解难。下士王明德一度因身患疾病而心理压力很大,汪宏和他敞开心扉拉家常谈理想话人生,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方面耐心做好王明德的思想工作,消除他的心理恐惧,另一方面主动联系医院,安排他接受治疗。经过一个多月诊治,王明德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作和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真诚换真心,玛瑙兑黄金;真诚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力量。你对战士越真诚,得到的回报越丰厚!”汪宏用这番话诠释了他的带兵之道。
下士赵林曾经对干部骨干的关心爱护持排斥态度,认为这只是干部骨干出于工作需要摆个姿态而已,并非真心。一次,汪宏在和战士们聊天中无意得知赵林父母感情不好,正在闹离婚。汪宏找到赵林了解情况时,赵林非常不悦地说这是自己的家务事,用不着领导操心。汪宏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而是主动给赵林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给他们介绍赵林在部队的情况,并谈了对赵林前途进步方面的想法。赵林的父母听了非常感动,认为他们为一点小事而大闹离婚,既影响儿子安心服役,还给部队领导添了麻烦,表示要重归于好。解除了后顾之忧的'赵林好像换了个人,经常主动给中队干部汇报思想,工作比以往也干的更加出色,年底荣立三等功,并担任了班长。
因为心中装着战士,情感里涌动着大爱,所以他对每个战士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全队100多名战士的家庭情况、性格爱好和秉性脾气他都如数家珍,在和战士聊天时时常问到这个战士的父亲病情好点没有,那个战士家里的牛羊卖了多少钱。战士们都说队长的记性真好,殊不知这背后凝聚着他怎样的付出。从他近40万字的带兵日记可以看出,他利用休息时间记录下来的每天每名官兵的点滴事情,里面既有每一次对战士谈心做思想工作的详细记载,更有他带兵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
二、引导官兵走成才之路,帮助官兵找准人生坐标
“战士个个都可爱,就看我们怎么带。”汪宏对战士的爱源于一种责任。战士于洪尉是单亲家庭,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在部队上没有关系,再怎么干也不会有什么前途,因而思想消极,曾一度产生了混两年就退伍的念头。中队长汪宏看出了小于的心思,主动靠上去做工作,他不是简单地给于洪尉讲大道理,而是从身边人和身边事说起,给他举事例、做比较,让他渐渐明白了成才靠自我努力的道理。了解到他的文化基础较好,汪宏便鼓励他报考军校,给他购买了学习资料,并给他创造学习环境,小于在09年考上了士官学校。
“我们对战士的好与坏,战士心里自有一杆秤,战士不仅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看我们是怎么做的。”这是汪宏在一次队务会上给中队干部骨干的告诫。他对战士的爱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热心肠”,但他对战士的严也是出了名的“黑包公”。有一次,班长虎立外出超假了2个小时,他感觉自己平时工作出色,和中队干部关系也不错,就想打个马虎眼算了。没想到队长汪宏拿这个问题“小题大做”,不仅当着全队的面严厉批评了他,还责令他在队务会上做出检查。当时,虎立心里多少存在抵触情绪,认为这是队长跟自己过不去,故意刁难他。后来,在一次谈心中,汪宏告诉他:“中队把你当作苗子在培养,你连起码的制度都不能遵守,又如何能成长进步呢?”一席话让虎立茅塞顿开,从此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工作干的更加出色,成为中队骨干队伍中的一根标杆,被上级表彰为优秀班长,并于2009年被保送到武警武汉指挥学院学习。
对战士,他精心培养;对干部,他同样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迅速成长。中队排长宋长征从指挥学院一毕业就来到中队,汪宏没有立即安排他担任排长职务,而是让他先管理一个班,还经常给他传授管理部队的经验,指导他如何开展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如何带领部队完成施工生产任务……一个月后,完成了从学员到干部这一角色转化的宋长征走上了排长岗位,把排里的工作干的生龙活虎、风生水起。今年上半年成都现场会期间,宋长征带领本排人员顶烈日冒酷暑,严格训练,胜利完成了现场会演示任务,受到指挥部和总队领导的高度赞扬。7月份,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中队副指导员。
汪宏当排长时,曾有一名退伍老兵在临行前说,在部队服役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锻炼,只是没有学到一技之长,退伍之后不知干什么好。这名战士说的话,他一直记在了心上。他想,战士把青春献给了国防事业,作为一名带兵的人,我们一定要为他们的明天着想。担任主官以来,他非常重视战士的学习成才,为每名战士建立了学习档案,立足实际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使战士们在服役期间,人人都能掌握一门与本职有关的技术,如电焊、弯钢筋、测量试验或机械操作,满足了战士学习成才的良好愿望。退伍老兵徐伟今年六月份给中队寄来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原来他运用在服役期间学习的施工技能,退伍之后在地方上和朋友合伙注册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所以由衷地向培养过他的部队和领导表示感谢。
三、把准战士的思想脉搏,用真情感化后进的战士
常言道:只有尽不到的情,没有焐不热的心。战士刘子源和杨力曾是在总队挂号的“重点工作对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不仅都脱掉了“重点工作对象”这顶帽子,而且双双转变成了好兵。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还是汪宏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使两个如此让人头痛的战士有了质的变化。翻开汪宏的带兵日记,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晴 刘子源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父母在他2岁的时候离了婚,刘子源由姥姥和姥爷抚养。特殊的生活环境,逐渐养成了刘子源胆小孤僻、爱乱花钱的习惯,入伍后也基本没有改变,仅去年就换了7部高档手机。在中队的训练、施工还是教育学习中他都跟不上而排在末尾,而且贪图享受,怕苦怕累。要是做错了事情受了班排长的批评,他就到处诉说自己不想活了。
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晴 杨力是家里的独生子,其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现在农业银行上班,母亲在打零工,家庭情况一般,但是在杨力很小的时候,经常受到父母的打骂体罚,致使杨力从小就没有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现在,他要是做错了一件事情,谁也还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他就开始自责起来,骂自己怎么这么犯贱,间或有自残行为。平时很少与人交流,也不信任周围的领导和战友,喜欢独来独往。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阴 在今天下午的体育活动中,我让刘子源和杨力上场踢球,他们一再推说自己不行、不会、不想上场,我说这是
篇二:做知兵爱兵带兵人
开展知兵爱兵活动,引导带兵干部和骨干争当带兵模范,既是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部队教育管理新的形势、任务和特点,确保部队安全稳定,确保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知兵是前提,爱兵是关键。如何做到知兵爱兵,笔者结合多年的带兵经历谈谈粗浅看法。
一是在端正态度中知兵爱兵。
当前,常听到基层一些带兵人说兵难带,难带兵。说到底是对待士兵的根本态度不够端正,对战士缺乏感情、缺乏了解所致,因此要通过对带兵理论的学习形成共识。要通过弘扬公安边防精神、海地维和精神等优良传统深扎根子,结合“践行核心价值观,喜迎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开展“学传统、话传统、用传统、传传统”活动,让官兵在追溯历史中感悟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在重温官兵情同手足的故事中体会带兵力量,切实让历史走进现实、传统融入生活、情感倾注胸怀。要通过转变观念强化自觉。当代青年官兵个性突出、特点明显,思维活跃,民主意识强,带兵人绝不能一叶障目、老于世故,凭老经验、老观念、老办法、老套路看人论事带兵,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他们身上的时代特征,从而确立官兵可亲、可爱、可信的思想,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
二是在带兵育人中知兵爱兵。
当前80后、90后官兵已成为部队执勤执法和部队建设的主体和生力军,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情感生活无不打着时代印记,已从过去的求温饱向现在的求功、求进、求乐过渡,崇尚知识、追求上进、渴望成才。呈现出这些复杂多元、矛盾多变的个性特征,要求各级带兵人必须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地分析和看待,不断地拉近与战士的感情距离,更要把满足他们成长成才需求作为核心要求,不断把爱兵引向更高层次。要充分发挥部队“大学校”作用,拓宽学习渠道,为战士全面发展积蓄后劲,真正使战士“当兵入伍,受益无数”。要充分发挥部队“大家庭”的作用,努力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营造互促共进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部队“大熔炉”作用,持续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大家自觉在明荣知耻、砥砺品行中打牢健康成长基础。要充分发挥部队传统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的优势,搞好灌输熏陶,用特有的文化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增进官兵对部队的自豪和热爱。
三是在真诚关爱中知兵爱兵。
要针对当代青年特别渴望沟通、真诚交流、真情关爱的心理特点,搞好以情带兵和严格管理的统一。干部要赢得战士的信赖和尊重,关键是真诚。要大力弘扬把战士当亲人、当兄弟看的精神,坚持带兵用真诚,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不厚此薄彼、亲疏有别,真正成为官兵的贴心人。要坚持知兵用真心,按照“四个知道、一个跟上”要求,严格与战士实行“五同”,广泛开展谈心交心,切实掌握战士的真情实况。新兵下连后,尤其对后进战士要倾注更多关爱,通过采取新老兵“一帮一”、“结对子”等方式,使新兵与老兵的交流多起来、理解深起来、关系好起来,增进新兵对老兵的感悟和信赖。要坚持爱兵用真情,时刻把战士的冷暖挂在心上,对战士的困难要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事办到,把爱兵落实到行动中,切实在心贴心交流中增进感情,在手拉手互助中融洽关系,在实打实关爱中加深友谊、增进友情。
四是在见微知著中知兵爱兵。
知兵、爱兵、以情带兵,要真知、深知,做士兵和部属的贴心人。平时要学会从训相、坐相、吃相、睡相等日常训练、工作和生活中把握士兵和部属的喜怒哀乐,知兵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主动解兵所忧所虑、所困所难,用关爱传递温暖,以努力搭起桥梁,用真爱换取真心。要善于调查研究,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认识特点、把握规律、揭示本质。知兵要放下架子,深入兵中,做到“四勤”,即勤观察、勤倾听、勤谈心、勤分析。爱兵要立足于“三帮”,即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主动帮助解决思想问题、主动帮助解决心理问题。要辩证地看待官兵的利益需求,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发展和成才,切实通过带兵人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战士形成情感上的认同,促使他们在完善道德修养、校正价值取向及处世方面做出努力。这样,才能提高带兵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会做到知兵爱兵,才能赢得兵心,赢得胜利。
篇三:知兵带兵爱兵
知兵是前提,爱兵是根本,目的是为了带好兵。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要善于知兵。爱兵必须知兵,知兵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要把士兵的要求作为“晴雨表”。基层干部骨干要善于从士兵的意见和建议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反思和改下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带兵人一定要有宽阔的胸襟,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善于把士兵的意见和建议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去,作为制定计划和实施教育训练的参考,改进伙食的依据,开展文体活动的基础,处理敏感问题的标准,等等。“邦有道,则庶人不议”,知兵的问题解决了,就会使带兵人决策和行为合乎兵心,顺乎兵意。
爱兵是根本。实践证明,只有真心实意关心士兵,爱护士兵,士兵才能激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要从士兵的愿望中找准着力点,切实维护士兵的根本利益。目前,有的干部骨干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误区,似乎对士兵不打不骂不体罚就是爱兵了。其实,这只是爱兵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发展,知兵爱兵的内涵和外延都在拓展。比如,面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就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士兵成长成才的要求极为迫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视士兵的成才愿望为“动机不纯”的错误观念,把帮助他们成才立业,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当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竭心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如果各级干部能够真正把关心和满足士兵的倒塌愿望作为大事,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士兵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投身于基层建设,确保以执勤、处突为中心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知兵爱兵的根本目的是带好兵。基层是部队各项工作落实的终端,开展任何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基层建设搞上去。要把士兵焕发出的积极性和侯选创造性及时引导到实际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建设中的作用。要真心实意地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批评。要发挥好士官支委的作用,切实提高他们参政方正的主动性和能力。要不断完善和切实坚持武警委员会、士兵代表大会等有利于士兵参与的制度,充分发挥“三互”小组等有效载体的功能,确保士兵的知情权、建议权、推荐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为部队建设出谋划策。可以相信,只要广大士兵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出来,蕴藏在士兵中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基层建设一定会不断发展前进,迈上新的台阶。
王昌龄从军行共有7首,体现戍边战士思想感情的有3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戍边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其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诗表明了戍边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附其余四首供对照:
1、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2、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至于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的原因,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意思是说:从边塞孤城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这里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饱含着苍凉悲壮的情调。这两句诗是一个倒装句,使诗歌画面的色彩顿时突现,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讲,站在“孤城”之上,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玉门关、祁连山和青海湖这三点相联的千里边防线的,这里一个“遥望”及其所提领的空间距离遥远的三地呈现于同一幅画面,既是想象、夸张的手法使之“视通万里”,又突现了戍边将士那全局在胸、重任在肩的历史责任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唐代西方的劲敌主要是吐蕃和突厥。青海湖畔,是唐王朝政府军与吐蕃贵族军队多次交战、激烈争夺的边防前线;而玉门关一带,则西临突厥,这一带也是烽烟不绝、激战连年。“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直接表白。这里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障碍。这里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权者。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使人倍感诗境阔大,感情悲壮。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这与诗中色彩的巧妙运用大有关系。
“青海长云暗雪山”,波光粼粼的青海湖,澄碧若翠;皑皑的雪山,如银蟒漫舞;阴云飞涌,墨色顿至。这里,“青”、“黑”、“白”三色齐涌画面,构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丹青国画。在这幅国画中,诗人不仅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对比作用,而且更突出了光线明暗的作用。雪山的银辉,向人们呈现出一种洁白纯净的美,而“长云”之后的一个“暗”字凌空一笔又涂上了淡黑色,使画面由明暗对照构成了阴沉的战争氛围和苍凉的境界。王昌龄能够将“色”和“光”交织起来,用暗色弱光来渲染冷色的苍凉感,因而,这里的色彩光线已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属性,色彩光线的描写也不只是起美化画面的作用,它们已融入了丰富的感受和情绪,色彩实际上已从形象的属性上升为独立的形象了。“青海长云暗雪山”一句,实际上是采用以色彩传情的写法,达成情景交融的佳句。
诗人准确把握戍边将士跃动的心律,又赋之以恰当的色彩和光线,使诗歌艺术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鲜明地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