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送友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第1张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

附:

《送友人》是一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 此两句以“青山”对“白 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 色彩明丽。“横”字刻出 山之静态,“绕”字画出 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 洒自如,秀丽清新。中间 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 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巧妙地以“浮云”、“落 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 难分的情绪。化用:《诗 经·小雅·车攻》“萧萧 马鸣”句,嵌入“班”字, 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 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 采殊异。色彩鲜艳,语言 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 别是一番风味。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中上句写景,下句抒情,上句描绘了月夜之下,芦苇上的点点白霜与远处苍茫的山色,共同衬托出诗人凄清的心境。下句道出了伤感的原因,诗人与友人分别,依依不舍之情不言而喻,将他的思念比作关塞一般的长,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时的忧伤之情。

首《送友人》景色如画很有层次感,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整的画面,纯客观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来看,亦可说是送别的环境,与首联两句相合。这是读这首诗所获得最浅层次印象。

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做了点题,亦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最后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关联,使其由直接的观感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在诗中往往起到兴的作用,具有寄托象征意味。

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特定的送别环境,其实就具有一种象征性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至于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始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就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负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

正是因了这种手法,李白的送别之情,就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且又深远无穷。送别是人真实情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好诗。李白素不擅律诗,所作五言律诗颇如古诗。此诗深得古诗之致,更有妙处是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完美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

正是因了这种手法,李白的送别之情,就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且又深远无穷。送别是人真实情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好诗。李白素不擅律诗,所作五言律诗颇如古诗。此诗深得古诗之致,更有妙处是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完美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

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特定的送别环境,其实就具有一种象征性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至于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始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

由此看浮云、落日就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负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因了这种手法,李白的送别之情,就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且又深远无穷。

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特定的送别环境,其实就具有一种象征性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至于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始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就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负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因了这种手法,李白的送别之情,就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且又深远无穷。

送别是人真实情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好诗。李白素不擅律诗,所作五言律诗颇如古诗。此诗深得古诗之致,更有妙处是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完美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

送别是人真实情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好诗。李白素不擅律诗,所作五言律诗颇如古诗。此诗深得古诗之致,更有妙处是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完美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

送 友 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本书卷一《独坐敬亭山》等已介绍。安旗《李白诗集编年注释》认为此诗作于南阳(今河南南阳)。诗中“青山”似指南阳西北之精山,“白水”似指南阳东之淯水(俗名白河),是开元二十六年(738)李白之行的首途之作。特录以备考。

首联对送别的地点作了概括的描述,青山横亘在外城的北面,白色的河流环绕在城的东面。青山绿水历历在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作者视野十分开阔。两句对仗工整,也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郭”,外城。

颔联承上写送别,此地一别之后,友人便踏上了万里征程。“一”在这里不是数词,而是副词。“一为”与“万里”也不是对偶关系,但是“一为别”与“万里征”恰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关系,所谓一别万里,不仅一别之后,友人便踏上了万里征程,而且一别之后,朋友之间也将会相距万里之遥,何时重逢,不得而知,其有无限怅惘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蓬”,蓬草。蓬草枯萎根断后,随风飘荡。“孤蓬”比喻孤零零漂泊在外的友人。五律首联不要求对仗,此诗却对仗得十分工整;颔联要求对仗,此诗却不对仗,或者说对仗得不工整,但是读起来很流畅。这就是写诗达到最高境界的李白,为了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惜突破格律的束缚。

颈联抒发送别之情。五句用飘动的浮云比喻漂泊的游子,下句用缓缓下沉的落日比喻依依不舍的老朋友的惜别之情。正如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卷十八所说:“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此外,太阳就要下山了,友人还要启程赶路,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奈。这两句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如日本人编《李太白诗醇》引宋严羽评语:“五、六澹荡凄远,胜多多语。”

尾联写挥手告别。七句写人挥手,末句写马悲鸣,有动作,有声音,其情其景,如在目前。“萧萧”形容马鸣声,如《诗经·小雅·车攻》说:“萧萧马鸣,悠悠旆旌。”“班”,分别。《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杜预注:“班,别也。”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分析道:“主客之马将分道,而萧萧长鸣,亦若有离群之感,畜犹如此,人何以堪。”

诗借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此诗以“浮云”形容“游子意”,以“落日”形容“故人情”,均恰到好处,所以能流传千古。而最后两句写朋友间相互挥别的场景,令人难以忘怀,这些都是诗歌形象的作用。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此诗表明上似清空一气,其实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时节相送,当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此处不尽是写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两句以下的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节用《诗经》而兼包全篇之意,运用这种引用的修辞手法,就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了。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语,与李益名句“千里佳期一夕休”相似,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诗中提到“关塞”,大约友人是赴边去吧,那再见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梦中。不过美梦也不易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也新来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句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此句音调也很美,“杳如”的“如”不但表状态,而且兼有语助词“兮”字的功用,读来有唱叹之音,配合曲折的诗情,其味尤长。而全诗的诗情发展,是“先紧后宽”(先作苦语,继而宽解),宽而复紧,“首尾相衔,开阖尽变”(《艺概·诗概》)。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以及诗人无限的深情和遗憾

送友人

作者:薛涛 (唐)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367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