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入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渡荆门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劳劳亭》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送友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赤壁歌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送友人》李白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清澈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我的朋友要踏上万里征程了。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好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我们挥手告别,就此分别,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地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表达“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如下:
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释义: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 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 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 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 人的真挚情意。
唐·王之涣《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释义: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
赏析: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深情。诗的前两句写 景,后两句抒情,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唐·杜牧《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释义: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赏析: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 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 回应首句。“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 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 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 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 现。
宋·王安石《江上》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释义: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赏析: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 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 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 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 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 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 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 深隽的诗韵诗味。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释义: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
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赏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 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 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 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 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 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送友人》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第一句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接下去两句写离别之情。第三句用比喻写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最后一句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1 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2 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3 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4 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5 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就这些了
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试结合诗句分析
这个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可以的话麻烦采纳一下答案,谢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有所谓的重视,从不会忽略;无所谓的兼程,从不畏风雨。最难求的,是始终同行的人;最可贵的,是一直在乎你的心。能一直陪你到最后的,才是最长情的告白。不要忽视身边看似平凡的拥有,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怀念。水深而无声,情真而无语。无声无息的陪伴,值得用一生去善待,去信赖。
草这首诗。哪一句更表达了作者的送别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一篇送别诗,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开元二十四年(726),二十五岁的李白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他仗剑远游的豪迈生涯。当他乘船穿行壮丽雄伟的三峡之后,来到湖北荆门山(荆门山与长江之北的虎牙山两两相对,形成一道门,自荆门以下,长江便流入了平原地区)。诗人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中度过的。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土有着浓厚的感情。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身后是自己读书蓄志的家乡,前方是自己向往的广阔天地,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于是,诗人便写了这首境界阔大、气象非凡的送别诗——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这首诗歌大概讲的是希望珍惜时光,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了吧。
春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一、《春日》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作品简介:《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3、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悯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农民收获昀粮食来之不易,汗滴摔八辨换来的,不要浪费====粒粒阶辛苦====爱惜农民
农民是祖国的根基0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0
你不管当多大的官都得吃饭--------农民产粮啊
《滁州西润》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你好!应该是《滁州西涧》,全诗描写诗人春游西涧赏景及晚雨野渡所见,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滁州西涧》朝代:唐代;作者:韦应物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希望对你有帮助。
《星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期盼
北岛的《回答》这首诗是想表达作者的什么感情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