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叶带愁 王维 赏析

雨打芭蕉叶带愁 王维 赏析,第1张

诗的开头借“雨打芭蕉”的情景表达忧愁的情感,又用“心同新月”表达出满腔心思无人倾诉的孤独。芭蕉常与孤独忧愁、怀人念远的离情别绪相联系。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七律·无题》,原文:

《七律·无题》

唐代:王维

雨打芭蕉叶带愁,心同新月向人羞。馨兰意望香嗟短,迷雾遥看梦也留。

行远孤帆飘万里,身临乱世怅千秋。曾经护花惜春季,一片痴情付水流。

译文:

雨点打在芭蕉叶上带着伤感的愁绪,心情如一弯新月般羞于向人吐露。

兰花馨香只能意会而长嗟短叹,就象迷雾中远远看着一样停留在梦中。

行客走的远了如同一片孤帆远飘万里之外,身在乱世中只好怅惘千秋。

也曾经做惜花使者珍惜春天,可惜这一片痴情都赋予东去的水流。

扩展资料:

主旨:

《七律·无题》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身处异乡的孤单愁苦之情。

芭蕉更多地是和雨连在一起,倚窗蕉下听愁雨,孤枕难眠芭蕉雨,“雨打芭蕉”更是描写孤寂愁绪的经典场景,作者借用“雨打芭蕉”的场景来表达内心的愁苦、凄切、相思和哀怨之情。

作者介绍:

王维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运城永济市)。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唐国史补》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 :“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的考证,《霓裳羽衣曲》第三叠并没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维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载之事,但这个故事却是编造的)。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一说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表面写景,景中含有浓浓的愁情。“芭蕉不展丁香结”应是女子下楼后所见的景物:春天刚来不久,芭蕉叶还未完全展开,丁香花也未绽放,打着丁香结儿。本来这些景物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多情人的眼中,未展的芭蕉像极了人郁结的愁情,丁香的花蕾可不就是人的愁心吗?所以,末句写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虽然是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但在初盛唐诗歌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且多以“雨打芭蕉”的意象出现。而李商隐在这首诗中以“未展芭蕉”喻愁,可以说是独创了。同样,“丁香”作为审美意象,最早大概是在杜甫的《江头五咏·丁香》一诗中,只不过还未与“愁”发生关联。直到李商隐,丁香才与忧愁结下了不解之缘。再到唐五代时期,李璟写了“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牛峤写了“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丁香便成为忧愁苦闷的代名词。等到了宋元,“芭蕉”、“丁香”被诗人演绎得更加凄美绝伦,于是这样的句子随处可见——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贺铸《石州引·薄雨初寒》

“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柳永《西施·三之三·仙吕调》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总之,全诗以自然景物写人物愁绪,既描绘出一幅凄美的春景,又刻画出人物的悲情,显得格外自然。

1 关于赞美芭蕉作用诗句

关于赞美芭蕉作用诗句 1 赞颂芭蕉的诗句

芭蕉

高启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

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芭蕉

高启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

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病中美景颇阻追游因寄鲁望

皮日休

瘿床闲卧昼迢迢,唯把真如慰寂寥。

南国不须收薏苡,百年终竟是芭蕉。

药前美禄应难断,枕上芳辰岂易销。

看取病来多少日,早梅零落玉华焦。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归来学客面,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僳。

截得青筼筜,骑走恣唐突。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即事二首

汪藻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青波。

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

芭蕉

宋祁

逃腊藏深柢,乘春发故荄。

雨障单盖侧,风偃半旗开。

脆理缯争裂,斜规扇欲裁。

无坚喻浮世,金粟信多才。

2 赞美芭蕉的诗句

《连雨》白居易

风雨暗萧萧,鸡鸣暮复朝。

碎声笼苦竹,冷翠落芭蕉。

水鸟投檐宿,泥蛙入户跳。

仍闻蕃客见,明日欲追朝。

《夜雨》 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山石》 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度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3 形容芭蕉的诗句

《芭蕉》

年代: 明 作者: 高启

静遶绿阴行,闻听雨声卧。还有感秋诗,窗前书叶破。

《和陈长卿赋芭蕉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王洋

落落虚怀好自珍,一番舒展一番新。摇风卷起窗铺月,滴雨惊回梦怆神。

荔子丹时陪献豆,丁香结处共愁尘。本无颜色争韶艳,野老由来不怨春。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曾几

以此叶阴凉,代彼青琅玕。但恐本质脆,不堪期岁寒。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

为爱芭蕉绿叶浓,栽时傍竹引清风。近来怕听愁人雨,斫尽檐前三四丛。

《未展芭蕉》

年代: 唐 作者: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芭蕉》

年代: 唐 作者: 路德延

一种灵苗异,天然体性虚。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

《咏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狄遵度

植蕉低檐前,双丛对含雨。叶间求丹心,一日视百腑。

胸中数寸赤,不惜为君吐。心尽腹亦空,况复霜雪苦。

非无后凋意,柔脆不足御。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洪皓

芭蕉非一种,南粤竞成业。结实陪房绿,舒花焰火红。

象蹄形甚伟,筒葛衽尤工。羁旅牵愁思,秋窗夜雨中。

《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林宪

芭蕉我所爱,明洁而中虚。禅房富灵根,颇似人清臞。

《咏芭蕉》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虚明旱藕千丝透,清冷寒泉百脉来。绿烛怕烧先自障,青牋欲寄倩谁裁。

正怜夜雨敲篷响,只恐秋风裂扇开。月下徘徊清影动,却疑翠凤下瑶台。

4 描写芭蕉的诗词

写芭蕉的诗就更多了。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写道:“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煜词曰:“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蒋捷写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益也说:“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

诗人们往往还将芭蕉和雨联系在一起,如白居易:“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杜牧:“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杨万里更得雨打芭蕉之三昧:“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簌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更休。”

为什么这么多诗人总将芭蕉和雨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因为芭蕉的叶子宽大厚实,听雨打芭蕉,其声清脆浑厚,有一种大气雄阔的感觉。再者,听着声音大小,分辨雨量疏密,有着充分的想象空间。作为主人我每每站在芭蕉叶下只是静静地看、静静地想,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而诗人们只要芭蕉叶子够大,雨点够响,托得住三五十个字的就行了。

5 描写芭蕉的诗词有哪些

李清照[宋]《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李煜[唐]《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蒋捷[南宋]《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益《逢归信偶寄》[唐]:“无事将心寄柳条,等闲书字满芭蕉”白居易[唐]《夜雨》:“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杜牧[唐]《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一、芭蕉[读音]bā jiāo[释义]芭蕉(学名:Musa basjoo Siebold),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琉球群岛,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

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顶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肉质,内具多数种子。

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二、芭蕉的意象意象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像呈现出来,在古代文学中的意象可以分为植物、器物、花草等其中芭蕉就是我国古代文人最喜欢的植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芭蕉是重要的植物意象和题材,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含义,所以就有了芭蕉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文人将思想情感投射于芭蕉之上,芭蕉意象可以体现文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1)“雨打芭蕉处处愁”:这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客居他乡,代表着乡愁(2)“蕉影处处,凉愁几许”:分为两种,一代表着夏日觅阴凉,二代表着秋日添寒愁(3)“病身如芭蕉”:指身体孱弱像是秋日的芭蕉(4)“丹心一片如芭蕉”:多表达对挚友、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6 有哪些关于“芭蕉”的诗句

1,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唐,李煜 《长相思·云一緺》

释义: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2,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唐,欧阳炯 《南乡子·画舸停桡》

释义:水上的游人问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处,(姑娘)回过头来,笑着指向芭蕉林深处。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 《一剪梅 舟过吴江》

释义: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

4、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宋,吴文英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释义:忧愁是在何处造成的?是离人心上的秋意呵!虽然没有下雨,芭蕉也在风中飕飕作响。

5,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 《夜雨》

释义:隔着窗户就知道外面在下雨,因为雨水打在芭蕉叶子上发出了声音

6、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宋,欧阳修《生查子》

释义:庭院深深,锁住的是寂寞和黄昏,还有那阵阵凄雨敲打芭蕉声。

7、窗外芭蕉,数点黄昏雨。宋,杜安世《凤栖梧/蝶恋花》

释义:黄昏下窗外的芭蕉叶,还有星星点点的雨点。

8、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宋,李之仪 《南乡子·绿水满池塘》

释义:雨点从芭蕉叶中滴落,有些凉。

9、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宋,舒亶 《满庭芳·阊阖天门》

释义:今夜月影不来,秋雨却至,一年听芭蕉的最后时光确是到了

10、一夜芭蕉雨。宋,舒亶 《菩萨蛮·樽前休话人生事》

释义:下了一晚上的雨,雨点打在芭蕉叶上有声音。

11、芭蕉滴滴窗前雨。宋,洪适《虞美人·芭蕉滴滴窗前雨》

释义:窗前,雨点滴答滴答滴在芭蕉叶上。

12、芭蕉衬雨秋声动。宋,贺铸 《菩萨蛮·芭蕉衬雨秋声动》

释义:雨点滴落在芭蕉叶上,芭蕉叶随着雨点而震动,是秋天来了的信号。

13、碧纱窗外有芭蕉。宋,晁补之 《浣溪沙》

释义:翠绿色纱窗外有芭蕉树。

14、梦逐芭蕉雨。宋,葛胜仲《点绛唇·秋晚寒斋》

释义:在梦中追逐着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15、窗外芭蕉窗里灯。宋,万俟咏 《长相思·一声声》

释义:窗外是芭蕉叶,窗内是灯光。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清代·郑燮《咏芭蕉》 咏芭蕉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物 , 抒情哀怨 译文 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芭蕉叶初生多卷曲,到一定程度才舒展开,诗人认为就像相思之情那样绵绵不断。)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人把自己主观的情感赋予本为无情的芭蕉,认为“一叶才舒一叶生”,将芭蕉写得缱绻多情。诗人又用外来的风雨比喻外界对于芭蕉的摧残,益发增加了芭蕉哀怨的情致。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53篇诗文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宋代·张林《柳梢青·灯花》

柳梢青·灯花

宋代 : 张林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咏物 , 写灯 , 赞美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宋代·王十朋《红梅》

红梅

宋代 :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咏物 , 梅花品格 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清代·佚名《咏甘蔗》

咏甘蔗

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

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 咏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意思是写女子不得与情人相会的愁思,芭蕉喻情人,丁香喻女子自己,二人在异地都为不能相见而愁苦。

《代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思妇之离愁,是作者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这首诗写离愁,写得风华流美,情致宛转。不但写女主人公无心凭栏远眺,而且连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感伤。

扩展资料:

作品注释

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优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458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