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我国出现过很多文人,他们有的追逐宁静,隐逸山中;有的生性风流,狂傲不羁;但是不论怎么说,像李渔这样的文人,中国还真就出了他一个。
李渔有才自不必说,但是他的才倒是没有用在科举上,而是用在了畅销书上。
他写的故事有多畅销?畅销到当时全国遍布着他的盗版书,让他不得不亲自举家搬到盗版书大本营南京打击盗版。
《十二楼》就是这么一本畅销书。 顾名思义,十二楼的故事分为十二个,每个讲述的故事都和“楼”有关。
在李渔生活的年代,思想正是最为开放的时候,作为畅销书作家的李渔自是不会放过同性题材,在他十二楼之中,其中有一话称之为《萃雅楼》,就是讲的这方面的故事。
不过这故事虽说主线讲的是复仇,但现在看来,感情方面,这故事挺“毁三观”的。
1“毁三观”之一:有钱人皆有“龙阳之好”正如上面所说,李渔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一个楼展开的。 《萃雅楼》也是如此,故事发生在明朝,一开始作者就介绍了“萃雅楼”的状况。
萃雅楼是做“风雅生意”的,何为风雅?无非是卖书、卖香、卖花、买古董。比起其他的俗物,这四样可算是上层人士的最爱。
而萃雅楼里有三个人,一个叫刘敏叔、一个叫金仲雨以及二人共同的“朋友”——一个漂亮的男孩,权汝修。三人皆有那方面的癖好。
当然这三人之间也没有因为感情产生什么争风吃醋类的矛盾,而且这萃雅楼的生意也不错,京城权贵经常光顾,每次光顾的时候,那些权贵让金、刘两位老板站着,独叫权汝修坐着。
这又是什么缘故?原来这些权贵也都因为权汝修的容貌,对权汝修心生喜欢。
甚至连一个有头有脸的京城大人物也垂涎权汝修——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严嵩之子严世蕃。
整个故事的开头,李渔无非就是讲了一件事:权汝修作为一个男生,却因为容貌受到明朝权贵的欢迎。
不仅是普通官员,就连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对他垂涎不已。
而且受欢迎的程度,恐怕放在女性身上都略显夸张。要知道古代就算是四大美女,也没有得到过这么多权贵的垂涎。
但是这种“受欢迎”,也只是表面上的一种喜欢物品式的喜欢,和爱情却没有关系。
而在《萃雅楼》的后面,立刻就印证了这一点。
当严世蕃看上权汝修、逼着金仲雨、刘敏叔二人交出权汝修的时候,金仲雨、刘敏叔虽说是哭了一场,但还是没有犹豫地就想把权汝修交出去,以保安全,正如书中说道:
二人听到此处,就翻然自悔起来,道:“他讲得极是。”回到家中,先对汝修哭了一场,然后说出伤心之语,要他同去领价。
然而权汝修的脾气还算刚烈,果断拒绝去见严世蕃:
权汝修断然不肯,说:“除你二位之外,决不再去滥交一人。宁可把这些货物算在我帐里,决不去做 之事!”
文章看到这里的时候,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金、刘二人就像是诗中所说 “负心多是读书人” ,但权汝修这人倒是有几分感情在。
可是看到后面,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2“毁三观”之二:得不到你就把你变太监《萃雅楼》第二个毁三观的地方,不得不说,是和李渔的“封建”思想分不开的。
结合李渔在无声戏写的另一篇这方面作品《男孟母教合三迁》来看,李渔对于这方面虽然喜欢写,但存在着极强的误解。
他其中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觉得:男性既然不喜欢女人了,那他自己也需要去人道,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干净”。
所以,在故事的中间,这样的桥段就又出来了。
严世蕃得不到权汝修,就想要报复权汝修,于是他找了老太监沙玉成,替他完成报复计划。
老太监沙玉成借口修理花卉,就让权汝修到他家里去,又让权汝修喝了药酒,趁着他不清醒的时候,权汝修就被阉了。
这一桥段,算是完成了李渔对于同性的“误解”。李渔此人虽说文中的偏见歧视看来并不多,总是带着一种略为中立的语气在描述事情。
但实际上,他的文章中,充斥着很多误解——也就是说李渔虽然是个文人,但他对于这方面的书写完全只是基于一种“凑热闹”式的好奇,他根本没有想要去书写、记录什么。
就像是《十二楼》其他章节里,有更加重口的故事,譬如:
“一个男人娶了十次妻子”《十卺楼》
“古代男人通过望远镜看到大家**的一举一动”《夏宜楼》
“一个骗子骗得美女当尼姑、还骗富商给自己修寺庙”《归正楼》
其实在李渔的眼里,《萃雅楼》的同性故事不是讲述爱情,而是在他的笔下,和“望远镜”“骗子”等元素一样,是给自己的故事增添戏剧性之用。
也正因为如此,《萃雅楼》里面,根本看不出半点爱意,刘敏叔、金仲雨如此、权贵也是如此、严世蕃也是如此、沙玉成也是如此。
权汝修更是不例外。
3 “毁三观”之三:侧面反映出女性地位当权汝修醒来,发现了真相以后,他十分难过。
作为一个男性,这种事情发生了,难过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权汝修难过的不是其他,居然是:
权汝修听到此处,愈觉伤心,不但今生今世不能够娶妻……
再来比较权汝修先前对金、刘二人说的话:
“除你二位之外,决不再去滥交一人。”
也就是说,在权汝修的心中,早就有“娶妻”的打算,但“妻子”在权汝修的心中,决不算在“人”之中的。
我先前也提到过,在古代的大多数这方面文章里,即使有了感情也是不排斥娶妻生子的,因为很多人把女性当作一个附属品来看待。
在《萃雅楼》里面,这样的思想是完全体现出来了。
虽说可以和男性相处,但最后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娶女人为妻。
当然,非要评论《萃雅楼》这个故事,也不能单从感情角度分析,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体并非感情。
他的主体,在于“复仇”。
《萃雅楼》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在权汝修复仇的部分,权汝修卧薪尝胆,在沙玉成太监家里忍气吞声之余,还暗自搜集了不少关于严世蕃的罪证。
在沙玉成去世以后,权汝修入宫中,先是和皇帝身边的宫女打好关系,而后又亲自面圣,将严世蕃的罪证全部抖出。
正如文末权汝修的诗句:
“奉劝世间人,莫施刻毒心。刻毒后来终有报,八两机谋换一斤。”
其实《萃雅楼》本质上并非感情故事,他的精彩点比起感情,更多地在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男生,如何打倒了权臣严嵩之子严世蕃的故事。
也就是说他的主线,就是“复仇爽文”。
而李渔的用意肯定也是在描写封建权贵的残暴以及对于民间群众智慧的肯定以及同情,不过在此之上,李渔用了同性的色彩,让这篇故事读起来更吸引人的眼球。
在明朝,有不少作品都是这样(例如“三言二拍”),将“同性”作为一种“热点”来蹭,其实感情方面并非很认真地去写。
在《萃雅楼》中便是如此,李渔写权汝修和其他人的感情,都没有认真、详细去写,甚至连批评亦或是赞扬的态度都没有显露,就像是很普通地去写一件人间奇事一般。
所以《萃雅楼》虽说有这方面色彩,但是本质还是一篇无关感情的复仇文章。
4关于李渔以及研究由于李渔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所以每次提到古代这方面作品的时候,都绕不开李渔。
实际上李渔对于这方面不太理解,不理解他也不会去加深了解,以至于李渔的这些故事都带着他自己“封建式”的理解。
在李渔的笔下,金、刘、权三人是有情谊的,但是金、刘更是标准的商人形象,当自己的性命以及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的“利己”态度就完完全全地表现了出来。
《萃雅楼》其实就是权汝修的一场独角戏。
关于《萃雅楼》的品评,其实真的和这方面没有多少牵连,李渔根本没有把这方面当做感情来写,从一开始就能看出,李渔只是将这视为一种风气,就像他描写的权汝修一样:
玩玩可以,但老婆最终还是要娶的。
文后话:
关于《萃雅楼》,其实我先前不太想写,正如我文中所说的,其实这篇和感情关系不大。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文学描写中,这篇文章还是叫得上名号的(当然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李渔名气大), 另外是我曾看到又有论文将刘、金、权的故事曲解成三人艰险创业的故事,有些话题避而不谈总归是不可取,于是我还是分享了出来。
其实话本文学中,李渔的文笔远甩当时其他作者一大截,文风有趣且富有才气,《萃雅楼》的故事看到最后,真的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乐,这其实也是《萃雅楼》在《十二楼》那么多故事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故事。
总而言之,这篇故事当做猎奇复仇故事看不错,若是想要看感情,倒是不太赞同。
另外,李渔在这方面的故事有几篇,男性女性都有,其中除了戏剧《怜香伴》略微出名以外,其他的也都没有什么名气,我将在以后慢慢地分享出来,目的也是想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至于文章的故事内容以及价值判断,也是根据大家看过之后,需要自己判定了。
本文参考文献:《十二楼》之《萃雅楼》
感情(5)故事(57)李渔(2)
锦衣之下这部剧是越播越热了,男女主真的是好配啊,任嘉伦不演戏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一演戏浑身都是苏点;谭松韵一如既往地软萌,呆萌可爱的袁今夏×高冷腹黑的陆绎,设定简直不要太nice。当然除了男女主之外,剧中林菱也是令人关注的角色,那么林菱的身份是谁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剧中习雪饰演的林菱是个超凡脱俗,清冷孤傲的女子,她一直隐居在枫林坳,很少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林菱有条行医规定,就是誓死不救官家人,可见她跟官家人有很深的仇恨,到底林菱是谁她和官家人有什么恩怨
林菱跟丐叔是同门师兄妹,两人年轻时经常切磋医术,一个制毒,另一个解毒。林菱还有另一层身份是袁今夏亲生母亲的妹妹,也就是袁今夏小姨。
当年夏家被满门抄斩,林菱赶到的时候只看到尸横遍地,从那之后林菱就隐居起来,不问世事,但她这一生都不会救官家人,所以袁今夏带着陆绎去枫林坳求助林菱时,林菱态度很坚决,后来林菱被袁今夏的真情感动,愿意救陆绎一命。
随着林菱出场,袁今夏的家族旧案跟身世也会逐渐浮出水面,最新剧情,林菱看到镜子里的袁今夏,感觉看到了自己的姐姐,直呼两个人长得很像,可是她没有想过袁今夏就是姐姐的女儿。
林菱感情归属
林菱喜欢的人是丐叔,他们本来就是情投意合,如果不是因为年少气盛,两人就在一起了。据悉严世蕃对林菱也有意思,这倒是令人意外,在大家印象中,严世蕃是个心狠手辣,残酷无情的人,为了权势和地位不择手段,难道他也有儿女情长目前剧情还没透露严世蕃和林菱的关系,编剧把这段删掉也不无可能。袁今夏最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跟林菱相认是早晚的事,好在袁今夏还有位亲人在世,这对她来说算是一种安慰。
送徐子与谳狱江南表达了诗人的不舍离别之情。
1、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杨继盛上书明世宗,指出仇鸾提出议和,是向俺答示弱,是国家的耻辱,并逐条论述与俺答议和“十不可、五谬”。他建议惩处主张互市的大臣,“选将练兵”,认为不出十年即可以击败俺答。
2、明世宗看了杨继盛的奏书后思想受到触动,仇鸾却指责杨继盛“目不睹寇”,诸大臣则以派去和议的官员已经出发,对杨继盛的奏议加以排斥。接着,仇鸾秘密奏书,诬陷杨继盛。于是,明世宗下令将杨继盛逮捕入狱,随后将他贬为狄道(治所位于今甘肃省临洮县)典史(县府收发公文的官员)。
扩展资料:
1、《杨忠愍公全集》题作《送徐龙湾审录江南》,为杨继盛在狱中所作,慷慨陈词,婉而多风,时徐子与(即徐中行)官刑部员外郎,奉旨赴江南。
2、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人,明代政治人物,官刑部员外郎,因弹劾权臣严嵩而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