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冬天行乐文言文阅读

李渔冬天行乐文言文阅读,第1张

1 菊李渔阅读答案文言文

《菊》李渔

翻译

菊花是秋天里的牡丹、芍药。它们在品种繁多这一点上相同,在花色齐全这一点上也相同,在花期持久这一点上,菊花还超过了牡丹和芍药。自古以来种植方面的书,讲述其他的花都很简略,唯独在讲述牡丹、芍药和菊这三种花时很详细。人们都说这三种花可以等量齐观、平起平坐,我偏偏认为它们截然不同,区别就在前两者是大自然造出来的,后一个是人工造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都依靠自然,而不是人创造的。种植这两种花,不过冬天施点肥,夏天浇点水,如此而已,再也不用费什么劲了。当其开花的时候,色彩烂漫,绝不因为人对它投入的精力少而减弱它的娇美和色彩啊。菊花的美,却大部分依靠人力,较少依靠自然。种菊花的人,在它还没有种到土里之前,就要承担选种和碎石治土的工作,菊花种到土里,还有一些插标记、做记录的事情要做。花还没有发芽破土之前,就已经耗费了相当的人力。但是真正的辛苦劳累却在分秧栽种之后才开始,防旱啦,防涝啦,摘头啦,掐叶啦,去蕊啦,接枝啦,捉虫子、挖蚯蚓、防止病虫害啦,这都是在花还没开的时候,费尽人力,期待老天爷让花开得尽如人意。到花有了骨朵而又没开之前,还要时刻惦记防止雨淋、霜打,勤勤恳恳地束枝系蕊给花造型,不嫌劳苦和麻烦,不分昼夜地给花浇水,辛辛苦苦地一朵一朵地给花上色,这一切地辛苦劳累,都是为了用人力来弥补自然的不足。为了菊花,种花的人从春天到秋天,从早上到晚上,没有一刻能休息。一定要这样,菊花才能长得丰满、艳丽,堪称美观,不然的话,就长相萎琐的野菊花没什么两样,只有装点篱笆的份儿。如此说来,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既然是人的力量,却要归功于自然,把菊花与牡丹、芍药这两种不用花费辛劳的花同样对待,这不是是非不分、公私不明吗?我知道掌管花开花谢、暗中评判,从而决定哪种花好、哪种花坏的,一定是花神。自从有菊花以来,高人雅士无不竭力赞美它,我却反其道而行,并不是我非要跟陶渊明作对。种菊花的人辛苦了一年才造就了菊花,不赞美他们巧夺天工的创造力,就是只知道花好,却不知花的创造者,饮水忘源,把取水的人丢在一边,能心安理得吗?以前题诗咏菊的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提出这个想法,是为了替菊花报恩,是出于对菊花的深爱,并不是想贬低它。我曾经细心观察不辞辛劳种养菊花的老园丁,感慨于那些修身治学的文人学者。如果他们都能像园丁种菊花那样勤勤恳恳,不图安闲,磨砺身心,哪有不成为圣贤的道理呢?如果用园丁那样的恒心和耐性攻读诗书、求取功名,还愁做不了高官吗?只是文人们爱学问爱功名的心情,终究不如老园丁爱菊深切。有什么办法呢?

2 古文桂,作者李渔

翻译:

秋天里面最最香的东西,就是桂花了。树是月亮上的树(传说吴刚就在月亮上砍桂树),香味也是天上的香味道啊。但它有缺憾的地方在于,它要开就整棵树都开了,不留一点余地。我写了一篇较《惜桂》的诗里面说“把万斛(虚词)的黄金碾作灰尘(这里黄金应该指代桂花),西风一阵总吹来(西北风重要吹来的,指的是冬天总会到的)。 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早点知道花过几天都会凋谢的,为什么不将一些花留到以后再开呢)”(诗人脑子都有点秀逗,别介意)。事物到了极繁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天地万物的常理,有些人富贵荣华一蹴而成(暴发户),他们(指的就是那些暴发户)都是春天里的玉兰,秋天里的丹桂(废话讲这么多就是在说那些暴发户的富贵荣华是一蹴而成的,不会长久!)

原文: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3 翻译古文《桂》(清 李渔)

意思是:但凡那些荣华富贵是一下子就得来的人(按今天的话说,说是暴发户),都好比春天里的玉兰花,秋天里的丹桂。也就是说你这样的玉兰花再美,也只是春天里的玉兰花,很快就会枯萎的,他们这样的丹再好的丹桂,也仅仅只是秋天里的丹桂,很快 就会消退的。这是直译。

隐含意思也就是说,凡是富贵与荣华这一类东西,都一定要是自己努力积攒而来,这些来的快的东西,往往去的也很快!

“之……为”是好比……,就比如……的意思。

我是学古典文学的,相信我,没错!

多看看我的答案哦,错不了~~~~

4 秣陵水仙文言文全文翻译 李渔的《闲情偶遇》

李渔曾说:“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蜡梅为命。”

他说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如果哪一季缺了这一种花,那就等于夺了我这一季的命。而在这四命之中,数荷花第一。

所以他住杭州的时候常常要去西湖泛舟赏荷,后来到了南京买下芥子园之后,就叫人挖了一个小池,种了几株荷花,以解心头之慰。只是这个荷池常常漏水,李渔一年到头在外面奔波,一直都没时间找人去补补渗漏,荷池只能乞天施水,时满时浅,幸好荷花是个非常通情达理的美人,并没有一丝要怪罪李渔的意思,照样长得清雅丽姿,纯洁无瑕。

5 李渔《笠翁别集》文言文译文

参考译文إ

卢承庆,字子馀,是幽州琢县人。其父名赤松,曾做过隋朝的河东县令,与唐高祖李渊是故交。卢赤松听说高祖兴兵反隋,在霍邑迎见(高祖),拜官为行台兵部郎中。卢承庆容貌俊美,仪态大方,学识渊博而有才能,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唐太宗贞观初年,卢承庆任秦州参军时,入朝奏报军事情况,太宗因为他辩才杰出,提升为考功员外郎,又数次升迁至民部侍郎。太宗问起历朝的户籍情况,卢承庆完整叙述了从夏商到周隋间各个朝代这方面的增损情况,其中变化曲折,但他引经据典,所知甚详,太宗不由感叹且赞赏他。不久兼任了检校兵部侍郎,掌管五品官员的选拔,卢承庆辞让说:“官员选拔是尚书的事情,如由我掌管,将超出我的职位权限。”太宗不允许他推辞,说:“朕(我)相信你,你有什么不能相信自己的?”又任过雍州别驾、尚书左丞等官职,唐高宗永徽年间,因事获罪被贬为简州司马,一年后改升洪州长史。高宗要临驾汝汤泉,所以又拜卢承庆为汝州刺史。显庆(年号)第四年,为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职)。又因不合规定而被罢免。不久被拜为润州刺史,以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辞官归居。卢承庆临终前告诫儿子说:“生死是人生的常理,就像有清晨就有黄昏一样。我死后用平常的服饰装殓,初一、十五不要杀牲祭奠,下葬时也不用占卜吉日,用陶器陪葬就行了。棺材就用木制的,坟墓高到可以辨认(即可),墓志上只要写明所任官职、生卒年月,不用那些虚浮夸耀的言词。”卢承庆死后官加幽州都督,谥名为“定”。当初,卢承庆掌管选拔考校百官,有一名督漕运的官员因遇大风而损失遭运米粮,卢承庆考定为:“督漕运却损失粮食,评为中下级。”那人脸色自若,不辩解就退去了。卢承庆欣赏那人有宽洪的气度,改批注为:“天灾不是凭借个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评为中中级。”那人仍既没有高兴的神采,又没有惭愧的言词。卢承庆对他很嘉许,又改批注为:“宠辱不惊,评为中上级。”卢承庆能表彰别人的优点,大多像这样。إ

李渔说:“卢承庆之所以几次更改考评,是出于怜惜人才的好意,但他的心意虽值得嘉奖,行为却不可以效仿,考虑到恐怕会让后世人大开反复无常的风气。凡是那些因为受贿而改‘下级’为‘中级’、‘中级’为‘上级’的人都会说:‘我打算做卢承庆罢了。’这就是改公案为私利之门了,而私利正是循私舞弊的根结所在。不必说循私舞弊的事情不能做,即使是为大众兴办有利的事业,也不能在规定的法制之外随便动手啊。”

6 《兰》李渔文言文翻译

李渔《芙蕖》原文《芙蕖》(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

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

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1荷钱:初生的小荷叶。2逸致:情趣。

3迨(dài):等到,到,及。4目:看,这里有观赏的意思。

5数:几 6逸致:情趣 7迨:及,等到 8菡萏(hàndàn):未开的荷花 9异馥(fù):异香 10袅娜:轻盈柔美 11零落难堪:七零八落很不好看 12娇姿欲滴: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 13日上日:一天又一天 ;日,一天,一昼夜译文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

'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无人问津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

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它那无穷的逸致情趣了。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停止。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人们耳朵和眼睛观赏的,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

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著名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江苏如皋人,祖籍浙江兰溪。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

7 芭蕉李渔的文言文翻译

李渔的《芭蕉》,出自其名著《闲情偶寄 种植部》。

原文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合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乃竹上止可一书,不能削去再刻;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之用。予有题蕉绝句云:“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此芭蕉实录也。

译文

房子周围只要有些空地,就应该种芭蕉。芭蕉能让人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跟竹子的功效一样。王子猷偏爱竹子,未免漏掉了芭蕉。芭蕉比竹子更容易成活,成活率大约是竹子的十倍,一两个月就可以长出树荫。坐在笆蕉树下面的人,男女都可以画入图画,而且能使亭台楼阁,都染上绿色。“绿天”的称号,真不是随便叫的。竹子上可以刻诗,芭蕉叶上可以写字,都是文人随身的纸张。竹子上只可以刻一次字,不能削掉再刻,然而芭蕉叶上就可以随时写随时换,可以一天反复写几种题目。有时还不用自己去洗,老天会用雨来代劳,这叫做天授笺,不该只给怀素一个人用。我有一首关于芭蕉的绝句:“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这是芭蕉的真实写照。

8 (清代李渔《水仙》的原文及翻译

作者介绍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

汉族,浙江金华兰溪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2613664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

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编辑本段水仙原文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①: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②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③尽,迨④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⑤购无资,家人曰:“请已⑥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⑦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⑧购之。注释①时:季节,季度。

②秣陵:指南京。③质:抵押。

④迨:等到。⑤欲:想要。

⑥已:停止。⑦反:通“返”返回。

⑧珥:用玉做的耳饰。⑨金陵:指南京编辑本段译文水仙这种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

一个季节夺走了我的一种花,这就是夺走了我一个季节的生命。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

记得丙午年的春天,无富余钱财过年,当时穷困潦倒,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我说:难道你们是想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

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编辑本段情感文中两次提到“家人”,就从侧面反映出“我”的爱花如命。同时文中的首段也提到“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更体现出作者对水仙的喜爱溢于言表。

  描写战争的诗: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代表作,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实际为一首五律,反映从军的辛苦。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

                                      汪榕培教授于2017年9月11日下午3点去世。

昨天下午,在一篇题为《汪榕培自述》的文章中得知汪先生辞世的消息,心中颇有些不平静,感叹英语界又一位大牛的离去。虽然从未有机会一睹汪先生的尊容,甚至至今也未曾拜读过他的作品,但却对其人其事略有所知,怀有一种对翻译前辈的敬仰。

汪先生是我们系主任朱源老师博士阶段的导师,我当初考研时搜索朱老师的相关资料,知道了“汪榕培”这个名字,也知道他跟朱老师一起翻译了一些中国古典文学著作。朱老师一直专注于典籍英译,目前正在翻译李渔的作品,据他说每日坚持翻译几百字,算是对师门的传承。

汪榕培是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会会长,在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和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译著颇丰,先后完成了《英译老子》、《英译易经》、《英译诗经》、《英译庄子》、《英译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英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英译陶诗》、《英译牡丹亭》、《英译邯郸记》、《陶渊明集》、《邯郸记》、《吴歌精华》、《评弹精华》、《昆曲精华》、《苏剧精华》等译著,其中8种已入选《大中华文库》,为当今典籍英译翻译家中被选最多的人;毕其功于20年,翻译完成汤显祖“临川四梦”和《紫箫记》共5部戏剧,《英译汤显祖戏剧全集》于2014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汪先生为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把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带向世界,把东方文明的瑰丽,呈现给所有的英语读者。让外国人遇见中国的“莎士比亚”,听懂中国戏剧传递的故事。

从事翻译的人都知道翻译实非易事,而若要传达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则更是难上加难。中国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着璀璨绚丽的文学,但外国人对这些文化、文学的了解程度异常低下,这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国优秀作品译出工作做得不够,限制了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如今,我们已经再次成为GDP排名第二的经济强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但我们的软实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输入步伐大大滞后。“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开创了新的机会,经贸构建起来的舞台之上,应该由文化来唱戏,经贸交流离不开文化的共享互鉴。我们需要把更多中国的典籍译成其他语言,让我们祖先的智慧在另一种语言中重新绽放出活力,所以,我们也需要更多像汪先生这样的译者,踏踏实实投身于典籍英译的事业中来,为文化之火的熊熊燃烧添柴加火。

谈到这里,其实现实并不乐观。如今我们的中文功底,尤其是古文功底整体呈现出大大下滑的趋势,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当代翻译的问题是“母语太差”。我们开始无法真正读懂自己民族的文学了,怎么还敢志大才疏地扬言要译出来,传播出去?中文不好可以慢慢提高,只要用心去做,多付出一些精力,多花一些时间,日久天长总会有好的译作出来。只是这一点也已经很难做到了,愿意去做这件事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学文翻译的市场太小,难度大,报酬又低,译者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去翻译畅销书,或商业文件。文学翻译,尤其是古典文学翻译,如今更像是在靠情怀来支撑,靠理想来维持。没有内在的冲动,也没有外在金钱的诱惑,典籍英译的事业就越来越少有人来染指。汪先生和朱老师这类人是可贵的,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这类人,需要依靠他们的智慧和付出把推动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汪先生一生译作等身,也培养出了许许多多像朱源老师这样的学生,传递着典籍英译的火把,值得我们献上崇高的敬意!

除了译作流传于世之外,汪先生治学严谨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后辈去学习。在着手翻译汤显祖的《牡丹亭》时,汪榕培52岁。为了更好地读懂这部作品,他向当时还健在的汤学泰斗徐朔方教授,以及古典戏剧史专家赵山林教授请教。当时的徐朔方已经年过七旬,与汪榕培未曾谋面,却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写信回复汪榕培的问题,将自己对《牡丹亭》的理解和盘托出,还为最终成稿的 《牡丹亭》 题写了序言。汪曾感慨道:“是前辈和学者的鼓励和支持,促使我务必精益求精,对译文进行润色,绝不匆忙付梓。”这种精神大概也影响了作为学生的朱源。在给我们讲《翻译概论》这门课时,朱源老师突然聊起自己翻译李渔作品的经历。他在着实翻译李渔《十二楼》时,跑到李渔老家浙江金华和李渔后来待过的杭州、南京等地参观李渔的故居,查找当地图书馆珍藏的资料,甚至还找到了李渔的后人,希望能对李渔的生平有个全面的了解,更好地理解李渔作品中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译者对作者的生平、为人和作品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更好地完成翻译,以译者与作者产生的共鸣,促成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共鸣。汪先生的这种精神影响着他的学生,也通过他的学生们影响着更多的人。是的,当大家都向着好的方向努力时,事情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结果也会因此改变。

汪榕培先生一生致力于典籍英译和英语教学,翻译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培养出许许多多的杰出人才,这些作品像一张张扬起的风帆,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推波助澜;这些学生们,活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其中有些人接过了他手中的火把,带着他们共同的志向继续前行。人如其名,汪先生的一生如同一颗茂盛的榕树,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片青绿,为后来者撑起了一片阴凉。

李渔的作品有《怜香伴》、《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甲申纪乱》、《清明前一日》、《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等。

1、《怜香伴》

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也是夫妻样。从今世世相依傍,轮流作凤凰,颠倒偕鸾帐。

2、《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

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

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

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

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3、《甲申纪乱》

昔见杜甫诗,多纪乱离事。感怀杂悲凄,令人减幽思。

窃谓言者过,岂其遂如是。及我遭兵戎,抢攘尽奇致。

犹觉杜诗略,十不及三四。请为杜拾遗,再补十之二。

有诗不忍尽,恐为仁者忌。初闻鼓鼙喧,避难若尝试。

尽曰偶然尔,须臾即平治,岂知天未厌,烽火日已炽。

贼多请益兵,兵多适增厉。兵去贼复来,贼来兵不至。

兵括贼所遗,贼享兵之利。如其吝不与,肝脑悉涂地。

纷纷弃家逃,只期少所累。伯道庆无儿,向平憾有嗣。

国色委菜佣,黄金归溷厕。入山恐不深,愈深愈多崇。

内有绿林豪,外有黄巾辈。表里俱受攻,伤腹更伤背。

又虑官兵入,壶浆多所费。贼心犹易厌,兵志更难遂。

乱世遇雈苻,其道利用讳。可怜山中人,刻刻友魑魅。

饥寒死素封,忧愁老童稚。人生贵逢时,世瑞人即瑞。

既为乱世民,蜉蝣即同类。难民徒纷纷,天道胡可避。

4、《清明前一日》

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

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

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

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5、《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

年来世事如狂澜,谭文容易谭兵难。儒臣动云娴武略,一夫攘臂心先寒。

武定先生文进士,平时不喜谈戎事。立朝功业尽文章,诵读无惭酬所志。

一旦宣威拥节旄,到时贼炽民啼号。八闽禹甸无留土,三浙人心若沸潮。

先生单骑临危地,昼夜披坚躬执锐。车辙经过险路平,螳螂齑粉无完臂。

砥柱东南杖一身,金瓯不损天难坠。试问中原亿万家,阿谁不赖屏藩蔽?

我游吴越泛钱塘,纵观鱼丽瞻烽燧。所见纷纷异所闻,逢人屈指陈三异。

一异危疆反太平,眼观战斗心无惊。民心恃有一人在,由他风鹤生疑兵。

二异军兴不加派,鼓腹依然清世界。不似他邦物力穷,稻粱输尽余稊稗。

三异焦心人不老,更比当年颜色好。轻裘叔子不知寒,善饭廉颇终日饱。

问公何以得如斯?答云利害非吾知。委贽便将身许国,捐躯何待出兵时。

尝胆拟将仇作馔,茹荼自觉甘如饴。壮哉此语真难得,义声流自忠肝出。

天下安危系一人,公肥不虑封疆瘠。弹指仙霞入内庭,闽山荡尽无遗窟。

滇黔楚蜀尽来归,不问而知功第一。但祝分茅不离兹,凭公世守江南北。

千载重生郭令公,床头叠满儿孙笏。

李渔的简介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我亦有思,未尝有梦。

你若有思,一同入梦。

这句话是句谚语。古代有这句话的相关解释。以下是古代的相关解释:

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不仅认识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导致梦境,而且认识到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做梦。

有哪些心理因素会引起人的梦境呢?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言论来看,感知、记忆、思虑、情感、性格都会影响梦的产生及梦的内容。

但论述较多的是思虑、情感、性格对梦的影响。

扩展资料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俗语故事

汉明帝时,汝州有个秀才名叫张劭,听说明帝求贤,便去洛阳应举,在路上一个客店里,听得邻房有呻吟声,一问才知道是个应举的秀才病了,看看待死,店家怕传染,不敢去看他、招呼他。张劭说:“我也是个去应举的人,总不能见死而不救!”

于是为他延医并悉心照料,那人渐渐地好将起来,半个月后已能起床行动,只是试期已过。那人名叫范巨卿,他说:“我自病了,却拖累你误了大事,心中不安。”

张劭说:“大丈夫义气为重,功名富贵算得了什么?”

两人便结义为兄弟,分别了各自回家。这日是重阳节,巨卿说:“明年此日,我一定到贤弟家中,登堂拜母,更谋一晤。”

张劭说:“你来,我家村居,一定宰鸡蒸黍等你。”

一年过去了,看看又到重阳,张劭早早起来宰鸡、蒸饭、沽酒以待。他弟弟说:“范巨卿住在楚地,相距千里就算守约,也可能迟到一两天,哪有这么准时的呢?”

张劭说:“巨卿是信义之士,岂能失约?”

于是从早等到天黑,只在村头眺望,不肯回家吃喝。渐渐月亮西沉,这一日竟自过去了。

张劭大哭道:“巨卿必是死了,不然决不会不来。怪不得我这几夜总梦着他死了呢!”

他弟弟说:“古人说‘囚人梦赦,渴人梦浆’,这是你念念在心,才会做这梦。”

张劭说:“巨卿乃诚信的人,岂能无故失约?我必去看他。”

于是千里奔波赶至楚地,范巨卿果然已死了半月余——原来他事忙,记不得日子,待到重阳,知已经失约了,他说:“人不能日行千里,魂魄却是可以的,我还活着干什么?”就在这天自杀了。张劭凭棺大哭,说道:“范兄,范兄,你为重信义而死,我失了良友,还活着干什么?”也拔刀自杀了。这件事被人们传为忠于友情的佳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231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