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关于芣苢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芣苢的诗句,第1张

1请找出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诗句各三句

、《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朱熹《诗集传》: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

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相思、愁怅之情。兴在这里就起到了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加深抒情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诗中的兴没有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下文也没有什么联系。例如,《黄鸟》的“交交黄鸟,止于棘,止于楚,止于桑。

与下文的子车家的三个儿子为秦穆公殉葬没有联系,兴就起到了提示、渲染一种气氛,帮我们完成从日常生活到诗歌欣赏的过度作用。 人们常常把比、兴两种表现手法截然分开,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比兴两种表现手法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诗中是有一定联系的,例如,《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由叶子的鲜嫩而至的枯黄,来比喻感情生活的幸福而至的痛苦,这里的兴就具有了比的作用。

兴在诗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失去它,诗歌也就失去了美学价值,失去了感染力。

2《诗经》中的《桃夭》《芣苢》《蟋蟀》《柏舟》《黍离》各自的文章

《诗经》中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和“兴”,“赋”就是“敷陈其率而直言之”;“比”就是比喻;“兴”又叫做“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赋:《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起兴:《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其他:《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重章叠句的形式

3诗经中有首《芣苡》,其中写到: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采集的芣苡是薏苡,一种草名,可食。

出自——周朝佚名《诗经·国风·周南·芣苡》。

原文: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采呀采呀采得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掖起衣襟兜回来。

《芣苡》是古代中国妇女集体采摘野生植物时合唱的歌,再现了她们采集劳作的过程。首章写开始采;第二章写采的方式;第三章写满载而归。全诗十二句,只换了六个动词,便把她们采摘芣苡时的连续动作以及由少积多的情况描写出来了。同时从轻快的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

扩展资料: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等十一首诗,有东周作品,也有西周作品。武王灭商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意思是(《书·洛诰》)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统治东方诸侯。

《周南》当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国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

搜狗百科—芣苡

4“芣苢”的古诗带拼音和声调的有

原文及注音fú yǐ芣 苢-诗经·国风·周南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cǎi zhī采 采 芣 苢, 薄 言 采 之。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yǒu zhī采 采 芣 苢, 薄 言 有 之。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duō zhī采 采 芣 苢, 薄 言 掇 之。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luō zhī采 采 芣 苢, 薄 言 捋 之。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jié zhī采 采 芣 苢, 薄 言 袺 之。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xié zhī采 采 芣 苢, 薄 言 襭 之。注释采采: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薄言:发语词,无义。

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译文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车前草(芣苢):。

5诗经·周南·芣苢

这要与后面的芣苢结合起来理解。

芣苢:就是车前草,

采采:美好、繁盛的样子。文选祢衡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清文廷式贺新郎别拟西州曲词:「采采芙蓉愁日暮,又天涯芳草江南绿。」

《诗》言“采”者不一,“采”的后面,通常总有事、有情,如《唐风》之《采苓》,如《小雅》之《采菽》《采薇》《采绿》。唯独《芣苢》,“采”的本身,就是故事,也就是诗的全部。这里边没有个人的事件,如心绪,如遭遇,却是于寻常事物、寻常动作中写出一种境界,而予人一种平静阔远的感觉。钟惺所谓“此篇作者不添一事,读者不添一言,斯得之矣”,是抉得此诗之神。每一章中更换的几个字,虽为趁韵,却非凑韵,倒是因此而使诗有了姿态,有了流动之感。诗原本可以歌唱,那么《芣苢》若配了乐,调子一定是匀净、舒展、清澈、明亮的。如今止剩了歌辞,而依然没有失掉乐的韵致。

我赞成王力先生的说法,不能按现代语法解释古代文字。古代文字只有用古代语法解释,才能反映当时的写作意思。

6请举出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诗句各三个

1、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2、比: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兴: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扩展资料

文学意义

总之,关于“赋、比、兴”的研究,除了穿凿说诗的消极影响外,它的积极意义是:通过长期地研究和探讨,不仅认识到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各自的特点,它们在文学创作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而且认识到广博的生活阅历、真挚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现等等对于它们的重要性,以及意余言外的浓郁诗味对于读者产生强烈美感的重要性。

这样,就使得关于“赋、比、兴”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善,在创作中的表现和运用日趋丰富和完美。这些对于创作规律的认识,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

7诗经中跟水有关的诗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淇奥》

《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教案# 导语《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即车前子,古人认为车前子可以治妇女不孕或难产之症,这使得文中的主角是妇女顺理成章,同时也由此映射当时社会和谐稳定,才会出现这样洋溢欢乐的景象。以下是 无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六课《芣苢》课文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六课《芣苢》教案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对《诗经》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其表现手法了解很少,这需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去努力改变。

 素养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概括诗歌的主旨,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用语言为我们描绘的美妙意境,从小便萦绕在我们心头,培育着我们的民族心,文化根。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朴素而浪漫的时代,一起感悟这首《芣苢》诗歌。

 二、文化常识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1)体例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 

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2)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一)预习检查:朗读之,初识《诗经》

 1听朗诵,划分节奏,标划重音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自由朗读,感悟情感 

 (二)细想之,理解意思

 1这首诗讲了什么意思呢首先要理解这些字。(边说边展示:采、有、掇、持、袺、撷)请大家先看第二章里的两个字,“掇”和“持”,谁来说

 明确:只看注释还不能充分领略到汉字的奥秘,有时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学汉字。“掇”右边有四个“又”字。(出示“又”的古字)在古代,“又”字指的是手。从字形上看,“掇”字包含这么多手,指很多手在不停地拾取。 

“掇”是一个一个地摘,而“持”是一把一把地摘。  

“捋”指从茎上成把成把地向下抹东西。

 2再看“袺”,同学们又有什么发现

  明确:都是衣字旁。“袺”加个“页”就是“撷”,而且“页”是繁体字。这两个字与衣服有关。当时老百姓的衣服是这样的。上衣长到膝盖,腰间有腰带,类似现在人穿的风衣款式。这两个字意思也接近。(请同学用动作演示一下“袺”和“撷 ”)就是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字的意思都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就好懂了。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别忘了借助下面的注释。 

 3翻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持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4这首诗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重章叠句”中仅仅换了六个字。这六个字究竟妙在哪里呢? 

明确:这六个字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把姑娘们采摘的动作形象地写了出来。这六个字的顺序是不能换的。而且,诗歌相似的结构,反复再现了姑娘们采芣苢时的动作和欢快的心情。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情景的推进来写的。《芣苢》是一首劳动的歌谣。姑娘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颗颗“掇之”,一把把“持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撷之”,这一个完整的采摘过程,就是通过这六个动词体现出来的。 

 (三)涵泳之,揣摩意境 

 1这首诗虽短,却很动人,我们还可以读得更有味道。怎么读呢清代学者方玉润先生教我们这样读—(课件出示: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反复品味。在平心静气、反复品味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明确:风和日丽中,三三两两的美丽姑娘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绿得鲜亮,她们喊着:“咱们一起采芣苢吧!”一开始,姑娘们是一颗颗掇之,芣苢太多了,姑娘们兴致勃勃,一把把持之,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撷之,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对歌,清亮的歌声在田野里飘荡。

    读诗,要“平心静气”“反复涵泳”;读诗,也要“抓紧节奏”“用心揣摩”,这样才能听到美妙的声音,看到生动的场面,这才是真正的会读诗。你们看,风和日丽中,三三两两的女子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山遍野的芣苢,情不自禁地吟起来。    

 2 现在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姑娘们采摘时的场景和心情,你会用哪个字说说理由。    

 明确:

 “欢”,采摘的过程是欢快的,采摘的场面是欢乐的。 

 “喜”,整首诗传递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 

 “乐”,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快乐地劳动。 

 (四)学吟之,感受意韵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诗的源头是歌谣。姑娘们一边采着野菜,一边唱着歌谣。怎样读出其中的味道呢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刚才所做的动作集体起立,边朗读诗歌边做动作,深化对诗句涵义理解,齐声朗读,读出热闹,读出欢快 

  四、文本研究,对比阅读

  任务活动:《十亩之间》与《芣苢》在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明确: 

 ①呈现诗经时代女子劳动场面的窗口   

 《芣苢》写的是周地妇女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季外出采集芣苢的场景。芣苢,即车前子,在各地方言中又称车轮菜、车前草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可食用,实可作药,有清热、明目、止泻、祛痰之效。整首诗直接用首句重复的手法,大量突出妇女们在采集芣苢时的动作,让人透过那些既简单又丰富且步步递进的动作,来看出劳动的紧张、热烈与心情的欣喜、欢快。   

 《十亩之间》妇女们的采桑劳动似将结束,在疲劳与满足之中,自有一种悠闲与宽缓的闲情。当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后,她们以平静而满足的心情呼唤同伴回家作息。在桑林中,她们闲闲地归还,在桑林外的田野上,她们背篓携筐,迟缓地消逝在田野的深处,留给我们后代读诗者一个闲淡的背影。 

 ②省略与留白的典范   

 《芣苢》一诗,省略了时间、地点、人物,甚至省略了劳动者除了手之外的其他部分,而只突出了采集劳动中手的丰富动作,但就是这一系列丰富、准确、互为关联的动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诗经时代的劳动场景,同时把我们的思绪自由地引向了奇妙之境。   

 《十亩之间》虽有人物,但没有明显的动作,没有具体的活动,只突出了一种宽闲而迟缓的情状,以及一种归还家园的向往与抒情。但就这寥寥四句虽无关具体的哼唱,却勾画出一个阔大的情感的存在,两情相悦者在其间自有天地,得大欢喜。 

 五、体悟劳动,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明确: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六、感悟劳动,从我做起 

  写作练习: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六课《芣苢》知识点

 一、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二、常识

 芣苢:植物名称,即车前子,也称当道、牛舌草、车轮菜、蛤 蟆衣。全草和种子皆可入药。三国时期陆玑曰其叶可鬻作茹。北宋苏颂说它“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如鼠尾。花甚细,青色微赤,结实如葶苈,赤黑色,五月五日采,阴干。今人五月采苗,七月、八月采实”,“然今人不复有啖者,其子入药最多”。

 三、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大家一起采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芣苢已经有了哎。

 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轻轻把它掖进怀。

 四、注释

 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以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人们似乎并不快乐。

回望过去:成群结队的农人,以广阔的水田为画布,用嫩绿的秧苗做画笔,于一起一伏间,一畦畦,一垄垄的稻田瞬间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他们尽管劳累,但脸上的神情是欢快的。

麦收时节,人们在烈日与酷暑中,头顶草帽,肩搭毛巾,手持镰刀在金黄的麦浪中,你追我赶,争先恐后。

一片片麦子顺势躺倒,农人们擦擦被汗浸湿的脸颊, 抬眼望一望无垠的麦田,丰收的喜悦悉数写在脸上,他们是幸福的。

现如今,田野上,春种时节田野上充斥的是播种机插秧机,秋收时节田野里轰鸣的是收割机,打谷场上是脱粒机。

家庭里:洗衣有全自动洗衣机,熨衣有蒸汽挂烫机,刷锅洗碗有洗碗机消毒柜,拖地有扫地机器人,厨房有破壁机,电饼铛,微波炉,电烤箱,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人们整天开着汽车,吃着大餐,吹着空调,刷着手机,但人们快乐吗?幸福吗健康吗?

对工作无休止的抱怨,对孩子对爱人各种不满,导致我们身心俱疲,失眠、易怒, 我们的生活似乎并不快乐,并不幸福。

有人说,你之所以不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因此,享受简单生活,以劳动充实你自己,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

最近,读了《诗经》中《芣苢》这首诗,深以为然。这种劳动带给人的快乐虽沉寂许久,读来却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首诗以整齐的句式,轻快明朗的节奏,粗朴无华的语言, 为我们描绘出三五成群的田家妇女,于风光旖旎之日,平原绣野之中,欢快如花间蝴蝶般,采摘车前子的情景。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采呀采呀采起来。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采呀采呀采到了。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一片一片摘下来。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一把一把捋下来。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提起衣襟装起来。

 郁郁葱葱的车前子啊,我们一起来采摘,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中的民歌大都采用重章复沓的手法,《芣苢》中更为突出,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断变化,其余诗句重章复沓,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美。

切合采摘芣苢劳动的轻快动作节拍, 从他们轻快的动作,欢愉的歌声中读出了他们的喜悦。这是采摘劳动带来的快乐情趣,这是歌唱者丰收的喜悦,这是现代人遗失的美好体验。

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是啊, 他们为何那么心旷神怡,把繁重的田间劳作看得如此快乐呢,我想应该是他们都有一颗简单的心吧!

我曾有疑问,这群女子采摘车前子干什么呢?查阅古籍,一种观点是车前子可以“受胎多子,且治愈难产”,另一种说法就是它可以治疗麻风病。还有人说他们采野菜的目的就是为了充饥。

这首民歌选自《诗经》(《周南》),反映的周代的百姓的生活状况,那个时期生活的困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治病也好,充饥也罢,生活的艰辛略见一斑。

但这样一群为家中的茶米油盐小心算计的主妇们,能在这样简单的劳动中体验到如此的快乐与幸福,这是何等的一种心态啊!

你之所以不快乐,不是你拥有的太少,是因为你想要的太多。 放下贪念,放下攀比,你就会拥有简单的快乐。

到劳动中去寻求快乐,不去计较工作中得失;到劳动中寻求快乐,不去计较夫妻之间谁付出的多少,到劳动中寻求快乐,不去计较邻里间小嫌怨。

你会发现,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心情越来越快乐!

读书笔记8,读《诗经》第八篇芣苢有感

文/徐志海

芣苢

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

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这是百度里的注解,由于是古诗,繁体字太多,还有诗意难理理解,所以把他们全盘托出。

这首诗六行,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六行现代诗。全诗三章十二句,运用了六个动词即采、有(即扭,个人见解为扭断的意思,同扭谐音)、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很形象且很有画面感的农村妇女劳作的图画。

刚开始读之,不知何意。仔细读了百度诗意以后才知道其实是在歌颂妇女的贤惠、勤劳,大无畏无惧、火辣、豁出的形象。这是我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这首诗的情景的。这个场景很有一番顾问互答的感觉。

怎样个顾问互答的感觉呢?

你看那春末夏初之际,在田野之中张大婶像老顾问一样的说道,“刘家小媳妇,你看这红薯叶,只掐它的龙头嫩芽。这样捋在手中,食指和大拇指成锐弧度,掐住龙头一提嫩芽就断了,不用扯红薯秧。秧有根,它还会生长,龙头掐了还会生长且生命力更旺盛。所以你不用怕,放心大胆的掐。”

这时只听到“嘭呀”一个“嘭呀”一个的生音,相比是刘家新媳妇,学会了掐红薯叶了。

正在陶醉着,身后面有人喊道,“张大婶,这还有更鲜嫩的红薯叶呢?快来这采!”

“这嗓门,我一听就知道是王二嫂。”张大婶提了提沾满露水的袖子,对着刘家新媳妇微笑了笑,同时转过身来,回道,“哎,他二嫂,我们这就过来。”说着把衣袖揙起来,再把红薯叶捋顺在随身携带的编织袋里。说道,“走,咱们过去。”

张大婶,二嫂子带着刘家新媳妇,在红薯地里摘红薯叶的形象映入我眼帘。

这一勤劳、勇敢的“女兵”形象,在传统的“传、帮、带”的传统概念中,用形象诠释着中国的古老传承。我想故而“像形字”就是这样研发创意出来的吧。

耳目一瞬间,让我想起了湖北作家段吉雄。他的文章“红薯叶”应该也是这样诠释着中国先民们的善良、朴实和大自然和谐共生存的见解吧。

一段故事记录了一段范畴,一首诗境记录了一段相似的前段。在每年的芝麻快长成之际,芝麻叶正茂盛之时,在乡林、在农村,都会有农村妇女形象的善良之举:就是摘芝麻叶。

摘芝麻叶的纯熟连贯动作,就犹如“采啊采采芣苢”的样子,和深入芝麻地里的场景。

虽然此诗,讲的是采芣苢,说到了妇女形象。但是作为药材的芣苢,也确实有对女人病的好疗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芣苢也就是药物学家鉴定的车前草。车前草有清热解毒,利尿,医治小肠热乃至尿道炽热,等功效。

我想古人认为啊,车前草能医治女人身上的病,所以对于宫颈,月经疼痛,尿道感染炽热有很好的功效。

现在人们研究表明车前草有抗菌、利尿、抗氧化、抗炎、修复受损细胞、减肥、保肝、降血糖调血脂、抗消化性溃疡等作用。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车前草是古代西周女人的护身修复法宝。通俗点说,就是西周爱美丽的女人都喜欢采芣苢,即车前草。

既然女人们这样喜欢芣苢,应该也可以当做礼品送给心爱的男人。芣苢是车前草,在古代可以泡茶喝,也可以当做现代人最爱的红薯叶炒着吃,摊馍吃。

车前草喜好生长在水边或者潮湿的地方,如果把车前草比作“美人草”,那么,爱美的女人更应该用之“美人草”,爱之“美人草”,采之“美人草”。

嗅观此诗,有一种芳香旎迷的景象,你看那秀丽山川,一片平沃之间,有一群采啊采啊芣苢的善良淑贞的小女人,她们一起唱着山歌跟水流,今天采摘车前草,明天晒干泡茶喝。

真是天地平沃,一片秀丽,天人合一永远美丽、动人、新鲜的感觉。

那天,那人,那山,那片河流,那一筐筐一篮篮的车前美人草,正在歌谣着:勤劳、勇敢,明天更美好!

从诗的侧面反应出来了,采摘人的熟练技巧,同时又烘托出来热火朝天的感觉,所以豁达的人性出来了,又喜欢生长在水边,属于阴柔之性,又是女人的赠品,所以我称它谓“车前美人草”。

曾经有人这样试着用白话解释诗意,即:

采了又采车前草,采了此草没烦恼

采了又采车前草,采了它就开口笑

采了又采车前草,不伸长手够不着

采了又采车前草,滑着茎秆采更好

采了又采车前草,衣襟兜着不会掉

采了又采车前草,掖起衣兜回家了

这样反复重叠和反复咏唱,是更加对诗歌的韵律相吻合以及感情流露的加深。

今晚读诗最大的见解,就是深刻的认知了一次车前草的意义和它内在的国学精髓。

晚安好梦!祝自己香梦随草。

20181119夜

读完《诗经·国风·周南》,为其中充溢着的美好情感感动着。

“周南”是当时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范围包括洛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地区。

《国风·周南》是《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包括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11首诗。

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男子日思夜想,梦中与该女子鼓琴、弹瑟、起舞,不亦乐乎,醒来黄粱一梦。

第九篇《周南·汉广》: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之永矣,不可方思。

描写主人公偶遇“游女”产生感情,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

第六篇《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最好的你。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女子嫁到丈夫家才算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意味着夫妻要把共同构成的家当做自己的家,生儿育女,和睦相处。

第三篇《周南·卷耳》:丈夫外出服兵役,常年不在家,妻子日思夜盼丈夫能早日平安回家。丈夫凯旋而归,在归途中表现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十篇《周南·汝坟》: 丈夫外出为朝廷服劳役,常年不回家,妻子在家劳心劳苦,无依无靠,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回来。但回来后却不能久待,还要离家。

时光在流失,但人类的美好情感是永存的。

 《诗经_周南___》的写作背景及诗歌主旨如下:

一、《关雎》

背景故事:

1、《关雎》的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诗歌主旨:

2、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

二、《葛覃》

背景故事: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认为是讲后妃之德的。而方玉润《诗经原始》对毛序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说:“后处深宫,安得见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间鸟鸣丛木景象乎?”

诗歌主旨:

人们常爱用“多义性”来解说诗意,这其实并不准确。“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当诗人作诗以抒写情志之时,其表达意向应该是明确的,不可能存在迥然不同的多种含义。但是,诗人用以表达情志的词语,却往往是多义的。 

三、《卷耳》

古诗主旨:

《《卷耳》佚名 古诗》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佚名 古诗》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佚名 古诗》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注疏》曰:“《《卷耳》佚名 古诗》,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余冠英《诗经选》云:“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卷耳》佚名 古诗》,当是岐周大夫于役中原,其妻思念之而作。”

 《国风·周南·芣苢》

 先秦: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圈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注释

 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

 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有:取得。

 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扩展阅读:诗经经典名句

 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本意是她赠与我木瓜,我用佩玉报答她。比喻得到别人的好处而予以更好的回报

 2、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邶风·燕燕》

 弗及:指看不见。这个姑娘要远嫁,一路远送到原野。遥望身影渐不见,串串泪珠如雨连。女子一朝远嫁,从此分别,家人会十分伤感。

 3、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兢兢:恐惧貌。业业:感到危险的样子。霆:霹雷。句意:如同在雷霆的包围之中,感到危险和恐惧。现在指小心谨慎、认真负责为“兢兢业业”。

 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邶风·击鼓》

 有个文雅的君子,他努力进修学业,就像切断骨角制成骨器一样,又如磨光象牙一般,似雕琢美玉,又和磨制石器相同。后以“切磋琢磨”比喻人们在学业德行上应当互相商讨研究,取长补短。

 5、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诗经·邶风·绿衣》。

 绿外衣啊绿外衣,绿外衣里有着黄衬里。心里的忧伤啊,何时才能停止。诗中的主人公看着爱妻为自己精心缝制的衣服,不禁睹物思人,引起了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诗人以借物抒情的方法,通过对绿衣的反复咏叹,抒发了对亡妻的真诚怀念之情。语句虽朴实,却感人肺腑。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金秋之季,拂晓时分,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一位男子来到河边,翘首伫立,找寻那个人,那个人在河那一方。抒发了诗人对所怀念的女子可望而不可及的苦闷心情。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我曾对你发誓,无论生死离合都永不变心。我紧握着你的手,要与你白头偕老。用以形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或表达山盟海誓。

 扩展阅读:诗经简介(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48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