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侦探小说大师。1890年9月15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逝世于英国牛津郡的沃灵福德家中,安葬在牛津郡的圣玛丽教堂墓园,终年85岁。
阿加莎·克里斯蒂开创了侦探小说的“乡间别墅派”,即凶杀案发生在一个特定封闭的环境中,而凶手也是几个特定关系人之一。欧美甚至日本很多侦探作品也是使用了这一模式。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局限于侦探小说,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长篇推理小说,21部短篇或中篇小说选集,15个已上演或已发表的剧本,3个剧本集,6部以笔名玛丽·维斯特麦考特发表的情感小说,2部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发表的作品(包括记录异域生活的回忆录1部,宗教题材的儿童读物1部),1部自传,2部诗集,2本与侦探俱乐部的会员作家们合写的长篇推理小说(2本共3部)。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而将所有形式的著作算入,只有圣经作者与威廉·莎士比亚的总销售量在她之上。至今其著作曾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突破20亿本。在法国,截至2003年,她一共卖出4,000万本法文版的著作,为法国书籍销量纪录保持者,远胜于第二位法国大文豪左拉的2,200万本。她是公认的“侦探小说之后”(Queen of Crime),对英国侦探小说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和富争议的启发。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部分小说都曾搬上银幕,部分著作,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和《尼罗河谋杀案》等更多次改编成**和电视作品。英国BBC电视台曾经拍摄不少关于波罗和马普尔的故事,曼彻斯特的格拉纳达电视台(Granada Television)后来亦以大卫·苏歇(David Suchet)饰演波罗,拍摄电视剧。在2004年,日本NHK电视台甚至把波罗和马普尔的故事改编为动画,称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侦探波罗与马普尔》(Agatha Christie's Great Detectives Poirot and Marple)。 下列年份是小说首次出版的时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短篇小说在英国和美国经常会被重新收录结集,故有时会出现重复。
1920年代
1920 《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史岱尔庄谋杀案》(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波洛登场)
1922 《暗藏杀机》/《年轻冒险家》/ 《隐身魔鬼》(The Secret Adversary)(汤米与杜本丝登场)
1923 《高尔夫球场命案》/《高尔夫球场疑云》(Murder on the Links)
1924 《褐衣男子》(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
1924 《首相绑架案》/《波罗探案》/ 《波罗出击》(Poirot Investigates)(短篇集)
1925 《名苑猎凶》/《烟囱大厦之谜》/ 《烟囱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mneys)
1926 《罗杰谋杀案》/《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罗杰疑案》/ 《罗杰.艾克洛命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1927 《四大魔头》/《四巨头》/ 《四大天王》(The Big Four)
1928 《蓝色列车之谜》/《蓝色特快上的秘密》(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1929 《七面钟之谜》/《七面钟》(The Seven Dials Mystery)
1929 《鸳鸯神探》/《犯罪团伙》(Partners in Crime)(短篇集)
1930年代
1930 《神秘的奎恩先生》/ 《谜样的鬼艳先生》(The Mysterious Mr Quin)(哈利·奎恩先生登场,短篇集)
1930 《牧师公馆谋杀案》/《寓所谜案》(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马普尔**登场)
1931 《斯塔佛疑案》/《斯塔福特疑案》/《神秘的西塔福特》/ 《西塔佛秘案》(The Sittaford Mystery/ Murder at Hazelmoor)
1932 《古屋疑云》/《悬崖山庄奇案》/《海滨古宅疑云》/ 《危机四伏》(Peril at End House)
1932 《星期二俱乐部谋杀案》/《死亡草》/ 《13个难题》(The Thirteen Problems/The Tuesday Club Murders)(短篇集)
1933 《埃奇威尔勋爵之死》/《人性记录》/《十三人的晚宴》/《不祥的宴会》(Lord Edgware Dies/Thirteen at Dinner)
1933 《死亡之犬》(The Hound of Death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未在美国出版)
1934 《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34 《李斯特岱疑案》/《金色的机遇》/《李斯特岱奇案》(The Listerdale Mystery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未在美国出版)
1934 《为什么不问埃文斯?》/《悬崖上的谋杀》/《为什么不找伊文斯?》(Why Didn't They Ask Evans/The Boomerang Clue)
1934 《派恩探案》/《惊险的浪漫》/《帕克潘调查簿》(Parker Pyne Investigates/ Mr Parker Pyne Detective)(短篇集)
1934 《三幕悲剧》(Three Act Tragedy/ Murder in Three Acts)
1935 《云中奇案》/《谋杀在云端》(Death in the Air/Death in the Clouds)
1936 《ABC谋杀案》(The ABC Murders)
1936 《美索布达米亚谋杀案》/《古墓之谜》/《美索不达米亚惊魂》(Murder in Mesopotamia)
1936 《底牌》/《牌中牌》(Cards on the Table)
1937 《哑证人》/《沉默的证人》/《死无对证》(Dumb Witness/ Poirot Loses a Client)
1937 《尼罗河谋杀案》(Death on the Nile)
1937 《幽巷谋杀案》/《巴石立花园街谋杀案》(Murder in the Mews/Dean Man's Mirror)(短篇集)
1938 《死亡约会》(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38 《波罗圣诞探案记》/《波罗的圣诞假期》(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
1939 《杀人不难》(Murder Is Easy/ Easy to Kill)
1939 《无人生还》/《十个小黑人》/《童谣谋杀案》/《孤岛奇案》/《十个印第安小孩》/《一个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Ten Little Niggers/Indians)
1939 《The Regatta Mystery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与其他重复;未在英国出版)
1940年代
1940 《丝柏的哀歌》/《H庄园的一次午餐》(Sad Cypress)
1940 《牙医谋杀案》/《一,二,缝好鞋扣》(One, Two, Buckle My Shoe/The Patriotic Murders)
1941 《艳阳下的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恶》(Evil Under the Sun)
1941 《谍海》/《桑苏西来客》/《密码》(N or M)
1942 《书房女尸》/《藏书室女尸之谜》/《藏书室的陌生人》(The Body in the Library)
1942 《魔手》/《平静小镇上的罪恶》/《幕后黑手》(The Moving Finger)
1943 《五只小猪》/《啤酒谋杀案》/《五只小猪之歌》(Five Little Pigs/Murder in Retrospect)
1944 《零时》/《走向决定性的时刻》/《本末倒置》(Towards Zero)
1944 《死亡终局》/《死亡终有时》(Death Comes As the End)
1945 《万灵节之死》/《死的怀念》/《闪光的氰化物》/《魂萦旧恨》(Sparkling Cyanide/Remembered Death)
1946 《空幻之屋》/《池边的幻影》(The Hollow)
1947 《大侦探十二奇案》/《大力神的丰功伟绩》/《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赫尔克里的十二道任务》(The Labours of Hercules)(短篇集)
1948 《涨潮时节》/《遗产风波》/《顺水推舟》(Taken at the Flood/There Is a Tide)
1948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与其他重复)
1949 《畸形屋》/《怪屋》/《畸屋》(Crooked House)
1950年代
1950 《谋杀启事》(A Murder Is Announced)
1950 《三只瞎老鼠》(Three Blind Mice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未在英国出版)
1951 《他们来到巴格达》/《巴格达风云》(They Came to Baghdad)
1951 《The Under Dog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与其他重复)
1952 《清洁妇命案》/《清洁女工之死》/《麦金堤太太》(Mrs McGinty's Dead)
1952 《镜子魔术》/《庄园迷案》/《弑手魔术》(They Do It with Mirrors/Murder with Mirrors)
1953 《葬礼之后》/《葬礼变奏曲》(After the Funeral/Funerals Are Fatal)
1953 《黑麦奇案》/《黑麦满口袋》(A Pocket Full of Rye)
1954 《目的地不明》/《未知的旅途》(Destination Unknown/So Many Steps to Death)
1955 《国际学舍谋杀案》/《外国学生宿舍谋杀案》(Hickory Dickory Dock/Hickory Dickory Death)
1956 《假戏成真》/《古宅迷踪》/《弄假成真》(Dead Man's Folly)
1957 《命案目睹记》/《杀人一瞬间》(450 from Paddington/What Mrs McGillycuddy Saw)
1958 《无妄之灾》/《奉命谋杀》/《无辜者的试炼》(Ordeal by Innocence)
1959 《鸽群中的猫》/《校园疑云》/《鸽群裹的猫》(Cat Among the Pigeons)
1960年代
1960 《雪地女尸命案》/《雪地上的女尸》/《哪个圣诞布丁》(The Adventure of the Christmas Pudding)(短篇集;未在美国出版)
1961 《白马酒店》/《白马酒馆》(The Pale Horse)
1961 《Double Sin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与其他重复;未在英国出版)
1962 《破镜谋杀案》/《迟来的报复》(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The Mirror Crack'd)
1963 《怪钟疑案》/《钟》/《怪钟》(The Clocks)
1964 《加勒比海疑案》/《加勒比海之谜》/《加勒比海疑云》(A Caribbean Mystery)
1965 《柏翠门旅馆》/《伯特伦旅馆之谜》(At Bertram's Hotel)
1966 《第三位女郎》/《公寓女郎》/《第三个女郎》/《第三个单身女郎》(Third Girl)
1967 《此夜绵绵》/《长夜》/《无尽的夜》(Endless Night)
1968 《颤刺的预兆》/《拇指一竖》/《煦阳岭的疑云》(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
1969 《万圣节前夜谋杀案》/《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万圣诞派对》(Hallowe'en Party)
1970年代
1970 《天涯过客》/《法兰克福机场怪客》(Passenger to Frankfurt)
1971 《复仇女神》/《复仇的女神》(Nemesis)
1971 《The Golden Ball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与其他重复;未在英国出版)
1972 《旧罪阴影》/《旧罪的阴影》/《悬崖迷案》/《问大象去吧》(Elephants Can Remember)
1973 《命运之门》/《死亡暗道》(Postern of Fate)(汤米与杜本丝最后一案)
1974 《波洛早年案件》/《蒙面女人》/《波罗的初期探案》(Poirot's Early Cases)(短篇集)
1975 《幕》/《落幕》/《帷幕》/《谢幕》(Curtain)(大侦探波洛最后一案,40年前写成)
1976 《沉睡谋杀案》/《死灰复燃》/《神秘的别墅》/《死亡不长眠》(Sleeping Murder)(马普尔**最后一案,40年前写成)
1979 《马普尔**晚年案件》/《马普尔**探案》/《马普尔**的完结篇》(Miss Marple's Final Cases and Two Other Stories)(短篇集;未在美国出版)
1990年代
1991 《情牵波伦沙》《Problem at Pollensa Bay》(短篇集;未在美国出版)
1997 《丑角的茶具》《The Harlequin Tea Set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未在英国出版)
1997 《残光夜影》《While the Lights Last and Other Stories》(短篇集;未在美国出版) 以笔名玛丽·维斯马科特所著浪漫爱情小说:
1930 《巨人的面包》(Giant's Bread)
1934 《半成画像》(Unfinished Portrait)
1944 《消失于春天》(Absent in the Spring)
1948 《玫瑰与紫杉》(The Rose and the Yew Tree)
1952 《女儿情深》(A Daughter's a Daughter)
1956 《负担》(The Burden)
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写的其他作品:
1924 《梦之路》(The Road of Dreams)(诗歌)
1973 《诗》(Poems)
1977 《自传》(An Autobiography)
以笔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所著作品:
1946 《情牵叙利亚》(Come, Tell Me How You Live)(游记)
1965 《星光闪耀伯利恒》(Star Over Bethlehem)(诗歌和儿童故事)
合作作品:
1931 《The Floating Admiral》,与G K Chesterton、Dorothy L Sayers和其他侦探俱乐部成员合著。
戏剧:
1928 Alibi
1930 Black Coffee
1936 Love from a Stranger
1937或1939 A Daughter's a Daughter(从未上演)
1940 Peril at End House
1943 Ten Little Indians
1945 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46 Murder on the Nile/Hiddon Horizon
1949 Murder at the Vicarage
1951 The Hollow
1952 The Mousetrap
1953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4 The Spider's Web
1956 Towards Zero
1958 Verdict
1958 The Unexpected Guest
1960 Go Back for Murder
1962 Rule of Three
1972 Fiddler's Three(原本计划出小说,取名《Fiddler's Five》。但最后写成了戏剧,这也是她最后一部剧作。)
1973 Aknaton(早写于1937年)
1977 Murder is Announced
1981 Cards on the Table
1993 Murder is Easy
2005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广播剧:
1937 The Yellow Iris
1947 Three Blind Mice(改写自The Mousetrap)
1948 Butter In a Lordly Dish
1960 Personal Call 改编**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字可说和**分不开,因为她笔下的角色,好像白罗、马普尔**、汤米与杜本丝、哈利·奎恩等等,统统都被搬上大银幕。
1928 Die Abenteuer GmbH(The Secret Adversary)
1928 The Passing of Mr Quinn
1931 Alibi
1931 Black Coffee
1934 Lord Edgware Dies
1937 Love From A Stranger
1945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1947 Love From A Stranger
1957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60 The Spider's Web
1962 Murder, She Said(蓝本自 450 From Paddington)
1963 Murder at the Gallop(蓝本自 After The Funeral)
1964 Murder Most Foul(蓝本自 Mrs McGinty's Dead)
1964 Murder Ahoy!(改编自**剧本)
1966 Ten Little Indians
1966 The Alphabet Murders(蓝本自 The ABC Murders)
1972 Endless Night
1974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东方快车谋杀案)
1975 Ten Little Indians(《无人生还》/《十个小黑人》/《童谣谋杀案》/《孤岛奇案》/《十个印第安小孩》/《一个都不留》)
1978 Death on the Nile (尼罗河上的惨案)
1980 The Mirror Crack'd
1982 Evil Under the Sun (阳光下的罪恶)
1984 Ordeal by Innocence 1988 Appointment with Death
改编电视剧
1938 Love from a Stranger
1947 Love from a Stranger
1949 Ten Little Indians
1959 ATen Little Indians
1970 Murder at the Vicarage
1980 Why Didn't They Ask Evans
1982 The Spider's Web
1982 The Seven Dials Mystery
1982 The Agatha Christie Hour
1982 Murder is Easy
1982 The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83 Partners in Crime
1983 A Caribbean Mystery
1983 Sparkling Cyanide
1984 The Body in the Library
1985 Murder With Mirrors
1985 The Moving Finger
1985 A Murder Is Announced
1985 A Pocket Full of Rye
1985 Thirten At Dinner
1986 Dead Man's Folly
1986 Murder in Three Acts
1986 Murder at the Vicarage
1987 Sleeping Murder
1987 At Bertram's Hotel
1987 Nemesis
1987 450 From Paddington
1989 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
1989 Agatha Christie's Poirot
1989 A Caribbean Mystery
1990 Peril at End House
1990 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1991 They Do It With Mirrors
1992 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
1994 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
1995 Murder on the Links
1995 Hickory Dickory Dock
1996 Dumb Witness
1997 The Pale Horse
2000 The Murder of Rodger Ackroyd
2000 Lord Edgware Dies
2001 Evil Under The Sun
2001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2001 Murder in Mesopotamia
2003 Sparkling Cyanide
2004 Five Little Pigs
2004 Death On The Nile
2004 Sad Cypress
2004 The Hollow
2004 Marple
2004 The Body in the Library
2004 Murder at the Vicarage
2004 Appointment with Death
2005 A Murder is Announced
2005 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2005 Cards on the Table
2005 Sleeping Murder
2005 Taken at the Flood
2006 After the Funeral
2006 The Moving Finger
2006 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
2006 The Sittaford Mystery
2007 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法语)
改编电脑游戏
2005 《无人生还》/《童谣谋杀案》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2006 《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2007 《尼罗河惨案》Death on the Nile
2012年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三读)读教材目标: “一共有多少”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教材上呈现的一个小朋友两手分别拿着3枝与2枝铅笔的情境,这是他们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数学加法的雏形,也是学生认识加法意义的基础,由于情景中的操作动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演示、体验,所以学生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就有了一个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这种熟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学生所喜欢的小熊猫吃竹子的情景,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兴趣进行探究吃竹子的小熊猫和没吃竹子的小熊猫一共有多少,进一步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并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体会数学的抽象作用和。之后 用 3+2=5 这个算式来表示, 渗透了不同的含义的事情可用一个抽象的算式来表达的数学思想。读教材前后联络:学生在一单元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会表示和比较10以内的数,本单元包括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1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还会在本册七单元中学习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一年级下册还将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应用。读教材纵向知识上的逻辑联络: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加法的意义、运算及应用,是学习运算的起始,后续将继续学习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及更大数的运算和应用。 2、学情分析(五知) 已知: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想知:学生想知道一共有多少?能知:学生能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难知:能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怎知:结合实际情景,通过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二、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三、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络。四、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五、学科核心问题及学科核心问题群设计结构图: 六、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合在一起”的过程 1猜谜汇入。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 “小黑人,尖尖头,走起路来全靠头;直著走,横著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学生猜谜底:铅笔。此环节用生动有趣的谜语汇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数学情境中,为提出加法问题做铺垫。 2说一说,提出问题。课件出示笑笑左手拿着2枝铅笔,右手拿着3枝铅笔。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说出笑笑左手拿着2枝铅笔,右手拿着3 枝铅笔。提出的问题可能有多种多样,抓住:一共有多少枝铅笔?适时板书。老师肯定学生: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一共有几支铅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 3数一数,一共有几枝铅笔老师说:请同学们数一数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枝铅笔?(课件出示图二:笑笑两手一共拿着5支铅笔。)(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尽 受到把两个数合起来的过程。我在谜语汇入后直接丢掷问题:你能出什么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即便是学生现在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不太恰当也没有关系,让他们明白“这就是数学问题”就足够了。(二)说一说,数一数,有几只熊猫? 1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总结出:有3只熊猫吃竹子,2只玩耍,一共有几只?抽象概括,用圆圈表示熊猫,数一数。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符号代替法来代替生活中的实物,先画3个圆圈表示3只熊猫,再画2 个圆圈表示2只熊猫,合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有5个圆圈。(这一环节是对第一环节的深入和提升。同样表示“合起来”,这一环节增加了用圆圈代表熊猫,画一画,数一数的内容。由具体到抽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稳步推进,让学生的认知自然过渡,水到渠成。)(三)认识加法算式,明确加法的意义老师:把铅笔合起来,把熊猫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2=5 学生齐读算式:3加2等于5 教师讲解:算式中的“+”叫做加号。请你用自己熟悉的物品,说一说3+2=5 (这里的认一认环节属于纯知识性的教学。所以我运用了讲解法来引导学生读一读加法算式,认一认加号,举例说一说3+2=5意义。目的是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四)运用加法含义,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2自主练习,用学具摆一摆 3列出算式,填一填。4班级汇报交流结果。(这一环节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把两个数量合起来的过程,深入理解加法表达的意义。)(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试一试。(1)一共有多少?通过看图,学生基本会正确列出加法算式,但是由于角度不一样列的算式也不一样,只要讲出道理都应该值得肯定。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第一步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第二步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三步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2)说一说。用1+4=5讲故事,根据四幅图给的素材,讲一讲1+4=5的意义。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己编的故事。班级汇报交流。 2练一练。(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2+3=5 ,3+2=5两种情况,教师在集体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表示的意义,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这一环节包括基础性练习(试一试)和综合性练习(练一练12)结合每道题目的不同特点,灵活的选择处理方法,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把练习中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演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演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 一共有多少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
铅笔,圆片若干,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资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 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
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来是5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
表示”+” 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 读作 2加3等于5 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2 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3 摆一摆,算一算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生互问互答
5 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 巩固练习书P25 第1和2
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作业设计:
4+1= 1+3=
算出答案并说说每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影象---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影象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资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动作变化讲给我们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
3.师讲解:我们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可以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达: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课件出示) 好,请大家数一数。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4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熊猫乐园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板书:3,再板书2。 请同学们开启学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图中的熊猫摆一摆,点一个学生上台用圆片摆,贴在黑板上。(注意各贴在3和2的上方) 同学们摆得真整齐!老师提问题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你们数一数。生答。 请同学们看大萤幕,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熊猫乐园图,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大家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师再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用一个数学符号把数字3和2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 6.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这个符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做“加号”(板书:加号),请同学们一起读两遍。它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强调:我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7师:板书“=”,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记得真准!它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么,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5,师在黑板上板书5。 8师:(课件出示:3+2=5 ) 这个算式在数学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这边的3只熊猫,那么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课件出示读作:3加2等于5)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师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师再问,大家一起回答。 9.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请表扬一下自己!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摆出来。 (1)指一名学生上台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其他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说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1),最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第2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说出加法算式。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小鸭子摆一摆第3幅图!谁来说一说,这道加法算式老师应该怎样写?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师:刚才大家的学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收好学具,坐好看大萤幕,老师接下来带大家去停车场参观一下!(大萤幕出示停车场)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先完整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图和文字中提取数学资讯的好习惯)你能说说3+1=4的意思吗? 2.师: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做《课中操》) 4.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25页,师读题,生接着做练一练1-6题。做完点学生一一汇报。 5.师:明明小朋友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举手! (出示大萤幕,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大家听讲很认真,发言很积极!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回家后把你找到的加法问题讲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改变教材呆板图画出示方式,尽力由情态图变为动态教师的动作表演(将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举一反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棒摆小朋友图、熊猫图,得到等于5的两个算式。最后把圆片图当做检验学生摆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摆的想法,多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络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使学生在宽松 、愉悦的环境中,酝酿创新的火花。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演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演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 一共有多少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
铅笔,圆片若干,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资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 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
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来是5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
表示”+” 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 读作 2加3等于5 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2 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3 摆一摆,算一算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生互问互答
5 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 巩固练习书P25 第1和2
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作业设计:
4+1= 1+3=
算出答案并说说每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影象---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影象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资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动作变化讲给我们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
3.师讲我们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可以用一个数学问题来表达: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师课件出示) 好,请大家数一数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4师:下面,老师带大家到熊猫乐园里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师在黑板上板书:3,再板书2 请同学们开启学具口袋,用小棒代替图中的熊猫摆一摆,点一个学生上台用圆片摆,贴在黑板上(注意各贴在3和2的上方) 同学们摆得真整齐!老师提问题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你们数一数生答 请同学们看大萤幕,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熊猫乐园图,谁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给大家提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引导学生说出问题,师再课件出示:一共有多少只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要回答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用一个数学符号把数字3和2合起来(师在黑板上板书“+”) 6.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这个符号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对,它叫做“加号”(板书:加号),请同学们一起读两遍它在算式中读“加”,表示把数或物体合起来的意思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师强调:我们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就要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7师:板书“=”,这个符号它叫什么名字同学们记得真准!它是我们学过的等号,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的意思那么,3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呢用数字几表示生回答5,师在黑板上板书5 8师:(课件出示:3+2=5 ) 这个算式在数学上叫加法算式算式中的3表示这边的3只熊猫,那么2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课件出示读作:3加2等于5)请同学们齐读两遍师问: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完整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师再问,大家一起回答 9.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棒!请表扬一下自己!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请同学们看看第一幅图,请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子上迅速摆出来 (1)指一名学生上台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其他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先说说自己摆的过程,再说出算式(课本中“摆一摆”1),最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2)师:请你们用小棒摆一摆第2幅图,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指名说出加法算式看着这道加法算式,谁来回答,一共有多少朵小花生答 (3)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小鸭子摆一摆第3幅图!谁来说一说,这道加法算式老师应该怎样写大家一起回答: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师:刚才大家的学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收好学具,坐好看大萤幕,老师接下来带大家去停车场参观一下!(大萤幕出示停车场)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先完整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培养学生从图和文字中提取数学资讯的好习惯)你能说说3+1=4的意思吗 2.师:瞧!一群小鸟正在叽叽喳喳唱歌呢!你能用加法算式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吗(指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并列出算式) 3.下面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吧(做《课中操》) 4.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到25页,师读题,生接着做练一练1-6题做完点学生一一汇报 5.师:明明小朋友听说大家今天学会了加法题,很想邀请大家去做客可他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想请你们找找他家里的加法问题愿意帮助他的同学请坐举手! (出示大萤幕,分大组比赛说,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大家听讲很认真,发言很积极!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爱观察的孩子,回家后把你找到的加法问题讲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改变教材呆板图画出示方式,尽力由情态图变为动态教师的动作表演(将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在一起),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举一反三,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尝试用棒摆小朋友图、熊猫图,得到等于5的两个算式最后把圆片图当做检验学生摆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这样摆的想法,多次体会加法的含义 整堂课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紧密联络现实生活的具体现象和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学具的运用,使学生在宽松 、愉悦的环境中,酝酿创新的火花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