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第1张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沟通交流。而这种沟通交流是出于我们情感上的一种需要而进行的,同时我们运用语言来表达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  那么什么是情感呢?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现象。而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它提倡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这种动力功能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增力功能,二是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多岁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讲,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同时,情感也是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用情感效应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英语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情感教育的三要素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应充分运用以下三方面的情感素质,即教师本身的情感素质、教材资源的情感素质和学生的情感素质。

1教师本身的情感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他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同时又是活动中的交流者和管理者。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善于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师的兴趣爱好,甚至性别、年龄,乃至服装、发型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有力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些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考验都可能导致教师形成强大的心理学压力,从而引发许多负面情绪。然而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努力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正在成长发展着的学生,而情感是可以传染和传递的。当教师产生挫折感并且表现为不良的情感时,教师消极的情感会使他的学生受到其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调节不良的情感,提高教师的情商,始终保持一种良好心境。同时教师应当多方面的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助于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只要教师善于运用自身的优势,一定可以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情感,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2教材资源的情感素质

英语(新标准)这一套教材选取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如hobbies, friendship, entertainment等都是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中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相一致,因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将教材内容具体化,根据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显形或隐性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是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学科的课程由其特殊性,英语教材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信息量大,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理解,而且能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英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提高教学效率。

3学生的情感素质

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这是因为由我们的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所面对的是由个性差异显著的学生个体所组成的庞大学生群体,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但是身心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年轻人。同时,他们身上还保留着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使他们对一切新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教育的作用

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教师的情感因素,教材的情感因素和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消极的情感不仅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汝州市夏店乡初级中学)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较少,一周几节课的见面也是被教学内容塞的满满的,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我想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1熟记班级每个同学的名字。当代中学生表现欲、尊严欲十分强烈,他们渴望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熟悉他、了解他、注意他。尤其是受他尊重、崇拜的老师。所以,当我们担任某个班任课老师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记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并能在课堂上一一对号入座。认识、熟悉我们的每一名同学不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而且对于我们灵活开展教学,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班主任常沟通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与学生交往最频,走的最近、了解最多,任课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是桥梁。与班主任常沟通、了解学生的自然状况,如家庭经济条件、性格特点、学习程度等对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因人而异的与学生处理好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3.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

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如果特意安排一则耽误学生学习时间,二是拘谨不自然。课间十分钟恰是学生放松休息的时间,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和谐宽松的谈话氛围,每次下课后,我都有意的留下来,遇到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讲讲,没问题就与他们聊点别的。如对语文课的感觉、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状况等。刚开始学生对我敬而远之,问则答不问则无语。时间长了、熟悉了,许多心里话也就往外掏了。通过这样的沟通不仅与学生的感情拉近了,而且从他们的谈话中还能获得许多有意义的帮助。

4.讲究批评艺术。

当代中学生绝大多数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从小娇生惯养,个性都很强,往往听不了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且我所在的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都较差。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违纪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如果此时课任老师批评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里,从此失去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尤其是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学会批评艺术驾驭课堂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刚毕业时,我在这方面做的也很失败,以为自己当了老师,就应该遵循严师出高徒的古训。遇到学生课堂犯错误,我便当众大声训斥,甚至一气之下把学生赶出教室。记得2006年,在我教的语文课上几名同学在座位上偷偷玩扑克,被我发现后,我不仅在课堂上大发雷霆,没有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一气之下把他们送交政教处,当时几个参与的学生都受到了学校的处分。从此后我不仅与这几名同学结下了怨,在他们的影响下,全班同学与我的关系也变的紧张,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严中有爱、耐心细致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避免当众挖苦,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自我教育的机会,切不可推卸作为任课教师的教育责任。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教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教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相反,学生和某位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某位老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脉搏,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就一定会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的开展起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最佳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的语言、动作、手势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使学生产生幸福和愉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给每位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从何想起的,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设置疑问,解答疑问,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劲头就足了。

三、引导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对哪门功课感兴趣,对哪门功课不感兴趣。平时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道:“我们的孩子学数学没有灵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对某一门功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学习数学,平时都是毫不费力地解答数学题,并且成绩比较好,与此相联系的是经常得到教师和父母的夸奖,也相应地巩固了他对这门功课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需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把每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充分吸引学生,使学生学懂弄通,逐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有了进步及时给以表扬,不断激励起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优化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力求拿出个人在处理教材和安排教学步骤上的最佳思路。

1、注意创设课堂导语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就能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比如,教学《黄河颂》一文时,我采用这样的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此段导语,言简意赅,充满激情,寥寥数语,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轻松欢快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这有利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激发思维,引起联想,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留下想象的空间。

2、引导思维升华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学便进入了中间阶段,即讲读课文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未必不可,但如果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是必要的,它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优化课堂组织过程。

所谓“引导思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维。教师首先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学、文体常识,引导学生读课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去思考,然后在文章难点处设疑,组织讨论,对段意、层意、中心思想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作出概括;最后对课文做归纳,使学生明确全文知识点,体会文章的风格和特色。在课堂教学中,为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分析,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了提问的形式,对每个问题都作了精心的设计。

教师还可以尝试以“点评课文”、“课文续写”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升华学生兴趣。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且用语简洁。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习效果。五、指导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度到“会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处处为学生着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这种教学风格的表现是,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的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相比内向型性格的教师而言,外向型性格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采用情感型教学风格。

酸碱中和反应课堂结尾的感情升华,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中和反应的应用之一是用于医药。此时,教师出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陈香胃片,并说明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和碳酸镁。让学生说出它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在听、说、读、写中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情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教育;思考运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心理反应。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呢?

一、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应该具备情感素质

实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在教师。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要有发自内心的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保持积极、深厚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教师在是非、好坏、善恶、美丑、爱憎、荣辱等问题上要有正确的观点、鲜明的态度。唯能如此,语文教师才能言传身教,通过教学,在学生身上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做到入情、入境、入化,充分进入角色,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再次,教师要善于表情达意,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艺术,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把课文里的和自己心里的思想情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总之,要花气力上好语文课,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教学技巧,还需要有良好的情感调控力。

二、加强情感教育,语文教学题中固有之义

从语言的具体运用来说,“言为心声”,任何人说的话都反映他内心的某种情感,从文章学上说,“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可说涉及了过去和现在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从教学的主体和客体来说,师生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中,面对充满情感涟漪和波涛的教材,面对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不可能不产生种种情感体验。如课文《一件小事》,这是一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小说中的“我”反映了作者的某些思想,如谴责军阀统治,严于解剖自己等。文中的心理描写对表现“我”的思想感情起到很好的作用。作品中的“我”对车夫的举动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感到自己的渺小,赞扬了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和“我”严肃的自我批评的精神。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听、说、读、写教学时,都应该遵循语文教学“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的规律,加强情感教育,并把它与语言、思维的教学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进行情感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新举措

我国著名语言专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课堂因为真实而美丽。课堂关注的应是学生真切的感受,情绪的体验,语文学习的幸福感。初中语文课情感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我们应该把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当做一个重点。因为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它包含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赞美,对勤劳勇敢的祖先的崇敬,对以乳汁和血汗哺育我们的广大人民的感激,对国内外一切敌人的仇恨,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执著追求……一个人只有热爱祖国,才能不遗余力去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甚至为了祖国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宝贵生命。初中语文教材里有关爱国主义的篇目约占30%,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部分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应贯穿于课文的讲解之中,教师讲解课题,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包括情感的熏陶。如在讲解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时,笔者始终抓住中心词语“爱”字来创设情境,母亲爱我、爱孩子们、爱叔伯妯娌、亲戚邻居,更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民族并支持革命;我爱母亲,更爱民族与革命,并决心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爱”。抓住这个中心词语,渲染以“爱”为核心的情感基调,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以激发。所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触“境”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以展示课文中的形象、意境为手段的情感教育,其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容易形成教学的感情基础。而根本的是,美育能使人的思想、性格、语言、行为更加“完美”。语文教材是美的丰富宝藏,里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千姿百态的社会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缜密深邃的科学美,准确生动的语言美,高尚感人的行为美,值得我们把它们开掘出来,用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责任编辑 一 觉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和谐不是事物各个分散部分外在的联合在人感知中的印迹,而是它们基于本质联系的内外统一和相互渗透通过感知在人的感情和理智中产生的一种积极反映。和谐为美,则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激发创造热情,促进人主动全面发展。基于对和谐的认识,当今国家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许多学校也在进行和谐校园建设的探索。而我认为英语教学中创造和谐更是学生自身发展和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情感和谐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情感和谐指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具有能动性,蕴含着巨大情感、认知和智能能力。课堂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这种能动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各种潜力就会得到充分挖掘和发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师生关系恶劣,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就会受到抑制,各种潜力就会被埋没,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且课堂上的和谐,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信任、支持,消除彼此间的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发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情感和谐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人与人主体之间进行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交际化的课堂中,我们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励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思想交流、创造性地使用英语。可是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轻松愉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往往是,教师竭尽全力备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出较为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的确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在真正要运用英语交际或创造性运用英语交际的阶段,学生却往往不如人意地表现为无话可说或不知该怎么做;即使能说一点也只停留在只言片语上,而且还词不达意,远远达不到自由交流的目标。

在对比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分析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时,我们发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创设语言情境的关键,决定整个课堂的交际氛围,即英语课堂上融洽的、开放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交际化的关键。

三、如何创建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交际也就更为活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我们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提高自身内功,做称职导演

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具备很强的用英语进行交际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相当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理论并能恰当地将他们运用于教学中。这样才能吃透大纲,把握教材精髓,把握重点、难点,把复杂内容条理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困难句子浅易化。在交际化的课堂中,教师应根据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扩展性、趣味性和生活性的话题,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便学生在话题中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既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又复习巩固、创造性地应用新旧知识,能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外语知识,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2调适自身情绪,树亲民形象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情绪饱满或善于调控,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融洽;而不良情绪可能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诱发学生焦虑心理,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因此教师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和谐。如果教师将自己的不良情绪迁移至课堂,动辄发脾气、对学生极不耐烦,学生将会产生抵触情绪,一方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认知。如果教师带进课堂的是得体的装束、微笑的表情、关爱的眼神、饱满的情绪、优美的语言,学生将会被吸引、被感化,并主动参与、设计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乐学”。

3摆正自身位置,建平等关系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充当灌输者,而应该作为“传授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交际合作者”和“心理治疗者”。热爱、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格上平等,以便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4接纳不同声音,不随便说“No”

学说英语出错是自然的、正常的、必然的,在交际化的课堂中,教师不应引导过多、有错必纠。要与学生交流,就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信息存在,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课堂控制应有一定的宽松度,允许学生的话题有稍许的拓宽。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回到主题,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学生话题。对于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多宽容、善引导;应先肯定、再纠错。这样有利于学生减轻运用目的语时怕出错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语言习得的成功率。

5关注特殊群体,不歧视“差”生

每个班上也许都会有这么一些学生,他们或基础相对薄弱,或学习习惯不佳,或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如果漠视他们,从不或很少关注他们,他们的自尊心将会倍受打击;他们的主动性和进取心会受到抑制;教师如果讽刺挖苦他们,不但会引起课堂气氛的恶性循环,还会引发他们对教师的不满和对优秀学生的排斥,从而影响他们与教师、与同学的正常交流。所以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从思想上否认“学困”生学不好,他们只是学习慢了一拍,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的。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这是教师的职责,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进步,让学生共同提高。

(责任编辑:郑 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59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