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点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而作者传达的这个知识,就是说明点,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思想。那么怎样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
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点。俗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先看总标题:《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关神奇的克隆技术的知识介绍,以揭开“克隆”的秘密;再看内容,全文用了四个小标题:克隆是什么、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绵羊“多利”、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只要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点。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点。例如《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克隆,除了我们前面说的抓小标题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样就没有小标题),我们也可以根据四部分的内容结构把它归纳出来。即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与好处等。
另外可抓住说明的顺序弄清说明点。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顺序的,人们认识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顺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有助于弄清说明的中心。例如这篇课文主要是阐述事理的,无疑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读精析——细部研讨方法点
要想把事物事理说清说透,就肯定离不开说明方法。因此阅读说明文,就应当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并搞清楚各种说明方法的联系和作用,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我们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可以先从全文上提领各部分的说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览无余。
二是可以抓住重点段落,精要分析具体的说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情感点
与其他文体一样,说明文中也同样“说”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也正是我们理解课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学习这篇课文,既要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更要从中学习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还要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精心组织材料,把“克降是什么”“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介绍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融入自己的赞赏之情和严肃思考。具体地说,本文既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科学知识,又展现了包括我国科学家在内的“科学精神”,同时又引领读者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时,我们就要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加以体味。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0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名师指津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各地中考试卷来看,说明文阅读测试的考点有:1.认识并把握说明的对象,概括其特征;2.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3.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4.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整体理解说明的内容,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6.阅读图形,辩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内容设计表格;7.从结构上分析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8.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悟、发现或创造、发明。
做好说明文的阅读,首先要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相关常识,如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九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说明文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分说、总结、过渡、照应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等。其次要从整体着眼,准确地抓住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了解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探寻文段的组合规律,概括文段内容。最后还要结合文段内容,运用联想、想像、推理、印证等方法进行个性化表达。对我有帮助
36回答者:热心网友 | 回答时间:2009-10-19 17:45 |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2006-11-26 求翻译这篇关于铅笔的说明文! 39
2009-12-2 一篇关于铅笔盒的说明文
2009-10-31 铅笔盒的说明文 92
2009-11-15 求自动铅笔说明文
2008-1-4 有关铅笔自述的说明文
查看同主题问题: 说明文 铅笔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20以米开朗基罗或达芬奇的作品为例谈谈你对涂绘,线性艺术的认识。0回答5对《安妮日记》的主人公说几句话,谈谈作品某一方面的内容对自己心灵2回答蒙娜丽莎是世界上()的肖像画,它的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0回答就是说你怎么苦练画画的,50字要全面,体现励志勤学0回答10郭汝愚画的什么花、什么鸟、诗及意2回答老师您好,请问您能帮忙做个签名吗? 我叫赵杨 只要大气点就好!在此0回答石青布是什么0回答慈济宫里的雕刻的医者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3条
铅笔是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的文具了。我们可以用铅笔写字,素描,作记号等等,而现在的毕业考试中,铅笔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了!传统的铅笔是圆柱形的,中间是六边形的的石墨芯,而现在出现了一种“自动铅笔”,由一根笔管和一跟极细的笔芯构成,由于它的方便使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T"指的是Top,即在同性恋关系中担任更加主动、掌控权力的一方。在男同性恋关系中,通常指在性行为中扮演主导的角色。
"H"指的是Bottom,即在同性恋关系中担任相对被动、接受性行为的一方。在男同性恋关系中,通常指在性行为中扮演被动的角色。
"P"指的是Versatile,即在同性恋关系中兼有Top和Bottom的双重角色。在男同性恋关系中,通常指能够在性行为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拥有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性取向。
"S"指的是Side,即在同性恋关系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角色,通常是指有一定程度的异性恋倾向,或者偶尔会进行同性恋关系的性行为,但并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概念只是同性恋关系中的一种可能性,这些角色并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同性恋关系中各自的角色会根据双方的感受以及性行为时的情感、需求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胡适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他四十八岁出任驻美大使为分水岭,前半生学术、后半生政治。《四十自述》便是记述他的前半生。
读完《四十自述》,对胡适的成长历程和他曾最热忱投入的新文化运动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
每每回顾我自己的成长过程,总是遗憾少有智慧长者的指引,常常是自己瞎走乱撞,走过不少弯路,因此现在喜欢看看传记,了解有关历史文化的同时,更从他人——尤其还是很了不起的人身上学习一些经验,获得一些成长或工作生活的启示。例如:胡适学习之路可以概括为“讲、读、论、写”。
胡适幼年早慧,爱读书,他将此归因于:一是父亲母亲给他“讲”字,二是母亲多给老师学费因而老师给他“讲”书。偶然的机会幼年胡适读到一部分《水浒传》,于是四处找书“读”,打开了另一扇窗。这既是广泛阅读,享受读书的乐趣,又在为后来的白话文运动埋下种子。此外,少年胡适在读书之后还常常会给亲朋好友“讲”书、“讲”故事,这也是一次次的内化与锻炼。
幼年、少年时,母亲对他严厉又慈爱,有要求、有期待。因此,在他于上海过了一小段放纵荒唐时光之后,心里想着母亲,便默默告别了那种生活,重新为自己找到努力的方向——考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后来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胡适在自述其思想形成时认为主要是借由“讨论”和“写作”。在上海办刊撰文对他整理思想、表达思想大有裨益,在美国求学期间与几位朋友交流讨论白话文而使自己思路越发清晰,思想越发系统。而且,他在讨论的过程当中,也在积极反省自己,因而在后来,尤其是与国内学者交流时语气谦和,以避免不必要的反弹。他在做人做事方面都一步步在成长、成熟!
梁启超对胡适影响显著。我这样一个粗浅之人,没读过几篇梁启超的文章,但读过他写的《李鸿章传》,对比前几年读过某人写的《李鸿章传》,高下立见,真可谓有云泥之别。由此,我心底里深深佩服梁启超“上下五千年,环视八千里”的见识、“笔峰常带情感”的才情。2017年11月去天津时特意去饮冰室,感慨他“十年饮冰不凉热血”。不敢求能拥有他那样的热情、才学和视野,能长一分是一分吧!胡适对梁启超的文章颇为推崇,甚而因梁任公没有完成《中国哲学史》而使得少年胡适心中闪念“将来自己来写”。这便是一种冥冥中的指引和动力吧,多年后胡适真的写了他的《中国哲学史纲要》(上)。
胡适最著名的活动是新文化运动,他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以前不甚了解新文化运动,现在终于基本明白了!他是以历史文学观的视角看文学发展,提出摒弃已死的、不便于理解的文言文,认为新文学、新精神需以新工具——白话文来表达来传播,并以实验哲学观为方法论去尝试白话文写文做诗,这其实也利于启蒙民众。新文化运动并非仅仅是白话文运动,而是具有更加深远广阔的历史影响,是对文学、对社会、对教育、对思想等很多方面的再思考。胡适还说,写作应体现作者的爱好与观点,并且与读者产生交流互动。这几年的各种公众号、微博微信不正是如此嘛!
无论是胡适的诸多主张,还是白话文本身,当今工作生活中都在广泛地应用。而这是百年前胡适的观点与倡导。不得不说,真正的大师是领先于他所处的时代,或者甚至可以说是他带领大家走入新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