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感情色彩的贬义成语有:滥竽充数、鱼目混珠、黔驴技穷、诡计多端、勾心斗角等。
解析:人们把带有否定、贬斥、厌恶、鄙视等色彩的词叫贬义词。
成语详解:
一:滥竽充数[ làn yú chōng shù ]
1 解释: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2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 示例:言调整人事,~,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二:鱼目混珠[ yú mù hùn zhū ]
1 解释: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2 出自: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3 示例: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三:黔驴技穷[ qián lǘ jì qióng ]
1 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2 出自: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3 示例:他们不过是~,想求个活命罢了。 ◎陈立德《前驱》三十八
4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四:诡计多端[ guǐ jì duō duān ]
1 解释: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2 出自:宋·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3 示例:只为他~,生相凶恶,大家送他绰号,叫做李“鬼子”。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五:勾心斗角[ gōu xīn dòu jiǎo ]
1 解释: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 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各报地势,钩心斗角。”
3 示例:在这件事上,他们最是赤祼祼地毫无~的意思。 ◎茅盾《虹》九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悬梁刺股 纵横捭阖 合纵连横 前倨后恭,走马观碑,目识群羊
苏秦背剑,解释中国古人历来爱佩剑,传说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时,背后斜跨长剑用于防身。后世敬仰其成就,以“苏秦背剑“来命名武术定式,十分形象,通俗易懂,更取其纵横捭阖之意。
悬梁刺股:其中刺股指苏秦事。《战国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纵横捭阖:“纵横捭阖”起于《鬼谷子》,但真正的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学生:苏秦和张仪。
合纵连横:其中合纵指苏秦事。《战国策·秦策》: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前倨后恭:《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成语名称: 前倨后卑 qián jù hòu bēi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前倨后卑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前倨后卑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前倨后卑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倨:傲慢。卑:谦卑,恭顺。先傲慢后恭顺。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百科解释如下:
前倨后卑 qián jù hòu bēi解释:倨:傲慢。卑:谦卑,恭顺。先傲慢后恭顺。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目录 • 用法
• 成语故事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用法[回目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前后态度
成语故事[回目录]
苏秦是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他曾游说列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因此,他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在开初的时候,他也有过不少次的失败,受过不少次的挫折。比如,有一回他到一个国家去游说,没想到那个国家的国王竟不接待他。这叫他把钱花得精光,穷困不堪,人也累得黑瘦黑瘦的,闹得很不像个样子。无奈,他只好满面羞愧地向老家归去。但回家后,没想到家人也都看不起他。妻子不给他缝衣服。嫂子不给他做饭吃。连父母也仿佛不愿意与他说话。而且,嫂子和妻子还在背地里讥笑他说:“咱们这样的人家,治家产,做买卖才是正业。而他呢!却不干正业专门去游说。他今天落到这步天地,真是活该啊!”听到这些话,苏秦自然十分伤心。但他却没有灰心。他仍他行他素,闭门不出,专心读书,认真研究如何游说的学问,发愤要干出一番事业……后来,他的事业果然成功。
有一回,他到赵国去游说。他对赵王说:“燕、赵、齐、楚、魏、韩六国的土地合起来,有秦国的五倍大;六国的兵卒加起来有秦国的十倍多。假如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去攻击秦国,秦国必定被击破而听从我们的摆布。否则,秦国必将把咱们各个击败,那咱们六个国家,一个个都得服从它,向它称臣。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击破别人和被别人击破,统治别人和被别人统治,那就大不一样,岂可同日而言呀)?”终于,赵王同意了苏秦的意见,表示愿意与别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秦。因觉得苏秦的话有道理,赵王还送给了苏秦100辆装饰得很漂亮的车子,1000镒黄金,100双白璧和1000束锦乡……。并支持他到别的国家再去游说。就这样,在赵王的支持下,他游说最后成功,列国联合起来抗秦……因此,那时候,他成了人人皆知的显赫人物。功成名就以后,苏秦又回老家去了。他这一回的回家与上一次就大不相同。他父母听说他要回来了,急忙洒扫居室,修整道路,准备乐队,陈设酒器,带着家人到离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去迎接他。见面了。他的妻子很羞愧,不敢正面看他,只是侧着耳朵听他讲话。他的嫂子更是伏在地上,拜了又拜,向他赔罪……看到这个场面,苏秦笑了。他笑着去问嫂子:“嫂子,你为啥先前那么傲慢,连饭都不给我做。而现在,为啥又如此卑谦呢?”他嫂嫂低头而老实回答:“因为你的地位已变得非常尊贵,又有许多的金钱……”嫂子的话,使得苏秦感慨万分。他长长地叹了一声之后,自言自语地说:“穷困的时候,父母都不把儿子当作儿子,亲人也不把亲人当作亲人。如今,我有了地位,我有了金钱。所以,父母也把儿子当成了儿子,亲人也把亲人当成了亲人。人生在世,对权势,名利和金钱,为什么看得这么重呢?”
地址:baikebaiducom/view/114588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1:指责
“逆
”“轻
”,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
屈从他的意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
2
凛然不惧,不畏强暴。
,用“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
的勇士,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1 4字成语有哪些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成语分类大全)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抱头鼠窜、鸡鸣狗盗、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为虎作伥、黔驴技穷、画龙点睛、虎背熊腰、守株待兔、鹤发童颜、狗急跳墙、盲人摸象、画蛇添足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 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
1/30页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多字格成语
九牛二虎之力、手无缚鸡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不可貌相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天时地利人和、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 久旱逢甘露、一言以蔽之、解铃还须系铃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急来抱佛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宁为鸡首,无为牛后 、三人行必有我师、化干戈为玉帛
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
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心旷神怡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呆若木鸡 眉开眼笑 愁眉苦脸
愁眉紧锁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嬉皮笑脸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大智大勇 力挽狂澜
急中生智 仰不愧天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
春光明媚 万紫千红 春雨如油 生机勃勃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
2 以前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前开头的四字成语54条:
前跋后疐比喻进退两难。
前朝后代前后各个朝代。喻指历代。
前车可鉴鉴: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前程似锦前程象锦绣那样。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前程万里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 。
前程远大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
前尘影事指从前的尚留在记忆中的事。
前车之鉴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前度刘郎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前俯后合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前复后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前覆后戒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前俯后仰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前歌后舞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前功尽废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费。
前功尽灭功:功劳;尽:完全;灭:废弃。以前的功劳全部废弃。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前功皆弃功:功绩。皆:全部。弃:丢掉。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前古未闻指从来没有听说过。
前古未有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前合后偃形容身体前后晃动的样子。
前合后仰合:曲身俯地;仰:仰面朝天。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前倨后卑倨:傲慢;卑:谦卑,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前倨后恭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前襟后裾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前脚后脚比喻紧跟着。
前街后巷指各处的街巷。
前目后凡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前慢后恭慢:傲慢。以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前仆后踣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同“前仆后继”。
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前仆后起仆:倒下;起: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前前后后详情,细节,里里外外。
前思后想往前想想,再退后想想。形容一再考虑。
前所未闻前:先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前所未知新经历或重新经历,以前不知或未经验过。
前生注定指今生的命运是前生所注定的,无法改变。
前徒倒戈前面的部队投降敌方,反过来打自己人。
前途渺茫不知将来采取什么行动。
前途未卜将来的光景如何难以预测。
前途无量指一个人的前途没有 。
前庭悬鱼比喻不吃请,不受贿。
前无古人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也指空前的。
前挽后推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
前危后则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复,后车之鉴。
前因后果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前仰后合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前瞻后顾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同“瞻前顾后”。
前遮后拥形容十分拥挤、喧闹的样子。
前辙可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同“前车之鉴”。
3 最好的四字成语100个有什么1--琴心相挑:以琴声传达心意,表示爱情。
2--秋菊春兰:秋天的菊花,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酸甜苦辣: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
4--痛快淋漓:淋漓:心情舒畅。形容非常痛快。
5--天生尤物:尤物:特殊的人物,多指美女。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6--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7--意懒心慵:懒、慵:怠倦,消沉。心情怠倦消沉。
亦作“意慵心懒”。8--开怀痛饮: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
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9--一代风流: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
10--心宽意适:指心情开朗,意兴闲适自得。11--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宁:宁愿;莫:不。
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12--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3--英雄难过美人关:指英雄人物往往因迷恋女色而失去斗志,身败名裂。14--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
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15--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16--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17--凿壁悬梁: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18--心焦如火: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19--书呆子: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20--襟怀洒落:襟怀:胸怀;洒落:洒脱。
心情坦率,光明正大。21--疾首痛心:①伤心到时极点。
②痛恨到极点。22--心神不宁:定:安定。
形容心情不平静。23--甜甜蜜蜜:指人内心感到幸福、愉快、舒适。
24--痛心刻骨:伤心悲痛已刻入到了骨髓内。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25--魁垒之士:魁垒:光明磊落;士:旧时指读书人。为人正直,胸怀坦荡的人。
26--揉眵抹泪:眵:眼屎,此指眼睛。擦着眼泪,揉着眼睛。
形容落泪伤心的样子。27--鸦窝里出凤凰: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
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28--唾壶击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四字成语及解释100个29--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以求进取,才是高尚的途径。30--感物伤怀:感:感动;伤怀:伤心。
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31--一世龙门: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
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32--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
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33--书生气:书生:读书人。
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34--汗下如流:汗水像小溪一样往下淌。
形容极其羞愧的心情。也形容汗水出得特别多。
35--囊萤照雪: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36--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37--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38--恍然自失:自失:好像自己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的迷惘惜恋的的心情。
39--孜孜汲汲: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40--万里无云: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
形容天气晴朗。41--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
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42--心寒齿冷:张口叹气的时间长了,牙齿会感到寒冷。
形容对于挫伤感情或伤心的事的感叹。43--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44--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45--死不甘心:就是死了也不甘心情愿或满足。46--废书而叹:废:放下。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发出感叹。形容读书时对其内容有所感触而置书兴叹。
47--须眉毕现:现:显现,显露。形容作品中人物的刻画传神而逼真。
48--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49--凄风寒雨:形容天气恶劣,或比喻境况的凄凉悲惨。
同“凄风苦雨”。50--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
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51--心焦如焚: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
形容心情焦灼难忍。52--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
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53--福由心造:心地好,能行善,就能得到幸福。
54--一现昙华: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华,同“花”。
55--饮冰茹檗: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
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56--抱璞泣血:比喻怀才不遇上,伤心悲痛。57--云迷雾锁:形容天气昏暗,气氛阴森。
四字成语及解释100个58--一代 主。
4 “拥”开头的四字成语拥兵玩寇玩:忽视,轻慢。指将帅掌握军队却不将消灭敌人当一回事。
拥鼻微吟用手捂着鼻子轻声吟咏。形容用雅正的声调拉长声音吟咏。
拥兵自固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拥兵自重拥有军队,巩固自己。
拥彗救火指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拥彗清尘拥:抱,持;彗:扫帚。手拿扫帚,清扫道路。表示对来访者的敬意。
拥彗清道拥:抱持;彗:扫帚。手拿扫帚,清扫道路。表示对来访者的敬意。
拥彗扫门彗:扫帚。手持扫帚,为贵宾在前面扫地引路。形容待客之礼极为诚敬。
拥彗先驱彗:扫帚。手持扫帚,为贵宾在前面扫地引路。形容待客之礼极为诚敬。
拥彗迎门手持扫帚扫地,在门前迎候贵客。表示对来客非常尊敬。
拥军优属拥戴人民军队,优待革命军人的家属。
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拥书南面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同“拥书百城”。
拥雾翻波意即兴风作浪。
拥政爱民军队拥护 ,爱护人民。
5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前什么 后什么前俯后仰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前覆后戒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前赴后继 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前歌后舞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前呼后拥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前倨后恭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前目后凡 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前仆后继 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前思后想 往前想想,再退后想想。形容一再考虑。
前挽后推 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
前仰后合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前因后果 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前跋后疐 比喻进退两难。
前合后仰 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
前街后巷 指各处的街巷。
前襟后裾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前倨后卑 倨:傲慢。卑:谦卑,恭顺。先傲慢后恭顺。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前仆后踣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同“前仆后继”。
前危后则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瞻后顾 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同“瞻前顾后”。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的最早收获无疑是早期的白话诗。在发展初期,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3卷12期的《新潮》一共发表了67首诗歌作品①,作者共计17人。按发表数量的多少排序,分别是——
康白情:18首;俞平伯:14首;傅斯年:8首;罗家伦、顾颉刚4首;寒星(刘半农):3首;胡适、周作人、叶绍钧、朱自清、汪静之:2首;汪敬熙、亡是②、裴庆彪、骆启荣、程裕清、施诵华:1首。若单从作品数量上看,康白情和俞平伯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新潮》诗人”。
一、突围与反思
与小说、散文及其他文体不同,早期的白话诗创作并没有什么现成的规范,不是普及和发展前人已有的成果,而是一个重新创业的问题,故新诗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远比小说和散文更多,也更大。胡适所说的:“我此时练习白话韵文,颇似新习一国语言,又似开辟一文学殖民地。”这绝非浮夸之词。因而,作为早期的白话诗,《新潮》诗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与其他白话诗是共同的,那就是:究竟该如何写白话诗?
新文学的开拓者们为此开出的药方是“诗体的大解放”。胡适说:“诗体的大解放,就是把从前一切束缚自由的枷锁镣铐,一切打破: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这样方才可有真正的白话诗,方才可以表现白话文学的可能性。”他在另一处又做了更为具体的说明:“诗体的大解放”就是“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胡适的这些主张在当时几乎被当作了新诗创作与批评的金科玉律。
朱自清指出:“这些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以及文学研究会诸作者,大体也这般做他们的诗。……那正是‘五四’之后,刚在开始一个解放的时代。《谈新诗》切实指出解放后的路子,彷徨着的自然都走上去。”这里,朱自清明确指出,《新潮》诗人是尾随胡适后尘的。
事实也如此。考察《新潮》诗人的创作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诗体大解放的积极鼓吹者和实践者。比如俞平伯说:“我不愿顾念一切做诗底律令,我不愿受一切主义底拘牵,我不愿去摹仿……至于表现出的是诗不是诗,这都和我的本意无关,我以为如要顾念到这些问题,就可根本无意于做诗,且亦无所谓新诗了。”又比如康白情,他在《新诗底我见》中指出:“旧诗大体遵格律,拘音韵,讲雕琢,尚典雅。新诗反之,自由成章而没有一定的格律,切自然的章节而不必拘音韵,贵质朴而不讲雕琢,以白话入行而不尚典雅。”故而,他主张:“旧诗里所有的陈腐规矩,都要一律打破。”
他们的这些突破诗歌格律的言论在当年都是颇为大胆的建议。
“诗体大解放”本身是有弱点的。它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以为新诗的创作非常简单,只要用白话,再加以分行排列,就是白话诗,于是出现只重“白话”不重“诗”的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新潮》诗人对于个中利弊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并做出了必要的反思。俞平伯在《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中即指出:“说白话诗容易做的,都是没有尝试过的外行话。……白话诗的难处,不在白话上面,是在诗上面;我们要谨记,做白话的诗,不是专说白话。白话诗和白话的分别,骨子里是有的……”正是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俞平伯对白话诗的创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主张,如在《白话诗的三大条件》中指出:一、用字要精当,做句要雅洁,安章要完密;二、音节务求谐适,却不限定句末用韵;三、说理要深透,表情要切至,叙事要灵活。俞平伯已认识到,白话诗绝不仅仅只是白话,它首先是诗,是美的文学。这表明,以俞平伯为代表的《新潮》诗人对于白话诗的创作特质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然而,这并不是说,《新潮》诗人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羁绊,从此迈向了新诗创作的自由王国。事实上,相当多的《新潮》诗人旧学修养极为深厚,他们在创作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残存着旧体诗词的影响,恰如胡适所指出的:“新潮社的几个新诗人——傅斯年、俞平伯、康白情——也都是从词曲里变化出来的,故他们初做的新诗都带有词或曲的意味音节。”
以傅斯年的《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为例:“我同两个朋友,/一齐上了永定门西城头。/这城墙外面,紧贴着一湾碧青的流水;/多少棵树,装点成多少顷的田畴。/里面漫弥的芦苇,/镶出几重曲折的小路,几堆土垅,几处僧舍,/陶然亭,龙泉寺,鹦鹉丘。/城下枕着水沟,里外通流。……”最后几句是颇有点《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曲味的。
因此,从总体上看,《新潮》诗人大体处于这么一种状态:他们虽看出了早期新诗创作的某些弊端,力图给新诗创作以某种理论指导,但传统的深厚影响依旧,恰如泥地里的艰难突围——蹒跚、摸索,然而却执着。
二、《新潮》诗歌的类型
《新潮》的诗歌作品,从类型上看大体有说理、写实、写景、写情等几种。
(一)说理诗
说理诗是“五四”时期较早出现的新诗类型。说理诗的兴起,朱自清归因于胡适,认为胡适反对消极的无病之呻吟,积极地以乐观主义入诗,提倡说理,从此,“说理的诗可成了风气”,“‘说理’是这时期诗的一大特色。”
从胡适提倡说理是为反对“无病之呻吟”看,胡适无疑是主张新诗须“言之有物”的。而这“物”,胡适解释为“情感”和“思想”,并指出:“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胡适在提倡新诗说理时,是强调新诗既要有“思想”,又必须有“情感”的,否则,便不算好诗。正因为如此,他才在《谈新诗》中反复强调:“诗需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并点名批评了傅斯年发表于《新潮》1卷5号上的《前倨后恭》,因为:“抽象的议论是不会成为好诗的。”
但是,胡适没能很好地把握说理与哲理的区别。艺术化的哲理与平白的说理是明显不同的,当一首诗歌作品能达到诗的背后有大的哲学时,这意味着诗人以及诗歌作品本身已经上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艺术境界。《新潮》诗歌显然没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即便胡适本人也未能例外。他发表于《新潮》2卷2号上的《上山》就是一首典型的说理诗,诗作以“上山”为例,平白地阐明了“人生不息、奋斗不止”的道理,缺少更多的回味。
《新潮》的说理诗除了上述两首作品外,还包括傅斯年的《心悸》《心不悸了》《自然》、寒星(刘半农)的《老牛》《E弦》、叶绍钧的《我的伴侣》、汪敬熙的《方入水的船》、康白情的《石头和竹子》、俞平伯的《风的话》《黄鹄》等。这些诗大体上平白如实地说理,部分作品甚至流于口号式的排列,未能理化于情、情融于理,故而热情有余而回味不足。康白情的《石头和竹子》、俞平伯的《风的话》《黄鹄》、寒星的《老牛》《E弦》等诗作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于说理的同时增添了一丝新意,在众多说理诗中算得上是别具一格了。
(二)写实诗
新诗的提倡者们大都重视诗的内容,强调诗歌应反映广阔的人生。那么,应该如何去扩充诗的材料呢?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胡适这样写道:“官场妓院与龌龊社会三个区域,决不够用。即如今的贫民社会,如工厂之男女工人,人力车夫,内地农家,各处大负贩及小店铺,一切痛苦情形,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剧变,婚姻苦痛,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
胡适的理论主张无疑深刻地影响了《新潮》诗人。俞平伯1922年在为自己的诗集《冬夜》写作序时即写道:“我们不去讨论、解决怎样做人的问题,反而晓晓争辩怎样做诗的问题,真是再傻不过的事。因为如真要彻底解决怎样做诗,我们就先得明白怎样做人。”俞平伯强调为人生是诗歌的中心内容,故而“新诗的大革命,就在含有浓厚人生的色彩上面”。
《新潮》1卷5号转载了周作人的《背枪的人》和《京奉车中》,前者赞扬了普通士兵的优秀品质,后者对底层军人的不幸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诗作洋溢着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傅斯年转载的目的是因为“我们《新潮》登载白话诗已好几期了,其中偏于纯粹的摹仿者居多。……我们应当制造主义和艺术一贯的诗,不宜常常在新体裁里放进旧灵魂”,故以周作人的诗“做个模样”(见《新潮》1卷5号上傅斯年对于转载这两首诗所作的附后记)。作为第一任主编,傅斯年也是希望《新潮》诗人多创作一些反映社会人生的写实诗的。
可以说,正是在上述理论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新潮》诗歌体现了浓厚的“为人生”的倾向,它们以写实的笔法直面社会现实,写出了人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真实地反映出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心声。代表性的作品有罗家伦的《雪》、施诵华的《也算是一生》、康白情的《棒子面》《先生和听差》《牛》《鸭绿江以东》《从连山关到祁家堡》、俞平伯的《他们又来了》《无名的哀诗》、顾颉刚的《杂诗两首》、寒星(刘半农)的《铁匠》等等。
(三)写景诗
在早期的白话诗中,写景诗很多,朱自清以为与胡适提倡的“诗的经验主义”有关,创作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而不重想象,中国诗的传统原本如此,所以这时期的写景诗特别发达。虽然新诗的创作者们力图摆脱旧诗的影响,主张不用典、不对仗,也不讲究押韵,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传统手法,还是不自觉地继承下来了。不过,胡适以为,这时新诗的写景还是有进步的,因为“就是写景的诗,也须有解放了的诗体,方才可以有写实的描画”,“简单的风景……还可用旧诗体描写。稍微复杂细密一点,旧诗就不够用了”。
也许正是为了突出旧体诗在描写繁复景物时的捉襟见肘,彰显新诗在这方面的优势,这时的写景诗大多十分繁复细密,罕见三言两语解决问题的。在类型上大体有两种:一为通篇写景,另一为写景中间有抒情。《新潮》的写景诗两种类型均有,前者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傅斯年的《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阴历九月十五夜登东昌城》、俞平伯的《冬夜之公园》、罗家伦的《“除夕”入香山》、顾颉刚的《山中》、康白情的《日观峰看浴日》等;后者的代表性作品有叶绍钧的《春雨》、俞平伯的《春水船》、康白情的《桑园道中》《庐山纪游三十七首之二》、罗家伦的《天安门前的冬夜》等。
《新潮》诗人大都旧学修养深厚,写景诗恰能发挥所长,故而他们的写景诗大多意境如画,格调清新,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如俞平伯的《冬夜之公园》:“两行柏树,夹着蜿蜒石路,/竟不见半个人影。/抬头看月色,/似烟似雾朦胧的罩着。/远近几星灯火,/忽黄忽白不定的闪烁;——/格外觉得清冷。”
又如傅斯年的《深秋永定门城上晚景》:“那树边,地边,天边,/如云,如水,如烟,/望不断,—— 一线。忽地里扑喇喇一响。/一个野鸭飞去水塘,/仿佛像大车音波,漫漫的工——东——当。”
恰如胡适所言,那种繁复细密的写景,确实是旧诗所鞭长莫及的,新诗在写景诗中初步彰显了对旧体诗词的“优势”。当然,这时的写景诗大多带有词或曲的意味和尾巴,传统的影响始终挥之不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