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游记》,要看到悟空的成长。
看到悟空少年的叛逆,青年的担当,成人的理智。即从“猴性”到“人性”到“神性”的变化。
少年的悟空,野性十足,他出身草莽,凭着聪明伶俐与勇敢无畏,成了众猴之王,并学会了一身本领。因此他桀骜不驯,妄想做“齐天大圣”,跻身统治者行列。在太上老君的半哄半骗中,先是在天宫看马,后是看果园,总之,是一个不入流的仆人。因此,当孙悟空得知自己在蟠桃盛会上没有一席之地时,才会愤起作乱,误打误撞地闹了天宫。
天宫呢,哄不过,就镇压。于是,请来西方如来,如来的大手掌让悟空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变成的五行山让悟空吃尽了的苦头。五百年来,他身心被囚,日日反思,终于明白,只有真正做一番有益于大众的事业,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才能真正洗心革面,翻身做人。
为此,对菩萨安排他做取经先驱的做法他感恩戴德,对肉体凡胎甚至有些懦弱愚昧的师傅他敬爱有加,对两个师弟也关心照顾。取经路上,凡是有困难,他都首先迎上,从不躲避,从不推脱。
只是性急的悟空与师傅的沟通有些障碍,彼此信任度不管,再加上他有“巨大的前科”,所以经常有被误解被“念紧箍咒”的危险。
但是这时,他已经变成一个有理想,有担当,但有小毛病的新青年。对于规则,他不喜欢,但尽量不去碰触。
书中后来写到孙悟空被误解撵走后,六耳猕猴来抢包裹,要自己去西天取经。这时孙悟空回来,与六耳猕猴经历了一场恶战,终于打死了六耳猕猴。有人说,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就是打死了另一个自己的自己,那个狂躁,充满戾气和不甘的自己。
从此,孙悟空终于告别了那个靠情绪和情感处理事情的低级阶段,上升为凡事按规矩和理智处理事情的高段位,变得成熟了。因此,师傅放心了,悟空不再焦虑了,从此师徒四人同心同德,成了一个坚韧的取经团队。
取经成功了,孙悟空成了斗战圣佛,终于位列仙班,也成了“神”——规矩制定者的一员。他终于走出了小我的苦恼,明白规则制定的价值和意义。孙悟空的头箍自然也消失了,因为自律到了他的心中。从此“从心所欲,不逾矩”。
唐僧又名唐三藏,意思藏着三个我,就是孙悟空,沙僧,猪八戒,
孙悟空代表一个人的心:
猪八戒代表一个人的欲望:
沙僧代表一个人的理性和逻辑。
心猿意马,孙悟空就是欲望,白龙马就是意志, 三个徒弟代表“贪嗔痴”,实际就是玄奘“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的过程,西游记就是一个修佛的过程,修行就是遇见自己!
暂无评论,去做第一个评论的人
专刊雪
在孙悟空的心里,菩提祖师的位置占有很大的位置。因为菩提祖师是他的授业师傅,人间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况且孙悟空之所以有能耐大闹天宫,正是菩提祖师“传道受业解惑”的结果。假如没有菩提祖师亲传衣钵,孙悟空也就是普通的石猴一个。这位孙悟空形成反抗性格奠定了基础。
说到唐僧,他只不过是观世音菩萨这个策划大师规划“西天取经”这个项目的经理罢了。对孙悟空来讲,他只是自己的老板。孙悟空只为观世音菩萨负责保护唐僧,他把唐僧只当做完成任务的工具,在他的心里唐僧只是一个报答观世音菩萨把自己从五指山下解救出来的一个交易,你放了我,条件就是我去保唐僧到西天取经。孙悟空一直都认为自己才是这个取经团队的灵魂和精英。
最为让孙悟空不能接受的是唐僧动不动就念紧箍咒,用它来时时威胁和控制自己。面对这样的师傅,你说孙悟空对他会有多么深的感情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