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哪些有趣的效应?

心理学上有哪些有趣的效应?,第1张

心理学中有很多有趣的效应和现象。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例子:

1 杨氏负荷理论(Yerkes-Dodson Law):该理论指出,人的表现在任务难度适中时最佳。任务难度过低或过高时,表现会下降。这意味着适度的压力或挑战可以提高个体的表现。

2 束缚效应(The IKEA Effect):这个效应指出,当个体投入大量努力和时间来组装或创造某样东西时,他们会对这个物品的价值产生过高的估计,即对自己的劳动感到过度满意。

3 共同知识偏误(The Curse of Knowledge):这个现象发生在拥有特定知识的人往往难以理解那些没有相同知识背景的人的困难。他们往往过于假设他人拥有相同的知识,导致沟通障碍。

4 意象化效应(The Framing Effect):这个效应指出,同样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时,人们的决策会受到影响。例如,当信息以正面框架呈现时,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当以负面框架呈现时,人们更倾向于回避。

5 邻近效应(The Proximity Effect):这个效应指出,人们更容易与他们身边或接触最密切的人建立亲密关系。邻近性在情感和地理上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6 剥夺感(The Scarcity Effect):这个效应表明,当某个物品或资源变得稀缺时,人们对它的渴望会增加。稀缺性会激发人们的行动和决策。

7 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这个现象指出,当一群人在讨论某个话题时,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倾向于变得更加极端。群体中的成员互相影响,加强了他们原本的倾向。

以上只是一些心理学中有趣的效应和现象的例子,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发现和理论可以在心理学的广阔领域中探索和了解。

  1924年11月,霍桑工厂内的研究者在本厂的继电器车间开展了厂房照明条件与生产效率关系的实验研究。研究者预先设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效率会随照明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增加或减少照明强度都可以提高效率(有两个女工甚至在照明降低到与月光差不多时仍能维持生产的高效率)。随后,研究者又试验不同的工资报酬、福利条件、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率等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也没有发现预期的效果。

  1927年梅奥等人应邀参与这项工作。从1927~1932年, 他们以"继电器装配组"和"云母片剥离组"女工为被试,通过改变或控制一系列福利条件重复了照明实验。结果发现,在不同福利条件下,工人始终保持了高产量。研究者从这一事实中意识到,工人参与试验的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其工作热情,促使小组成员滋生出一种高昂的团体精神。这说明职工的士气和群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是影响生产效率的更有效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梅奥等在1928~1932年中,又对厂内2100名职工进行了采访,开展了一次涉及面很广的关于士气问题的研究。起初,他们按事先设计的提纲提问,以了解职工对工作、工资、监督等方面的意见,但收效不大。后来的访谈改由职工自由抒发意见。由于采访过程既满足了职工的尊重需要,又为其提供了发泄不满情绪和提合理化建议的机会,结果职工士气高涨,产量大幅度上升。为了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在1931~1932年间进行了对群体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群体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内既有无形的压力和自然形成的默契,也有自然的***,它约束着每个成员的行为。

  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上,霍桑实验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的因素,这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根据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学说为西方管理科学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但也有人对霍桑实验提出批评,认为它带有推论的性质,缺乏客观性。研究者没有考虑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会的作用以及其他厂外力量对职工态度的影响。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实验——迷宫中的白鼠

  迷宫中的白鼠

  设制一个非常复杂的迷宫,在迷宫的尽头有一块非常丰厚的乳酪,把小白鼠放在迷宫入口。起初,小白鼠以特有的嗅觉与灵性,很快在迷宫中找到了通往迷宫的最佳路线。后来,科学家在这条路线中设制了障碍,小白鼠按记住的路线跑来跑去,当确信这个路线无法找到乳酪时,它们又开始勘察其它的路径,直到最终发现乳酪。

  从中可以悟到什么?

  基础心理学的一个经常用的实验

  大西洋上的心理学实验

  大西洋上的心理学实验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学专家独自一人架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项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试验,预备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在注视着独舟横渡大西洋的悲壮的冒险。已经先后有100多位勇士相继驾舟横渡大西洋,结果均遭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博士认为,这些死难者首先不是从肉体上败下阵来的,主要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恐怖和绝望。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亲自进行了试验。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多次濒临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现了幻觉,运动感也处于麻木状态,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够成功!”生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他在回顾成功的体会时说:“我从内心深处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个信念在艰难中与我自身融为一体,它充满了周围的每一个细胞。”他的试验表明,人只要对自己不失望,自己充满信心,精神就不会崩溃,就可能战胜困难而存活下来,并取得成功。

  在1976年我国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有许多死者并非死于饥渴、垮塌,而是死于绝望。据观察,他们的身上并无任何伤痕——除了满身自己手抓的伤痕以外,他们是在极端绝望中自己结束生命的。而另一对夫妇被压在地下三天,仍然活了下来。在压在地下的日子,伤痛和饥渴也几乎使他们丧身。丈夫找了一把菜刀努力想挖出一条生路,但四周都是水泥地板,菜刀除了砍下一点灰尘之外,并无作用。但是菜刀砍在水泥地板上的声音使妻子得到了振奋,她不停地问丈夫:“快了吗?快挖开了吗?”丈夫也满怀希望地说:“快了, 快了”。

  聪明的丈夫用“希望”拯救了妻子,也拯救了自己。

  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观察事实中发现:在危险的情境中,经常是那些性格乐观、富于自信的人存活下来,因为他们总是没有泯灭自己的希望。

  对于希望效应,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他们要求许多人回答题为“你有哪些希望?”的问卷。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抱有希望的种类(不论大小)越多的人,往往充满了自信并注意生活的乐趣,精神焕发,精力旺盛。而那些没有明显的或者较少希望的人则往往表现出漠然、悲观、消沉。一位富翁在试卷上只填了一句话:“我没有希望,所有的希望都已经满足了——除了长生不老之外,而这能算是希望吗?”经过调查,这位富翁患了严重的忧郁症。心理学家与他进行了接触,劝告他从事一些具体的活动,并列出分阶段的计划表,如对外孙的培养、对某个足球俱乐部的支持等。经过指导,经过不断的、各种各样的希望的“煎熬”,这位富翁在精神上已判若两人。

  希望感是人类能够生存的根本欲望。一些刚刚步入社会及人生之路的青年,却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多数是由于对生活感到失望以至累积成绝望。而一个对生活有希望的人,即使环境再艰难,他都会发挥同环境抗衡的能力,在改造环境中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地位。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生命中的希望吧,让她牵引我们前行。

  双耳分听实验

  在一项实验中,彻里(Cherry,1953)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成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当原来使用的英文材料改用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试也很少能够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1960年,格雷(Gray)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依次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2-tive;右耳:6-jec-9。要求被试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作出报告。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2-tive和6-jec-9,也不是ob-6,2-jec,tive-9,而是objective。格雷的实验证明,来自非追随耳的部分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趣味心理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使人们日益认识到欣赏音乐等传统上被视为"休闲"的活动在脑的潜力开发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音乐:神奇的力量 科学家们发现,当人听到欧洲18世纪的巴洛克音乐时,心跳、脑电波、脉搏等会逐渐与音乐的节奏同步,从而变得缓慢和协调;血压也会相应地下降--这时,整个人会有一种轻松舒畅的感受。同时,实验证据也表明,如果经常聆听巴洛克音乐,还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一些心因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言不由衷、失眠、糖尿病等,有非常好的预防和缓解的作用。

  在戈登教授发现了"莫扎特效应"以后,他们又对小学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让一组小学生在进行钢琴训练后玩一个有关比例和分数的数学电子游戏;另一组小学生则在英语训练后再玩游戏,结果发现,进行钢琴训练的小学生的游戏成绩比进行英语训练的高出了15%。如今,研究者们发现,音乐不仅对小学生分数、百分比运算能力、空间-时间推理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对阅读理解、言语记忆等心理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科学家认为,音乐欣赏包含了空间知觉和空间推理能力,这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能够强化人脑中潜在的神经结构,从而提高相应的数学能力--就像肌肉训练能够强化人的运动能力一样。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音乐可能更多地和我们的右脑活动相关,如果有意识地加强音乐训练,就相应地能够促进右脑的活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音乐的魔力还不止于此。医生们常常发现,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患者行动和反应都很迟缓,但是在听音乐,甚至在头脑中想音乐时,也可能会奇迹般地恢复一些功能恩赐 当音乐一停止又会变得寸步难行。这说明,尽管"莫扎特效应"等发现还有待进一步科学研究的确认,但音乐在脑功能促进方面的神奇力量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失去了意愿和行动之间联系的病人而言,音乐有可能使中断的"链条"重新连接起来。

  运动: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运动和智慧似乎是两样相反的事物,人们总认为"四肢发达"必定"头脑简单"。然而,现在的科学研究却表明,不但运动和智慧能够互相协调,而且运动还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适度、有规律地摇动婴儿可以促进其脑部的发育,尤其是前庭系统功能的发展。而前庭系统对于正常心理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儿童每天都参加体育活动,包括旋转、跳绳、做操、翻筋斗、打滚、走平衡木,在操场一些低矮的运动器具间攀爬、滑行、翻滚、跳跃,在教室里参加集体游戏等等,将会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游戏有利于儿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前庭感觉等的发育,将感觉统和起来,从而促进脑功能的发挥。

  对儿童来说,适量参加体育活动,将会非常有效地促进脑的发育,使许多重要的心理功能得到迅速发展。而即便是成年人,在休闲时间多参加体育活动,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也可以缓解脑的工作压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

  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命被试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被试共32人。实验结果发现示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如以RC代表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要所得的件数,RU代表示完成工作所得的件数,P为两种回忆件数的比例,即RU/RC,用以在数量上表明哪一种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等 于1,则两种工作的回忆量一样;若是P大于1,则示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小于1,则已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实验的结果P从0。8至3。5不等 ,平均为1。9,即RU的回忆量差不多等于RC的两倍。

  为什么未完成的回忆量优于已完成的工作?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未完成的工作引起情绪上的震动所致。但若把工作用三种方式处理:一种是允许完成,一种是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结果表明,中途阻止后再给予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量却优于上述两者,这就不是中途阻止产生的情绪只能用心理的紧张系统是否得到解除来加以说明。已完成工作所引起的心理 紧张系统还没有得到解除,因而回忆量较多。中途加以阻止的未完成的工作不仅易于回忆,并且在做了其他工作之后,还有重图再做的趋势。

  心理学实验:喜新厌旧还是越看越喜欢

  人们常常说『喜新厌旧』,似乎人对於新鲜的东西更为喜爱,而对熟悉的东西则感觉厌倦。

  事实真是如此吗?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这种对越熟悉东西越喜欢的现象被称为『多看效应』。

  多看效应不仅仅是在心理学实验中才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这种现象。例如,我们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亲戚朋友之间多来往能增进感情,否则就可能会慢慢疏远。另外,你细心观察可能会发现,经常在领导身边出现的人往往比较受领导喜欢。这可能也是多看效应的作用吧。

  因此,如果你希望被别人喜欢,别忘了给他机会多『看见』你。但是请注意,『多看』的次数是有界限的,过於熟悉可能会产生厌烦感哦。(《中国青年报》)

  心理学领域中的痛苦实验

  心理学领域中的痛苦实验

  --------------------------------------------------------------------------------

  许多最痛苦的实验是在心理学领域中执行的。1986年,美国国立精神健康研究所就赞助 了350种实验。该所还只是赞助心理学实验的联邦基金会之一。该机构用于直接操纵脑 部的实验为1100万美元,500万美元用于药物对行为的影响,300万美元用于学习与记 忆实验,约200万美元用于睡眠剥夺、压力、恐惧与焦虑之实验。这个美国机构每年花3000 余万美元在动物实验上。

  心理学领域中用的实验方式是电击。其目的可以找出动物在不同的惩罚时有何反应,也可以 是为训练动物执行不同的任务。在本书第一版,我曾描述实验人员在60年代和70年代如 何电击动物。现在我只选取一例:

  在匹兹堡兽医院上班的瑞伊和巴瑞特曾电击1,042只老鼠的脚。然后,用杯状电击棒 强烈电击老鼠的眼睛,或用电击夹夹住老鼠耳朵,强烈电击,引起痉挛。他们报告说,有些 老鼠“顺利完成了头一天的训练”,“第二天训练之前就生病或死了”。

  现在,在我写本书第二版的时候,离他们提出报告的年份已几近20年了,但类似的实验仍 在进行,只不过在旁枝末节上想要略做改变: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的希列克斯与丹尼把老 鼠放在迷宫中,当它们走到歧路而在3秒钟之内未能做正确选择时,就用电击。他们结论道 :“结果显然使人联想到早期的一种老鼠实验,在T型迷宫选择点之前的杆子上老鼠遭到电 击,以此测验老鼠是站着不动还是后退。……”(换句话说,新实验只不过是在选择点电击 老鼠,而早先的则在选择前电击——这实在没什么重要的不同。)实验人员接下来又引述了 1933、1935等年份的实验,直至1985年。

  下面的一个实验只是为了证明发生在人身上的反应也会发生在老鼠身上:加州大学圣地牙哥 分校的科特·斯班尼斯与拉里·斯奎尔在同一个实验中采用两种不同的电击,以测试“痉挛 电击”对 老鼠的记忆有何种影响。一个箱子分成两边,一边有光,一边无光,老鼠放在有光的一边。 当老鼠从有光的一边要步入无光的一边,脚就遭到痉挛电击。在经过“训练”以后,老鼠接 受“痉挛电击……凡4次,每次中间休息一小时……而痉挛每次皆发生。”结果,痉挛造成 了倒 退性的失忆症,延续28天之久。斯班尼斯与斯奎尔说,这是因老鼠不记得要避免进入无 光的一边,因此遭受电击。两人说,他们的发现跟斯奎尔原先以精神病患者所做的研究“相 符 ”。他们承认实验的结果,并不能“强力支持或否定”失忆的理论,因为“不同的族群有甚高的不同性”。不过,他们宣称:“这些实验扩充了实验室动物和人类之间失忆的相似性。”

  任职于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美国分部(位于德拉瓦州的威明顿)的派特尔与米格勒训练鼠猴以 压杆的方式取得食粒。然后,在鼠猴脖子上佩以铁环,每次取得一粒食粒,就遭电击一次。 只有等待3个小时再压杆取食,才能免于电击。鼠猴用了8个星期,每天6个小时,才学会 了用这种方式避免电击。这种实验,据称是为了制造“冲突”局势。然后研究人员再将猴喂 以药物,看是否会因为药物影响而忘却之前所习得的“教训”,以致再度遭 受电击。实验者报告道,他们也以老鼠做此实验,而此实验“或期望可以有助寻找抗焦虑药 剂。”

  制约实验已经进行了85年了。1982年,纽约的“动物联合行动”协会揭示一份报告 ,谓动物制约的古典实验已有1425篇论文,可叹的是,威斯康辛大学一群实验人员所发 表的一篇论文却揭发了前述那么多论文大多无用。苏珊·曼尼卡及其同仁将140只老鼠 施以电击,一种情况是可逃,另一种情况下是不可逃,以比较两者之间的恐惧程度。以下是 他们做此实验的藉口:

  15年来,大量实验旨在分别暴露于可控制及不可控制的恶劣情 况下,其 行为与生理影响有何不同。一般的结论是,暴露于不可控制的恶劣情况下更能使有机体沮丧 。

  在让老鼠遭受种种不同强度的电击,而有时可逃有时不可逃之后,实验者们还是不能确定是 什么因素才造成了呈现的结果。不过,他们说,他们相信他们的结果是重要的,因为“对15 年来上千上百的实验之可靠性,他们提出了一些疑问。”

  换句话说,让动物承受了15年的电击,并没有产生可靠的结果。但在心理学实验的古怪世 界里,这种不可靠性正好让他们有藉口再对动物做更多无可逃避的电击,以使最后终能得到 “可靠的”结果——而请记得,所谓“可靠”,也不过是对那些困在笼中不能逃避电击的动 物而言。

  另一种同样无益的实验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实验。“习得性无助”被认为是人类的一型 沮丧。1953年,哈佛大学的实验人员所罗门,坎明和维恩把40只狗置于名为“穿梭箱 ”的东西里;箱子分两边,中间有阻隔体。一开始,阻隔体只有狗背高。从格栅箱底上对狗 脚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然后,进行“挫 折” 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 。他 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 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 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接下来,实验人员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狗触电后 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狗开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结论 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

  这一项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60年 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突出的实验者之一是宾州大学的马丁·赛利 曼。他把笼中的狗从钢制格栅地板通以如此强烈而持久的电,以致于狗不再企图逃避,“学 会了”处于无助状态。赛利曼和他的同仁史蒂芬·麦尔与詹姆士·吉尔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当一个正常、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在箱中接受逃避训练时,以 下的行为 是常态:初遭电击,狗就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直到爬过障碍时间较快,如此反复, 直至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击。

  再一步,赛利曼把狗绑住,使它们在遭到电击时无法逃脱。当这些狗重又放回电击时可以逃 脱的穿梭箱时,赛利曼发现:

  这样的狗在穿梭箱初被电击时的反应,和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狗 一样。但 它却不久就停止奔跑,默然不动地一直等到电击结束。狗没有越过障碍逃避电击。它宁可说 是 “放弃”了,消极地“接受”电击。在连续多次的测试中,狗仍旧没有做逃跑的动作,而忍 受每次五十秒钟强烈而有节奏的电击。……一只原先遭受无可逃避之电击的狗,……会接受 电击而不意图逃走,次数不限。

  80年代,心理学家们仍旧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实验。在费城的天普大学 ,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 。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 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可以想见,后来即使 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柏希与同仁又让372只老鼠遭受难以忍受的雷击,以测验巴夫洛制约和习得的无助感 之间的关系。他们报告说,“实验结果并不很能确定习得无助”而“一些基本的问题仍然存 在。”

  马丁市田纳西大学的布朗、史斯和彼得斯花了很多功夫为金鱼制造了一种特殊的穿梭箱,或 许是为了看看赛利曼的理论在水中的合用性。实验者将45条鱼做了65次电击试验, 结论道,“所得资料不能对赛利曼习得性无助感学说提供支持。”

  这些实验人员让许多动物遭受强烈的痛苦,先是为了证明某理论,再又反证之,最后则支持 修订过的。跟赛利曼与吉尔合写犬类习得无助感之报告的史蒂芬·麦尔,曾因使习得性无助 感模式流行甚久而名利双收,但在晚近一篇评论中,对这一型的动物沮丧模式之有效性他却 有如下的说法:

适用于团体:

1、捆绑过关——(适用:团队协作)简述:藉着被绑在一起来完成数件任务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绳子或其他可以绑的东西适合全部的人游戏方法:1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二人以上。2每一组组员围成一个圈圈,面对对方。老师帮忙把每个人的手臂与隔壁的人绑在一起。3绑好以后,现在每一组的组员都是绑在一起的,老师想些任务要每组去完成。题目例子:吃午餐;包礼物;完成个美术作品;帮每个组员倒水等。

2、合力吹气球简述:藉着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人数:每组限六人场地:不限道具:准备每组各六张签,上写:嘴巴;手(二张);;脚(二张)汽球(每组一个)适合全部的人游戏方法:1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必须要有六人。2老师请每组每人抽签。3首先,抽到嘴巴的必须藉着抽到手的两人帮助来把汽球给吹起(抽到嘴巴的人不能用手自已吹起汽球);然后二个抽到脚的人抬起抽到的人去把汽球给坐破。

3、记忆考验简述:随着越来越多要记的东西,试试自已可不可以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合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全部人围成一圈,从第一个人开始说"今天我吃了一个AA"(AA为随意食物名!)2接着第二个接着说,吃了一个AA,二个BB…(BB不同的食物名!)3像这样一直传下去,每传一个人就必须重覆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个新的食物名。4一直到有人中途讲错出局!题目例子:可选一些较难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例:滑蛋干贝牛肉汤。

4、比一比简述:藉着组员的动作,来猜题目是什么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分组,不限几组,但每组最好五人以上。2轮留每组派出一个人出来,老师给他看题目。他只能以动作来告知组员题目。3视题目的难度来计时。看那组的得分高低来算输赢。

5、比长短简述:每队派出一人比不同的单位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适合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分组,不限人数,至少要二组。每组五人以上。2老师宣布要比的小组,然后每组派出一位他们认为会赢此小组的人。3等被派出的人都出来后,老师再说比什么。4计算每次比完的输赢即可。题目例子:这个游戏的题目就是要想越不会被大家猜中的越有趣!比长:比手臂;比上衣;比头发…比短:比手指头;比裤子或裙子…比高:比声调;比手抬起来的高度…比大:比眼睛;比手掌…比多:比身上饰物;比穿的衣服;比身上的扣子…题目必须在看到被派出的人之前想好!

6、超级大头贴简述:用不同的是非问题猜出头顶上的答案人数:最少十人场地:室内适用范围:适合熟悉团体中人物的朋友们游戏方法:1分组,每组人数不限2每组派出一人面对面坐在中央(中间可放一张椅子)3老师在宣布题目后,分别把二张答案放在出来的两人头上。这两人只能看到对方头上的答案,但不能看到自已头上的。4当老师说开始时,二人可以开始问问题猜自已头上的答案,但必须先拍打放在中央的椅子或地板来做抢"问"。问的问题也只能问是非题。5队员可在旁边帮忙回答,但不能问问题或讲答案出来。6每队有三十秒到一分钟的时间来问问题(看题目难度而订),有三次(看题目难度而订)的机会猜答案。

7每一轮派不同的人上来猜不同的题目,直到所有的题目被猜完。8可看每组猜对的数目来算分数,输的队必须接受处罚。题目例子:这个游戏的题目不一定只能猜人物。可适团体中的熟悉度来出题目。每个题目必须要有二个答案。比如:团体中最爱唱卡拉ok的人?;孔子学生的名字?

8、谁在布后?简述:藉着游戏来记他们的名字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一块大布适用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先大家围成一个大圈逐一念出自己的名字2分成两组,各坐在场所的一边3老师和帮手把布拿着隔开两组人4每组在布拿起时各派出一人坐在布两边的中间5老师看二边都坐好人后,数到三跟帮手一起把布给放开。两边被派出的人必须很快的叫出对方的名字。叫的比较慢的就输了。一直持续下去。

9、猜猜是谁?简述:藉着猜背后的名字认识对方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道具:一些名片贴纸,或是任何纸加胶带;笔适用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给每个人一张名片贴纸,要求大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上面;2老师收集所有的名片贴纸,然后把每一张贴纸贴在每个人背后(不能是同一个名字贴在同个人背后),不能让他们知道他们背后的人的名字;3游戏开始,每个人必须去问别的人任何是或不是的问题来猜他们背后名片上的名字。(人数多的话,只限问个人一个问题)

10、虎克船长简述:藉着游戏来多认识旁边人的名字人数:不限场地:不限适用范围: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游戏方法:1全部的人围成圈圈,先搞清楚坐在两旁人的名字。2由其中一人开始,说自已的名字二次,然后再叫另一人的名字。3被叫到的人两边的朋友必须马上说:“嘿咻!嘿休!”和做出划船的动作。4接着再由被叫到的人接着叫别人的名字(如2),直到有人做错或做错三次(随意!)题目例子: 可以先全部的人自我介绍再开始这个游戏。

11、如何建立信任:(适用:团队建设)游戏方法:带眼罩行走,两人一组第一阶段: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提示;第二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在其左右,但不能身体接触,也不能使用语言提示;第三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不能使用语言提示。游戏说明:1.领导行为、观点的连续性、一致性,保持沟通,是信任建立的根本保障。2.手把手教—引导—建立信任,授权,同时不断给予指导。

12、头脑风暴形式: 4-6人一组为最佳类型:讨论类时间:10分钟材料:回形针,可移动的桌椅场地:教室活动目的:给学员练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操作程序:调查研究表明,创造性可以通过简单实际的练习培养出来。然而,大多的时候,革新想法往往被一些诸如"这个我们去年就已经试过了"或"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的话所扼杀。为了给参与者发挥先天的创造性大开绿灯,我们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的演练。头脑风暴的基本准则应当是:1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2欢迎异想天开(想法越离奇越好)3我们所要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4我们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有了这些基本概念后,将全体人员分成每组4-6人的若干小组。他们的任务是在60秒内尽可能多地想出回形针的用途(也可以采用其它任何物品或题目)。每组指定一人负责记录想法的数量,而不是想法本身。在一分钟之后,请各组汇报他们所想到的主意的数量,然后举出其中"疯狂的"或"激进的"主意。有时,一些"傻"念头往往会被证实为很有意义的。有关讨论: 当你在进行头脑风暴时还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顾虑?你认为头脑风暴最适合于解决哪些问题?你现在能想到的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地方?

13、训练幽默乐观的游戏 情绪有正性与负性之分。有些正性情绪,如兴奋、好玩、幽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许多负性情绪,如痛苦、焦虑、恐惧则会阻碍人的创造力发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成功或失败而导致情绪波动的经历。下面这个游戏可以让你体验情绪在问题解决中的强大作用。更可以训练你的幽默和乐观的情绪。 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同做,而且要求你偏离你一贯的社会行为。游戏的内容是要你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 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 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 动物名称 A--F 狮子 G--L 海豹 M--R 猩猩 S--Z 热带鸟 现在选择一个伙伴(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的人作为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点评: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到既幽默有趣又有些尴尬?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很可能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也许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 你是否注意到好玩和幽默的情绪会有助于你在这个游戏中创造性的发挥,可能会使你灵机一动,模仿出种种出人意外的叫声,获得满堂喝采,或者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而在游戏中,感到尴尬的心理却会使你羞于开口?假如你有幽默感,学动物叫就更容易开口。 正性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幽默可以使你保持乐观。

14、串名字游戏游戏方法: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分析:活跃气氛,打破僵局,加速学员之间的了解。

15、扮时钟游戏规则:1、在白板或墙壁上画一个大的时钟模型,分别将时钟的刻度标识出来;2、找三个人分别扮演时钟的秒针、分针和时针,手上拿着三种长度不一的棍子或其他道具(代表时钟的指针)在时钟前面站成一纵列(注意是背向白板或墙壁,扮演者看不到时钟模型);3、主持人任意说出一个时刻,比如现在是3小时45分15秒,要三个分别扮演的人迅速的将代表指针的道具指向正确的位置,指示错误或指示慢的人受罚4、可重复玩多次,亦可有一人同时扮演时钟的分针和时针,训练表演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点评:1、该游戏非常适合在晚会上或培训课程的休息时间进行,可以活跃气氛2、亦可在《时间管理》课程上引用这个游戏,同时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

16、衔纸杯传水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要求:人员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人员辅助组第一名人员倒水至衔至的纸杯内,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缸内,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谁的缸内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17、踏板运水接力(共48人)1、队员:每队男女各6人共计12人,分三个小组进行接力,每小组须配置2男2女;2、比赛流程:1)预备:每组第一位队员踏板一对放第一小组队员右侧;每组4位协作队员各端水一盆;2)裁判宣布”开始”,各队第一组队员迅速将双脚分别伸入踏板脚套中,右手端协作队员递过来的水盆,左手搭前一位队员的左肩(最前面一位队员除外)前行;3)到达终点,将水盆中的水倒入本队的水桶后,按原方式原路返回;4)返回起点,队员双脚离开踏板,水盆交协作队员打水;5)下一组开始;6)最后十秒,裁判开始读秒:十、九、八。。。。。。。。一、停(鸣锣)!3、规则:1)比赛时间10分钟,以运送水的多少决出名次;2)打水可以由协作队员进行,但协作队员必须是队员,非队员不能提供任何协助;3)终点倒水除本人或本小组其它队员协助外,其它人员不能提供任何协助;4)倒水时可以双脚离开踏板;5)终点踏板掉头时,可以用手协助掉头,但位置应与掉头前大体相当;6)2男2女一组,男女队员前后踏板位置不作限制;7)中途倒地可以重新套上踏板端起水继续前进;8)某队如果第三组完成后仍有时间,可由12个队员中的任意四位队员(仍需2男2女)继续,直至10分钟时间结束裁判鸣锣收兵;4、奖励:奖励第一名,其它队获鼓励奖5、道具:踏板4副;大塑料桶9个(其中4个空桶放终点,4个装满水的放起点,1个装满水的在起点处备用);小塑料盆16个;中塑料桶一个(加水备用);秒表一个,鼓一个;锣一面。

18、猜五官游戏说明:1、两人面对面2、先随机由一人先开始,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对方:“这是哪里?”3、对方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提问方的问题,例如如果对方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同伴就必须说:这是鼻子。同时同伴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4、如果过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错,就要受罚;3个问题之后,双方互换。

19、瞎子背瘸子目的:沟通配合能力,活跃气氛游戏规则:当场选六名员工,三男三女,男生背女生,男生当“瞎子”,用纱巾蒙住眼睛,女生扮“瘸子”,为“瞎子”指引路,绕过路障,达到终点,最早到达者,为赢。其中路障设置可摆放椅子,须绕行;汽球,须踩破;鲜花,须拾起,递给女生。推荐这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哦。

男人情感需求心理学

 男人情感需求心理学,爱情是让人很开心,但是同时也会感到很难过的事情,任何一个人,在情感上缺失了,都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让生活布满荆棘。下面看看男人情感需求心理学及相关资料。

男人情感需求心理学1

  1、信任

 信任可以说是一切情感的基础。在爱情里,对伴侣坦诚、忠实,可以让伴侣拥有安全感。男人需要信任,来构建起安全感,从而对这段感情充满正面的期待。除此之外,信任也是互相的。当我们表现得坦荡时,男人也会以相同的行为回报给我们。

  2、接纳。

 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不少女孩会表示,男友的个别行为让自己无法接受。此时,我们需要明白,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习惯,表现出理解与接纳,会让男人得到归属感。在男女交往中,如果一昧的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改变,会导致情感关系的失衡。男人会因为感觉疲惫,而选择离开。

  3、感激。

 虽然我们都会在爱情里付出,但所有的付出都不是理所应当的。因而,当我们感受到对方的付出时,一定要表现出感激。感激意味着他们的付出,被我们成功的感知到,也意味着,我们发自内心的在意他们的感受。不要因为相处日久,而忘记感激的重要性。

  4、赞美。

 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需要赞美。不少男性表示,伴侣的赞美能够躺他们感受到被爱。对于男人而言,伴侣的赞美是最有效的激励。这表示,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伴侣的认可。收获赞美,会让他们更加积极的为这份感情而努力。当然,要记得给出赞美时,要客观实际,不要阿谀奉承。

  5、认同。

 站在情感心理学的角度,当男人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是渴望伴侣表现出认同的。认同,意味着你与对方是一类人,你能够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认同是非常有效的拉进彼此关系的方法。你的认同,会有效增强男人的自信心。

  6、鼓励。

 当你的伴侣表现出萎靡,或犹豫不决时,此时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出鼓励。鼓励就像是情感生活中的兴奋剂。它可以很好的提升男性的情绪。在你的鼓励中,男人可以收获到快乐,从而用实际行动回报给你更多。

 女孩们,当你遇到了生命中的那个他,不要错过,去了解吧。看看他内心的模样,是否如你所期。

男人情感需求心理学2

  01女人对他的崇拜感

 一个男人建立自信心的最好方式,就是得到别人的赞扬和崇拜。

 很多男人看似强大,但是其实他的内心是敏感和脆弱的,他渴望自己能够得到认可。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男性,精神压力很大,在工作上要无穷无尽的加班,赶方案,受领导训斥,在生活中,要被亲戚朋友拿来与同龄人作比较。

 这个时候,大多数男人都渴望得到崇拜感,如果女人能够对男人表现出自己的崇拜之情,男人内心是信心倍增的,至少他所付出的努力有人能看见。

 模范夫妻高圆圆和赵又廷,是让人羡慕的一对恩爱眷侣,很多网友都评论说,高圆圆和赵又廷夫妇是女强男弱,高圆圆名气远远大于赵又廷。

 可在一次访谈节目中,高圆圆谈到,遇见赵又廷是她的幸运,她觉得他很好。

 当时,赵又廷欣慰的笑容让人觉得他很幸福,事实上,他确实很高兴妻子对他如此尊重和崇拜。

 一个男人的安全感,大部分来自于此,女人对他的无限崇拜,可以让他有无限的动力为自己的事业去奋斗。

 所以说,女人的崇拜感对男人来说有多重要,如果女人只是一味的埋怨、贬低男人,那只会让男人越来越堕落,甚至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

 男人需要活得有尊严,更需要有人尊重他,如果女人不能给予他这些,男人会很难受。

  02女人对他的依赖感

 女人对男人的依赖感,同样也是男人的情感需求。女人依赖男人,向男人撒娇示弱,男人也会因为女人的撒娇而感到被需要。

 女人给予男人的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男人所期待的,他希望自己能给女人带来一些什么,不管是心灵上的还是行动上的,他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值得女人依靠的人。

 电视剧《何以笙箫默》里面的何以琛和赵默笙,便是典型的代表。

 何以琛是冷冰冰的法学大才子,外表严肃,个性高冷。

 在外人看来,他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不容易让人亲近。

 其实,何以琛内心深处是孤独的,他希望有人能走进他的内心,真正的读懂他。

 赵默笙的出现,让何以琛个性变得开朗,赵默笙的黏人,让何以琛感受到了被需要的感觉。

 所以说,女人对男人的依赖,是男人需要的,并渴望拥有的。

 也许,这种依赖可以打破男人禁锢的内心,可以让他真正的敞开心扉,开启不平凡的人生。

 男人渴望做强者,不仅是事业上,感情里也希望成为某一个女人毫无保留的依赖对象。

 他不曾宣之于口,但内心其实是渴望得到一个女人全身心的信任的。

 因此,女人在和男人相处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表现得弱势一点,在男人面前,你不必事事要强,有时候软弱一点,反而能够满足男人的情感需求,你也能得到男人更多的爱。

  03女人对他的关心

 女人需要男人的关怀,希望男人做自己最坚强的后盾,同样,男人也会喜欢有人对自己嘘寒问暖。

 天气冷了的时候,对他说一句多加点衣服,晚上他加班完了的时候,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这样的关怀会成为男人内心一束温暖的光,照耀他,并让他感动。

 男人为什么想要娶一位贤惠善良的妻子,他更多的是出于想要有关心爱护他的人。

 男人呵护女人天经地义,那男人想得到女人的关心照顾也无可厚非。

 一个宜家宜室的妻子,带给男人的,是无限的关怀和温暖。

 妻子会每天早上他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将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还会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暖心陪伴,安慰他,鼓励他,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这样的关心,是每一个男人都渴望得到的。

 所以说,女人的关心,也是男人需要的情感需求之一。女人的关心丰富了男人的心理感受,让男人能够体会到被爱的感觉。

 情感需求,其实是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

 在一段感情里,男人若是获得以上三种情感需求,会让他变得自信,勇敢,面对生活更加积极阳光。

 事实上,当你给别人带去一些东西的同时,也是在幸福自己,如果女人能给予男人这些情感需求,男人也会回馈你更多的`幸福和爱。

 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

 情感上的满足,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一旦你满足了他的这些心理,男人在你身上找到了安全感与满足感,他自然就会离不开你。

男人情感需求心理学3

  满足他对于被崇拜的需求

 在两性关系中,语言所起到的作用就像是一架展延机一样,它可以让我们借助这样的一个工具而无限制地去拉长感情。

 在弗洛伊德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中,我们得知关于情感的需求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只有当一个人的情感需求在得到满足的时候,他才会愿意付出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去处理感情。

 那么,男人对于情感的需求,最根本的组成部分就是被另一半崇拜,简言之,就是他们希望自己在两性关系中,是被人肯定的,是被人崇拜的,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去满足他们内心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据调查,那些婚姻幸福的夫妻,是最重要的相处方式,就是妻子发自内心地崇拜自己的丈夫,而丈夫也因为妻子的崇拜而给予她宠爱,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婚姻的时候,要适时地满足男人的需求,例如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多鼓励对方,多肯定对方;例如可以说一些肉麻的情话,如“亲爱的,你怎么这么厉害啊”等之类的话。

 当我们学会用语言来经营婚姻的时候,就会发现语言就如同润滑剂一样,滋润着自己的婚姻一步一步地朝着幸福的方向走去。

  满足他对于被理解的需求

 张爱玲的《半生缘》里有这一句话“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就像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面的陈俊生,在别人眼里、在妻子眼里,他是事业有成的人,可是对于他来说,他要面临被顶替的困境,因为他学历不高,也没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如果不能晋升,也没有被其他公司挖走,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顶替的结局。

 然而,这些罗子君不知道,谁都不知道。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依靠男人,觉得他就是顶天立地的,他就去无所不能的,可我们忘了,他也有七情六欲,他也是个肉体钒钛,他不是超人,他也有内心感到脆弱的时候,他也需要别人关心、安慰和理解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假如能够有一个人可以一眼就看穿自己的脆弱,可以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伪装的坚强,那么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所以,想要让男人对自己爱到上瘾,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老想着让对方迁就自己,在他难过的时候,去给予安慰和肯定,在这种被理解的积极的氛围之下,男人一定会在精神上更加依赖女人。

  满足他对于被尊重的需求

 婚姻就是两只互相取暖的刺猬,这两只刺猬各自在一个圆里,由于要达到保暖的效果,所以这两个圆就会有交集。

 在相交之外的,我们就可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彼时的两个人保持着合适的距离,不会因为越距而刺伤彼此;

 但是在相交之内的,就是我们彼此重合的部分,这时候,我们如果盲目拉近彼此的距离,就会因为距离太近,而被对方身上的刺扎伤自己,每一次的越界行为,其实都是往对方身体上扎针,都是在给婚姻埋下不幸福的种子。

 我们处理感情的时候,不要打着爱的旗号去侵占男人的空间,觉得爱一个人就要控制一个人,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正如法国作家摩路瓦所说——

 “在幸福的婚姻中,每人应尊重对方的趣味与爱好。以为两个人可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判断,同样的欲愿,最最荒唐的念头。”

 女人在婚姻爱得太深,就会上演爱情的悲剧,所以我们要尊重男人的需求,求同存异,尊重对方的喜好,保持合适的距离,毕竟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最好的控制就是不控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90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