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哪些?

初中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哪些?,第1张

美性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个过程都已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和获得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联合活动,而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创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量的外化和现实化。

创造性

情感教育的创造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情感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式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指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素质。

情感教育理论与思想编辑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他认为教师应用情感进行教育。其次,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再次,要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和谐教育,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

斯卡特金情感教学思想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的情感教学思想主要有:第一,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第二,首次提出了“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第三,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保加利亚的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利用人的可暗示性,重视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的统一,特别是充分调动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接受信息。

情感教育的价值编辑

1. 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2. 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3.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4. 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一) 个人层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指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的能力以期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成人学习者克服了家庭、工作的巨大压力,投入到提高自我的学习中,因而成人学习者首先应该是自己学习的主导者。学习过程开始之前,成人学习者需要保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维持一个合适的动机水平,以利于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之中,成人学习者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自己特有的生活经验与情感,通过表象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思维;学习过程结束之后,成人学习者应该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利用学习的持续影响作用,启发并推进下一个学习阶段的开始。

(二) 家庭层面

对于已经承担家庭责任和工作责任的成人学习者来说,家庭更多的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家庭中的其他成员首先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理解家庭中的成人学习者面临的多方面矛盾以及需要克服的巨大压力,从多方面支持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稳定、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互助互爱,尊重彼此,和睦相处,为成人学习者减轻家庭方面的压力。同时要强化家庭成员与成人学习者的情感交流,对他们多询问、多交谈、多关心,关注他们的情绪动向,及时为成人学习者提供尽可能多方面的支持。

(三) 学校层面

开展各类成人教育的学校对成人的情感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要将培养成人学习者正确的情感作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坚持正确的情感教育原则,探索情感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想象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当对象信息较少或难以直接感知对象时,想象能够弥补对象认知的缺乏,因此具有补充认知的功能。想象中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存在实现的可能性,所以想象就具有了超前反映的功能。想象是知识的源泉,想象能够激发创造,这是想象的创造功能。当个体想象具有特定情绪或情感的情节时,会形成认知表征、唤起情绪体验,这是想象情绪唤醒的功能。研究表明,适当的想象可以起到提高运动员的成绩的作用,这就证明了想象能够通过激活个体内在的自我调控机制来指导或改变个体行为,这是想象的调节功能。想象还具有代替作用,人们可以适当通过想象的方式使暂时无法满足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如“画饼充饥”,但是想象的代替功能不可以过分使用。

明确成人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授成人学习者文化知识,更应加强他们社会道德情操的培养,提高成人学习者对情感、美等精神生活的追求。成人学习者大多已承担工作责任或家庭责任,相比于全日制学生来说面临更多的价值选择,也形成了更为固定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意味着想要通过教育转变某些成人学习者的错误观念或许面临更多困难,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个成人学习者看作个性发展的个体。

教师应注重运用理论教育和具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对成人学习者进行道德认知方面的提升,丰富其道德观念,更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感染、升华其道德情感;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感水平,利用各种情感条件,让成人学习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提高其情感素养。教师还应创设具有良好情感氛围的教学环境,使情感教学能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和策划一些课外活动,利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意识与注意是伴随着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并满足自身需要的,会使人产生积极、肯定的体验,反之则使人产生消极、否定的体验。

(3)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觉行为,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心理过程的内容: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1、认知过程(知):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

2、情感过程(情):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0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