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剪纸,有没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剪纸,有没有特殊的意义?,第1张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 当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剪纸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在明、清以后广为流传,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在农村,人们以剪纸来表达吉祥如意的心愿。在春节、结婚时,便把各种寓意祥瑞的剪纸贴在窗格上,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有的地方,剪纸还曾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是人们用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古老的剪纸以剪刀绞出为主要手法,趣味浑朴天然,后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为精巧。作品取材于生活周围的风土人情,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剪纸也被人们称为窗花或者是剪画。它和其他的民间艺术区别就在于它的制作工具上,只需要用到大剪刀和小刀就能制作出漂亮的剪纸。说到剪纸,你是否有真正的了解过它还是略知一二?其实它的存在对我国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请随我的脚步一起来探讨研究吧!

剪纸,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它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剪纸的发展

民间剪纸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文化价值也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剪纸的纸张发明是在远古时期,虽然在这之前还没有存在剪纸技术,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薄材料在上面进行雕刻。

因为这项技术在当时还是用于手工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剪纸的制作也是非常的简单,所以人们才会越来越喜欢它。即使剪纸的操作很简单,但由于纸质物品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所以先辈给我们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并没有很多。

现在看来,能够保存最有年份的古代剪纸实物,也是人们在新疆地带中发现了一座南北朝时期的古墓遗址,因而从中发掘出来保存至今的。那些剪纸大部分都是运用了折剪的方式剪成,看得出来,在那时的剪纸技术是表现得非常成熟,能够做到这样的艺术水平,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是很难做到的。

剪纸,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它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许多人以剪纸作为职业来谋求生活的情况。在当时的《武林旧事》一书中,显示出那时候杭州以小店来经营生活的基本有几百种,剪纸就是其中之一。

在后来民间的剪纸文化深入了人们的心中,因此在明清期间剪纸的发展走向了成熟,这期间可以说到达了发展的顶峰。随着剪纸的发展,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到的地方越来越广泛,不过主要都是用于修饰,为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这些美丽的装饰品,完全是运用剪纸来进行装饰和加工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把剪纸用于修饰,所以它也是有着非常浓厚的装饰性。剪纸的纸张是比较薄的,因此它也只能放在平面上用剪刀或者刻刀来进行描绘造型,然而这样剪出的图案,给人呈现出一幅工整且带有一种朴素的美感画面。

剪纸的题材基本来源于生活,其内容非常丰富,它可以是人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也可以是依靠丰富的想象力而形成。剪纸的图案有多种多样,虽然它图案的类型多,但并不代表它是繁琐的,在它的所有图案里,不管是什么样的图案都能代表出制作者的思想情怀以及人们喜欢的日常生活。

剪纸,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它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剪纸的象征意义

  剪纸基本被人们运用于对生活上和民族节日的装饰,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剪纸基本是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日常,也是民间举办各种民族节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古至今,中华人民都是比较喜欢欢庆的事情,所以在剪纸方面也都是围绕吉祥的话题展开,在一些喜庆的活动或者节日我们都会时刻见到它的身影,那些寓意吉祥的剪纸,完全表现出人们平时的生活日常和思想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继承和弘扬这些吉祥图案的剪纸时,也间接的反映出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因此而有所升华。

剪纸的题材也是存在常见的戏曲故事和戏曲人物。剪纸与看戏融合在一起使得民间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戏曲故事和人物的题材,能够增添人们对戏曲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理解,还会进一步的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使得戏曲中的人物和场景变得惟妙惟肖。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伴随着时间流入了民间千千万万户的家庭,也因为这样戏曲才会进一步的得到人们的认可。

剪纸,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它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剪纸艺术能够丰富人们的想象空间,产生许多天马行空的想法,进一步的丰富了剪纸文化艺术的内容。剪纸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它是载体融入了运用民俗文化,深刻的反映出当时的民俗生活是千姿百态的。

剪纸的题材内容多种多样,其中喜庆的题材是最受人们欢迎,因为这些基本能够直接的反映人民群众广为流传的文化母体、民间风俗和审美情趣,表现出吉祥剪纸具有的深刻文化意义。

剪纸,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它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剪纸的传承

剪纸文化的形成也是促进了人们民族文化的传统,它还能创造出新的当地文化品牌,营造了一种继承民族经典、体会民族乐趣以及与人分析民族成果的文化氛围。剪纸的民间艺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剪纸的造型特征、图案内容等都反映出剪纸艺术是具有非常强烈和鲜活的生命力,给我们展现出了一种"生命的形式"。

它还为我们后人建立了相应的剪纸节日,主要是为了借助这个节日来吸引更多的朋友对剪纸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或了解,以及希望它能够带动我国旅游业和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我们需要好好保护和传承它的美,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剪纸文化存在的意义。

剪纸,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它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深远意义

结语

中国具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剪纸是诸多民间艺术文化中最受我们欢迎的一种。我们的先辈对剪纸的创作和发扬其文化也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后人,通过民间剪纸艺术给我们传递了他们当时的生活情感、思想文化等。我们都知道,传承艺术剪纸不仅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还可以丰富大家的想象力,从而在剪纸过程中能够进一步的体会到古人当时那原汁原味的自然生活。

剪纸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都是需要中华人民去传承和弘扬它,这样才能够奠定它的文化基底。在如今的生活里,人们越来越关注剪纸,被剪纸的民间文化吸引,也希望剪纸随着人们继承和弘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 中国剪纸的主题强调寓意,巧妙地运用巧妙的手法来表达深刻的含义。有的借用物质寓言,有的借用谐音、理解和象征符号

 2 纳吉喜福:祈求吉祥、拜神、分析幸福。如吉祥吉祥,平安吉祥,金玉满满,五福临门,一帆风顺,松鹤长寿,凤凤齐唱,茫茫万里路,凤梧桐,莲花生贵子等

 3祛邪:就是要祛除身体和心灵中的恶、恶思想和恶行为。如钟馗吃鬼、爱虎辟邪、葫芦收毒、吉典辟邪、高祖斩蛇、公鸡吃蜈蚣、金剪蝎子、门神等

 4 劝导警告:劝导、鼓励、警告。如:熊偷蜜(劝诫贪心)、巴蛇吞象(劝诫贪心)等

 5 乐趣与乐趣: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与乐趣。比如鸟兽同乐、老鼠偷油、老鼠娶女人、鲤鱼跃龙门、螳螂捕蝉、刺猬偷瓜等

       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非物质遗产的重视,剪纸也一样。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活动在民间极为广泛,在河北民间至今都在传承,他和书法一样在人民心中喜爱,应用广泛,谁家结婚剪月亮贴在窗户上,剪鸳鸯戏水,并蒂莲等作品贴在墙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继承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不使民间剪纸艺术变味、异化,除了需要深入了解学习传统民俗文化之外,还需要向老艺人或保存下来的优秀传统剪纸学习,体味其创作精神和意图,感受其内心情感和思想,观摩其剪纸技巧和方法,观察和体会其造型语言的特色。

       2、剪纸进校园。作为美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活泼有效的形式,剪纸教学应在校园里进行普及,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剪纸培训。剪纸非遗宣传应多平台多样化。比如,可利用短视频,让剪纸技艺可以免费地便捷地公开传播。以往剪纸非遗的展示大多大型活动中露一手,观众如想学剪纸,苦于联络无门,剪纸人亦无更多的宣传方式。

        3、保护住民俗文化之根纵观传统民间剪纸的内容,包含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如岁时节气、婚丧嫁娶、狩猎畜牧,乃至巫术符咒、人生宇宙,以及神话传说、民谣俗语等等,都在传统民间剪纸中反映出来。因此,保护和继承民间剪纸艺术的第一步,是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要对本土民俗文化有认同感。

       4、剪纸作品商业价值的保护与开发,应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例如,原创版权与手工剪纸技艺的推广;手工剪纸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予盾;剪纸技艺在互联网上的继承与创新,剪纸APP的研发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

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

① 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

② 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北朝(公元386一534年)

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

有资料表明,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剪纸,最早起源于汉唐时代,千百年来,它以其特有的魅力流行于民间,每有婚娶节庆,剪纸必定登堂入室大放异彩。遥想当年,在这贫瘠单调的黄土高原上,如果没有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片,人们靠什么来打发那冗长乏味的日子。

铰剪纸、贴窗花是安塞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特别是过年期间,谁家不贴窗花,会被村里人讥为“瞎眼窗”。在这种公众舆论的压力下,即便是孤身老汉,也要向村里的巧媳妇讨要几张剪纸贴在窗上。至于那种不愿求人的倔老头,也会想出应付的怪招。

1979年安塞文化馆陈山桥在谭家营沐浴村见到一个老光棍,自己用红纸剪了些三角,杂乱无章地贴在窗上。据老头说贴这主要是为了避邪——要见红。更绝的是他门上的一幅对联,纸还是红纸,字则是用老碗蘸了锅灰拓上去的,上联下联,对仗对偶,各为五个黑圈圈。老头不识字,又不愿向人张口,便只好如此应付了。后来陈山桥在西河口(此地曾为陕北的文化重镇)见到了一户农家贴的对联:上联为“砍头不要紧”;下联是“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大过年的怎么贴这样的对联?”,老陈不解。那家的婆姨回说:“是孩子在书上抄的,谁知道上面写了些甚”。

现在倒是不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了,不仅因为今天识文断字的人多了,更因为今天你即便不贴窗花不挂对联,也不再会面临公众舆论的压力了。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在陈山桥看来,这才是真正令人犯怵的。

今日安塞,所谓的“剪纸之乡”早已声名远扬,而剪纸之乡的乡民们自己倒不怎么喜欢剪纸了。2001年春节期间,安塞姑娘樊晓梅(安塞剪纸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出访过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地,还曾在西安南门的城墙上为克林顿夫妇现场表演过剪纸)回乡探亲,在村里各家的窗上墙上,已很少看见剪纸了。现今陕北的窑洞里,有了各类明星照,各种广告招贴画,有了VCD,广播、电视,有了台球,有了麻将,有了比原先多得多的消遣方式,人们已经不必用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片来调剂生活了。在今天的姑娘们看来,那是一种落后的方式,既费神,又费力,她们已很难从中感受到乐趣,但如果有人给钱,则另当别论。当然,今天安塞的小伙找对象,还是希望女方心灵手巧,只是如今这“巧”,已毋须再用一把剪刀来加以证明了。

在安塞文化局局长韩杰浩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安塞文化馆的剪纸展室,那的确是一个花团绵簇般的世界。其门类之多元,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粗略计有窗花、门画、炕帏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分几种,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象征吉祥如意,如飞禽、花草、牛羊猪狗、狮子老虎等;二是用于婚娶装饰洞房的,多为石榴牡丹、成双鸟禽等;三是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底样的,多为双石榴、双桃、虎娃等图案;四是用于迷信礼仪的,有财神爷、灶王爷,还有用作招魂的纸人等。当然,还有一些现代农村生活题材的剪纸作品。

据韩杰浩介绍: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窑洞剪纸”,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妇女传承下来,形成古朴生动、 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花鸟鱼虫 瓜果蔬菜,家畜走兽,人物树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无所不包。

安塞县前任文化馆馆长陈山桥对当地的剪纸曾作过广泛的调查与深入的研究,他在一篇《安塞人与剪纸艺术》的文章中写道:

“安塞的剪纸历史很少有文字可供考证,但问一问健在的老婆婆:你们小时候剪花跟谁学来的?她们都会同样回答:妈妈教的。安塞人现在还称传统花样为“古时花”,从现在整理出来的剪纸作品来看,可以寻觅到安塞历史文化的踪迹。64岁的常振芳剪的《龙与凤》,使人联想起五千年前人类经历的那个龙飞凤舞的时代,想到鸿蒙初开,伏羲女娲刚刚创造出的那个混沌世界。龙凤造型特别古朴,与濮阳西水坡仰韶墓内摆塑的龙有某种相似之处。67岁的白凤兰剪的《年耕图》和《猴吃烟》中的树,树干和树枝组成了鹿头纹样的变形,专家们认为,它是我国古代作为“物候历法”和生命象征的鹿图腾崇拜在安塞的遗存。高如兰剪的《抓髻娃娃》,在一些专家看来,它是别处早已失传了的商代民俗文化,把头上两个抓髻剪成了两个鸡,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青玉女佩完全一样。《抓髻娃娃》一手举鸟(阳);一手托兔(阴),阴阳结合孕育了生命,是生殖崇拜的形象遗存。安塞的古时花样,可以说是地上的文物,它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文化与民俗的重要史料。从艺术风格上看,它淳朴、庄重、简炼、概括,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保留了汉代艺术深沉雄大的艺术特点。”

中国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方李莉,对此曾做过更加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她十分注重这种叫做“古时花”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在一篇叫做《黄土地的记忆》的文章中,她的笔触追根寻源,直指远古:

“……一些表现古老传说的剪纸,如白风仙剪的"二郎担山追太阳"。民间传说,过去,天上突然出来九个太阳,晒得人们不能在田间劳作,飞鸟晒死,树木枯萎,二郎担山追日,压去了八个太阳,救了人类,救了万物。这和中原‘后羿射日’有同工异曲之源,还有,白凤兰剪的‘王祥卧冰’是二十四孝故事内容之一。表现王祥为孝敬老母,卧冰取鱼的故事。

“已经去世的曹佃祥老人所剪的‘鹰踏兔’也是如此,鹰是鸟中的英雄,鸟在这一带有很深的寓意。在安塞曾发现不少新石器时期属于庙底沟型的彩陶,庙底沟型彩陶的一大特点就是鸟纹很多,就像半坡型的彩陶是以鱼纹为主一样。由于鸟纹的广泛应用,其上面的鸟应该是当时一个原始部落的图腾,而在原始神话中称太阳为‘三足乌’,因而崇拜鸟的原始部落实际上是崇拜太阳,因此鸟是太阳的象征,在当地民间也称太阳为‘鸦’。所以鸟在民间是象征阳性的,鹰是鸟中的英雄,自然是阳性的了。而兔是代表月亮,月是阴性,兔自然也代表阴性了。‘鹰踏兔’是喜花,是结婚时所剪的花,其寓意的是男女情爱,反映的是生殖崇拜的主题。

“剪纸能手白凤兰的父亲虽不识字,却能绘声绘色地讲出好多上古时期的故事,《女娲造人》、《二郎担压山》、《毛野人》等等。每到阴雨天或冬月天,她家晚上总是坐满了庄稼汉,津津有味地听着‘朝古’,白凤兰总是坐在父亲怀里,听得很认真。母亲剪得一手好花,受到全村人的敬慕,同时也影响了白凤兰。她经常学母亲的样,剪个石榴着牡丹,剪个鱼儿戏莲花。她家贫穷,买不起纸,她便捡好多梨树叶放在家中,以树叶代替纸来剪。在母亲的指点下,学会了好多传统花样的剪法。在父亲的 ‘朝古’影响下,她剪了不少以上古传说和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剪纸,除前面所提到的‘二郎担山追太阳’、‘王祥卧冰’之外,还有‘毛野人’、‘鞭打芦花’、‘牛郎织女’等。她剪的花古朴醇厚,粗犷有力,她剪的‘牛耕图’、‘猴吃仙桃’、‘牛’等都与陕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很接近,特别是‘牛耕图’、‘猴吃仙桃’中树的造型,被认为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图腾纹样,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陕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依据。 其实这些树的形象,和战国时期的"宴乐渔猎攻占纹"铜壶上的桑树的表现手法也很相似。说明这些纹饰都是具有一定传承性的。

“这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的传承,以原始、上古时期和秦汉时期的特征最为浓厚,究其原因,这一带曾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中心地之一。其次是宋代。元明清以后,这里的文化处于相对封闭和独立发展的状态,受中原文化及其它外来文化影响较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民间习俗,从古到今,源远流长。原始文化中的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都可以从这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中寻到踪迹。” 希望采纳···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但却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8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