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第1张

(一)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立刻想到的是那部尽人皆知的小说,但首先需要声明,本文不是该小说的书评或读后感。无庸讳言,鄙人是这部小说和作者简奥斯丁的粉丝,如同财经人士愿意花钱与巴菲特先生共进午餐,追星族愿意花钱参加爱豆的后援团,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假如能有机会与简奥斯丁**独处那怕五分钟,我想我也会心甘情愿花些钱,比如一年的工资。因为我认为简奥斯丁非常迷人,且她的个人生活也有诸多未解之谜,如果能够对她和她的生活多了解一二,实乃可慰生平的快事,且如果写成文章,那必然是全世界简迷和文学界的猎奇者们愿意花钱追捧的热文,定可尽收回我的投入,没准儿还可赚上一笔。但斯人已去久矣,此设想当然也属于非分,有上面之一说,一是想以此表达我对简奥斯丁以及《傲慢和偏见》这部著作的景仰之情;二是我本人和本文都确实从简奥斯丁及《傲慢和偏见》这部著作中受到很多教益和启发,既然用了这个题目,道义上也必须先把个中究理解释清楚,所以接下来还是要先简要写一下简奥斯丁和《傲慢和偏见》这本小说,以及她们对我和本文的影响。

    简奥斯丁在西方文学史或英美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现在已是举世公认的了,相关研究她生平和作品的专著也早汗牛充栋,海积山堆了,而著者叙者不乏像毛姆这样的大家,所以才疏学浅如我就不敢多置喙了,只想略微谈谈个人感想。我认为奥斯丁是西方小说创作中写实主义风格一派的开山奠基鼻祖之一,并代表了该流派中很重要的一个支流,该支流的特点套用一句上海话谚语来说,那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是指在狭小空间范围内做到一应俱全、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而在奥斯丁这儿直接出道就是巅峰了,其标准之高,随后至今几百年可能有寥寥几人接近,但从未有人超越而一直被人模仿,窃以为这并不只是因为她的文笔和技巧,而是因为她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还有好的性情,虽然她后天也必然曾多加培养努力过,但是我觉得关键还是天份或天性。

    有的人就是天生的能轻瞥一眼就把人性和世情看个透透的,这在文学家里其实也很常见。随便举几个出来吧,比如张爱玲、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毛姆,比如鲁迅先生,他们无不都是天生一双冷眼,一挂热肠,这些是简奥斯丁也有的,但简**却没有某人的毒舌,也没有某人的怪性子和某人的坏脾气。为避免引起上述几位的崇拜者的误会,我需要声明一下:我从上述几位那里也都受益良多;毛姆的很多作品都是我喜欢的;我读张爱玲的作品所花的时间不比读其他任何一个作家的花得少,你把我当成张迷,我也是认得;鲁迅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可以不加“之一”。但由于性情所近,我自己更亲近像简奥斯丁这样的作者,国内当代作家中也有几位,特点就是写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罗哩叭嗦的平民小事,喜欢接地气的市井小民生活,看人们耍小聪明,贪小便宜,捱苦日子,恼其不智,哀其不争;揶揄嘲弄他们一番,但不会说太过头的话,因为实在是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不得以,而只是一些平凡、普通、可怜、可恨或可爱的人,自己也不过是其中一员而已。

    就像使绣花针的舞不了棍棒,耍不了大刀一样,虽然你已看过各路名家十八般兵器演练了个遍,但等到你拿起笔来写的时候就会发现写来写去也就是写成那样,你觉得心里才稍微放心点;写得时候遇到困难,就像虽然和亲戚朋友平时也不怎么联系,有事儿还是觉得他们指望的上一样,你再翻翻感觉与你亲厚的这些作家的作品,起码会知道努力方向,就像干工程的参考业内行业标准施工不会出错一样;而简奥斯丁的作品一直被我列为最高那一级的标杆,时刻提醒自己在写作这件事儿上还差得有多远。

    《傲慢和偏见》这篇小说在我看来同样也树立了一个标准,算是一种类型的小说的典范。闲来无事,我有时会在油管上看一些视频。同其他平台一样,油管会推送一些短视频作为诱饵来试探你,如果你点击了一些视频后,它会将更多同类的内容推送给你,以吸引你在油管上停留更长时间,这样当然你也就会看更长时间广告,它也就可以赚更多的钱。几个月前不知什么原因,我偶然点击了一个校园青春爱情剧的片段,我就得到更多该剧的推送片段视频;不知为什么,我又点了几个,看完尽然有点入了迷,又把推给我其他片段也看了,之后就不知不觉沉迷了,竟然发展到做着其他事情的时候开始想象该剧的情节会如何发展,最后终于忍不住点开一个视频网站,搜索到该剧,隔三岔五,连拖带拽的看完了。算算时间,总共估计的花了十多个小时。十个多小时啊,一个中年男人,一部校园青春爱情偶像剧,看完总觉得自己那儿出了什么问题,但更可怕的是更多的同类的视频蜂拥而来,满屏的年轻水灵的掐得出水的俊男美女的脸在那儿晃,或颦或笑,或嗔或癫,引诱你禁不住又去点,点开了,万一又把持不住,估计又得花费十多个小时。

    时间也还算次要,我向来视任何让自己上瘾着迷,以致失去自控的东西为生平之大敌,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总会感觉自尊受损,不可等闲视之,所以就摆出牛刀杀鸡的架势,学术研究的精神,社会批判的高度,又花十多个小时刷了一部同类型的电视剧。带着观剧的体验和感想,我开始搜索自己现有的知识库,看能得到点什么答案,一个名字从我脑海里蹦了出来,一切都豁然开朗了----这两部剧就是现代中国影视版的《傲慢与偏见》。

    在剧中男主都高大帅气,或有好家世,年少多金;或智力超群,学业优秀且多才多艺无所不能,但个性高冷,不怎么说话或态度恶劣不好好说话,似乎都有社交障碍;女主都自诩学业平平,家庭一般,样貌平凡(但平心而论其实都颜值在线,我见犹怜),但善良开朗,乐观向上,坚强独立;由于某个契机两人在某种场合相遇,但产生巨大的误会,傲慢导致偏见,偏见又激发了傲慢,遂成水火不容之势,而后随着时间推移,了解加深后而从相知再到相爱,成就一对欢喜冤家。期间或男二、女二环伺其侧趁机制造麻烦,造成波折;或父母朋友插足到关系里,制造障碍;总而言之就是尽一切可能阻碍两人关系发展,而两位克服障碍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彼此作为对方的砺石,碰撞研磨,成为能彼此匹配的更好的人。这就是典型的《傲慢与偏见》式的套路和桥段。在十多岁的年纪时,我看过《傲慢与偏见》很多遍,后来还陆续看过几个版本的小说同名改编**,也曾思考过这本著作为何有如此魅力,能经久不衰,所以我为何会被两部电视剧吸引住的答案其实也已早在我心里了,只是时间隔了太久远,给淡忘了。就小说故事情节本身来说,和其他名著相比该作也属平淡无奇,但作者巧妙运用的一些创作手法使作品达到了几乎完美的艺术效果,在此试着简要分析一下。

    首先是人物角色的巧妙设定,全面考虑主要人物性格,家世,地位,人际关系等情况,制造出足够的矛盾、对立和反差,为后续角色间冲突埋伏笔,也赋予整个故事足够的张力。并且如同精心设计花园般,将次要人物、次要情节巧妙穿插其中,对照衬托,达到众星捧月的效果,并极大拓展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是精心细致地设置场景,在其中展开冲突并推进故事发展,这部分就最见写作功底了,要工笔细描,以达到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要紧贴人物当时当地该有的情态、心态,写不到就没法让人信服的将情节向前推动,但写过了就更显牵强,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完全做到了恰到好处。再次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控制,基本基调是缓慢拖沓,引用一个西方艺术评论的词“slow-burn”,翻译成中文大概可以叫“阴燃”吧。爱火始终藏在暗底下燃烧,且蛛丝马迹已显越烧越旺,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不见明火,当事人也察觉不到;直到条件成熟,小火苗才烧起来了,但左一阵风,右一阵雨,随时都可能熄灭,让人揪心,如同看杂技表演般,将倒不倒之时最常惹人惊呼。但情势已然明朗,节奏就随之变的欢快,人物性格也发生较大变化,变的招人喜欢,气氛渲染起来后,一切都直奔皆大欢喜的结局而去,而读者在长时间紧张压抑以后,也就情不自禁的投入进去,醉心于小说展示给我们的人性和生活的美好之中。

    我一直秉持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就是好作品的文艺观点,也必须诚实地承认看过的两部电视剧确实很好看。于是我就试着放下自己的傲慢,收起自己的偏见,从艺术鉴赏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两部剧。平心而论,故事情节设计,角色设定,演员选择及表演,服饰场景,背景音乐及插曲、主题曲等方面都属上乘,可算是良心之作;且剧中反应出了当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生活风貌,尤其是面对爱情和生活中的选择时独立自主的精神,让我由衷感叹我们经济社会方面取的得巨大进步,一定程度也改变了我以前持有的对新一代年轻人的一些偏见,让我觉得这剧也没白花时间看。理得而心安后,我就心无愧疚的又花了十几个小时,把认为这两部中较好的那一部又刷了一遍,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下对影视创作者们辛勤工作的支持。

(二)

    人们总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小说故事里也总是这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就有点复杂了,但是由于其故事发生的实时动态性,情节发展方向的开放性以及剧情随时发生翻转的可能性,所以常常比最精彩的小说还要精彩一百倍。

    王思聪先生和孙一宁**前些天就联袂为大家上演了一出真人秀版的《傲慢与偏见》式的爱情大戏,一时之间刷了屏。大家搬着板凳,手拿手机,磕着瓜子,啃这个大瓜啃的不亦乐乎,现在啃的估计瓜皮也不剩啥了。我不热衷八卦,对这种事向来后知后觉,总是热闹过了才听闻到信儿,但也常常懒得翻以前的帖子挖坟,而且动了感情的年轻男女有点出格的言行也没啥了不起的,你没年轻过啊。就算现在两人有点小状况,两人正值青春年华,男未婚,女未嫁,谁就能担保以后就没机会了呢?我是衷心希望他们俩能再努力努力的,《傲慢与偏见》式的爱情动人之处就在于要历尽波折,所以发挥小说家的想象力,按照《傲慢与偏见》式的套路,我试着设计些桥段,比如章目可题为《孙**遇人不淑遇难》,《王总裁不计前嫌援手》,《感恩情孙**始绪旧好》,《改前非王先生终娶新人》。果真如此,这段姻缘必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让人称道的恋爱佳话之一,现在的年轻人也该是需要这样的爱情传奇,而王思聪先生也可有望捍卫自己“国民老公”的称号,成为中国版的“达西先生”为后世历代中国少女们所景仰。凭刷屏的小情话,把身段再放低点,我觉得总裁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且甭管别人怎么说,那都是狗嘴吐不出象牙的话儿,老实说,那个男孩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不舔呢,不舔那就不是爱情。

    王总裁追女孩的时候,有时确实霸道的过了点头,但还是在人之常情的范围,且曝出的在恋爱中对孙**前倨后恭的态度,显然是在为爱抓狂,情有可原。但上周发生的“徽州宴”事件中老板娘的豪横却着实惊掉了不少观看事件视频人的下巴,让人禁不住发问这股子颐指气使的傲慢到底是从那儿来的呢?

    为了方便讨论,我先凭自己的理解冒昧的给傲慢下个定义如下:傲慢是由于某个体对社会普遍认可的某种公认的价值的优势占有而产生的相对于其他劣势占有者的优越感,以及为了凸显和保持这种优势而对弱势一方采取的带歧视性的差别化对待的态度,言语及行为。在“徽州宴”事件中,老板娘高喊“老子有的是钱”,“有钱不怕,几千万我都给你赔得起!”,很显然这股子傲慢是由于觉得自己钱多,答案是显而易见得,常见的暴发户的嘴脸;但如果只把问题停留在新富阶层的私德,而不对傲慢这种情感做更深一层的考察,就不免流于肤浅,所以接下来我想就傲慢这个话题展开来稍微谈谈。

    傲慢植根于人性中,且不可根除,行使傲慢的外在的假借物随着时易势移,但傲慢亘古常存,这方面具有说服力的论述可参考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在《普通社会学》中提到的剩余物的相关部分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看。所以对于可以建立一个彻底公平,平等的社会的理想,我向来持怀疑态度。即便我们以后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实现了人人有条件住同样的房,开同样的车,享受其他的同等的物质供应,但人类还是会找到新的价值标的物来区分谁优谁劣,就像小姑娘们总爱选个新发卡戴在头上,让自己显得别致;那么去除物质的因素呢,大伙干脆衣服首饰都别穿戴,赤裸裸坦诚相见;结果一样,人类学家对原始初民的研究发现证明照样有人因为某种原因享有某种优势地位。介于两者之间的发展阶段就更不用说了,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是个宣扬平等,人权的所谓已发达国家,但一些皮肤颜色浅的人总是想法设法,创造性地向其他肤色较深的群体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显示他们还是这块儿他们抢来的土地上的主子。回到日常生活,谚语神话中也一样:天鹅对癞蛤蟆,嫦娥对猪八戒,美女对舔狗,都很不友好;有些知识分子仗着读了几本书,喝了点墨水看不起劳动人民,但劳动人民对知识分子的态度也一直不算好,只是时代不同,称呼在“书呆子”,“臭老九”,“臭公知”之间变化而已;想想平凡如本人也有自己的小傲慢,如果有像“徽州宴”老板娘这样的人看的起我,想交个朋友,我多半也是不肯的。

    行文到此,傲慢显然一直要与我们人类文明结伴同行了,但过度傲慢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可怕后果,不得不让我们时时提防。“徽州宴”的老板出来道了谦,生意不知道还能不能做的下去,当事人老板娘估计现在早悔青了肠子,但事儿毕竟发生了,覆水难收,以后的岁月还不知道有多少日子为这一时口快还债。回荡在号称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街上的“黑命贵”,“白命贵”的呼喊刚刚消停下来,我想以后还会在这个国家以及世界的其他一些地方不时的响起,而且越喊越响亮,直到某些人彻底收起自己的傲慢。

    更值得提醒那些傲慢的人们的是,就像毛主席所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形势逆转很快,现在被高高举起的可能以后会被狠狠的踩在脚下,所以还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反复横跳,实在是人生处世的无奈必然,最好给自己留足空间。

    小人物就算了,再傲慢也就不过是让更多的人不搭理你,给自己带来些自找的烦恼。但像“徽州宴”老板娘这样自我感觉有点优越感的,或者感觉自己是个人物或以后想成为个人物的人就应该学习点怎么适度傲慢的技巧了。我也没什么好建议,但是推荐好好读读《傲慢与偏见》这样的书,一定会有益处的。看不进去书也没关系,刷几部上述的正能量的《傲慢与偏见》式的校园青春爱情偶像剧,当然不能只是刷,要抱着研究学习如何适度傲慢的目的多看些子遍。如果有将成年的孩子的,最好在事务繁忙之余,带着孩子们一起看看,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尽早教他们如何优雅得做个霸道总裁。

(三)

    傲慢可以试着放下,甚至在某些天性谦虚的人身上彻底根除;但偏见就更绝对了,因为凡有所观,必是主观;凡有所见,必是偏见;所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偏颇的。先贤圣哲们也老早就注意到这一点,贯穿整个人类历史一直不断有人致力于研究如何才能客观有效的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部分的研究成果就构成了西方哲学上有关认识论部分的知识。

    我一直认为这是人类获得的所有知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人所崇尚的理性的基石,这些知识以及建立在以上的理性将支持人类不断拓展文明的疆域,作为一个学理工科的人,这是我以前一直所相信的。但我最近几年的观察和思考却动摇了我这个信念,逼迫我承认这不是可以完全保证的,或者只是部分保证的。我越来越发现理性在人类生活中可以发挥作用的局限性。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把真理分为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客观真理是关于什么是真的,可对应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主观真理则对应于善、美,涉及什么是幸福,如何统治,谁该统治等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凭借理性发展科学技术来探索和征服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已经有目共睹,但在另一方面理性却常常一筹莫展,这不是理性失去了它的效用,而是因为在这个方面恰恰相反,是被非理性的因素,如感情、信仰、传统、习惯等所支配的,而理性只能等待非理性的因素完成博弈并获得其能发挥作用的确定性后,才能有效开展自己的工作。在我看来人文学科还有些成就的话就是承认了这点部分,比如管理学中的“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近年来,我一直身居国外,潜水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看各路人马就各种话题论战,个人所闻所见进一步强化了我对上述观点的认同。在涉及到争议性比较大的话题时,讨论几乎总是以骂架结束,互相肥猪、母狗、屁眼儿称呼个遍,然后再向彼此的祖宗十八代致以感情深厚的问候。老外有个短语形容这种情况“shit hits the fan”,翻译过来是“屎打在电扇上”,注意不是“屎打粉丝”;顾名思义,就是把屎甩在开着的电风扇上,后果如何自行脑补吧,你一坨,我一坨,电扇再不时摇着头换换方向

    去年疫情爆发后某超级大国竞选加上时不时的街头抗议,社交媒体上就更热闹了,更是不断的刷新我的三观,让以前自命阅世已深的我不断惊呼缺乏对人性的了解,还是要继续保持谦卑,好好学习。当要不要带口罩这种事儿在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被公认为全球第一的国家都能成为争论的焦点时,你就必须承认理性已经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英国人培根提出过障碍人类真实认知的四种假象学说:“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 展开解释一下的话,估计得至少写个一两千字吧,而且我也是各处找资料抄,所以大家要有兴趣自己搜搜,很出名的理论,相关解释应该随手可得。我在这儿就取个巧,借用汉语的博大精深,随便甩些成语出来,大家自己品吧。坐井观天、智子疑邻、削足适屡、三人成虎、以讹传讹咱们的语言就是有这好处,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培根是个感觉经验论者,相信知识来自认识对经验的直接掌握,所以要求得真知,根本在于消除妨碍认识的因素;而其提出的四种假象则是他认为通向真理的重大障碍;由于这些假象的作用和影响,蒙蔽了、扭曲了人们的理智,使人们的思想变得狭隘,囿于成见,受感情的左右,受偏见的支配,以致于主观的意愿操纵着客观的事实。但是现实中人们是怎么做的呢?就我看到的恰恰相反,明白的上等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目的利用这些人类认知中的缺陷炮制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一遍遍洗脑本来也没几个脑细胞的偏听偏信的人们,再花钱加大宣传造势让先被洗的再去洗脑细胞稍微多点的;不断造假新闻输送清洗剂;先洗洗后洗,终于成功把一部分人洗成白痴打砸抢国会完事儿。完美!

      国内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最近偶然看了一个大V们谈话的节目,也多少有点感想,浅薄谈一下,不对的地方大家见谅。不用讳言,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讨论问题也比老外有组织有纪律,意见领袖们也自有其更重要的社会责任,但听完谈话感觉部分人不是这么想的,还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放在太靠前头。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埋怨粉丝,好像感觉有这届粉丝不行了的意思。听着他们抱怨,我很感慨,原先实在没想到表面无限风光的大V实际活成了古龙小说《绝代双骄》里的十大恶人“不吃人头”李大嘴;天天在节目中讨论人肉的各种烹调方法,私底下却想偷偷摸摸找个地儿啃红烧猪蹄膀。粉丝们看见了,问一句:老师,你咋啃猪腿呢?然后就怪粉丝们偏激,我就纳了闷了,这不就是你天天带风向带的吗?人家听你话,饮食习惯都改吃人肉了,你丫儿去啃猪蹄儿了,合适吗?大V那心情看起来好像感觉郁闷的要死的样子。死就死去吧,但别赖粉丝,请记住:你死于自己制造的偏见!不想死,请客观发表意见。

      有个大哲学家说人性的曲木造不出任何直的东西来。植根于人性中傲慢和偏见也根除不了,任何想彻底改造人性的尝试也必然失败。理性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只能依靠宽容和容忍。我们文化里有这样的传统,提倡践行中庸之道,且礼之用,以和为贵;当下更该坚持;而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情该引以为警戒。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

例如:(1)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 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3)敌人使出最毒辣的手法,用一切刑具折磨宣灏。

(4)愚蠢的特务鉴别了两个钟头,结论是“笔迹相同”,就断定是许晓轩写的。 例 (1)(2)中的“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凝聚”、“敬爱”、“深情”带有褒扬、尊敬、喜爱等感情色彩,这种词称为褒义词。例(3)(4)中的“毒辣”、“折磨”、“愚蠢”带有贬斥、憎恶等感情,这种词称为贬义词。 词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下面几组反义词,左边的都是带褒义的,右边的都是带贬义的。 勤奋——懒惰 美好——丑恶 勇敢——怯懦 善良——凶恶 高尚——卑劣 谦逊——傲慢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例如“鼓励”和“怂恿”是同义词,但“鼓励”意在勉励人做好事,是个褒义词,“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下面各组同义词,左边的都带褒义,右边的都带贬义。 理想——妄想 揭发——告密 领袖——头子 赞扬——吹捧 果断——武断 团结——勾结 有些成语也带有褒贬色彩。例如: 褒义贬义 奋不顾身 —— 贪生怕死 大公无私 ——损人利己 锲而不舍 ——一曝十寒 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同义词,不仅要弄清词的意义,对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

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收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褒义词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表示的是褒义。

例如: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上例的“顽固”本是贬义词,在这里用作褒义,是坚定不移的意思。因此加上引号。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观

威克姆与莉迪亚荒诞盲目型婚姻。没有感情和物质基础,冲昏头脑放弃底线,注定悲剧的结局。

柯林斯与夏洛蒂现实物质型婚姻。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结婚是一条体面的退路。

达西与伊丽莎白势均力敌型。自我意识觉醒下,外在条件内在灵魂达到高度契合,保持独立自由和尊严,共同进步成长。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但是耳闻他为人傲慢,一直对他心生排斥,经历一番周折,伊丽莎白解除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终成眷属。

名字来源

小说原名叫《最初的印象》,等到出版的时候才发现,英国的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叫最初的印象的小说,最后奥斯汀用了她的文学偶像达布莱夫人的小说《塞西莉亚》结尾处的一句话,这桩不幸事的所有一切都是傲慢与偏见的结果。

取了傲慢与偏见这个书名。傲慢与偏见这个书名其实就来自达布莱夫人即著名的范妮·伯尼,她被伍尔芙称为英国小说之母,她同样被认为是奥斯汀的文学教母。

《傲慢与偏见》描写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四对男男女女在恋爱、婚姻中所折射出来的人物性格特征、心理状态或者说人生的一种价值观。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宾利与简的爱情;奥克姆和莉迪亚的结合;柯林斯和夏洛蒂的结合。

作者简 奥斯丁笔下的四种人物爱情不仅仅只是爱情,更多的反映了社会的一种价值风貌。

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在我看来,无疑是全书中最令人满意的,像极了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形式,无关名利,无关家庭,无关出身。只是出于彼此之间长期的交往磨合渐渐产生的欣赏之情,又由欣赏转为相互之间的爱恋。

然而在书中令人最满意的一对作者也赋予了他们彼此结合的曲折性。

他们的相爱,他们的结合相比于其他三对多了很多曲折,多了很多误解。让人看着看着就有一种很揪心的感觉,他们彼此会不会错过?两个人之间的误会会不会一直解不开?他们的爱情会不会被世俗门第所压抑

达西的开场给人一种傲慢无礼、自大自傲的形象,在英国的一个小乡村里,他这样的举止给一些市侩的妇女多了一些反感,加上他本身表现出来的情绪,无疑在本地人的 眼里,他是同行人中最不受欢迎的一个。

伊丽莎白开始见到达西傲慢的神态心里就产生一种淡淡的不悦,再加之外表英俊潇洒、举止彬彬有礼的奥克姆的栽赃陷害,对于达西的厌恶之情更加深重。

令人嘲讽的是,随着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厌恶一日日加深,达西对于伊丽莎白的欣赏之情却一日日剧增;在伊丽莎白对其厌恶达到极点的时候,达西却选择了服从内心的愿望向其告白自己的爱恋;最后无疑遭到了强烈的攻击,伊丽莎白对达西所有做过的“龌龊”之事也借此机会统统的发泄出来。

面对情绪失控的伊丽莎白,达西只能咽下所有的误会。看到这里本以为他们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当两个人僵持到极点的时候,达西的一封解释信化解了所有的误会,情节发展到由彼此间的憎恶到伊丽莎白自责继而重新看待达西。

接下来两个人对于彼此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达西平日里傲慢无礼的形象渐渐转为待人谦卑有礼;而奥克姆的完美人品渐渐出现破绽,拐骗走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欠下一屁股的债至今未还。

而随着伊莉萨白和达西的冰释前嫌,姐姐简和宾利的爱情也有了转机,达西向宾利坦白自己之前对简的偏见,给予其自信肯定伊丽莎白的姐姐简对宾利的爱情,致使宾利重新鼓起勇气追求简。

与此同时,奥克姆和莉迪亚的的私奔使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感情升温。达西帮助伊丽莎白一家暗中处理好莉迪亚的丑闻,更加使伊丽莎白心中确定了对于达西的爱恋。

可以看出,伊丽莎白 和达西的爱情是全书中的一条主线之一,围绕他们的误解、和好、爱恋展开了三对不同人物的婚姻。

在书中,最让人忽视的一对柯林斯和夏洛蒂,与其说他们之间存在爱情,不如说他们的结合是各取所需。柯林斯需要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子,为自己的名利添砖加瓦;而夏洛克需要找一个可以为自己余生做保障,保障自己衣食无忧的男人,所以这一对的婚姻从彼此相识到走入婚姻的殿堂用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

《失恋三十三天》里,女主人公问一位事业成功,年轻有为的男士,为什么大部分像他这样成功男士会选择说话嗲嗲的,华而不实的女生结婚,他说“ 因为这样的女生她索要的东西我是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的,只要有钱,有LV、爱马仕的包包她就会心满意足,而这些我不会缺货,是可以持久的;但是如果是和你这种类型的女生,你要的是爱情,可是爱情这种东西太缥缈,指不定哪天就不存在了,我不能一直保证”

这种婚姻的结合无疑是“柯林斯和夏洛蒂”式的婚姻,彼此也许可以一生相安无事的相处,却找不到悸动的感觉。

简和宾利的婚姻最后成为了一种在旁人眼里摈除门第观念、郎才女貌的结合。

简温柔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宾利为人诚恳大方,和善友好,但是做事有些没有主见。

虽然迷恋简,但是却时常怀疑简是否也是同样对自己有感情,总是犹豫不定,可以说很大程度上他与简的幸福来源于达西的帮助。

奥克姆与莉迪亚的结合,可以说是一场意外;莉迪亚痴迷于奥克姆的外表,一心狂热的想要追随于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不幸的是,奥克姆与她的婚姻不过是与达西的一次利益交换。

奥克姆欠下一身的赌债,为了减少对莉迪亚名誉的伤害,达西以免费替其还款并为其在军队里找一个好的工作为条件,使其同意与莉迪亚结婚。

奥克姆与莉迪亚的婚姻看似意外,实则也许是必然的。莉迪亚天性散漫放荡,识人不周,只图其表,不顾其他;奥克姆虚有其表,谎话连篇,作品给予他这样的结局也是一种幸运。

他们的婚姻像极了现在的闪婚或者说另一种形式的逢子成婚的悲剧。

一种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没有反叛世俗观念的决心,只能将就自己嫁给一个认为马马虎虎可以的人,最终酿成婚姻的悲剧。

一种是在短暂的恋爱中遇人不济,被甜蜜的假象迷昏了双眼,终究为了保全名声“成就”了一段婚姻。

有人说这部作品之所以起名为《傲慢与偏见》,因为贯穿作品主线的主角,达西的形象是傲慢的;而伊丽莎白带有主见的对待别人,代表着偏见。

我想这部作品四种不同的婚姻,都带有多多少少世俗的观念,属于那个时代的傲慢与偏见。

在爱情里,在男女的情爱中也是无可避免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作者最后却给予了四对爱情一定程度上的喜剧色彩,也许是对英国上层阶级傲慢与偏见最直接的讽刺。

傲慢的解释 [arrogant;haughty;coontemptuous;disdainful] 看不起人,对人 怠慢 没有 礼貌 态度 傲慢 她忍着被 侮辱 了的心情,一个一个地 打量 着这些人的 欢愉 和对她的傲慢。—— 《果树园》 详细解释 骄傲 怠慢。 汉 焦赣 《易林·剥之离》 :“礼怀乐崩, 成子 傲慢。 欲求 致理,力疲心烂。” 晋 葛洪 《 抱朴 子·疾谬》 :“ 世故 继有,礼教日颓。敬让莫崇,傲慢成俗。” 元 郑廷玉 《楚昭公》 第一折:“若是那 秦公子 将卿傲慢,你则索将火性儿全然都放坦。” 巴金 《秋》 二二:“‘你女人家不 懂事 ,不要多嘴!’ 周伯涛 傲慢地教训 陈氏 道。” 词语分解 傲的解释 傲 à 自高 自大 :骄傲。 傲岸 ( 形容 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轻视 别人 ,对人没有礼貌)。傲视。高傲。孤傲。 藐视 , 不屈 : 傲然 。 傲霜 斗雪。 部首 :亻; 慢的解释 慢 à 迟缓, 速度 小,与“快” 相对 :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 缓慢 。迟慢。慢性。 态度冷淡,不 殷勤 ,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 缓急快 部首: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15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