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人的心灵,使人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体验原指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并在体验中尝试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一、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获得情感体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能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创造想象空间。
1音乐听觉的重要性
音乐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一种是内在听力。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欣赏的重要渠道就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通过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听赏各种人声音色和乐器音色,感受不同旋律的特点,提高他们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2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
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在课堂上,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放一些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还可以用各种方法、手段以及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一起进行音乐体验活动,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入情入境。
在欣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犹如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挂在露出嫩叶的柳梢旁,小舟在江面荡漾,微风吹过,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优美的旋律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又如,欣赏《天亮了》这首歌曲,可让学生先自己听一遍,然后给他们讲述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旅游区的峡谷地带,由于缆绳断裂意外缆车急剧下坠,缆车中的一对年轻夫妇在这危急时刻,用双手用力托起了怀中幼小的孩童。小孩毫发未伤,得救了,而他们却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他们心爱的孩子。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许多学生听到这里神情严肃,眼神专注,几位女生眼中已经盈满了泪花,播放第二遍时,要求学生用“情”和“心”仔细聆听。当歌曲唱到高潮部分时,几个学生已轻声哭泣起来……音乐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这节课的感受环节中,学生通过歌曲的听赏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及感悟。
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先播放五个各具特色的音乐主题,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五个音乐主题所呈现的特点和所表现的情绪,然后打乱顺序播放,要求他们辨别出五个主题的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感知能力和听力,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体会音乐的美感,丰富情感体验。当学生置身于音乐艺术的氛围中,反复听,用心感悟,逐渐会对所听赏的音乐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因此,在欣赏时尽可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挖掘情感因素,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有自己的侧重面。有的喜欢欣赏作品的整体感受,有的喜欢欣赏演奏员高超的技巧,有的喜欢乐器和歌唱演员极富美感的音色,有的喜欢作品起伏变化的主旋律。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尽量多提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学会边听、边思考、边创作、边表演,这样一种欣赏音乐的学习方法。
1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的反映能力和手的灵敏度。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与大脑神经系统就越有联系,并使大脑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的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一位学生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后写了一节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想象力:“远处山峦迭起,蓝天白云,无边的草原上,一片春意盎然,一阵轻风吹过,马铃声响,悠闲的牛羊在碧绿的草地上或卧或立,把草原点缀的色彩斑斓……”
在欣赏课《沃尔塔瓦河》之乡村婚礼时,学生认真感受的同时,完成三个问题:节拍(6/8);力度变化(由弱渐强,再由强减弱);乐器(单簧管,小提琴)。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不能确定的也犹豫不决,不肯举手。为了缓解紧张气氛,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话音刚落,课堂真是像炸开了锅,精彩不断,想要表达的学生非常多,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还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音乐旋律由远而近,展示出一幅热闹的音乐画面后,又由近而渐渐远去。”“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村庄,那里的村民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婚礼,大家手拉手围成圈欢快地唱歌跳舞。”另一位学生说:“这段音乐好像是以小提琴及吹管乐器为主,旋律纯朴、明朗、活泼、欢快,让人不由自主地也想跟着跳起来。”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大同小异,但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也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通过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因此,为学生打造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创设音乐体验教学模式情境
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欣赏课《春节序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时,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喧天的场景,然后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等乐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用以上打击乐器去表现出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刚落,大部分学生一拥而上,用各种乐器模仿音响来表现音乐情绪,教室一片欢腾,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老师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学生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艺术天地。几分钟后,学生个个神采奕奕,意犹未尽地回到座位,脸上洋溢着自信满意的笑容。以上的案例,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音乐情感去感受节日的欢快,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体验乐曲的情感表现及音乐内涵,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尝试创新的能力,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体验中得到了艺术熏陶。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先讲述贝多芬的人物命运,以及他所处的音乐时期和历史背景,而故事中贝多芬的自尊、自强以及对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巨大的人格魅力通过他的音乐深深地震撼了每个聆听者的心。为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聆听感受同一首作品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演绎,分别让他们欣赏极富王者风范的卡拉扬指挥的现场版的交响乐《命运》与法国钢琴家改编弹奏的极具节奏感、时尚感的钢琴电子交响乐《命运》,在古典与时尚的交错碰撞中,体现出作曲家、演奏家和指挥家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所形成的独特的音乐风格。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可见,音乐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富有情感的创造力
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体验能力的环境和自由空间。学生学习就会显得轻松自如,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如,对初级中学生的音乐素质调查表明,学生之间有较多的差异,必须有一个充满平等和谐的环境,才能达到心理愉悦,静听调整思维,充满自信。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师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能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接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前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通过听―动―演―赏―创几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力。通过多种手段,营造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表现,体验愉悦的审美活动。在音乐课开设的“小小音乐会”中,让学生自导、自演、自唱,尽情表现。学生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品位也在不断地提高。情感投入得越多,兴趣就越浓厚。针对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通过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来表现自己,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
音乐是表演艺术的舞台,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学生每年参加校内外各种艺术节文艺会演,能够运用课堂中所学知识,自主创作,编排节目,自我创新,在艺术水平上不断有所提高,更能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艺术创作中的艰辛,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培养出优秀的意志、品质,也为他们成为一个有情感个性的艺术人才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因此,在开放式情感体验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整体提高。
一、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音乐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不但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也能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带动幼儿发展,所以幼儿音乐教学对幼儿发展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带动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的智力也能在音乐欣赏中得以发展。同时音乐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孩子在幼年阶段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家长和幼儿教师忽略孩子这部分情感,呆板的给孩子传授一些固定学习内容,导致孩子对美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人云亦云。通过音乐教育让幼儿对“美”有自己的见解,儿童的情绪也会更加高涨,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不仅重视儿童美育教育,更能提高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让幼儿的情绪稳定,坚强幼儿的信心和意志。通过音乐教育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性,缔造幼儿心理素质,构建幼儿人格,保障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二、音乐塑造幼儿健康心理的方法
(一)音乐渗透情感
音乐是借助于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力度等表现形式,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因而音乐教学中不同的节奏旋律,能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幼儿能通过音乐传递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师带领幼儿识别音阶时,一名幼儿说“So”很忧伤,“mi”很快乐,其实幼儿有这种感受,是教师在弹奏so的时候,没有太多用力,声音比较低沉,但是弹奏mi的时候,比较用力,声音就会高扬一点,幼儿虽然没有注意这种细节变化,但从情感角度体会到两个音阶的不同,因而音乐能够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更愿意借助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音乐启发幼儿思维
音乐活动中,能够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的思维更具创造力。教师通过音乐表演、歌曲创编等形式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舞台表演形式,这是带动幼儿主导地位的关键,也让幼儿集中学习注意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活泼好动,这是天性,但是这在客观上决定幼儿多数情况下精力不能集中,虽然在幼年时这一特性对幼儿发展影响不大,但是伴随着幼儿成长,上学以后,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学习,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借助于幼儿爱说爱闹,好奇心丰富的特点,给幼儿营造一个不受束缚,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三)音乐教育发展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身体发展主要是从大的肌肉转化到小的肌肉上,整个过程比较细腻,所以音乐教学不仅用到手和耳朵,更会引发整个身体器官的运动反应。因而教学中需要通过律动、舞蹈和乐器开展歌唱或者表演,让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跟着动起来,不但能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更带动幼儿的各个感觉器官,幼儿的大脑将更加灵活,通过听音乐做拍手、跺脚的动作,配合音乐教学活动。幼儿的身体运动能够带动其心理发展,资料显示幼儿可以通过音乐放松肌肉,提升自己的感性思维,人听见音乐就会随着律动,是大脑的最本质反应,但是随着年龄增大,这种反应就要受到控制,如果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小时候就能跟着音乐节拍运动,长大以后对音乐有较好的感知力,对孩子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有很大帮助。
教师为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幼儿创设“材料音乐”,分别在不同的酒杯内装入液体,用染料将液体勾兑成不同颜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让孩子敲打每一个杯子,由于杯子内的液体高度不同,所以敲打出的声音也不同。幼儿有空闲就去敲打,自己总结规律,寻找改变声音的方式,一段时间后,幼儿能够根据酒杯中的液体多少,判断出声音,并且按照顺序组合成自己喜欢的旋律。教师创设的这种环境对丰富乐感有积极意义,幼儿能发现音乐之美。
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模式,让幼儿快速的熟悉旋律,可以带领幼儿玩唱歌游戏,幼儿通过拍手、拍腿等方式打节拍,然后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拍节奏,幼儿在教师的带动下创设出很多新的节拍拍打方式,用两个书本拍打,或者拍打节拍空余部分,形成新的旋律,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节拍规律,也没有束缚幼儿活泼和好动的天性,让幼儿在悦耳的歌声里面享受音乐的快乐,幼儿的身心都很放松,所以身体的疲劳和紧张感也会消除,幼儿学习音乐知识没有太大的压力,在玩中学。
(四)音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3-6岁的孩子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所以音乐教学中运用各类感觉器官,调动孩子积极性,让孩子乐学,音乐不仅需要“听”,更需要“动”。通过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孩子创新潜能,让孩子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同时给孩子创设沟通和交流的环境,让孩子之间相互互动,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例如,开展韵律活动,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创编旋律,不但鼓励幼儿的创造能力,更提升幼儿的小组沟通能力,让幼儿学会怎样沟通,怎样吸收别人的优秀方案等。幼儿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幼儿的心态更积极,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更到位,幼儿爱说爱唱,所以性格也很外向,为幼儿将来性格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体系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并对推动世界音乐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把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到教学中来,是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实施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基本意义的基础上,说明实施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具体方法。
1 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意义
11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活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一直以来在人类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中增强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自周代起,封建统治者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执政初期就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乐教制度,作为辅助政治的工具。在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音乐教育有其普适性,可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音乐课可以把枯燥抽象的一些历史、自然、人文等学科知识,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展现出来。它不但有鲜明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亲身参与投入到音乐实践中来。比如在进行少数民族知识教学时,通过音乐形象,刻画少数同胞的生活习惯及风俗特点,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寓教于乐。
13 通过各类音乐欣赏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风格音乐作品的鉴赏,学生的听觉记忆和鉴赏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透过音乐作品,他们挖掘其中的音乐要素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经常欣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欣赏课中非常好的素材。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都有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扩大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14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单一型人才,而是综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 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方法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求知欲,但持久性较差。所以,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应积极引导、多加鼓励。下面从《空山鸟语》欣赏课的安排来具体讨论小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方法问题。
21 乐曲欣赏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将专业的复杂的音乐知识,用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的方法讲给学生。在初次欣赏《空山鸟语》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聆听全曲。在听时让他们思考,是否能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空山”与“鸟语”的景象?以及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接下来向学生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知识。《空山鸟语》是一首标题音乐,标题源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刘天华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这首曲子通过描绘寂静的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勃勃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引导让学生再次欣赏,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心感受二胡模拟不同鸟鸣的声响,并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2 拓展学习
在对二胡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知识扩展到课外知识上来,引入其他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例如《赛马》这只二胡曲,旋律简单欢快,激情奔放,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节日里赛马的热闹场面,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表现得恰如其分。还有表现悲伤情绪的《二泉映月》,乐曲表现了一个经历过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盲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深情的旋律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哀伤和悲愤,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欣赏完后,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乐曲进行讨论,谈谈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二胡曲的体会。
23 课堂小结
课程结束前,我向学生进行了课堂总结,回顾今天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能激起同学们对我国民族音乐以及民族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为祖国的发展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
民族的东西是宝贵的,民族音乐能振奋人心,让民族音乐使我们的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民族,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这也是作为一名老师要完成的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教育。但由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一致,挖掘的深浅也就不一致,特别是情感教育切入点的不同,其教育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音乐教学中,选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情趣、拓展教学想像空间、加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都有积极的意义。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一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一、利用欣赏教学引发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的首要特征是“听”。没有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变得毫无意义。要想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教学是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最好的阵地。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注意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听觉内容,让学生在听音乐和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用多彩的音乐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步入这蕴涵着丰富情感的世界。
以优秀的民族音乐来讲,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作为一个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理应是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喜爱民族音乐,就得让学生从音乐中去感受一个民族灿烂的文化和浓厚的民族情感。这就需要通过广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跨越时空感受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情感及精神世界。如《青藏高原》就是一首具有浓郁藏族民族风格的歌曲;又如《新疆好》则是一首飘逸着浓郁瓜果香的新疆民歌。只要我们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听觉感受内容,我国的民族音乐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就一定能唤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唤起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情感体验可以学生对欣赏曲的理解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中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通过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情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己认为满意的结果)等等。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的情感响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自己,并与性格相吻合的差异的音乐去聆听、顿悟。中学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少的情况下,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下面是我校张健同学,在七年级音乐课即将结束后写在日记上的个人体会:“音乐欣赏课给了我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音乐知识,但说实话,使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传奇的音乐创作经历和脍炙人口的名曲,而是我沉浸在每部乐曲中那难以名状的感觉:那似乎是一次次圣殿中的洗礼,洗去我心灵上的各种而产生的灰烬,洗出自然的亮色和心灵的一片净土;又仿佛是一次次母女般的交谈,那么亲切,那么真实,你尽可以倾吐所有的烦恼和不快,你可以得到最诚恳的劝导和开导甚至超出你所预计的。提起音乐,我总觉得有很多心得,很多感触,但确实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但我将永远不变那颗――爱乐心”。这是一名普通中学生发自内心的人独白。个人的情感已与音乐相融被吸收化作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由此足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魅力所在
三、升华情感,净化心灵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所以,在音乐课本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最核心的目标。众所周知,《梁祝》是一个千古传颂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对于“爱情”这个中学生敏感的话题,我在《梁祝》一课教学中不回避这个问题,而是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高尚纯真爱情的歌颂及对封建礼教压制人性的鞭挞。为了揭开这个故事的神秘面纱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我把故事的结局进行了拓展,留给学生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故事的结尾为什么会出现《化蝶》这一情节?2《梁祝》故事为什么流传至今?学生争论不休,各抒己见,其实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梁祝》的传奇性已经深深的触及到学生的内心,引发了他们无限丰富的想象,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和共鸣,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在音乐声中得到了润物无声般地净化。
总之,音乐课堂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更多的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多创造美的情感。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纽带,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灵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牢牢把握好这条纽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做到心中有音乐,心中有学生,为学生们插上音乐梦想的翅膀,让我们的情感与音乐一起翱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