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鸟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鸟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第1张

解题此《感旧》四首之四。据说,这四首诗写于宜兴。是黄景仁再过宜兴时,回想起少年时与一少女的邂逅,如今景色依旧,少女却不知何归。“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因此伤感作诗以怀

释典

春山如黛:春日之山,其色如黛。后借指女人之眉。《桃花扇》:“凭君买黛画春山。”不过,在此诗中,是实写山也。

吴苑:吴宫是也。这里借说吴国亡故,徒剩瓦砾,来渲染凄凉心境。

邮亭:邮亭就是驿站。猜想作者当年与恋人相别就在邮亭。

青鸟:班固《汉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来。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王母至,……有二青鸟如鸾夹侍王母旁。”后以青鸟指“使者”。如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讵有,哪有。说那人一去杳无音信。

锦瑟:瑟,琴之一种。锦瑟,彩画之瑟也。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是说,将相思之情寄寓琴曲中。

诗意

大约是两年前,见到的那个少女,深情明白无误地写在她的目光中。只是,缘分阻隔了诗人和少女的爱情往纵深发展。吴苑旧地,邮亭柳边,分离再次上演。两年了,春山依旧,春草如烟,可是那姑娘去了何处呢?两年,没有青鸟送音信,只凭锦瑟弹思念。诗人万分后悔,当时怎么没有紧紧地抓住她?而今只好自己怜惜自己了。

个人评:这首诗是《感旧》尾声。说从此再难通音信,自己只有无尽的思念和自责,以后只有自怜了。诗非常沉痛,但曲故用得颇多,中四句连用四典。黄景仁七律颇似义山,这四首也很象,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在华丽的词藻中,又多用典故。西昆体学义山,空袭面目,读一下宋代西昆体的祭酒杨亿的诗《梨》:“繁花如雪早伤春,千树封侯未是贫。汉苑漫传卢橘赋,骊山谁识荔枝尘。九秋青女霜添味,五夜方诸月溜津。楚客狂酲朝已解,水风犹自猎汀苹。”就可以看出,西昆体的诗,多半还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用典未免有为用而用之嫌,不免堆砌,读懂了也如雾里观花。黄景仁则已把用典溶于自己的感情中,一旦读懂了,有如豁然开朗。

表达了作者西入潼关,年事已高,无法为国效力的无力感。

原文: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

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

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作者简介:

唐彦谦(?~893年)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年)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年),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卒于汉中。

人物经历:

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才高负气,以博学多艺闻名乡里。能作诗,《旧唐书·唐彦谦传》说他“尤能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类之”,杨亿称其“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代表作有《采桑女》和《宿田家》。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年)登第。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光启末造,因事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东)时,担任判官。著有《鹿门集》3卷,附拾遗1卷,续补遗1卷,并由吏部侍郎薛庭圭作序。

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於书、画、音乐、博饮之技,无不出于辈流。《旧唐书·唐彦谦传》说他“尤能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类之”。宋人杨亿称其“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但他的诗作中接近温庭筠、李商隐的主要是一部分近体诗。而其古诗如《感物二首》、《和陶渊明贫士诗七首》、《早行遇雪》、《舟中望紫岩》等,抒情写景,峻切明畅,有魏晋遗风。就是那些师法温、李的近体律绝,如《七夕》、《八月十六日夜月》、《无题十首》、《垂柳》,也比较清浅流转,不同于温诗的繁缛和李诗的深曲。其诗“用事精巧,对偶亲切”(《石林诗话》述杨亿、刘筠语),象“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蒲津河亭》)。这样的对仗,对北宋西昆体诗人颇有影响。集中多为羁旅、赠别、怀古之作,亦有少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如《采桑女》、《宿田家》。中和四年(884年)归仁泽撰唐王重荣德政碑,为其所书。

有《鹿门集》三卷传世。《全唐诗》收诗二卷又十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并由吏部侍郎薛庭珪作序。清代沈宗畸辑《晨风阁丛书》。《唐诗百名家全集》中也曾收录,题作《鹿门诗集》。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李商隐

  (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初学古文。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并从学骈文。开成二年(837),以令狐之力中进士。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王爱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党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终身不得志。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其中政治诗感慨讽谕,颇有深度和广度。直接触及时政的诗很多,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农村残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朝200年的治乱盛衰,风格接近杜诗。《安定城楼》和哭刘著诗四首则体现了其政治抱负和愤慨。其咏史诗托古讽今,成就很大。这类诗往往讥刺前朝或本朝君王的荒*误国,也有的则借咏史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类诗多用律绝,截取历史上特定场景加以铺染,具有以小见大、词微意深的艺术效果。名作如《隋宫二首》、《南朝》。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挚细腻,感伤气息很浓,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诗抒情,较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其诗往往寄兴深微,余味无穷。但刻意求曲有时也带来晦涩难懂的弊病。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作者的情怀。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来月已低”和“何处哀筝随急管”二首。还有一些诗寄兴难明。此外,有少数艳情篇什,轻薄浮艳。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由于它们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丽中时带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对后世的诗坛和词坛影响很深。其诗继承面较广。其七律成就最高,继承了杜甫精严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艳和六朝民歌的清丽,以及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其词旨隐晦的作风受阮籍影响;一些长篇古风如《韩碑》接近韩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写景小诗淡语天成,绰约多姿,不失盛唐绝句风味。李商隐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

  名作《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上河东公启》,情真意切,委婉动人。但其骈文多官场应酬文字,内容较贫乏。其散文现存较少。此外,还有一些意在讽世的杂文体短赋。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补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及岑仲勉专文《〈玉溪生年谱会笺〉平质》。

  著名的钗头凤

  其一: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后一首为其前妻唐婉所作,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从此,陆游、唐婉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禄、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这就是开头所提到的第一首词。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第二首“钗头凤”。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她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恋情和回忆。人道是: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如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封建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想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于事无补的词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

  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婉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

  京剧传统剧目,本剧剧情:南宋时,山阴才子陆游,幼与表妹唐蕙仙互订婚约。唐蕙仙稍长,父母病逝于四川任所。陆母唐氏命陆游弟兄接唐蕙仙至山阴。唐氏素信佛,常往娘娘庙焚香礼拜。庙主不空,借佛隐身,蓄养众小尼暗操贱业。见唐蕙仙貌美,乃与秦桧之侄罗玉书密谋,图将唐蕙仙献于秦桧以尽逢迎之能事。不空诡言唐蕙仙妨克长上,只有舍入尼庵才能解救,唐氏果为所惑,于陆游弟兄赴试之际,将唐蕙仙赚入庙中。唐蕙仙进庙,怒斥不空,因此备受折磨。山阴侠士宗子常,早闻不空恶迹,遣义士独孤策潜入庙中杀死罗玉书,并将不空等赚入庄中杀死。唐蕙仙受惊昏迷,宗子常在其身边拾得陆游所题诗扇一柄,知其为陆游未婚妻,决定待陆游返里时从中成全。陆游临安赴试,为秦桧所忌,摈之落第。归家后以不得唐蕙仙音信,甚为所感,矢志不娶,而唐氏却四处托媒与之另求婚配。宗子常疑陆游无义,定计于沈园一试其心。陆游于园中窥见唐蕙仙,甚为惊疑,遂题《钗头凤》一词于帕,寄与唐蕙仙。唐蕙仙读之,大恸成疾。宗子常知二人情深,邀陆游兄陆子逸往说唐氏。唐氏醒悟,同意迎娶。花烛之期,唐蕙仙因久积闷郁,病已垂危。缺月终未得圆,致成千古遗恨。

  三十余年前,在北京演出时,偶读陆放翁词赋,见《钗头凤》一阙,哀婉缠绵,言言血泪,深为所动。放翁为宋代爱国诗人,不屈奸佞,力主抗金。但在腐朽的南宋王朝里,君昏臣佞,秦桧等勾结金人,卖国求荣,放翁雄心虽大,壮志难伸,半生郁郁不能得志。其毕生可歌可泣之事甚多,而在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遭遇,则是与表妹唐蕙仙的婚姻悲剧。《钗头凤》词即为此而作。

  我(荀慧生)因甚喜其词,又颇同情其事,乃编写成剧。意图通过唐、陆悲剧,揭露封建制度、封建婚姻的毒害。然据周密《齐东野语》及陈鹄《耆旧续闻》所记,言唐蕙仙被逐于姑,改适宗室赵士程,放翁遇之于沈园,因赋《钗头凤》一阙题壁间,并引陆放翁晚年所作“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等诗为证。我以为唐蕙仙果若再醮,陆放翁未必如此追慕,念念不忘。历史上讹传之事不鲜,宋人笔记不足信之事甚多,如徐梦华《三朝北盟会编》,称鄂王夫人再适,王遣韩良臣以钱遣之,读者笑其妄诞。再如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事,几乎众口一词,后人据《金石录后序》考证,乃知全属虚文。我以为陆、唐二人若洁身自守,以待来日重逢,会使戏剧性更加浓厚,感人更甚,并能激起观众共鸣。我因爱重陆、唐二人,而搬演此剧,更本着爱重之意塑造其人,因此另辟蹊跷,写唐蕙仙被逐流落尼庵,为宗子常所救,设法使其与陆放翁重圆。不意完婚之日蕙仙病笃,终成遗恨。并将《钗头凤》原词谱入戏中,以增声色。此为当时尝试之作,旧日皮黄中尚无此范例。

  此剧于一九二八年编成,同年八月二十六日首次演出于北京开明(今民主)戏院。自饰唐蕙仙,金仲仁饰陆游,张春彦饰陆子逸,赵桐珊(芙蓉草)饰秋香,马富禄饰不空。此后历次演出,深得好评,被称为荀派五大悲剧之一。

  最初改编本中本无陆游怒打恶尼不空一场,后来金仲仁先生鉴于此剧悲剧气氛浓重,观众心情过于压抑,不稍作调剂,戏易于温,因而建议增添这一细节。演出后台下效果甚佳。近年来,在实践中感到原本场子较多,还有精炼压缩必要,戏的主题及陆母唐氏性格应再加鲜明。因此重新加工整理,删除或合并其中零散场子,并作适当丰富,以求主题思想更加突出。改编本于一九六一年定稿。

1、人物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文学特点

(1)诗文表述

<1>语言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3>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5>内容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2)主要思想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是一种企望入仕,在仕途大业中实现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即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杜甫的经济状况也较好,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杜甫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杜甫也曾有这样的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又如“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等,这些诗句无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种渴望济世扬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怀大志,但是杜甫的这种理想和抱负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而是积极号召。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他告诫文武官吏要“戮力扫搀枪”,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如他的诗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通过远眺,想到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社会状况,从而凭依窗轩,胸怀家园,不禁涕泪交流。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在这首诗中,由于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而惊喜若狂。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流落漂泊之时所作。由于安史之乱,社会显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因此当他想到国家遭殃,战火不熄,生灵涂炭的时候就流泪不止,而当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于是又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可见,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这就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759年七月,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经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他爱和劳动人民往来,而憎厌官僚,所以说:“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杜甫的生活仍然很苦,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避臧介之乱而挨了五天饿。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形式也更多样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性地赋予七言律诗以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年、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3、个人成就

(1)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的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

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 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 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 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2)书法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4、诗歌名句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白》

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1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秋兴)

17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19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21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杜甫·不见)

2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

2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

25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唐·杜甫·月夜)

2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 《前出塞》

30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

3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登高)

3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3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3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的《旅夜抒怀》)

3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37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5、后世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杜甫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整理的鲛人泣珠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鲛人泣珠典故 篇1

典源出处

《文选·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渊客慷慨而泣珠。”晋·刘逵注:“鲛人,水底居也。俗传鲛人从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积日卖绡。……鲛人临去,从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满盘,以与主人。”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太平御览》卷八○三引《博物志》 曰:“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释义用法

传说南海有鲛人,善于纺织,哭泣时眼中流出的不是眼泪,而是珍珠。后以此典形容精美纺织品,也指手帕; 亦以“珠泪”等形容女子的眼泪; 又以此咏海中奇事。

用典形式

泪绡 唐· 张祜:“帝女飞衔石,鲛人卖泪绡。”

波泪 宋·莫仑:“最怜西子,尚薄薄云情,盈盈波泪,点点旧眉妩。”

珠泪 宋·刁街:“休道鲛人落珠泪,微波还拟托陈王。”宋·姜夔:“长恨离会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鲛人 唐·杜甫:“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宋·杨亿:“休啼为近鲛人室,欲笑谁投玉女壶。”宋·唐珏:“鲛人夜剪龙髯滑,织就水晶帘冷。”宋·陈与义:“川后不愁微步袜,鲛人暗动卷绡梭。”

鲛工 唐·皮日休:“轻如隐起腻如饴,除却鲛工解制稀。”

鲛丝 唐·李商隐:“龙竹裁轻策,鲛丝熨下裳。”

鲛泪 明·高启:“滴尽冰盘老鲛泪,阿咸帐底醉初醒。”

鲛帘 宋·钱惟演:“鲛帘移乱 影,瑶瑟泛余哀。”

鲛珠 宋·刘辰翁:“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

鲛绡 唐·李商隐:“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休卖海为田。”五代·欧阳炯:“袖敛鲛绡,采香深洞笑相邀。”宋·陆游:“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宋·吴文英:“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

泪作珠 宋·梅尧臣:“虫催织妇机成素,露逼鲛人泪作珠。”

泣珠人 唐·王维:“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唐·陶翰:“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泉客珠 唐·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有泪 唐·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金· 元好问:“映日定应珠有泪,凌波长恐袜生尘。”

珠进泪 宋·宋祁:“沧海客归珠迸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蛟女绢 唐·元稹:“贡兼蛟女绢,俗重语儿巾。”

鲛人泪 宋·杨亿:“鲛人泪有千珠迸,楚客愁添万斛多。”

鲛人珠 清·黄遵宪:“袄庙火焚氛更恶,鲛人泪尽泪犹多。”

鲛宫物 明·陈子龙:“煌煌鲛宫物,因君饰玉趾。”

玉盘进泪 唐·李商隐:“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冰绡清泪 宋·周密:“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清泪。”

泪有鲛人 宋·钱惟演:“泪有鲛人见,魂须宋玉招。”

泣珠报恩 唐·李颀:“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

洒泪成珠 元·萨都拉:“鲛人水底织冰绡,洒泪成珠月华湿。”

海上得绡 唐·李商隐:“月中供药剩,海上得绡多。”

绡夺烟雾 唐·罗隐:“绡从海室夺烟雾,乐奏帝宫胜管弦。”

鲛人泣珠 清·李来泰:“已闻圣主方焚玉,何用鲛人更泣珠。”

鲛人雨泣 清·钱谦益:“钓竿莫拂珊瑚树,珍重鲛人雨泣时。”

鲛人织绡 唐·顾况:“精卫衔石东飞时,鲛人织绡采藕丝。”

蛟室泻琼瑰 宋·苏轼:“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鲛人泣珠典故 篇2

典故由来

鲛人泣珠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览》。说南海有一种人鱼从水中出玩,住在人家多日,眼见米缸见空,主人将要去卖绡纱,人鱼向主人要一器皿,哭泣的眼泪成为珠子装满一盘子,来赠给主人。 又:晋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这个典故的名字就叫鲛人泣珠。很美的一个故事。 翻译过来就是,南海水中有鲛,在水中生活像鱼一样,从来不放弃纺织的工作,它哭的时候能哭出珍珠来(它的眼泪是珍珠)。

扩展资料

鲛人泣珠 [jiāo rén qì zhū]

“沧海月明珠有泪”与郭沫若的《静夜》中所讲述的都是“鲛人泣珠”的故事:鲛人,鱼尾人身。

“沧海月明珠有泪”与郭沫若的《静夜》中所讲述的都是“鲛人泣珠”的故事:

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予主人。”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鲛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纱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

又,郭宪《别国洞冥记》说:“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

鲛人,鱼尾人身,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鲛人即是西方神话中的人鱼,又名美人鱼。

分布

生活在海中,少数与海相通的大河大湖包括地下湖中也有少量鲛人,主要看水的深度与水质。鲛人不愿在不洁的水中生活。

繁育

平均寿命七十岁。胎生,可一胎多胞,孕期六个月。但只有每年八九月才能受孕,幼婴也多统一生于二月。小鲛人一生下来在气囊中,数小时后即破,可以游泳。但海中天敌多,成活率差。因此种族繁衍速度尚逊于人类。

外貌

流线修长,身材好,近似人类,略为瘦高。但上肢与身体两侧间连有半透明皮质翼和飘须,显得漂亮飘逸,但这是在海中游动的'必要。下身自腰起附有多条长于腿的裙状透明薄带。游动时双腿被裹入其中,以利于减轻水流阻力而游动。传说中鲛人是古人类某国为避战祸用魔法改变了体质躲入水中而成族,因而有双腿,又传说是渔人遇海中仙人而被变为仆,但谁也不知道鲛人真正来历是什么,传说永远只是传说。男性鲛人背上有角质鳍,女性是透明软质,因此男性看起来凶恶而女性柔美。

鲛人有头发,色彩多样。鲛人下层男性为劳动与战斗需要多从幼时就将它们剃去,并在头顶刺青。女子紧束起或配以绡帽。鲛人男子留发往往是贵族及上等人的标志。

鲛人身体因有飘带与须垂下遮盖,因此平时不再着衣物。水中静立或行走时皮翼及飘须包住身体大部分,游动时上身裸露,下身在飘带中。只有部分贵族因为乘坐巨鱼所拉的浮车(水草与轻质木料造成),不太须自己长途游动,所以为表明特殊身份及保护身体,以光滑水草或被称为绡的一种特制织品(用若鲷鱼的泡膜碾拉配以鳞粉和鱼油做成,极为光滑而不吸水)制成披风裹带等衣物,鲛人衣物是前后分襟,只在脖前和腰间相系,多有网孔花纹,有时也在下身长飘须外再附以长裙。时间长久后,随着鲛绡渐普及,一些民众也开始效仿。

鲛人男性平常时皮肤和人类一样,但遇敌时会迅速转变为战斗体质,在身体外形成坚硬鳞甲状皮肤,如同披上盔甲。女性无此能力。

水外体质

鲛人普通情况下无法在水外生存超过一天。上岸后必须每日服用药物并花数个小时时间在水中恢复。而且非海水的效果恢复不好,会影响健康,在水外呆得越久,身体越虚弱。长期使用药物的话,健康会受损,寿命会缩短。但陆上也有许多鲛人愿意冒险探寻之物,所以在大湖深潭中有时能找到鲛人的隐密据点。传说鲛人有奇法能使人在海中呼吸生活,但也同样以减少寿命为代价,但人族中尚无人知道这秘法。

语言

鲛人使用类吟唱的语言,在海中用和歌般声调在传达信息,这样可以在海中传递很远。靠近时的语言交流也使用通过喉间骨振动发出的一种快速音频。其他种族是极难理解的。大多数不懂人类语言。人类在海外听到奇怪歌声,就知道是遇上鲛人了。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踏莎行 芳心苦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小重山令 白莲 清·胡成浚

池馆凉生欲晓时,轻盈花片坠、漾圆漪。

风清月白那人知,兰旗杳、应是洛神归。

素袜认还非,惟余丝缕缕、镇相依。

溪烟无际水禽啼,扶幽梦、重上冷香枝。

盆池白莲 宋·苏辙

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

道人无室家,心迹两萧然。

我住西湖滨,蒲莲若云屯。

幽居常闭户,时听游人言。

色香世所共,眼鼻我亦存。

邻父闵我独,遗我数寸根。

噀水不入园,庭有三尺盆。

儿童汲甘井,日晏泥水温。

及秋尚百日,花叶随风翻。

房莲 宋·司马光

莲房前后熟,供噉不须齐。

肉嫩山蜂子,稜深天马蹄。

尚怜食蘂在。深映绿荷低。

脆美如新采,近根犹带泥。

新荷出水 宋·岳珂

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

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镜孤奁舞翠鸾。

晓露走盘珠颗莹,晚风飏盖雪衣寒。

从今十丈开花面,太华峰头更一香。

醉桃源 芙蓉 宋·吴文英

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

月明仙梦回。

凭栏人但觉秋肥。

花愁人不知。

荷叶 宋·苏轼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千叶红莲 宋·洪适

步有凌波袜,掌为承露盘。

尚嫌花片少,千叶映朱栏。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燕归梁风莲 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

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昭君怨 宋·张镃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初 夏 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清代诗词

莲塘 [清]朱克生

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

风莲戏鱼图

[清]恽寿平

萍风将散绿,香气欲成露。

美人采红莲,曾过南塘路。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白莲 [清]盛锦

玉井分栽到野塘,冰销翠袖回生凉。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真相尚留开士社,红衣洗尽美人装。

水仙操罢扁舟去,谁与凌波解佩珰。

白莲 [清]秋瑾

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潢明月裳。

水龙吟 白莲

[清]史蟠

一湖晓色通明,露华千点香吹定。

最怜伊处,洁分双藕,愁栽几柄。

画里禅空,诗边秋淡,鹭翘无影。

怕玉纤催桨,和凉折取,片雪坠、鸳鸯醒。

缡夜罗衣自整,隔相思、遥烟做螟。

凝铅写素,者番心苦,微茫暗省。

有恨凌波,无言立月,一丝风冷。

被霜娥点破,平空洗出碧琉璃镜。

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题画荷花仿天池道 清·朱耷

若个荷花不有香,若条荷柄不堪觞。

百年不饮将何为,况值新槽琥珀黄。

芙蓉 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萝村。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 清·郑板桥

百六十里荷花田,几千万家鱼鸭边。

舟子搦篙撑不得,红粉照人娇可怜。

烟蓑鱼笠水云居,鞋样船儿蜗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湖上买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

打桨十年天地间,鹭鸶认我为渔子。

买得鲈鱼四片腮,莼羹点鼓一尊开。

近来张翰无心出,不待秋风始却回。

柳坞瓜乡老绿多,么红一点是秋荷。

暮云卷尽夕阳出,天末冷风吹细浪。

一塘蒲过一塘莲,荇叶菱丝满稻田。

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园。

船窗无事哺秋虫,容易年光又冷风。

绣被无情团扇薄,任他霜打柿园红。

浪淘沙 荷花 清·万寿祺

蝉曳小回廊,十里花香。

天然鬟髻坐沧浪。

道是洛妃乘雾至,烟水微茫。

斜日下江乡,悄悄年光。

采菱歌起怨沙棠。

消受西风吹几阵,霜打池塘。

水龙吟 白莲 清·宋荦

田田漫舞银塘,鱼床捧出梨云好。

新妆淡伫,静窥湍漱,临风窈窕。

翠羽低穿,水薲斜压,数枝偏皎。

宛湘妃独立,轻绡掩映,明珰缀,波光照。

三十六陂森森。渐黄昏、冰姿恁悄。

开宜玉井,折应素手,闹红都扫。

露冷才香,月明无影,薲花共老。

对鹤洲千朵,堪成雪赋,向邹枚道。

水龙吟 白莲 清·朱昂

月移太液波明,秋风吹滴瑶池露。

盈盈带水,翩翩舞雪,相逢解语。

夜半烟汀,玉簪初坠,

素娥留住,记轻舟堪倚,缃房翠盖,

尘不染,花深处。

十里平湖清署,照新妆,粉痕重傅。

银屏隔幔,冰奁函镜,幽情如诉。

误褪红衣,羞随黄蝶,凭栏凝伫。

怕香云易散,荒湾败叶,冷鸳鸯浦。

百字令 残荷 清·严廷中

潘妃步后,谁留下、一朵断肠颜色?

昨夜轻雷今夜雨,无复旧时明月。

粉脸翻红,新衣褪绿,憔悴真难必。

芳魂何处?归来应感畴昔。

徘徊池上阑干,爱花心事,心事花应识。

颜太娇红都薄命,谁为红颜怜惜?

如此韶华,也能结子,苦味偏堆积!

理香人去,淡烟一缕凝碧。

齐天乐 白莲花 清·叶世熊

凌波玉立谁堪侣?浮云远烟如许。

堤外风微,池中浪静,正是鸳鸯戏处。

红裳脱去,更白斗轻装,惯盟鸥鹭。

色相都空,晚来不怕美人妒。

初似芙蓉着雨,陂塘三十六,飘飘低舞。

几点清香,三更淡月,别有幽情芳绪。

满身冷露,听歌曲遥传,声声如诉。

采摘归来,细将莲瓣数。

金缕曲 残荷 清·孙锡

一阵跳珠雨,作轻凉、点摇平碧,嫣红无数。

卷地萍锓陡牵璧较泖匏莆怼

剩倩影、几番回顾。

孤艳不争团扇宠,恨游人、全忘花心苦。

欹翠袖,且相护。

寻花较晚花无主,袅凌波、丝风太弱,款花不住。

密柳疏蝉渔艇外,我拟将家赁去理旧怨、为花低诉。

千里美人江水莫,望兰皋、谁肯褰裳渡?蘅佩远,在空渚。

一丛花 咏并蒂莲 清·纳兰性德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沉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祝英台近 白莲 清·姚天健

雪衣轻,罗袜净,仿佛浣纱女,照水盈盈。

香透洛川浦,可怜一片芳心。

无多翠袖,那禁得、秋宵风露。

娇如语,怕有弄桨人来,脉脉暗生妒。

漫讬微波,未便诉情素。

销魂最是黄昏,为谁解佩,更疑向,月明深处。

水龙吟 白莲 清·王初桐

为谁卸了红衣,绿房迎晓霜绡翦?

浣沙人去,凌波人在,水晶宫殿。

几柄亭亭,银塘十里,冷香吹遍。

在鸥昏鹭暝,花光缟夜,沉沉里、微茫见。

何况素云晴练,舞轻盈、半低纨扇。

淡妆月艳,仙姿玉立,粉消铅浅。

小艇回时,浮萍开处,镜奁窥面。

怕遗珰、卷入凉波,又万叶、西风战。

水龙吟 白莲 清·李媞

羞他淡粉浓脂,朝天纑国绡衣素。

水光似镜,红妆多少,见伊生妒。

不合时宜,喜无人折,翠云深护。

羡如冰如玉,泥根偏洁。

余一点,芳心苦。

晶盏盈盈承露。月明中、浑无觅处。

叹生尘世,阿谁识得。

空能解语,顾影呼卿。

不胜幽恨,聪明反误。

料多情只有,嫦娥夜夜,照凌波步。

贺新凉 荷花 清·曹慎仪

香泛横塘路。爱天然、风裳水佩。

凌波仙步。看尽春英无数艳。

争及一枝娇妩。蓦花底、星星凉露。

绿意红情销不尽。尽飘零、愁怨同谁诉。

被凉思,几回误。

含颦欲语无人处。整风鬟、芙蓉镜里。

湿云飞度。万缕愁丝擥不断。

谁识芳心独苦。又兰桨、摇来烟渚。

三十六陂开遍未。恰宜它、素手纤纤数。载明月、过前浦。

摸鱼儿 新荷 清·劳纺

听莺声,送春归去。

闲庭换了幽景。轻风吹动柔波绉。

溶漾碧纹难定。阑独凭。

看数点青浮,弱梗牵丝荇。

残芳满径。被紫燕衔来。绿萍圆处,片片落红冷。

凉珠莹。晓露盘中微凝,摇摇将碎还整。

呜蝉几日催炎暑。出水亭亭妆靓。

香气静,更翠盖红衣,绰约明姿映。

斜阳乍暝。待皓月当空,水光皎洁,高下舞清影。

解语花 雨后荷花 清·吴敬梓

青萍乍破。绿叶低翻。

掩映遥天罅。香心撩惹。

还剩有、珠颗盈盈欲泻。碧筒堪把。

刚植向、药栏花榭。

爱多情、水佩风裳。伴几时间暇。

因忆锦帆销夏。露轻盈半面。

星眸频射。馆娃荒也。

谁提到、玉树后庭闲话。

江姝泪洒。曾记取、珠珰偷卸。

到如今、莲步荷衣。付雨婚风嫁。

瑶华 咏并头莲 清·黄筌

日分蒂影。风合花香。

记双栖无力。临波微步。

最羡是、婀娜一般倾国。

玉容相对。任两两、苦心同识。

试丁宁、水佩风裳。

休教共争颜色。

还是旧月深宫。

笑并浴温泉。露薇堪惜。

冷香飞处。料不似、铜雀二乔游历。

西风来也。怕吹动、碎云狼籍。

谁耐见、花底鸳鸯。也学并头溪侧。

芙蓉 清·邵瑸

曾从楚客赋兰茳,喜见风翻赤玉幢。

欲采名花遗良友,还凭远梦落秋江。

盘承雨露珠无算,茎并鸳鸯蒂自双。

此日仙城谁作主?凝眸遥望凭红窗。

荷珠 清·朱奕恂

小雨林塘净碧罗,田田分得夜光多。

江姝唾逐天风落,仙掌晴分曙月过。

幸未赠来愁结佩,若为采去误凌波。

荡舟耶女休相妒,乐府虚裁一斛歌。

隔浦莲近拍 赏荷 清·郑熙绩

朝来梅雨新霁,艇子浮烟水。

夹岸垂杨映,竹西胜饶歌吹。

千朵芙蓉丽,凌波致。

一片霞明媚,花如醉。

污泥不染,莲叶亭亭摇翠。

银涛忽卷,万斛琼珠揉碎。

逸韵幽香宜静对。

忘寐,清风明月天际。

荷叶杯 盆莲 清·叶申芗

宛尔红情绿意,并蒂,尺许小盆池。

双心千瓣斗鲜奇,出水不沾泥。

试问花中何比?君子,风度胜张郎。

碧纱窗下晚风凉,花叶两俱香。

疏影 残荷 清·郑抡元

芳塘曲处,看翠云憔悴,收尽残暑。

记得罗衣,水上频湔,娇鬓一时相妒。

而今一片烟波冷,只剩得、双双鸥鹭。

知恁时、越女还来,空忆采莲前度。

眼底红芳嫁尽,但枯芦历乱,堪诉愁苦。

卷向薰风,坼向西风,消受斜阳无数。

晓来清露恰浓甚,正无奈、盘心非故。

只看他、铅泪难收,洒作一池烟雨。

观荷 清·胡天游

清池莹人心,俯见荷叶背。

南塘非不佳,无此青钱盖。

沈沈古镜净,濯濯明妆对。

凉风似留人,幽赏心独会。

天公亦解事,一雨不破块。

小呼巫阳云,浣此倾国态。

高盘捧跳珠,错落无小大。

恍疑逢二妃,迎笑争解佩。

低昂巧簸弄,明月聚还碎。

冯夷不相容,转盼何所在。

人生总虚幻,伫立增叹慨。

聊将一饷间,了我看花债。

濂翁不我待,谁复同此爱?

长啸归去来,余芳满襟带。

采莲歌 清 ·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

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

明月解留人。

题画荷花 清·朱耷

家公记得好儿郎,

何事儿郎记莫详。

画与习池冠倒着,

为它辛苦在人旁。

题荷花翠鸟 清·朱耷

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

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题画荷花 清·朱耷

一叶数尧蓂,一程远长耳。

道是踏灯回,九莲花队里。

题荷塘戏禽图 清·朱耷

双井旧中河,明月时延伫。

黄家双鲤鱼,为龙在何处。

三万六千顷,毕竟有鱼行。

到此一黄颊,海绵冷上笙。

去天才尺五,只见白云行。

云何画黄花,云中是金城。

临平道中看荷花,同朱冰壑、陈渔沂 清·王又曾

船窗六扇拓银纱,倚浆风前正落霞。

依约前滩凉月晒,但闻花气不看花。

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太常引 芙蓉 清·陆次云

轻烟袅袅冷香飘,绿水映清标。

醉色满江皋。

看日晚、花光更娇。

一枝摘得,所思何在,怅望为劳。

欲寄汉江遥。

似远隔、银河碧霄。

采莲曲规戒律 清·史夔

拨棹里湖去,连堤种芰荷。

折来与郎嗅,香比外湖多。

采莲曲 清·徐倬

溪女盈盈朝浣纱,单衫玉腕荡舟斜。

含情含怨折荷华,折荷华,遗听思,

望不来,吹参差。

卜算子 咏莲 清·吴绡

谁种白莲花。秋到花开处。

陶令腾腾醉欲归。香满庐山路。

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

一片琉璃照相馆影空。常向波中住。

元明代等

盆莲 [明]徐阶

四面花开玉露滋,晓风翻雨叶垂垂。

泉明酒思濂溪癖, 凭仗盆池借一枝。

荷花 [元]何中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 终作薰风第一花。

莲实 [金]张擑

水妃擎出绀珠囊,玉笋雕盘喜乍尝。

肤白已搀新藕嫩,心清尤带小荷香。

斗馀翠鸟零珍羽,飞尽黄蜂露蜜房。

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江乡。

荷 明 徐渭

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钱氏池上芙蓉 明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浣溪沙 李(字:王景)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夏日怀友 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

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南柯子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 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

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

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咏同心莲 昭明太子

江南采莲处,照灼本足观。

况等连枝树,俱耀紫茎端。

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

以兹代萱草,必使愁人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657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