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书稿 | 毛姆的《面纱》

讲书稿 | 毛姆的《面纱》,第1张

(文/亦浓)

(文字:简介部分2386字;作者毛姆个人及爱情婚恋史部分简介1281字;故事梗概:4539字)

女神群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女贞书屋”喜马拉雅电台,我是亦浓,这里是女贞老师和文芳老师创建的“女神成长营”,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分享一本好书。关注“女贞书屋”和“遇见夏文芳”微信公众号,收看更多优质内容。

我今晚分享的是英国畅销小说作家毛姆的《面纱》,这本书全文总计约7万字,我会用大约四十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解读,感谢您的聆听。

1关于本书

《面纱》讲的是贪慕虚荣的女主人公基蒂为了在妹妹之前出嫁,匆忙嫁给了自己不爱的沃尔特,开始了一段盲目的婚姻,在婚姻中出轨,被丈夫发现后,迫于无奈与丈夫奔赴霍乱疫情区。在疫区,从对死亡的恐惧,到协助修女们做义工,开始觉醒救赎自己,揭开了爱情、亲情、人性的面纱,寻找到自身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久违的亲情,从而涅槃重生的故事。

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女人来说,充实而幸福的人生是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不是依靠父母和婚姻。女人也只有在觉醒后才能发现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寻找到一条安宁的人生之路。

2本书核心内容

毛姆的《面纱》缘起于雪莱创作的十四行诗《别掀起这华丽的面纱》,“别掀起被那活着的人称为生活的华丽面纱”。

书名译为面纱,核心主要还是面纱的暗喻:人性的面纱和爱情的面纱,其实际就是生活的面纱。女主在经历磨难后揭开人性的面纱,生活的面纱,揭示了面纱后面赤裸裸的真相,救赎自我,将希望寄托于自己的下一代。

通过展示书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的外表的面纱和内心的纠结:

基蒂原生家庭里的母亲贾斯汀夫人爱慕虚荣、吝啬、自私自利,父亲则像是一个影子,不懂得建立亲情,只是负责为一家人的生活费奔波,成了母女三人赚钱的工具。母亲在父亲身上看不到希望后,寄希望于两个女儿,特别是漂亮的大女儿基蒂。

基蒂按母亲设定好的人生,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下,也养成了虚荣轻浮自私自利的个性,外表温婉可人内里轻浮自私,致力于寻找一个可以依附的男人的心理,在几年的东挑西拣中耽搁了青春成了大龄剩女,后来为了避免嫁在妹妹之后,只好在可选择范围内选择了差强人意的沃尔特。

进入婚姻基蒂才发现,沃尔特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有社会地位,大失所望之后,基蒂投进了驻港殖民大臣助理查理·汤森的怀抱。

如果俩人的外遇没有被发现,也许基蒂的一生也就是这样,与其母亲一样,将丈夫当做赚钱的工具,毫无亲情,终其一生是依附于男人寻得虚幻的幸福。

但在沃尔特带她到霍乱区后,看到了身边不断死去的人们、修道院修女们为了信仰全力以赴的救助精神、做义工中获得的尊重和价值感,让她觉醒,揭开了她人性中的勇敢和善良的本质,从而涅槃重生救赎了自己。

基蒂认识到了之前的自己对于爱情的盲目,见识了情夫查理的无情和之前自己对于父亲毫无怨言的养育一家却毫无感恩之情的自私。最后,她与父亲冰释前嫌,但沃尔特至死也始终不曾给过她和自己一个释怀的机会。

丈夫沃尔特的面纱:

外面木讷沉默的沃尔特的面纱后面,是对基蒂的深沉热烈卑微的爱情,即使知道基蒂出轨也不想离婚,宁愿带她深入霍乱地,自杀式吃生菜,得知孩子不是自己的,成了压倒他求生欲望的最后一颗稻草,他不惜在自身做细菌实验,到最后感染离世也没有放过自己。

“死去的是狗”,疯狗以为可以将别人咬伤,结果自己却死了。沃尔特内心里其实也是在鄙视自己始终看不开。

情夫查理·汤森的面纱:

基蒂的情夫查理的面纱则是在偷情时信誓旦旦甜言蜜语,在大难来临时(沃尔特发现奸情,给出两个选择)则表现出了自私懦弱只顾自己的一面。

爱情的面纱:

通过对人性面纱的描述,基蒂的觉醒,我们也看到了书中揭开了关于爱情的面纱。

一个是沃尔特的爱而不得的卑微的爱情:

明知道基蒂嫁给他是为了虚荣心,怕输给年轻的妹妹,是为了能够嫁在妹妹多丽丝前面,但他内心热烈的爱情却让他始终将这位自私虚荣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女人供奉在爱情的圣坛上,性格上的木讷寡言造成他将敏感善良隐藏在刻薄病态的铠甲里面,不懂得将内心的感受与基蒂分享,不了解基蒂对于爱情真正的需要,也就无法把握他与基蒂爱情与婚姻的走向。

你可以很爱一个不爱你的人,但需要你有勇气改变自己,去了解她的需求、适应她喜欢的被爱的方式。

显然,沃尔特是失败的,他始终没有走进基蒂的内心,基蒂自始至终都未爱过他。

另一个是基蒂的飞蛾扑火式的爱情:

在三观不同的丈夫沃尔特身上得不到的东西,情夫查理全部给予了她,浸泡在查理的甜言蜜语里的基蒂以为这就是爱情。

陷入爱情中的女人都是傻子,盲目的付出感情后的基蒂居然以为汤森的妻子多萝西是不配汤森的,汤森也不爱多萝西。

最后,在需要抉择的时候,才让她真正看清了汤森所谓的爱情,:

“一个男人可以很爱一个女人,但并不意味着要与她厮守终生”

“不过,如果你不向我发出明确的求爱信号,我是绝不会想到跟你上床的”

这就是渣男汤森关于爱情的理论。

说到底,他对基蒂的爱就是为了肉欲,一旦涉及到他的家庭和官职利益他毫不犹豫的舍弃基蒂蒂。

书中沃尔特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死的是狗”,寓意是疯狗本意是将人咬死,结果最后死的是自己。沃尔特直到最后还是没有原谅自己的懦弱,没有放过自己。

3关于作者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本书作者毛姆,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英语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间的枷锁》。

毛姆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小说重视环境描写反映中下层人民生活,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带有讽刺和怜悯意味,是“盛誉下的孤独者”、“人世的挑剔者”。

《面纱》中关于沃尔特要求基蒂随他去霍乱区的情节,灵感来自于作者在圣托马斯医学院实习时租屋房东寡妇讲的故事:

一位贵妇被丈夫怀疑与别人通奸,丈夫碍于其出身不敢杀死她,便把她带进了有毒气的城堡里想利用毒气毒死她,不料想,过了很久,贵妇并没有被毒死。丈夫很生气就把她扔出了窗外。

4作者毛姆的家庭与婚恋

(本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及根据部分作者对毛姆的传记重新整理)

毛姆的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姆十几岁时就知道自己的性向“不正常”,1895年伦敦对王尔德一案的审判,更让他坚定了保护隐私的决心,他毕生勉力维持一个“老派的英国绅士”形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40岁的毛姆加入了法国的红十字急救团。在西线服役时,他遇到了22岁的美国人吉拉尔德·哈克斯顿。

哈克斯顿外向活泼、精力充沛,与由於口吃而不善交际的毛姆恰成互补。毛姆遂雇哈克斯顿为自己的私人秘书,这对同志伴侣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携手同行,游览了中国、印度、拉美等地。

毛姆作为"世界旅行家"的称号也由此而来。在这些旅行中,哈克斯顿好比毛姆的眼睛与耳朵,在与旅途中各色人等的交往中,为毛姆搜罗了大量"奇闻轶事",而这些故事日后则成为毛姆小说创作的源泉。

两人的伴侣关系一直保持到哈克斯顿1944年去世。

毛姆曾说:“我以为自己四分之三正常,四分之一‘古怪’,但事实恰恰相反。”

在毛姆的一生中,他有过深爱的女人,苏·琼斯是他求婚的对象,却遭到对方拒绝,此后毕生难忘,两幅苏的肖像长期挂在他南法别墅的墙上。

慈善家托马斯·巴尔那多博士的女儿、有夫之妇西里尔·韦尔卡姆是毛姆不喜欢的女人,却在其不断的攻势下使他陷入婚姻的围城。

婚后,擅于社交、追逐时尚的西里尔的确把家变成了伦敦社交中心,但是西里尔的超强占有欲又使毛姆痛苦异常。他对妻子的了解,读者也可以从他创作的短篇《创作灵感中》中的女主及长篇《面纱》女主母亲的贾斯汀夫人找到人物原型。

1915年,毛姆与西里尔生下一个女儿。但是婚后,毛姆大部分时间与哈克斯顿生活在一起。1927年,西里尔终于不堪这番冷落,与毛姆离婚。

在别有用心的人对毛姆撰写的传记中,关于毛姆的同性情人如数家常。

其中,毛姆的“最爱”杰拉德·哈克斯顿,从1914年相识到1944年杰拉德病逝,哈克斯顿给予毛姆的生活与创作以巨大帮助,但是他酗酒、纵欲、颓废,“在最后的十年中并没有带给毛姆丝毫幸福”。

作为善于从生活中取材的小说家,毛姆对读者总是试图找出小说中某个人物的“真身”是谁感到恼火。

但是“他在利用真实人物时几乎不做修改、原样照搬,甚至不试图加以伪装,因为这个特点,毛姆得罪了大量文坛朋友”。

他的小说《寻欢作乐》,写大作家爱德华·德里菲尔德去世后,他妻子请人为他立传,于是小说叙述者威利·阿申登被传记作者请来,回忆当年和德里菲尔德的交往。

不过在阿申登的记忆深处,念念不忘的却是德里菲尔德的前妻、迷人的罗西。

爱德华·德里菲尔德是照着托马斯·哈代刻画的,威利·阿申登是毛姆自己,罗西出自毛姆一生最爱的女人苏·琼斯,阿尔罗伊·基尔则在影射当时的“文学界总督”休·沃尔波尔。

“刻薄的毛姆将沃尔波尔的自私自利、精神饱满、毫无幽默感和虚荣的特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当时有言论称“沃尔波尔在《寻欢作乐》中被“活剥”了”。

5故事梗概

基蒂在与汤森偷情时,发现沃尔特回家了,但沃尔特不动神色的又悄悄离开并未惊动他们。基蒂非常恐慌,但又不时的安慰自己,反正自己又不爱他,如果离婚也就算了。同时,对于这门婚姻,基蒂是不满意的。

基蒂的父亲是一名律师,刻薄、功利性强的基蒂母亲贾斯汀夫人对于丈夫一直未曾做法官耿耿于怀,贾斯汀夫人会定期举办盛大的宴会,以期望可以为丈夫博得法官的职位,最后终究因其一贯的刻薄、吝啬,基蒂父亲仅仅得到了王室的法律顾问,并未达到贾斯汀夫人的期望。

在基蒂母亲的耳熏目染下,两个女儿对于父亲也只是当做赚钱养家的工具和收入的来源,并没有什么亲情可言。

贾斯汀夫人对丈夫的晋升之路终至绝望,遂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两个女儿特别是美貌的大女儿基蒂身上。

她盼望着通过一桩好婚事,把她这辈子的晦气全部打消,特别是漂亮的大女儿基蒂倾注了她的全部心血,期望通过大女儿缔结一门闪耀的婚姻达成愿望,这同时也是基蒂的渴望。

但经过四五个社交季的基蒂还是没能达成母亲和自己的愿望,眼看着就要把自己给剩下了。

然后,平凡不起眼的18岁的妹妹多丽丝要嫁人了,未婚夫是即将承袭从男爵地位的杰弗瑞。基蒂真的着急了。

基蒂没有想到的是,沃尔特开始追求她。

“他是个很闷的人,不懂得快乐为何物”,但在多丽丝与杰弗瑞订婚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沃尔特的求婚算是解救了基蒂,“惊慌之下,基蒂嫁给了沃尔特·费恩。”

基蒂生性活泼好动,沃尔特沉默寡言、不合群。基蒂其实不明白沃尔特为何会选择她,但沃尔特爱她爱得死去活来是肯定的,况且沃尔特是在国外(中国香港)外交处做细菌学家。

能到国外工作也不错,基蒂想,至少嫁在多丽丝前面,避免了被剩下了的处境,毕竟给年轻的妹妹多丽丝做伴娘不是太好。而“母亲不在乎她嫁给谁,只是想让她早点儿离开她的家”。

沃尔特工作在东方的某地,会带给她全新的生活,而多丽丝11月份就要结婚了她可不想给妹妹做伴娘她要逃离此地。

沃尔特对于自己的一切都不屑于与基蒂说,甚至在基蒂看来,沃尔特显示出了对基蒂热衷的事情、喜欢的朋友们的嘲讽和蔑视,沃尔特根本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很快她便发现,他很不合群,这一点很不好,他太过难为情了。”

“基蒂生性活泼,她乐意一天到晚说个不停,想笑就笑。他的沉默却经常让她难堪

“如果人人都在有话可说的时候才开口,那人类就会很快失去说话的能力的”

不仅如此,基蒂还发现,政府聘用的细菌学家可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但“这个保守、冷淡、自制的男人爱她爱得发狂”。

在沃尔特工作地香港的一次下午茶上,基蒂遇到了查理·汤森,一位高大英俊、会打马球的帅气男人,是驻港殖民大臣的助理。

不到三个月,俩人就干柴烈火般成了彼此的情人。

基蒂对于与沃尔特这段凑合的婚姻已经厌倦,此次偷情被沃尔特发现,让基蒂恐慌的同时心里也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下子好了,“要是自由自己找上门来,一切就变得简单多了!”虽然沃尔特很爱她,但他的心思全在工作上,会挺过去的。

对于汤森与他的妻子之间,基蒂认为“他俩之间根本就毫无爱情可言”,“多罗西·汤森一点儿都不会在乎跟查理离婚”孩子们都已长大,她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度假然后搬到英格兰的父母家去。

基蒂反复思量都觉得与沃尔特分开是最好的结局了,虽然她觉得很对不住他,可是她不爱他。

自从结婚以来她没有一天不后悔,她讨厌他的目空一切傲慢自大冷漠和他的克制,她讨厌他不会弹奏乐器不会唱歌打马球网球等。

在基蒂心烦意乱的胡思乱想的时候,沃尔特却装的若无其事,他的冷漠和若无其事让基蒂心慌不已。

基蒂次日匆匆忙忙去办公室找查理,查理·汤森安慰她不要担心,并说明沃尔特不想闹大的原因,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对一个男人来说。

况且,查理有可能接任下一届的殖民大臣,沃尔特继续留在这儿是有好处的。

基蒂的恐惧消失了,更加认定查理说的有道理。

晚上,沃尔特带基蒂参加宴会,在喧闹的宴会一角,基蒂发现沃尔特目光直直地盯着前方“眼中充满了极度的忧伤,这让基蒂浑身一震。”

第二天午饭后,沃尔特告诉了基蒂他的决定,他已申请去湄潭府工作,要求她陪他一起去,那里正闹瘟疫“霍乱”,基蒂不理解。

“恐怕你一直都以为我是个大傻瓜”“我已经掌握了所有的证据”并说明这样做全是为了基蒂的幸福,因为汤森是不可能为了基蒂而毁掉跟妻子的婚姻的。

基蒂反驳沃尔特,认为查理一心一意的爱她,她也是如此深爱查理。并说自己嫁给沃尔特就是个错误,她从未爱过沃尔特。

沃尔特给了基蒂两个选择,要么离婚,要么随他奔赴瘟疫地。

并说明,如果汤森马上与多罗西离婚并在离婚后一周内娶基蒂,他会与基蒂离婚,否则,基蒂就必须跟他去湄潭府。

基蒂相信查理很爱她,肯定会与妻子离婚娶她的。

次日基蒂去找查理并告诉了他沃尔特的决定。但令基蒂没想到的是,查理并没有与基蒂结婚的想法。

他说,多罗西是最好的女人,他无论到哪里都不会与多罗西离婚的,并劝说基蒂随沃尔特到湄潭府,这是最好的方案。对彼此都好。

查理的话让基蒂彻底明白,他不会与太太多罗西离婚去娶基蒂的,他既没有那么深爱基蒂,还要顾忌自己即将接任殖民大臣的身份。

基蒂失望透顶,抱着必死的决心跟随沃尔特奔赴瘟疫蔓延区。

到了霍乱疫情区,沃尔特就全力以赴的投入救死扶伤中。基蒂每天待在屋子里无所事事,死寂的心淡漠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对疾病的恐惧和沃尔特漠视她的孤独让她几度萌生逃离此地的想法。

但她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对于母亲,她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查理,更是不会要她的,她已经见识过他那阴沉的脸和隐藏于迷人眼睛后的冷酷。

一想到查理·汤森,她就握紧了拳头,恨不得沃尔特当初跟她离婚,然后她有机会对绝情的查理以牙还牙,将他当初给她的羞辱都还给他。

还好,在这里她遇到了好人缘儿的瓦丁顿,她不由得跟瓦丁顿聊起了查理夫妇。

瓦丁顿认为查理很爱他的妻子,因为她是个好女人,而她的妻子对于他的绯闻也是了解的,但妻子则认为爱上查理的那些女人都是二流货色,令她颜面无光。

基蒂痛恨查理的无情冷酷,夜里却仍梦见他,也许,付出了真爱的女人即使明知所爱的人是渣男也是需要时间来慢慢忘记的。

心灰意冷的基蒂与沃尔特赌气般吃生的蔬菜争相寻死。

后来,基蒂认识了为自己的信仰全心致力于灾情中的修道院院长和修女们。

她们为了信仰而不顾自己安危的精神打动了基蒂,看惯了周围人一批批的死去和修女们奋不顾身的基蒂决定也投身其中。

疫区投身于服务的沃尔特废寝忘食的工作着,基蒂再也无法从沃尔特眼中看到曾经的那种爱的依恋了。

沃尔特将那种温柔的触摸和依恋、仁爱毫无保留的给了灾区的孤儿们,也因此,获得了瓦丁顿与修女们对其伟大品质和厚道友善的心的高度评价。

对于沃尔特的改变,基蒂不嫉妒也不难过,因为在她内心里毕竟从未爱过沃尔特。只是有一种对于之前已经习惯了这种支撑的怅然若失。

漫长的日子里,基蒂想了又想,终于对查尔斯·汤森的价值重新进行了准确的评定:他就是一个二流货色,可她却爱着他,现在她必须忘了他。

修道院里一名修女感染霍乱去世,基蒂趁此机会主动要求院长修女麽麽,以期望能够协助修道院做一些义工的工作。

照顾婴儿,指导修女们做缝纫工作……当她开始参与修道院里义工的工作,基蒂觉得自己开始精神焕发。

修道院做义工的忙忙碌碌,让基蒂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但院长的漠然和修女们对她的热情和有分寸的疏离让她感觉她们始终将她关在了她们精神的神秘园之外,她感到了之前不曾有的孤独的感受。

相对于帮助别人所获得的,基蒂发现自己与沃尔特之间甚至与查理之间的根本不算什么,基蒂已经看透了“与无处不在的死亡的恐惧相比,与那天她偶尔瞥见的那种令人惊叹的美相比,他们之间的事儿简直不值一提”。

基蒂希望解开沃尔特的心结,她认为沃尔特没必要为了她这个愚蠢的女人对他的不忠而折磨自己。

沃尔特不置可否,并说自己并不是瞧不起基蒂,是瞧不起自己,瞧不起自己因太爱基蒂以至于始终心中难以释怀。

沃尔特太爱基蒂“他用一袭华丽的袍将一位轻浮的女子装扮,然后将她放在教堂里供着她,膜拜她,到头来却发现她败絮其中,于是他既不肯原谅他自己,也不肯原谅她。他的灵魂收到了伤害。

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当现实将其击碎,他便觉得现实也跟着碎了。他之所以不肯原谅她,是因为他不肯原谅自己,的确就是这么回事”。

基蒂怀孕了。

当沃尔特苍白而隐隐期待的脸望着她问“孩子是我的吗?”基蒂知道,如果她回答是,则一切都会不同,沃尔特会忽略他们的过去。

如果她能够给他一个触动他的借口,沃尔特不会将之前的过错归咎于她一个人身上,他从未有过报复之心;或许他残酷冷漠病态,但却不卑鄙不小气。

是的,如果她说是,他会彻彻底底的原谅她。

基蒂之前撒过很多次谎,再撒一次又怎么样呢?撒个谎一切都会改变。

但这几个苦难的礼拜里,在经历了查理的无情、疫区的霍乱、身边正在死去的人、修女们的信仰和瓦丁顿的乐观坚持,基蒂发现自己变了,她必须说真话,撒谎是不值得的。

于是,基蒂回答“我不知道。”

“当死神站在街角,像挖土豆一样夺去人们的生命时,再去想这个人或那个人身上做了哪些肮脏事不是很愚蠢吗?”

但沃尔特显然不这么想,他颤抖的手出卖了他故作的平静。

基蒂开始后悔,也许应该告诉他这个孩子是他的,这个谎言对她不算什么,但对沃尔特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沃尔特想要基蒂离开此地,因为她怀孕了。基蒂希望留下,她已经开始喜欢修道院的工作了。

并且她希望沃尔特能够原谅自己,不是为了基蒂,而是为了沃尔特他自己。

不久之后的一个晚上,基蒂被瓦丁顿引领着见到了已经罹患霍乱的沃尔特。沃尔特在自己身上做细菌试验感染霍乱病发奄奄一息。

“死去的是狗”这是沃尔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沃尔特终究还是没有放过自己。

修道院里又来了新的修女,院长建议基蒂离开这里。基蒂又被修道院委婉的拒之门外了。

孤独的基蒂明白,她又被修道院抛弃了。瓦丁顿与基地将军已经安排好了基蒂返家的一切手续。

途径驻港地,基蒂被多罗西接到香港的家中小住。

多罗西对基蒂服务疫病区的勇敢赞誉有加,一改之前对基蒂这类二流货色的不屑。

似乎刻意回避着基蒂的查理·汤森却趁多罗西不在,与基蒂再次发生了肌肤之亲。并查理甚至确认基蒂怀的肯定是他的孩子,他希望是一个女儿。

基蒂羞愤不已,明明心里已经开始讨厌查理了,但却依然经受不住诱惑,痛苦的基蒂次日不告而别离开香港。

返家路上基蒂收到妹妹多丽丝告知母亲病重的来信,随后就收到父亲发来的电报,母亲贾斯汀夫人去世。

返回家中的基蒂见到了父亲贾斯汀,讽刺的是,贾斯汀夫人去世后,贾斯汀接到了就任伦敦巴哈马首席法官的聘书尚未来得及告诉妻子这个好消息,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的贾斯汀夫人终究无缘得见。

经历了很多磨难的基蒂决定随父亲一起赴任,贾斯汀很意外,担心她孤身一人带着身孕不方便,而伦敦对他也都很陌生。

基蒂则是为了弥补对父亲的亏欠,陌生于她而言不算什么,但如果父亲认为不合适她不会强求,毕竟父亲并不欠她什么,但她还是希望能够给她一个照顾父亲共享天伦的机会。互诉肺腑之言的父女俩冰释前嫌。

基蒂对父亲说,希望能够生下一个女儿并好好教育她,使她成为一个不需要依附于男人的独立自由的女性。

“我希望她是个无畏、坦率的人,是个自制的人,不会依赖别人。”

基蒂的眼前浮现出她随沃尔特刚进入霍乱疫区时看到的那副壮观迷人的景色,一切都还有希望。

“或许她做过的所有错事蠢事,所有她经受的磨难,并不全是毫无意义的——那将是一条通往安宁的路。”

1 / 12

分享 | 毛姆的《面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全世界的读者心中,享有很高的盛誉。

毛姆的小说以简洁的风格,生动逼真灵巧的对话和意想不到的结局,让有幸读到他作品的读者既震惊又惊喜。

甚至连他的同行,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钱德勒也对他的构思与情节,大加赞誉:“他的情节冷静、致命,对时机的把握完美无缺。”毛姆的长篇小说《面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佐证。

毛姆在《面纱》的序言中写道:“我想这是我唯一一部由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和发展而成的小说。在这篇小说陈述的过程中,我一边组织故事,一边寻找合适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原型都是我在不同地方认识的,真实有的人物。”

《面纱》开篇就以特别抓人眼球的悬念开头,让你不由自主跟随毛姆的文字,完全陷入他所讲述的故事当中,情节曲折,结尾意想不到。

《面纱》主要讲述了不幸的婚姻中,遭遇妻子背叛的丈夫,不惜逼迫妻子跟随自己去往传染病肆虐的疫区,意欲让妻子染病而亡,不料自己却心碎而死的故事。

《面纱》这一书名出自雪莱的十四行诗:“别揭开被活人称为生活的彩色面纱。”而深谙人性的毛姆,凭借此书揭开了笼罩在爱情、婚姻中温情脉脉的面纱,让我们得以一窥生活的真相。

《面纱》主人公凯蒂美丽、活泼,从十几岁就被势力,充满野心的母亲所操纵,把她调教成只热衷于社交的花瓶,为她的悲剧婚姻埋下伏笔。

父母为她能钓上金龟婿而经常宴请宾客,花费不菲,可由于过于世俗与功利,上门求爱者越来越少。而妹妹又很可能抢在她前面出嫁,为了解决现实的窘迫,凯蒂怀着对婚后去往遥远的东方生活的憧憬,嫁给了自己不了解,也根本不喜欢的细菌学专家瓦尔特•费恩。

深爱凯特的瓦尔特愿为妻子做任何事,但他的沉默寡言,与凯蒂一天到晚说个不停的话匣子形成鲜明对比。来香港后的凯蒂,在社交场合邂逅风度迷人的政府官员唐生,彼此一见倾心。

陶醉在唐生花言巧语中的凯蒂,意乱情迷,以为真爱降临,一心承望唐生会娶她为妻。却并未清醒地理解唐生对她说过的话:“女人常常自以为是的认为男人疯狂的爱上了她们,实际上他们没有。”

后来的事实证明,凯蒂深爱者的唐生,并未对她付出真心。这个男人只爱他自己。

在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中,年轻漂亮的女学生王佳芝,不也是同样败在虚幻的爱情里吗?面对易先生买给她的硕大钻戒,王佳芝以为这个男人是深爱自己的,一念之下放其生路。自己及同伙却难逃易先生的诛杀。

女性的天真,在爱情里尤为明显。对爱情的过于执着,往往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如飞蛾扑火般地追求爱情,很多时候换来的是遍体鳞伤。

已经走进婚姻,经济上处处依赖丈夫的凯蒂,领略了丈夫爱而不得后怨恨的可怕。

《面纱》中,婚姻解决了凯蒂窘迫的现实,却因为对丈夫的失望和现实的不满,婚后两年,经不住诱惑的凯蒂出轨已婚男性。

她所爱上了的唐生,却是个情场老手,风流逸事不断,其妻却对此置若罔闻,甚至和丈夫的情人成为朋友。所以,唐生无论在外面多么荒唐,都动摇不了婚姻的根基。他的仕途全依赖妻子聪明的头脑和灵活的手腕,而妻子也需要丈夫所创造的一切来满足自己所需。

上流社会的虚伪,在婚姻里尤为明显。

凯蒂父母的关系也并不融洽,甚至彼此厌倦。势利的母亲企图丈夫能飞黄腾达,自己可以妻凭夫贵,却囿于丈夫的平凡而愤愤不平。对父亲仕途不如意的不满,贯穿于婚姻始终。父亲对母亲的一意孤行也心生不快。

母亲的强势和一手遮天,父亲的懦弱和随波逐流,让凯蒂仓促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

受过良好教育的瓦尔特,对妻子凯蒂百般体贴,如绅士般的彬彬有礼中却存在着隔膜。两人始终缺乏沟通,无法建立亲密关系。从文中的一段话,我们能看到两个人关系的不和谐。

“凯蒂天生活泼,她愿意一天到晚说个不停,想笑就笑。他的沉默却常常浇灭她的热情。对于她说的闲聊话,他从来不搭腔。这让她愤懑。那些话题,的确不需要特别的回答,但是有人回应毕竟令人高兴。”

一个是研究细菌的博士,充满学究味;一个是爱慕虚荣的世俗女子,缺乏共同的语言,彼此谈不上多么了解,就走进了婚姻,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

面对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有地位,有魅力的唐生,凯蒂经过些许动摇后,还是沉沦于这场婚外情中,难以自拔!

不幸福的婚姻,有很多种。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斯纳》开头所讲:“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面纱》的作者毛姆的婚姻也并不幸福。

双性恋的毛姆认为:“爱情在婚外最繁荣,婚姻制度是一种令人扫兴的东西,是陷阱。”这也是源于他的妻子,以半欺骗的性质让毛姆结婚。反之讲,毛姆是插足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因为他俩相爱时,他的妻子还未跟她的前夫离婚。

王尔德是毛姆崇拜,喜欢的作家。因为性取向所遭受的际遇,教给了毛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而他的妻子切尔西恰巧也知晓毛姆的这种身份,所以他们的结合,被朋友称为“命中注定的纠缠”。

《面纱》中男主人公瓦尔特身上也有毛姆的影子。毛姆曾这样描述自己:“众人的欢愉多少令我厌烦。当人们坐在啤酒屋里,或坐在顺流而下的河船上唱起歌来时,我一般会保持沉默……我不太喜欢别人碰我,有人挎起我的胳膊时,我总会稍微克制一下,告诫自己别把胳膊抽出来。”

强势的妻子爱慕虚荣,喜欢在家里召开各种聚会,这让毛姆既迷恋她身上焕发的活力,又为自己应付不来而悔恨不已。

毛姆夫妇和瓦尔特夫妇的家庭生活何其相似啊!

03生活残酷的一面

《面纱》中瓦尔特知悉妻子红杏出墙后,冷静而犀利地指出,凯蒂的肤浅、无知是造成两人婚姻触礁的真正原因。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他说道:“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来不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

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无限包容下,藏着一份深情和挣扎,却在现实面前显得卑微、无力。

上世纪20年代的香港的英国社会等级分明。让凯蒂难过的是,作为一名科学家太太,她的社会地位比在娘家做法官之女的地位要低得多。

她不无嘲讽的说:“就没人愿意劳驾到咱们家呆上一会儿。”这对于过惯母亲为其安排的宾客盈门生活的凯蒂来说,心里的落差不可谓不大!

而婚外恋的对象唐生,是一名政要。对凯蒂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如果她能与唐生结婚,就可以实现阶层的跃迁,顺理成章地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

嫁给有前途,有地位的人,不仅是凯蒂妈妈身体力行的事情,也是灌输给凯蒂姐俩的一种生存哲学。市侩的妈妈从未教给女儿们要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经济独立。

所以,当瓦尔特叫凯蒂陪他去疫区,名义上需要凯蒂的安慰与鼓励,实质是对凯蒂背叛婚姻的惩罚和报复。

瓦尔特想让他的妻子去死,或者一起去死。这是一个羞于表达的木讷男人能想到的最好的收尾方法,报复妻子的不忠,惩罚自己爱错了人。

现代女性如果经济独立,精神自由,可以选择结束一段无爱的婚姻。生活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凯蒂,恐怕还没有走出婚姻的能力。

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娘家人又不待见。情人的出尔反尔,都让凯蒂只能跟随丈夫去往疫区。

满怀悔意的凯蒂也想修复与丈夫瓦尔特的关系,然而,瓦尔特虽心地善良,却以尖酸刻薄来为保护自己的自尊。受害者的心理,让瓦尔特无比鄙视自己,无法与凯蒂达成和解。

不过,瓦尔特面对凯蒂的怀孕,虽然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是谁,善良的他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瓦尔特决定让凯蒂离开疫区时,自己却感染疾病死去。面对凯蒂的忏悔,始终难以放下心中怨恨的瓦尔特,在无法释怀中逝去。

在疫区中的凯特,从丈夫的救死扶伤中感知到了丈夫人格的伟大,可她依然对瓦尔特爱不起来,有的只是愧疚和同情。

毛姆是现实主义作家,同时又是人性剖析的高手。女性在感情中的软弱被他剖析得入木三分。

对瓦尔特去世既内疚又悲痛的凯特回到香港后,却又再次被欲望、感情打败,让唐生玩弄于股掌之上。慌不择路中,凯迪急急忙忙逃离香港,她不想再与这个男人产生任何的交集。

经历爱情的幻灭,死亡的恐惧,婚姻破灭的凯蒂,在修道院修女的感召与自身的际遇中,走上自我救赎之路。

守寡的她,将在与父亲的相依为命中生下孩子,在精神觉醒中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未来,她对孩子的教育将遵循独立,自主的原则,她所走过的曲折之路,避免让孩子重蹈覆辙。

毛姆在《面纱》中对生活的讥讽中不乏对人性的怜悯与同情,对女性给予悲悯的情感关照。本书对在道德冲击下对人类的欲望,悔恨等内心的精准描述,使它成为毛姆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今天读来,《面纱》何尝不是一部女性精神觉醒成长史?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仍旧具有社会警醒意义。女性只有在经济独立后,同时拥有精神、人格的独立,才能有勇气,有底气去按照自己心仪的活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以为《月亮与六便士》只是一本丢下家庭亲人去追求梦想的小说吗?

NO,这明明是一部爱情宝典!

1、“为什么漂亮的女人总是嫁给无趣的男人?”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不娶漂亮的女人。”

2、一个男人陷入爱河而不使自己出丑,三十五岁是大限。

3、女人总喜欢在爱人临终前表现得大度不凡,这始终让我感到不安。有时候,好像她们不情愿男人寿命太长,就是怕没机会把这一幕好戏尽早上演。

4、生命短促,没有时间谈恋爱又搞艺术。

5、爱情中如果考虑自尊,只能说明你更爱自己。

6、女人心中的爱,往往只是亲昵和安慰,大多数女人都是这种反应。这是一种被动的感情,能够被任何一个人激起,就像藤蔓可以攀爬在任何一棵树上;当一个姑娘嫁给随便哪个男人,总相信日久生情,世俗之见,如此牢固。说到底,这种感情不过是衣食无虞的满足,财产殷实的骄傲,受人爱慕的愉悦,以及家庭圆满的得意;女人赋予这种感情精神层面的价值,只是出于一种无伤大雅的虚荣。但这种感情,在面对激情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7、柔情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

8、爱需要有甘愿示弱的态度,保护他人的愿望,尽心竭力、取悦对方的渴望——总之,爱需要无私,或者至少将自私隐藏的了无痕迹;而且爱也需要矜持。

9、爱是全神贯注,它需要一个人全力付出;即使头脑最清醒的人,也可能知道,要让他的爱永不停止,根本没有可能;爱给予的真实是虚幻,而且,明明知道是虚幻,不是别的,却依然爱的义无反顾。

10、爱让一个人比原来的自己更丰富,同时又更贫乏。他不再是他自己。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东西,一样工具,需要通过某种外在目的来抵达他的自我。

11、爱情从来免不了多愁善感。

12、每个人的爱情观,都带着自己的秉性,所以因人而异。

13、对于依然爱她而她已不爱的男人,女人往往比谁都残忍;她不只是不怜悯,不宽恕,更会疯狂地羞辱他。

14、一个女人可以原谅男人对她的伤害,但永远不能原谅他对她所做的牺牲。

15、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谈恋爱。

16、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受欲望支配,自由自在地去工作。因为女人除了爱情什么也不懂,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荒谬。她们还想说服我们,让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实际上,这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我只知道欲望。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病。

17、男人的灵魂在天际游荡,女人却想将它囚禁在自己的账本儿里。

18、毕竟,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感情的高峰只是偶尔出现。

19、一般而言,爱情对男人只是插曲,是许多日常事务中的一件,而小说把它夸大了,事实上,它并没那么重要。虽然也有些男人,把爱情看得生死攸关,但他们往往显得无趣;即使那些相信天长地久的女人,也会瞧不起他们。

20、即便恋爱的时间非常短,男人也会三心二意,干些别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诸事并行,都不耽搁,但也专心致志,要追求这个,就先放下那个。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如果一个打搅了另一个,他们会大为恼火。

21、同样坠入情网,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

22、我安慰她,同情地说,男人永远是骗子。

23、一个人要是为情所困,就会对世界上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就像被囚禁在小船上摇浆的奴隶,身不由己。

24、在饭前想说服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我自己就常常憧憬爱情,但只有在茶余饭后,才有力气幻想美满生活。

毛姆的《插曲》看了N遍,故事是个悲剧,看过以后,每次看过以后心里都沉甸甸的。

弗雷德是个邮递员,因工作而结识了格蕾丝,慢慢的,两个年轻的生命彼此吸引开始相爱。格蕾丝不仅家境优越,学识又高,就在女主父母已认可他们的爱情时,却突然天降霹雳,弗雷德为了获得女主的芳心,不惜挺而走险,利用工作之便**信封里的钱,不久东窗事发而锒铛入狱。痴情的格蕾丝为了能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不顾父母反对,离家出走独自谋生,期待着弗雷德一出狱就立即结婚。就在弗雷德表现良好准备提前刑满释放之际,弗雷德的感情突然冷却,拒绝和格蕾丝结婚,格蕾丝得知后自杀身亡。

几年前看第一遍时,粗粗的认为是男主的绝情导致了女主的自杀,他就是个十足的侩子手。

书上说,是弗雷德对格蕾丝的感情枯竭了,因日日夜夜思念着她,耗尽了格蕾丝能给他想象的一起激情。最后变得厌恶她,就像他拼命地挤一只柠檬,汁水挤干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壳,就只得把这个壳扔掉。

因为,从她们爱情的传递者内德的叙述来看,恰好在内德生病的三个星期里,也就是弗雷德无法得知格蕾丝的消息后,才转变了态度。而从“看守长告诉内德,弗雷德一直在找他。”这句话来看,弗雷德那时内心是充满了矛盾的,是希望有人给他指明方向。

一直以来,都是内德带去格蕾丝的消息,告诉他格蕾丝在干些什么,并将她添置的家具物件也详详细细讲给弗雷德听,格蕾做的种种像鸦片一样一直支撑着他。而因内德生病三个星期,没人替他传递格蕾丝的信息了,他痛苦了,害怕了,犹如毒瘾发作痛苦不堪,又犹如迷路的孩童找不到回家的路。

三个星期后,内德回来,给他棒头一喝的是,弗雷德告诉他,不打算和格蕾丝结婚了。并且说:“整整十八个月来,我日日夜夜地思念着她,现在我讨厌她了。”

结局是女主自杀。

看第二遍时,观念发生了转变,把他俩的感情放到家庭层面,发现女主的父母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在和男主的共同推动下,才导致了女主的悲惨下场。

最近又看了一遍,又得到新的收获。开始去体会男主思想转变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下面是对男主内心的猜想和剖析。

从男主一开始对女主的好感,发展成恋人后,得到女主父母认可后情感的稳固,随着偷窃事件败露入狱后,怕女主悔婚一系列感情焦灼的变化,再到情感的急剧升温,这个时候的男主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依然沉浸在爱情的幻想里。

慢慢地,随着出狱日子的临近,弗雷德感情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思索自己的行为,开始考虑着出狱后等待他的日子,在思考中眼前仿佛浮现出格蕾丝娇媚的脸庞,正在含情脉脉地看着他,正当弗雷德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蜜时,瞬间格蕾丝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憎恶的眼神看着他,弗雷德心里咯噔一下,他感到一阵颤栗和恐惧蔓延全身,他紧紧地用双手环抱住自己,慢慢的在墙角缩成一团蹲下去了。

他脑子里越来越乱,忽而出现格蕾丝甜美的微笑变成一道凌厉的目光,忽而出现格蕾丝父母愤怒的谴责,忽而又出现左邻有房对他的指指戳戳,他一下子崩溃了,感觉脑子爆炸了一般疼痛。

被恐惧包围的他,想着以前还是自由身时,就怕给不了女主最好的生活,因此才走上了犯罪道路,现在的自己身上已经有污点,出去的工作也只能是个酒店门童,那能还配上心爱的人呢?

此时弗雷德,心里仿佛有两个我在较量,在打架。一个说,一定要和心爱的人共度一生;另一个说,不可以,自己已经污迹斑斑,和格蕾丝已经无法回到过去。

从以上的猜想来看,我相信男主是爱着女主的,从弗雷德一直在找内德,从他阴沉、忧郁着面孔告诉内德,他已经讨厌女主这两个细节描写来看,说明他的内心也在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煎熬,但最后无论他有多痛苦,无论他有多爱格蕾丝,应该说最爱的还是他自己,因为他没有勇气去面对未来,因为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如果他带着身上的污点和纯洁的格蕾丝在一起,更会时时刺激他的神经,提醒着他的过去,或许他认为人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更相信来自社会的偏见会令他终身无法挺起脊梁站起来做人,他太自私太软弱,他害怕承担,因此经过三个星期痛苦的煎熬,最后下定决心不和格蕾丝结婚。

只可惜格蕾丝太年轻了,没有生活经验;太痴情,没有经历过情感的波折。

从她为了追求爱情不顾年迈的父母劝阻离家出走来看,她太任性,还不理解来自社会的压力,以为有了爱情就可以弗雷德琴瑟和谐,举案齐眉过自己的小日子。岂不知,过日子的艰难不是爱情能化解的,可惜她太年轻,眼里只有爱情,当爱情破灭后,以为等待她的是无尽的黑暗,最后很轻率的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在想,如果格蕾丝抱着,爱情来了就好好的去爱,爱情走了也不必挽留;如果格蕾丝明白,当爱情来时,它是自己来的;所以当爱情要走的时候,学会放手。那就是另一番结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675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