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一段凄美不曾开花,却又给人一丝希望的爱情

《边城》:一段凄美不曾开花,却又给人一丝希望的爱情,第1张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结尾为翠翠和傩送二老的爱情画下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结局。

让人绝望的同时,又给人一种渺茫的希望。

似乎这样凄美的爱情从翠翠一出生就注定,先生笔下的翠翠单纯、善良、害羞、性子里还带点少女的调皮。

翠翠的母亲是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地被这那中厚的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翠翠以后,翠翠的爸爸便想约她的母亲一同向下游逃去。

但两人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翠翠的爸爸认为逃走违悖了军人的责任,翠翠的母亲不愿离开孤独的父亲。于是一个服了毒,一个生下翠翠之后便故意喝多冷水死去。

翠翠十三岁与傩送相识,那人说:“你待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喊!”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

从那之后一别就是两年,两年中的第一个端午节认识了傩送的哥哥天保,第二年天保就像翠翠的祖父袒露自己的心思。

天保说:“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再过两年,若我有空闲能留在茶峒照料事情,不必像老鸦成天到处飞,我一定每夜到溪边来为翠翠唱歌。”

在当地,为一个女孩唱歌的寓意不言而喻,天保钟情翠翠,但在翠翠的心中,她依然只记得那个对她说大鱼会吃掉她的男子。

两年后再见傩送二老时,那人给翠翠的爷爷送酒葫芦,翠翠看见眼前这个年纪轻轻脸黑肩宽的人便觉得似曾相识。

那人望着翠翠笑,翠翠仿佛明白为什么被人望着,有点不好意起来。

后来爷爷告诉翠翠,那人是傩送时,翠翠害羞的装作不认识傩送,心理实则十分的喜悦。

天保对翠翠依旧一往情深,在傩送再次下河后,天保拖媒人来与翠翠的祖父说亲。

祖父是个开明的人,他没有一口答应为翠翠定下这门婚事,祖父说这事得翠翠自己做主。

只是不巧的是翠翠在无意中却听到有人为傩送二老说媒的事,翠翠心中开始有了烦恼,她在心理默默生着傩送的气,一个单纯、善良的姑娘,第一次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却不知从何开口,心中的烦闷也无法排遣,那一份悸动也无处诉说。

天保的父亲也十分喜欢单纯、善良的翠翠,于是请了媒人正式为大老天保做媒,祖父还是那句话,他要问翠翠,让翠翠自己做主。

得知人来做媒的是大老时,翠翠又着急又害怕,她心仪的那个男子从来都不是大老天保而是二老傩送。

可以傩送对自己的心思她一概不知,教她一个十四五岁的懵懂少女如何将这份埋藏在心中的爱情说出口。

翠翠没有给祖父说明自己的心思,但也未回绝天保的那一份深情。

天保大老的事被二老知道,傩送二老也将自己的心思告知给哥哥。这一对难兄难弟同时爱上了那个撑渡船的外孙女。

于是两人便决定公平竞争,两人决定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来打动翠翠。

但天保并不擅长唱歌,于是傩送便决定帮哥哥唱歌,翠翠一直期待着那歌声,在梦里听过一次之后,那歌声便再也听不到了。

天保出事了,他掉到滩下漩水里淹死了。傩送也不再为翠翠唱歌,每个人的心中都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天保的死,天保的父亲顺顺也与翠翠的祖父产生了隔阂,他对翠翠的祖父也变得冷淡起来。

祖父在临时之前一直极力撮合着傩送和翠翠,当然这些事都是两个默默喜欢对方的少男少女不知道的,翠翠与傩送的当面沟通并不多,每一次都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有关傩送的消息,而每一次听到的都是傩送与别人说亲的消息,因此她生气,却不曾亲口问过傩送。

祖父一直到死,都未将自己放心不下的外孙女送到她心仪的男子身边。

后来顺顺给二老傩送另寻他人做媒,二老心中一直喜欢的都是翠翠,因为天保的死,他从未对翠翠表露过自己的心事,他也因此将这份沉重的爱埋藏在心中。

这份爱跨不过心里的那个隔阂,也未得到翠翠的理会,又被家中逼着接受另一个人,傩送选择了离开。

祖父死了之后,顺顺与祖父之间的隔阂也随着烟消云散,傩送的父亲顺顺最终同意也同意翠翠做他的儿媳妇,只是彼时的傩送早已经离家出走。

翠翠一直等着傩送回来,等着傩送给她一个肯定答案,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她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扶起的青年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故事的结尾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因此造就了一段凄美不曾开花但又给人留有一丝希望的爱情故事。

结尾预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

“—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翠翠与傩送的情感之间碰上了太多的人事和人情,悲剧也就成为必然。

但凄凉、哀愁与牵挂、期盼并存,傩送的回与不回虽然难以预料,但这对年青人纯纯的情爱已成为永恒。读者也从心底里祝福这对有情人能早日喜结良缘。

评价

整本书当中,无不都是围绕着勇气、拒绝和接受这几个话题进行阐述的,有时候拒绝并不是一种伤害,有时候不懂得拒绝或者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反而会让你错失很多的良机,以及失去最爱的人。

书中的翠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在面对爱情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的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勇敢的踏出第一步,不管结果与否,也让自己不留下遗憾。

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第二阶段:翠翠爱情的觉悟阶段,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

《边城》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作品中女主人公翠翠的原型,是一个绒线铺的姑娘。沈从文在行军的途中,有一个叫赵开明的好友,在泸溪县城一家绒线铺遇到了一个叫翠翠的少女,她长得俊秀。赵开明发誓要娶她为妻。17年后,沈从文乘坐的小船又停靠在泸溪。

他站在船头上,回忆到翠翠的美丽形象,便朝绒线铺走去,在门前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和翠翠长得十分相似的少女,熟悉的眼睛、鼻子、薄薄的小嘴。沈从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翠翠的女儿小翠。当年的翠翠嫁给了追求她的赵开明。

这时她已死去,留下父女两个。为了不打扰赵开明,沈从文没有跟他打招呼,但感情上的震撼却久久不能平复。翠翠,这个美丽、朴实的少女,他怎么也无法忘怀。1934年,他坐在院子里,在阳光下的枣树和槐树枝叶阴影间写《边城》时,翠翠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老伴》中提到:“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子女孩脱胎而来。” 

人物背景:

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与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751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