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板书: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由于本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
最后,再细细品读课文,对学生的引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来负担和痛苦。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的自由。我首先问,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让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读记记“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自主地如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萧红”的图文资料简介
2、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认读词语 分析这些词语
三、研读课文
(一)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园子的,快点儿找找看是哪几自然段
1、自由读这些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几段话的字里行间。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读相关语句,说感受。
预设: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a、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b、园子里有些什么颜色
c、她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园子 带着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
(2)“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a、去掉“是”读读看,比较比较。“是”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A、在我的眼中,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B、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愿意……就…… 愿意……就……)
C、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出示课件
D、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比一比谁的更自由。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 师引读( )的园子 根据板书引读
(二)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1、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着,请同学们自由读4—15自然段,你觉得哪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
2、在园子里,我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这园子简直就是 (“我”的乐园)
3、介绍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寂寞…… 相机出示文字介绍(相机出示文字介绍)
4、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4—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5、因此萧红一直怀念这个园子,那么,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 (爱、温暖) 所以萧红在书中这样写道 (出示)
(三)升华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2、在《呼兰河传》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教学反思
《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对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好像一次野外踏青一样,体验了别样的生活,与自然好好地对了一次话。
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学,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学生课外阅读。
1、找准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上课前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萧以及她的作品《呼兰河传》,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的欲望,让学生产生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尔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在作者眼里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课中,我始终围绕“这是一个( )的园子”开展教学活动,寻求到了阅读的切入点,引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去阅读去感悟,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阅读探究,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
2、以文本为基点,适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阅读是一种智能活动,阅读面广的人对世界的间接体验丰富、情感也更细腻敏感,其思维水平会日益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有这样的教学期待。对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我觉得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 本课教学我在课尾尝试以文本为基点,链接相关的篇章,让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中点,或者是另一个起点。
有待改进的地方:
1、文中许多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遗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品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的有关语句上,后面没有时间去积累词语,训练学生说类似的词并用词说话,只能匆匆收场。
2、在学习体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快乐时光这些段落时,显得有些匆忙,文中我浇花却把水洒向空中,大声喊:“下雨喽,下雨喽!”,还有我跟着祖父去种菜,其实又捉蜻蜓,又玩蚂蚱等这些语句没有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一略带过。
3、体会“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这部分教学时间拖得有点长,如果这里节奏紧凑一点,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融入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我想一篇篇生动的续写对于提升文本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欣赏《呼兰河传》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学生感受深刻。
罗云评价: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但杜老师的课我听过很多次,杜老师那种朴实自然的大家风度、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教学技巧、教学艺术都是值得我长久学习和揣摩的。
这堂课有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这是一堂感悟的语文课。
以读为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着重是培养学生“悟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薰陶,情感得到了升华。课堂上,杜老师引领的方式有:
1、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初读课文时,杜老师抛出问题:“想不想知道祖父的园子什么样”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如“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反复品读、感悟,读出个性,读出园子的自由。
3、情感中感悟。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在教学中,杜老师引导学生用心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学生通过读文概括出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这是一个香气扑鼻的园子、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二、这是一堂巧妙的语文课。
杜老师在教学环节上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善于以问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杜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杜老师善于提问,而且逻辑性极强,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如读完词语之后,杜老师提问“这些词语跟园子有关系吗你发现了什么”杜老师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巧妙地把词语归类,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再如,在读自由的园子这一段落时,杜老师问:“有一个词语——“愿意……就……”用了很多次,不罗嗦吗”通过比赛读、个别读,学生在读中自悟,再次让学生进一步正是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才更体现出园子的自由,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准确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大大推进教学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这是一堂训练的语文课。
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杜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杜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杜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而且,在教学中,杜老师看似平常的语句,却意味深长。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是充满语文气息的。如课中,杜老师要求学生读书“会读书,也会思考。”
四、这是一堂亲切的语文课。
整堂课,杜老师亲切自然的肢体语言,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无不给学生和听者一种愉悦的感受,印象深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杜老师侧下身子认真倾听,偶尔的抚摸着学生的头,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这种无声的语言,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宽松、平等的环境下学习,课堂上精彩纷呈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了。
一点小小建议:
1、学生发言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同学。
2、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可以在课堂上稍加点拨一下。
3、是否可以设计一个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
更多相关教案推荐:
5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精品教学设计
7 祖父的园子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四、教学案例
片段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片段二:
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为什么“我”对园子念念不忘呢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师: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是啊,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啊!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追蜻蜓,捉蚂蚱,摘花,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榆树会呼叫,拍一下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在天上闲逛似的,像童话世界似的,这正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
师:是啊,这里是她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我从“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这些词中,能感受到她满心的快乐。我给大家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看看是不是这样!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五、相关链接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红作品:
呼兰河传(节选)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
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樱桃树,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
“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祖父老远地回答着:
“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
再问:
“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祖父说:
“因为你嘴馋,它就不开花。”
我一听了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话,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是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第一单元“童年往事”整体构架解读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三首古诗,描写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祖父的园子》回忆了“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故乡生活的快乐往事,抒发自己成年后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梅花魂》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经理,讲述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品味他们对童年的深刻记忆,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意,并关注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以落实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把一点事的重点部分具体写。为了深度解读本单元的构架和内容,在自主研修备课阶段,我们从五个一方面展开备课。一册课程标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根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一条横纵坐标:
三、一个双线组元:纵观整体,灵活运用落实达成语文要素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有两个:其一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二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前者是阅读训练要素,后者是习作训练要素。从主题和内容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单元。
(一)整体分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且紧密结合
统编版教材中,以“童年”作为人文主题的单元为数不少,可以说在每个年级都会涉及,但此处“往事”一词凸显了本单元选文以回忆性文章为重点。而且较之低、中段感受多彩童年这种学生当下正经历着的美好童年有所不同,这里的童年,多是回忆里的童年,而且不只是描写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与童年往事交织在一起的还有对于故乡(祖国)、母亲的眷恋。这在本单元选文以及日记月累部分均有体现。与低、中段相较,难度与深度有所提升。这与五年级作为小学高段,学生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已有较大提升相关。本单元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且结合紧密的单元。“童年往事”这一人文主题,既指向人类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也使学生认识到故乡这个词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为本单元的读写活动创设了特定的学习境遇。
(二)阅读训练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要素是统编版教材中反复出现的阅读要素,只是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就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统编版教材的安排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低年级借助“想象”,到中年级“边读边想”,以及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抓关键语句,再到高年级注意“场景和细节”,最后是本单元灵活运用以上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最初指出方法、搭建学习桥梁,到直接运用方法“体会”,可谓是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区分文章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的不同,主要内容是“文章写了什么”,而思想感情是“通过内容想表达的情感”。学生已经学习了查阅资料、借助关键语句、关注场景和细节等方法,能够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既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也去掉了“初步”二字,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呢?通观本单元选文、课前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可以得知以下方法:
1通过想象画面(图像化)的方式体会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课后习题部分有“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这样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以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为例,写的是夏日乡村,男男女女都在田里或家里忙碌,不懂耕织的儿童天真烂漫,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绿树成荫的桑树底下学习种瓜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2通过角色自居的方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中指出“读《月是故乡明》这一课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这一篇课文中,作者由月亮想到了自己在故乡的重年趣事,如数星星、抓知了、看月亮、梦月亮,这是只有故乡的月下才能有的快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角色自居,充分体会这种快乐,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作者离开家乡后,哪怕见到各国再大的月亮,住到再美的赏月胜地也无法取代这份重年的美好回忆,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样,学习《祖父的园子》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边朗读边想象,体会文章表达的这份“自由和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段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的关键语句有显性以及隐性之分。显性的也即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隐性的往往将感情藏在字里行间,有时不是一句话,而是以段落呈现,需要用心体会。这在《祖父的园子》中多有体现,文章中没有直接抒发对祖父和园子的思念之情的句子,而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比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段话通过描写园子中的花儿、鸟儿、虫子等事物,用含蓄蕴藉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园子深沉的热爱和思念。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也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祖父的园子》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在园子里得到的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和自由,而这份快乐的背后是对祖父深深的依恋和怀念。朗读《梅花魂》时,要注意读好外祖父的几处话语,比如训斥“我”弄脏《墨梅图》时的气愤、讲述“梅花”坚韧品质时的骄傲等,因为梅花之于外祖父,就像祖国一样重要,以此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
5查阅资料、拓展阅读,加深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这在《祖父的园子》课后习题中有所体现。这一课后面有阅读链接,呈现的是作者萧红《呼兰河传》中的文字,这部分文字有助于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研究作家萧红的愿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一生,这段与祖父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应是她一生中最自由快乐的日子,因此她要写下这些文字,祭奠消逝的童年,以及那个自她十几岁逃离后便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学习《月是故乡明》时,可以拓展阅读季羡林同样写思念故乡的文章《海棠花》,还可以进一步阅读季羡林的书《留德十年》,体会长久漂泊异域的作者对家乡、祖国深切的思念。查阅资料可知《梅花魂》一文的作者陈慧瑛是新加坡华侨,出身书香门第,其外祖父是晚清举人洪镜湖先生,他下南洋做生意后定居新加坡,但他一直保留着中国文人的许多气质,因此才会对象征祖国的梅花情有独钟,体会文章借梅花写外祖父的故国之思。
6分析文章题目,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选文中最典型的是《梅花魂》,题目中“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品格,梅花不管历经所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也如梅花一样坚贞不屈,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对祖国却依然是一颗赤子之心。所以,梅花就像外祖父,而梅花又象征着祖国,外祖父就融在了梅花的魂里,从这个题目就可体会到漂泊异国的老华侨赤热的中国心。《月是故乡明》选自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是杜甫在安史之乱逃亡中写下的思念家人的名篇。明明“千里共婵娟”,月亮是一样的月亮,杜甫却偏说“月是故乡明”,这份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千古以来曾引发无数共鸣,因此作者季羡林选此诗句做题,也可以体会其表达的对故乡的眷恋。无独有偶,《梅花魂》的作者陈慧瑛写过一本书,也叫作《月是故乡明》,单看题目,似乎就有助体会其思想感情。
7从细节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祖父的园子》中,“祖父”干嘛,“我”就干嘛的一系列动作,还有“我”与祖父亲切的对话,便可知道祖父对“我”的宽容和疼爱,以及我对祖父的深深依恋。《梅花魂》中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以及“我”弄脏墨梅图后,祖父“轻轻刮去”“慢慢抹净”的细致动作,可知外祖父对象征着祖国的梅花的钟爱。以上方式,大多是学生之前学习过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比如抓关键语句是四下第一单元所学,结合资料是五上第四单元学习过的,关注细节是五上第六单元学过的方式。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没有提供具体方式,而只说“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感情”,此处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之前的阅读经验去体会文章感情,教师在必要处予以点拨。像抓关键段落、分析文章题目等方法,体现了由段至篇的进阶,篇章结构也是课标中高段阅读学习的要求,这是需要教师关注的。
(三)表达训练要素——“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事”这一表达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中段从学习写“把事情写清楚”“能写出感受”,到“按一定的顺序把经过写清楚”,再到高段“结合具体事例写人”,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最后能“通过事情写人,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难度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
本单元表达训练要素中有两个关键词“重点部分”“具体”。结合习作主题“那一刻,我长大了”,那一刻,指的是回忆童年时期的某一刻,学生需调动生活经验,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找出这样的典型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把事件中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那一瞬间”也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需要进行详细描写。
(四)灵活推进,搭建多样且可操作的学习支架
本单元阅读与写作是密切相关的,不仅在“童年”这一主题上,几篇选文从内容上也都是回忆的童年往事,在写作时可从中学习经验。纵观整个单元,通过对本单元三篇文章《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及相关拓展的文章的阅读,对“语文天地”“口语交际”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实现以下目标:
1阅读有关童年和故乡的文学作品,感受童年的美好,了解故乡在人们情感中的重要分量。
2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综合运用想象画面(图像化)、角色自居、抓关键句段、有感情朗读、查阅资料拓展阅读、分析题目、关注细节等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读懂作者怎样表达感情,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表达具体的感情。
这些目标的达成,为习作目标的顺利实现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比如《梅花魂》中描述的我与外祖父几件事,可以学习其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在自己的习作中加入对话、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还可以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比如五上第六单元中《慈母情深》中就有“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体验,可以回顾文中有关场景、细节的描写,模仿学习,使自己习作的重点部分更具体。实现了由读到写的有效衔接。
四、一次深度解读:
关注本单元的课后习题、课文指导信息对本单元的教学的内容解读如下:
五、一个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积累运用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前的教材中,已经安排过“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等语文要素,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一些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但对于体会一些篇幅较长,所表达的感情更加含蓄、深刻的课文的思想感情时,想要体会出其细腻、丰富的情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02111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