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又叫“移情”,意思是一个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来考虑问题,故而很能体察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
粗略一点来讲,就是特别“善解人意”。
按理说,这分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尤其是在各种思想百花齐放、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的网络时代,这种共情能力更是有助于在多元割裂的时代氛围中消解冲突和分歧、起到很好的弥合作用。
甚至哪怕仅仅是在个体社交活动当中,共情能力都可谓是种肉眼可见的“长项”。譬如备受世人推崇的“高情商”,便通常是建立在共情能力的基础之上。
因而共情能力强的人似乎也像是一块“香饽饽”,属于到哪都受欢迎的类型。
然而事实上,共情能力太强,于人于己都未必是件好事。
首先,对于他人来说,共情能力太强的人非但不是一种帮助,反而很可能是一种“添乱”。
很多人难免想当然地认为,一个人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够将心比心地代入他人的情感,那么他们必然也是温暖的、值得信赖和依靠的。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因为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善于“共情”、再怎么理解你的境况和心情,但他终究是个跟你不一样的、独立的个体。他可能会“懂”你,但却未必会作出跟你一样的、或是符合你期待的“反应”。事实上,他只会、也只能作出符合自身惯例的“反应”。
比如有一对关系很铁的闺蜜。其中A与同事发生了一点不愉快,心里又气又难过。闺蜜B知道了,也很生气,转身就去找A的同事理论。结果由于她的态度表现得太过蛮横嚣张,俩人竟几乎动起手来。最后因为关系弄得太僵,A也没办法再继续与那个同事一起正常共事,于是只好被迫离职。
俗话说:关心则乱,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一个人太能共情、在别人的事情上太有代入感,很可能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逾越”的举动,按照自己的行事做派去越俎代庖地处理别人的事情。
在他自己看来,这或许可以称之为热心。但在他人看来,却未免有些热心过度、甚至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扩展资料:
共情,是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绪的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说明你越能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有先天遗传成分,也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 声音、语调等表达。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共情
近些年来,最新的观念强调,共情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技能。被视为社交中的重要能力之一。
共情(EMPATHY)能力,或译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能力意味着超越自身的自恋而去理解别人自恋的能力。
同理心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运用时,又叫共感、同感、移情,又有着特指。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
共情能力强的人心胸开阔,总想帮助别人,但为此往往舍弃了太多自己的利益,很容易筋疲力尽。而且三观很正,看不惯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扩展资料:
共情,是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绪的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说明你越能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有先天遗传成分,也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
注意事项:
1、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
3、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5、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6、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 声音、语调等表达。
7、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