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的空白之处,常常会题上一首诗词之类的,用来表达绘画的内容,赞叹绘画的意境,抒发画者的情感,谈论对于艺术的见地等等,这类诗歌,就被称为题画诗。不知道题画诗是否是中国画特有的,但是,在西洋油画上面,的确是很少看见有写字做诗的,或许,这一点,也可以算是中国画和西洋画之间的区别吧。
都说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其实,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就极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诗歌、音乐和舞蹈,一个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是听觉的艺术,一个是视觉的艺术,看起来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实它们却是一体的。诗歌往往是乐曲的歌词,配上音乐之后,就能够将诗歌唱出来,而且,还能够配上舞蹈,边歌边舞,比如大量的汉乐府,都是这个类型的。由此可见,这艺术还真的是相通的呢。同样道理,聪明的中国人,将文学和美术也联系在了一起,由此而产生了题画诗,将诗歌题在画上,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真可以给人一种极为奇特的美学感受啊。
对于题画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恐怕已经是很难考证了的。在唐朝以前,诗歌和绘画之间的关系,的确还不是十分密切的。因为,在先秦时代,人们比较重视绘画的实用功能,绘画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用来装饰,所以,人们往往将图画绘制在墙壁上,在寺庙、墓室或者是宫廷之中,常常可以看见那些用于装饰的绘画,虽然也有画在绢帛上的,但是,依然还是占少数。秦汉时代,一直到隋朝,人们画画的时候,还喜欢将整个画面全部都涂满了,不留下任何空白,有点和西洋油画类似,这样的话,即使要题写文字,恐怕也没有地方可以书写。
有的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朝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就可以算是古代诗画合一的开山之作。也有人说,题画诗的盛行,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早,一直要等到宋朝以后,才会有优秀的诗画合一的作品出现,因为,在宋朝以前的绘画作品上,大多数是没有题跋的,就好像有人研究的那样:“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
不过,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在唐朝的时候,虽然还没有像宋朝以后的文人画那样,将诗歌、书法、绘画、印章融合在一起,呈现在一幅绘画作品中,甚至都没有将诗歌直接题写在画卷上,但是,却并不能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没有题画诗了。因为,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以题画诗为题的诗作。
应该说,唐人咏画、题画的作品,还是比较多的,在《全唐诗》中,就有很多诗歌,以题画为名,很多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王昌龄、岑参、高适、王维等,都曾经写过题画诗。有些诗歌,虽然没有明明白白地在诗歌题目上标注上是“题”某某画,但是,就其所描写的内容来看,的确也属于是题画诗,比如李白的《当涂赵炎少府粉画山水歌》、陈子昂的《山水粉图》、杜甫的《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等,都属于这个类型。
或许,在唐朝以前,虽然也有很多文人善于画画,但是,绝大多数善于绘画的人,社会地位都不太高,被人们称之为“画工”。而且,虽然他们的绘画技艺一流,但是,往往不精通书法,对于吟诗作赋,便更加不在行了,所以,便很少有题画诗。到了唐朝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人们渐渐地开始将绘画当作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法,很多文人墨客,也开始拿起画笔,倾情作画。
就拿大诗人王维来说吧,他诗画双绝,不仅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而且还精工绘画,要不然,苏轼又怎么会称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在唐朝时候,很多文人都像王维那样,开始将注意力投注到了绘画上,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诗歌和绘画,虽然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都能够给人美的享受,在审美情趣方面,却又有着惊人的统一之处,就这样,题画诗,便在唐宋时期,逐渐出现,并被广大文士骚人所喜爱。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新文章
绿叶对大地的情意(原创诗若干)
羊左之交(原创诗一首)
飘零的雪花,飘荡的诗意
相关文章
夏日读原创好诗,40首诗写出生活之美,平凡烟火色,细如清泉流淌
为什么说学“田楷”会误入歧途?当你明白了这些,才算真懂书法
今日批评家|臧棣:诗歌反对常识
决澜社:中国现代艺术先声
有种艺术叫被学渣玩坏的课本,看到第四张,老师再也憋不住笑了
因为画的烟村雨滩不入时人眼。
包含的道理:曲高和寡。
题画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译文
在云雨之中看村子里面的美景,想将它画出来却很难(这句云里雨里是互文关系)
早知道不能够达到时人的审美标准,就应该多买胭脂来修饰(这局牡丹指打扮)
说的这种图表达的一种非常浩瀚的想法。下面将会具体介绍他《万壑松风图》是五代时期画家巨然创作的一幅水墨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万壑松风图》描绘的是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万壑松风图》描绘的是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溪上架一木桥,在这世外桃源里留下人间烟火。
《万壑松风图》画高远景色,从山脚下可见溪塘小桥,密密丛丛的树木中坐落着数间茅屋,其中一榭依石临水,有白衣人坐其中,从房后望去,蜿蜒山路沿谷涧上去。在两山之间、谷涧之上,有一巨大的楼阁,阁后烟岚弥漫,层岩丛树,飞瀑奔泉; 且又有山楼水榭、远寺长桥, 掩映在万松山壑间。
创作背景
巨然首先是一位僧人,其次才是画家,其绘面更注重禅意。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幅画的创作时间是五代末北宋初,在政治变换频频的洪流中,巨然难以“六根清静”。苦闷的现实,俗世的羁绊,绘画成为画家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正是此种心境下,巨然创作了《万壑松风图》。
题画诗的写法
中国的文人离不开诗词书画,诗词书画也可说是中国文人的名片。在诗词唱和的同时,写一幅书法作品,或作一幅画送给朋友,也很能表达相互间的深厚情谊。有时候,一幅丹青描就,自己或邀请朋友在画上题点跋,附上一首相得益彰的诗,那是别有一番滋味了。
狭义的题画诗是指画家、诗人当时或事后题在画上的诗作。那些未题在画上而对画进行品评的诗作,在广义上亦可称之为题画诗。我们现在讲的题画诗通常是指其广义上的。并且,在现在的网络时代,的传播非常便捷,那些对进行品评的诗作,都可以称为题画诗。
受到画幅的限制,题画诗最好的体裁是绝句形式。关于绝句的布局,前面已经讲了。这里主要从题画诗的内容来介绍几种写作方法。
一、巧妙勾勒,化静为动。
一幅美术作品,再怎么精妙,都是静止的。但在观察者的眼里,可以是灵动的,这就是诗人的下笔之处。诗人可以根据画面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巧妙勾勒,使画面静物形象地再现,变画面的静态为动态,增添画的情趣,提升画的意境。
比如江畔渔火的《题侯明明先生<雨过山色清>图》: 一川烟雨过渔矶,减瘦山围水漫圻。白鹭低飞知羽重,花红乱坠润人衣。就是抓住画面的主要事物进行从静态到动态的处理,使画面鲜活起来。当然,这种处理是基于画家高超的画技,没有这个,诗作者的笔也灵动不起来。其中的动态是通过几个动词,如“过”“漫”“飞”“润”来传达的。因此,作这类的题画诗,一定要对关键的动词进行锤炼,尽可能地做到传神。
二、据实虚构,发挥想象。
作诗有虚实相生之法。实者,其名物也;虚者,其宗趣也。非实,无以切名勒物;非虚,无以达旨传神。过实,易于板滞;过虚,易于晦涩。题画诗亦然。
比如江畔渔火的《题侯明明先生<晓月图>》:水村山郭绕江堤,宿马轻肥露草萋。一夜芦洲凉月白,竹篱茅舍数声鸡。诗中,水村山郭、江堤、马、芦洲上的草、竹篱茅舍都是实物。虚在哪里呢?宿马轻肥是虚,俗语说,马无露草不肥,正是有这样的依据,观画者才会觉得吃了一夜露草的马似乎肥了,而且是慢慢地、悄悄地肥;一夜芦洲凉月白是虚,画面给观画者呈现的是一个瞬间的静态,但观画者从一轮晓月中似乎想象出了那一夜凉月从东到西照白着芦洲的景象,大大开阔了时空的感觉;数声鸡是虚,是一种视觉向听觉发展的虚拟。因为画家构造了一幅黎明静悄悄的水村山郭的景象,那么数声鸡叫也就很在情理之中了。
从上面两种方法来看,其实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化静为动时,可以发挥虚拟的想象。比如“白鹭低飞知羽重”就是一种合理的虚构,白鹭飞得低,想象成因为淋了雨,羽毛很重,所以飞起来很吃力是合理的。而在发挥虚拟的想象时,也是常常结合化静为动的手段。比如“绕”“轻肥”“数声鸡”都是一种动态的表现。不管是化静为动,还是化实为虚,都必须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合理合情。
三、睹画生感,赞美丹青。
优秀的画作,或工笔生辉,或写意传神,总蕴藉了画家深厚的感情、辛勤的汗水和一些可贵的品质,这往往是诗人赋诗题画的原动力。
比如江畔渔火的《再题廖又蓉女士梅花图》:雪印疏枝透骨凉,一丛浓淡自芬芳。毫端写就乾坤气,墨渍无风亦放香。诗作者由于先题过了廖女士的梅花图,再题的话,当然要避开前一种写作方法。所以,着重从画家的画风着笔,予以适当的赞美。但要注意,这种赞美要切合实际,不宜过分夸大。过分夸大,绝不是一种夸张手法,而是一种流于庸俗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在创作唱酬之类的诗作时所要注意的。(现在网络上这种浮夸厉害得狠,好像写诗的个个是李白,人人是杜甫)
四、就画言艺、探讨画法。
艺术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只有不断地交流、批判,艺术才会有不断的进步。作画自然也是这样。所以在实践新的画法和对画法有新的体会时,往往以就画言艺的方式阐述画的新特色和新技巧。
比如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因为赵孟頫是书画家,对书法与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因此提出了这个有名的“书画同源”的论断。
从这方面入手的诗作者必须要有绘画的长期实践和对绘画有很深刻的见地。否则,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了。
五、不即不离,托物言志。
这种写作方法其实就是咏物,不过是把整个画作,包括其中的山水、花鸟等当作一个吟咏的对象而已。所谓不即不离,就是一方面不要脱离画作中的事物,另一方面又不要停滞于画作中的事物。一般来说,就是抓住画作中事物的本性加以提炼,然后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人格魅力本于物而高于物。
比如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的前两句写出菊花的本性,后两句借菊言志,表明自己的志向。这是题画诗中最常见的写法。
六、言此及彼,激励勉志。
一般,这种写法适合对后辈的提携和勉励。
比如江畔渔火的《赠侯金池小朋友》:汉腊传承待细龄,新添画圃小园丁。一涂一抹挥毫处,蓝靛之余更见青。这是诗作者在看到侯金池小朋友画的一些小狗小猫时,觉得很有灵性,于是临屏以寄,予以勉励。
七、借画发挥,讽刺现实。
再美好的社会,也有其阴暗面。画家可以借画揭露,诗人可以借诗讽刺。
比如李唐的《题画》: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诗人通过阐述艺术的艰难和描述时人只重俗艳的艺术趣味,感叹真正的艺术创作不被人知,讽刺世风的轻浮。这首诗语言通俗,采用反语的表现手法,诚为题画诗中的佳品。
再比如江畔渔火的《题图》:雪岭荒原塞外天,春风不拂牧羊鞭。童心亦结眉间恨,苏武区区十九年。这是诗作者看到网上一幅藏区学童冻溃了双手,在雪域中放羊的后写的一首七绝。以苦难写苦难,以沉痛写沉痛,是这首诗的特色。
八、画中古迹,缅怀凭吊。
很多画作的题材取自古人古事古迹,题这一类画,一般以凭吊为主,发出诗人的感慨。
比如黄幼藻的《题明妃出塞图》:天外边风扑面沙,举头何处是中华?早知身被丹青误,但嫁巫山百姓家。作者通过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凭吊了她远嫁匈奴的遭遇以及隐述了王昭君对汉土的无限眷恋和怀思。
九、偷换概念,即兴发挥。
这种写法适合那些所谓的印象派画作或比较另类的。
比如江畔渔火的《毒之舞》:落落精魂舞玉环,长生殿里恨如山。明皇更作霓裳曲,一醉温柔飘渺间。这是描写网络上一个另类的。很有意思,一支雪茄冒出的烟雾,缭绕成一个舞女的姿态。诗作者利用一些模糊相似的概念,通过香烟的危害、以及那种沉迷的状态,结合舞女而引发杨玉环、唐明皇的故事,阐述了一种荒*之毒——舞破中原始下来。
十、画联实际,爱国为民。
爱国主义与爱民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画家、诗人以及一切艺术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融入了爱国主义和爱民思想的作品往往催人奋进,让人关心疾苦。
比如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竹子画得再好,也不可能叹息民间疾苦声,也不可能一枝一叶总关情。正因为作者题了这首题画诗,使得画作的意境大大提高,成为了稀世珍品。
再比如谭嗣同的《题宋徽宗画鹰》: 落日平原拍手呼,画中神俊世非无。当年狐兔纵横甚,只少台臣似郅都。作者通过以画中的老鹰自喻,感慨有志之人并不是没有,而是不能被得以重用。作者即使有清扫狐兔之志,可惜没有提携之人。写出了作者的济世之心以及无法实现抱负的愤怒,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揭露了清朝末季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令人感慨。
题画诗的写作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述之,也不可能详尽无遗。以上十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我们在运用时可以相互渗透、灵活机动,切不可拘泥成法、自己给自己定下框框来。
总的来说,题画诗的意义在于画配以诗,可以明其旨、饶其趣、言其心、高其境、长其艺、励其志。近几十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要是浮躁的功利之心),艺术家,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很难在诗书画领域内全面发展,使得诗书画这一优秀文化传统难以得到全面地继承和发扬,实在令人惋惜。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运用的是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本题:“早知” “多买”辛辣地讽刺了“时人”的富贵势利眼,只喜爱 “牡丹”,而看不出寻常之景中的佳境。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出自李唐诗作《题画》,原文如下: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白话译文如下:
云烟袅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时隐时现,滩水湍急。欣赏着画中美景很容易,谁知道画好它有多少艰难。早知道时人看不上这样的美景,就应该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丹。
作者简介: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精于山水画和人物画。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颠沛流离,逃往临安(今杭州),以卖画度日。南宋恢复画院后,李唐经人举荐,进入画院,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
A选项必须明白杜甫的《春夜喜雨》的内容,其内容主要是对春的希望,所以才有“喜雨”之说,而本古诗却不是欣喜之情。B选项,作者并非真看到实景,而主旨也并非是描写错落有致的村落景色。C项本古诗的三四句,并非凸显作者感慨当时人的对山水花不重视而重视花鸟画。D选项正确,作者用两种画的形式,实际用意是为讽刺那些喜爱牡丹的人,也就是那些追逐名利与权贵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