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第1张

 圆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点知识,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学好这部分呢教师应该做好教案给孩子们认真的指导。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来,我们收拾一下桌面。桌面上应该有圆规、三角尺、铅笔,还有老师发的一张白纸。请把其他东西,收起来,放到抽屉里。

 生:(纷纷收拾。)

 师:动作真快!(表扬完了,故意东张西望,先是迟疑,后是欣喜)我看到有同学桌面上还放了橡皮,正好是我想借的,谁愿意借给我

 生:(慷慨地,把橡皮举得高高;还有学生要从抽屉里拿出来,老师制止了。)

 师:(把周围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表示出非常感谢的神情。举起满手的橡皮)嗳,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猜一猜——

 生:(不明就里,有些木然。有学生试探性地说——)

 生1: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生2:做魔术。

 生3:看橡皮是什么形状的。

 生4:用橡皮拼圆。

 师:(一直是微笑着,不置可否)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让你没有橡皮用。(学生们笑了。)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生:(懂事地点点头。)

 师:这样,这节课我们就约定不用橡皮,好吗把橡皮收到抽屉里。我相信大家会守信用的。(老师把借的橡皮再还掉,学生们把橡皮收到抽屉里,脸上露出会意的微笑。)……

 我为什么要借学生的橡皮呢

 “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这是自然的结果。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我们做事情没有依赖的时候,自会多了几分慎重。而现在的学生很是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

 错,一错就擦。宁静才能致远,逼学生静心思远,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学生和我们老师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是“粗心”。其实学生做错的原因一般都不是“粗心”,往往可能是感知、技能和思维的缺陷。恩格斯说:“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画圆就仅仅是画圆吗其实,画圆是通过画出的圆进一步认识圆,认识圆的特征。不妨再一起分享其后的对应的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会画圆了!会画圆的请举手。(学生们热情地高举起小手来,跃跃欲试。)画圆一般得用圆规,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请大家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边画边想:我们是怎样画圆的

 (学生们立刻投入地画起来,师巡视并收集学生不圆的和圆的作品。刚展示一幅不圆的作品,学生们都笑起来。)

 师(意味深长地):孩子们,圆的样子都是一样的,不圆的样子就各有各的不同。想想这样的“不圆”是怎样被用圆规创造出来的

 (学生们热情高涨,争抢着举起手来。)

 师(悠悠地):想——不说——继续欣赏!

 (学生会意地、开心地笑了。作品4、5,是圆的,但一大一小,学生说“很圆”、“圆满”;也有学生有异议,“错了”。)

 师(思考状):我也有点纳闷了,要求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那么大家画出来是不是应该一样大怎么有大有小呢

 师(疑惑地):(5幅作品一屏展示)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的呢从这些作品中,我们是不是看出画圆并不是件太容易的事。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画圆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组里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完——)

圆的认识优秀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是啊,圆心只能“一中”,半径一定“同长”。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才知道以前听说的“圆心”、“半径”是多么重要的两个词啊!

 当时,讲到这里,我看到学生闪亮的眼睛,心情真舒畅。这样不就把经验、直观与抽象结合起来了吗数学的抽象首先是一个过程,其次不就是建立一套术语概念系统吗

 这个环节,学生画出的“不圆”、“大圆”、“小圆”的资源化运用,感觉真好:有画法上的启迪、特征的彰显,情感上的善意、借走橡皮的回应,那意境真有林黛玉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

 我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子来借学生橡皮呢

 讲“圆的认识”,圆的画法是应该教的,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但不应该一二三地“灌”,而应该让学生自己“由误到悟”。

 我回想到自己以前在黑板上的板画圆时,画出的圆总是不圆,于是赶紧把画出的不圆擦掉重画。就像刚刚学会骑自行车,在路上摔倒了,就赶紧爬起来,赶紧离开这块丢丑的地儿,生怕被人看见。笑过之后,我想,为什么总是画不圆呢要么是由于圆心滑动,要么是由于圆规两脚距离改变。我追问:这不正突出了圆的特征吗“不圆”的作品,是不是课堂中的生命体是否应该珍惜是不是不该随手擦掉呢

 因此,备课时,我就计划好,如果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不圆,就不擦,也不急着重画,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不圆”这是对圆的特征的再理解。进而,我思考:那学生的不圆的作品呢怎么把它也用起来因此我想到把学生的橡皮收掉。

 刚开始讲这节课时,我真是把学生的橡皮“借”得一块不剩,乃至学生不肯下课时,我问“为什么”,有学生笑着说“我们要橡皮!”贲友林和郑俊选老师都对我“借橡皮”提出了异议,认为“收学生橡皮不好”、“这是不相信学生”。我知道这意见很珍贵,很正确,但我又认为这是我多年研究“差错资源化”的课题实践,这是践行自己的“课堂因差错而精彩”教学理念,并且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牺牲一点点“小我”又何妨因而我不想、也舍不得把“借橡皮”这个环节去掉。不过,心里挺别扭的,就像明明知道自己“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长了一个疮”,却讳疾忌医,于是很担心被鲁迅讽刺说:“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理当从善如流,那我能不能既保留“借橡皮”,又吸纳两位老师的意见两天后,我想到了“先借后还”的中庸之招。

 这样,在正式上课之前,看似不经意的整理文具,一借一还,一惊一乍,一波三折,师生情感在其中融通,学习心向在其中萌发。

 从推敲借橡皮的经历中我学到了什么

 回顾“借橡皮”的前前后后,我深深地体悟到:被批评是幸福的,批评往往带来不同的视角,当从内心深处欢迎批评;批评是金,如果批评不是金,那它一定可以是点石成金的指头。

 从割爱之痛回顾“借橡皮”的前前后后,我深深地体悟到:珍惜当下的一切,差错也是一种资源。成功失败都是收获,酸甜苦辣都有营养。

 庄子曾说:“始生之物,其形必丑”,他还说过,“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一个有价值的创新设计,开始的时候都会缺点、疏漏甚至错误。如果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放弃,那无异于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了。

 哲学家们认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对于前一阶段来说都是一种否定,但又不是单纯的否定或完全抛弃,而是否定中包含着肯定,从而使发展过程体现出对旧质既有抛弃又有保存的性质。因此,借鉴大家的批评意见,对于原来的创新设计,取其精华,去其谬误,止于至善,是应当提倡的思维方式。简言之,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

#教案# 导语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无数条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4)圆心在圆上。()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位置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圆心、半径、直径。通过演示用绳子在黑板上画圆,使学生体会到:画一个圆必须要有定点、定长。“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定长”就叫半径。并引出直径的概念。通过判断半径、直径的练习,巩固其概念。

第二层次,研究圆的特征。每四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学具,学具是在一个硬纸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别钉1个用透明胶片剪成的活动的圆,在A面的活动圆上画着半径,B面的活动圆上画着直径。学生分小组转动A面的活动圆,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转动B面发现在同

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

 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 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 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什么?[板书]

 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一条直径=两条直径。

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认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结果呢?你的结论呢?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还可以呢?(相等的圆)你认为还有哪些结论也需要这个前提?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三、应用

师:所以我们今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想得仔细、周详,对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媒体]填一填

2、[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四、画圆

师: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一个新的要求,能接受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师:想想半径为2厘米该怎么画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画。(生画)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再定住,再画)

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2厘米的?

如果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呢?

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呢?

你发现了什么联系?(半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位置呢?

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

(等一会儿)

师:为什么不画?(圆规太小)想有什么办法呢?(钉子、绳子)绳子多长?(50厘米)为什么?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

篇三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 意 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现了什么?)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一年级# 导语美术教学可以更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术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让学生只去追求科学理论,艺术情感同样重要,共同提高才是一个全素质的人才。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美术《圆的世界》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美术《圆的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某些物体的共同性,来认识圆形。

 2、通过游戏的方式,归纳哪些物体可以用圆形概括。

 3、通过动手以及师生互动的方式,利用圆形画出一幅有趣、生动的画面。

 4、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以及概括生活中出现的圆形物体,并利用圆形画出一幅有趣、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大小不同的圆形画一幅有趣、生动的画。

 教学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分发画纸、油画棒、水彩笔

 2、稳定课堂秩序

 3、导入新课

 (1)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寻找圆形

 播放《飞屋环游记》视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短片中的房子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啊?

 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气球是什么形状的啊?

 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走进圆的世界。屏幕上有许多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你们都认识么?

 大家都说的很对,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点么?

 很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圆的物体,比如(继续播放幻灯片演示几个不同类型的圆形来拓展)

 (2)用圆形来概括生活中的物体

 师:同学们,现在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让我们来找一找屏幕上这些中哪些部分是圆形好不好?

 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物体,你们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圆形来概括呢?

 (3)欣赏

 师:同学们想象力真是丰富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有很多物体可以用圆形来概括。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还可以利用圆形来画一幅有趣的画啊?

 我们现在来看看同学给我们带来的作品好不好?

 你们看,他们每个人画里面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从大小、颜色等方面启发、引导学生,为艺术实践做准备)

 (4)思考

 师:那么如果让你们利用圆形画一幅有趣的画,你们会怎么画呢?有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好点子?

 4、艺术实践: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好办法让画面变得更好看,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你们手中的画笔,来画一幅美丽的画吧!

 5、教学指导:

 指导时,注意学生的情绪,语言要亲切,气氛要轻松,要积极鼓励学生动脑筋,大胆创作,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结果,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充分表现自己的所想,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6、教学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便是权威,因此在师评时,应努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

 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去寻找哪些物体还可以用圆形来概括,勇敢地尝试不同大小的圆形所带来的搭配感受。

篇二小学一年级美术《圆的世界》教案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基本形——圆形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物象。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想象力和用圆形进行造型的表现能力。

 3、情意目标:

 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受生活中圆形之美。

 教学重点:

 通过回忆、联想,发现生活中能用圆形概括的物象,学习用圆形大胆的表现。

 教学难点:

 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吹泡泡游戏:请一位同学玩吹泡泡游戏。大大小小的泡泡飞起来,同学们特别高兴。

 师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形状概括这些泡泡呢?

 真是圆的世界呀!

 板书:圆的世界

 二、讲授新课:

 师:看到这么多圆形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生:花朵、太阳、球类、车轮……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用彩色粉笔将黑板的圆形改变成大西瓜、气球、盘子……

 2、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页《圆的世界》,说一说、想一想,中的物体是什么?哪些部分是球,可用圆形来概括?

 师小结:大到星球、热气球,小到篮球,这些球状的物象可以用圆形来概括,其余的钟表、鼓面、花朵、自行车轮、风车等也可以用圆形概括。

 4、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圆形概括。

 三、教师示范:

 在横竖不同的纸张上,演示一张完整的画面的创作方法。在过程中渗透选择的内容、画面安排及涂色方法。

 选择的内容:

 一幅画面不要画各种圆形物体,尽可能以一种形象为主,比如一堆圆形的小饼干、一些圆形各色纽扣、几个大小不同的球等等。可以巧妙地将几种类似的圆形物体概括到一个画面中。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

 画面安排:低年级儿童画的画面尽可能饱满,在演示过程中渗透物体大小、在画面的位置、多少、多少,在变化中体现和谐的美感。

 涂色方法: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注意油画棒黑白色的运用要考虑先后顺序。

 四、欣赏作品:

 看教材中的第10页学生作品。

 教师:都画了什么,用了哪些绘画材料,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引导:小朋友们表现生活中的向日葵花头、线描想象画盘子等等。

 五、作业:

 1、运用水彩笔、油画棒或其他材料表现生活中类似圆形的物体。

 2、画面构图饱满,涂色均匀。

 六、评价展示:

 作品评价方式:个人评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七、课后拓展:

 请继续观察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感受圆形的美吧!

篇三小学一年级美术《圆的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运用圆形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物象。培养观察、想象力和用圆形进行造型的表现能力。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感受生活中的圆形之美。

 重点:通过回忆、联想,发现生活中能用圆形概括的物象,学习用图形大胆的表现。

 难点:如何借助圆形表现物象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吹泡泡用的工具。

 组织教学:是否带齐了美术工具,每组比赛,看看那组带得最整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一名同学玩吹泡泡的游戏。大大小小的泡泡飞起来,同学们特别高兴。师提问:吹泡泡大家都很喜欢玩,我们用什么形状可以概括这些泡泡?

 老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表现泡泡。大大小小、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的圆圆的泡泡,真是圆的世界。

 二、方法探究

 1、看到这么多圆形,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花朵、太阳、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用彩色粉笔把黑板上的圆改变成大西瓜。气球,盘子。

 2、欣赏。思考书中的问题。

 师总结:不管是自然界中的地球、花朵、还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热气球、盘子、飞碟、球类都可以用圆形来概括。

 3、同学再互相说一说,除了我们刚刚说的这些,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圆形概括。

 4、师示范:球类的物体,(把同类的物体概括到一个画面中,画饱满,演示中渗透大小、在画面中的位置、多少、在变化中体现美感。不要过于潦草,简单,圆形物体宁大勿小,宁少勿多。)

 5、欣赏涂色方法,欣赏书中的学生的作品,

 提问:都画了什么,用了什么绘画材料,你看到这些画,对你自己画画有什么启发?提示学生作品:第二张,画出了各种形状的'圆形小动物,展示了同学的想象力,画的时候,我们可以自由的把圆进行想象与组合。

 注意油画棒黑白色的运用要考虑先后顺序。

 三、创造实践

 1、教师说创作要求:

 (1)进行绘画时,要注意构图,不能太小,也不能太满。

 (2)色彩搭配要协调。

 (3)要大胆想象,细心制作,绘画的同学每人只需完成一幅,做橡皮泥的同学每人至少完成一件作品。

 (4)注意收好自己的物品,保持环境卫生。

 2、学生自主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评

 1、教师巡视,将已经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圆圆的世界”白纸上。

 2、提问:对于他们的作品,你有什么要说的?教师点评。

 3、指名上黑板展示自己的铅笔头,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

 作业:

 1、看看能把大小不同的圆组合得更加有趣。

 2、构图饱满,(画面,一定要有大大的圆,东西不要画多,几件就行了,用几个圆把画面大部分画满,其它小的空白,用各种装饰把它填满。)涂色均匀。

 课后小结:要组织有意组织,必要时让学生复述一遍老师的要求,使学生对所要完成的作业清楚明白。

 说你见过那些与圆有关的美丽的东西?

画圆可带动左右手经络的全面梳理,并可预防和缓解颈,肩,肘,腕处关节疾病。

用手指画圆:以大拇指为圆心,以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为半径,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圆形。

残疾学生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致使从事某项或多项特定活动能力全部或部分丧失的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

初中数学圆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数学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的改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欣赏圆、发现圆开始,深深吸引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教给学生学法:情境中欣赏圆的魅力——合作中探究圆的特征——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实践中感受圆的数学价值,大胆放手,把一切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活泼,而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都和哪些平面图形做了朋友?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我会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让学生感受到圆就在我们身边。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第二组就是圆形,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通过课件展示圆的画面及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根据课件让学生分析圆上,圆内,圆外和圆心各指什么?我在适时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活动一:小组合作探究

 (1)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

 活动二:一起动手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3请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2r与r=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口答: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我会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我会向学生提问:刚才同学们画圆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工具啊?和大家交流借鉴一下经验好吗?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如硬币线,笔,圆规等此时我会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向学生问:老师想画一个8厘米的圆可不可以用一元钱的硬币呢?为什么啊?生:学生会从大小不符合等方面来说明不行此时我又会说那我要是想画一个6厘米的圆又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啊?生:可能会比较困难(我在适时从大小符合以及方便等方面慢慢导出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接下来我在小结得出画大小不同的圆,我们通常用圆规来画。并播放课件圆规确定半径的方法以及圆规画圆的方法的过程(并得出结论用圆规画圆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圆,也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圆再次论证得出半径越大,圆就越大,半径越小,圆就越小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道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是让同学们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画出直径是4厘米的一个圆。

 实际应用: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10米的圆吗?我会适时加以巩固,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史料连接,有关圆的知识,名言等,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体会圆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激情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圆与生活又有很大的联系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

 巩固练习

 1、填空。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判断,并说为什么。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图略

 圆心O半径r直径d

 d=2r或r=d/2

 圆规画圆: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初中数学圆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几何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由于聋校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探讨,所以我在本课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获取新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同时针对聋生听力受损,语言发展相对滞后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了聋生语言的培养,采用双语教学,鼓励聋生自主发言,发展聋生的语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圆柱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本课我采用了实践操作法、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相关的教法。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互动的过程中充分地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柱的实物模型。同时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于生活。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初步接触圆柱,从生活实际感知圆柱,感受数学同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很巧妙自然的引入了课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了解圆柱

 1、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师引导: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结合教材,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特征?

 2、生汇报,师订正。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出圆柱各部分的特征,师课件演示加以验证。(课堂实录)

 (针对聋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供教学材料,这样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为探求新知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并运用课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一目了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合作交流,深化感知

 1、合作探究,圆柱的侧面展开。

 (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把圆柱模型的侧面剪开,再展开,观察形状。

 (2)师:你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3)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通过课件验证和补充。(课堂实录)

 (该环节是精心设计的,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意识。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了圆柱侧面不同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

 2、同伴互助,寻求发现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2)教师课件演示展开图加以验证,轻松的突破本课的难点。(课堂实录)

 (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通过形象的课件演示,轻松的分散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巩固拓展,延伸应用

 课件出示:

 1、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2、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3、实际测量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练习的设计,既有对刚刚学过的圆柱认识的运用,也有围绕易混易错之处,让学生用手势判断,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勇于发言、敢于辩论。训练说理能力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

 (五)自主小结,提升理念

 师:我们初步认识了圆柱,谁能告诉老师,对于圆柱你都知道了什么?

 (这既是课堂小结,也是对学生的人文培养重要体现。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育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的凸显教学效果。而flash课件更是以其演示功能强大,动画效果明显等特点被广大教师经常所应用。本课我运用了flash课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动画演示,课件贯穿了整个课堂。上课伊始,我对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进行了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在开课的时候,就对本课产生一种兴趣。课中展示了圆柱侧面不同剪法的演变过程,浅显易懂,让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圆柱侧面的特征,轻松的突破了难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展开前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评价和反思

 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合作交流,从实物观察、到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圆柱,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有效的分散了难点,突破了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了所学的知识,突出“做数学”这个数学理念。也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36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