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堂忠三郎_生态文明:牧口常三郎与梅棹忠夫之比较研究

紫金堂忠三郎_生态文明:牧口常三郎与梅棹忠夫之比较研究,第1张

  摘 要:日本工业化之始,牧口提出地球是人类的教育者、启蒙者、领导者和安慰者,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人类应保护环境,与自然共享幸福。工业化成功之时,梅棹又提出文明的生态史观,用生态环境来解释日本和西欧为什么能率先进入工业文明。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为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牧口常三郎;梅棹忠夫;生态文明;文明的生态史观

��

1牧口常三郎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成长起来教育改革家,创价学会的缔造者。在日本迅速步入工业化之始,1903年在其《人生地理学》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生态文明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的教育者、启蒙者、领导者和安慰者,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平等交往对提升人的生活和人格的重要作用”,[1]提出自然地理环境是日本走向成功的首要因素。�

梅棹忠夫是二战后日本享有盛誉的生态学家,在日本工业化成功之时,1957年发表《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说》一文,首次提出“文明的生态史观”。他用生态环境来解释日本和西欧为什么能率先进入工业文明,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历史和人类文明的演进。�

牧口和梅棹的生态文明观冲击了其他地区和国家只有模仿西方才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思维,凸显了各国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使我们更加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转型中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牧口常三郎的生态文明思想�

1903年牧口常三郎在其《人生地理学》中,采用了一个有远见的生态学视角,建议人类开展与自然的对话,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往的关系。在其著作中,始终是用人与自然互动的视角来阐述他的生态文明思想。�

第一,尊重自然,与自然平等交往。牧口认为应该把动物、树木、河流和岩石等,……都当成自身的一部分而替它们设身处地地着想。应该努力从自然的观点来看待我们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只要我们真诚地走近自然,寻找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自然就会欢迎你、鼓励你和支持你,最后向你展现她的精神本质,你们将开始一种永恒的友谊。[2]�

第二,立足乡土,胸怀世界的环境观。牧口认为相互依赖是人类需要经历和必然经历的过程,眼光只局限于我们自己的世界是愚蠢的。但故乡具有神秘的力量,一个去游四海的人最大的思念莫过于对故乡的思念。然而是故乡是随着人的活动范围而不断扩大的,故乡可能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从宇宙的角度来看,故乡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虽然我们的目的是理解整个世界、改造世界,但我们出生的乡土是观察世界的基础。[3]�

第三,合理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牧口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抽象的,它必须合天时、因地利,不同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强调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兴办实业,发展相应产业,谋求社会和国家的强盛。[4]但是人类和地球的关系非常复杂,……这种关系渗透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影响着我们人生经历的各个方面,我们如果忽视这种关系会产生了很多的问题。[5]不但会破坏环境,而且会危及人类自身。�

第四,自然塑造人格,提升道德。牧口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命和精神之源,故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给我们最直接的经验,使我们产生同情、亲善、友谊、仁慈、忠诚和质朴之心。自然界令人惊异的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融洽、平衡、保持一致地存在着,……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会激发我们的情绪、情感。我们会感动,精神会得到净化,变得纯洁。对自然界的这种美丽和谐之感会对我们的道德生活产生影响。自然界是我们的教育者、启蒙者、领导者和安慰者。我们生活的快乐与自然界有很多密切的联系,并取决于与自然界亲密的程度。人类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个性变得稳定,道德日趋成熟,有助于培养人的身心和人格。[6]�

第五,敬畏自然。牧口认为复杂多样的大自然,存在着和谐、对称以及普遍的规律,宇宙孕育了人类,而人类只是宇宙众多事物中的一员,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宇宙及宇宙中众多的事物超出我们的理解和想象范围时,我们感到自己非常渺小,能力有限,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心中就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尊敬和敬畏。[7]�

第六,生态环境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牧口认为日本和英国气温适度和四季更替,……这些岛国不但适宜物质生活,而且还适宜精神生活,多变和温和的气候激发并培养发展了人的精神。英国从欧洲大陆接受文明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民族他们很快就超过了曾经给予他们影响的欧洲大陆。日本也是如此,……而大陆国则不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尽管岛民开始时受激发比较慢,一旦醒悟就会发展很快,英国和日本的成功应该归因于它们是岛国。[8]半岛是独立文明的产生地,希腊、意大利半岛产生了希腊、罗马文明,阿拉伯半岛基督教的产生,印度半岛佛教的产生和中国山东半岛儒家学说的产生等。[9]�

一个多世纪以前,日本刚开始快速进入工业化,牧口就敏锐地观察到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道德问题,他想通过《人生地理学》中的理念,来改变当时日本落后的教育现状,同时,希望用他的环境教育思想来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牧口从生态学的视角,从生态环境与文明发展的关系做出推断:未来世界文明的先锋,将是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国家,世界通过人道主义竞争形式获得发达文明的梦想能够实现。[10]�

二、梅棹忠夫的“文明的生态史观”�

梅棹忠夫1957年发表《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说》一文,因首次提出“文明的生态史观”而名声鹤起。他从生态学的角度考察历史和人类文明的演进。�

梅棹以欧亚大陆作为考察对象,将欧亚大陆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日本和西欧,……其他地区属于第二区域,可以划分为中国世界、印度世界、俄国世界、地中海或伊斯兰世界四大集团。在人类文明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进中,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二区域曾经最早创造出灿烂农业文明却大大落后,西欧和日本脱颖而出,率先步入工业社会。[11]�

梅棹用生态环境来解释日本和西欧为什么能率先进入工业文明。他认为,第二区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而第一区域地处中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度,土地生产能力高,但在早期历史中,由于被森林所覆盖,难以产生出高度的文明。所以,第一区域是作为野蛮落后的民族开始自己的历程的,从第二区域引进文明。不过,第二区域气候干燥,属于干旱地带,常常受到来自沙漠地带游牧民族的侵袭,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于是,这一区域的历史就表现为建设和破坏无休止地反复交替的历史,造成第二区域的落后。相比之下,第一区域地处欧亚大陆的边缘,中亚的暴力破坏没能影响到这里。当暴力临近之际,它已经具备了抵抗的能力。随着技术力量增强到一定程度,这一区域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可以迅速成长为较高程度的文明。[12]�

梅掉文明的生态史观,主要是从生态学的原理,论证在地球上遥遥相对的西欧与日本“朝着同一方向发展和进步,并最终实现了所谓平行进化的过程”。[13]这里,梅掉要论证并强调的是日本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平行”发展的概念。他认为“在这个地球上的日本文明,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西方文明之外的具有独特性质的文明”。[14]当然并不是仅仅论证日本文明是与西欧文明平行发展的这种观点,其立意在于,日本文明也就成为独立于欧洲文明以外的一种文明形态,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西方文明的东渐,日本也将在自己文明的自然发展中实现现代化。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近代化即西方化的观点也就无立足之地了。反过来讲,所谓西方文明也并非一种普世文明,而只不过是一个独特的文明罢了。文明本来就是多元的,西方以外的国家、民族也就没有必要、没有理由仅仅以西方文明为价值标准或追赶目标。同样的道理,梅掉也反复告诫以日本模式追求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国家注定要失败,其理由在于各民族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三、牧口的生态文明思想与梅棹生态的文明史观之比较�

牧口在日本步入工业化之始,梅棹在工业化成功之时,正好相隔半个世纪,两人都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审视日本和世界文明,创造性地建立起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论系统,他们的理论皆以世界舞台为背景,反映日本人对本民族文明的态度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

(一)牧口和梅棹都认为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日本率先现代化的首要因素�

牧口和梅棹的生态文明思想,既有其历史的连续性,又有其历史的特殊性。对他们思想的比较,不能不联系到福泽谕吉,众所周知,福泽谕吉是明治维新时期启蒙思想家,他的文明观把西洋文明作为当时人类的最高文明形态,倡导“脱亚人欧”论。为了赶超先进文明,甚至可以不计手段,诉诸战争。其思想对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等起到了提供某种理论依据和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可以说牧口和梅棹都是对福泽在日本社会形成的文明观和军国主义思想的反思和反动。�

福泽所处的是日本面临深刻危机的特殊历史时代,思想渊源来自于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深刻反思,对岛国的危机意识,及对西方文明崇拜,是对日本文明缺乏自信的表现。但由于明治维新成功,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大为增强。其社会思潮逐步转向日本文明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作为思想、文化之载体的知识阶层,尤其是作为他们思想成果集大成者的所谓“文明论”,就是这种思潮的反映,牧口和梅棹就是这种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们对西洋文明和日本文明以及二者关系的认识,与福泽的观点,可以说大相径庭。�

牧口的文明观简而言之是“岛国文明后发论”。他反对战争,反对军国主义,主张通过人道主义的竞争来完成世界文明的进化,由于坚持其理想而被捕入狱,73岁死于狱中。根据他的生态文明观,以人类和地理环境交往的视点来审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深信不通过战争,建立起人道主义竞争的世界,日本依托其固有的岛国生态环境优势,同样可以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在日本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牧口的思想不可能成为主流,但他看到了日本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可能性,梅棹“生态的文明史观”就是他这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梅棹“生态的文明史观”另一原因是其在南亚等国的考察,直接原因是由于汤因比访日,汤因比的历史观认为“文明是对挑战的应战”。作为回应梅棹发表了其独创的世界史观。梅棹的历史观实质是自牧口以来,日本社会认为其强盛是因为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这种非主流思想,随着日本的崛起,变成主流思想的过程,是对日本现代化的原因作出日本式的解读,同时也是审视世界文明进化新的历史视角。�

两者的区别是:牧口仅有朴素的思想,而梅棹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把世界划分为二个区域,和牧口一样从生态学意义上考察了日本与西欧――主要是和英国有相似条件。他认为“在这个地球上的日本文明,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西方文明之外的具有独特性质的文明”, 提出了最终所谓“平行进化的过程”的观点,显然比牧口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二)牧口和梅棹都认为要立足本国生态和文化走具有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牧口和梅棹的生态文明思想,从宏观上勾勒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构建了现代化发展的世界模式,阐释了日本文明在世界中的地位。可以说,它是日本文化论,同时也是世界文明论。�

牧口认为人的性情和地方的风俗都受环境的影响,气候与地理位置和文明程度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15]牧口写作《人生地理学》一书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社会模式正席卷全球,这种模式是“自然是待开发的对象”。而牧口所预想的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是基于人与地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他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掠夺,主张通过人道主义的竞争,他羡慕和提倡西方工业文明的某些方面,但也劝告不要对西方的模式全盘吸收,并为他的国人提供了一幅独特的日本工业化的远景图,即依托日本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优势来发展本国的工业,以传统文化为纽带,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使日本进入工业社会。但20世纪初期的几十年里,日本拒绝了牧口的远景图和大部分忠告,追随美国的产业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对自然不加限制的开发以及由工业发展不加限制的人口增长的基础上,我们现在不得不去正视许多由这两个工业大国及西欧在发展阶段所作的选择而导致的负面后果。[16]�

梅棹认为:“所谓历史,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就是人与土地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即主体环境系统的自我运动的结果。决定这种运动的形式的各种主要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的因素”。[17]既而把世界分成两个区域来论证并强调日本文明与欧洲文明“平行”发展的概念,西方文明也并非一种普世文明,而只不过是一个独特的文明,世界文明是多元的。亚洲和非洲的学者大多是在内心深处仍相信欧洲文明优越的神话,认为欧洲为顶点的人类文明是一条直线发展的过程,把世界各国放在这条直线上进行对比。梅棹文明的平行进化论的观点,也就打破了欧洲文明是最高文明,文明是直线发展的神话,并且他反复告诫各国的发展不能模仿日本,因为各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并不相同,要走适合本国特点的文明发展道路。“日本即使不能作为榜样,亚洲各国必然实现现代的趋势也是不可改变的。”[18]�

自生态史观提出后至今,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学者更加关注自然地理环境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作用。澳大利亚的琼斯和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都指出,西欧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利于其现代化率先起步。[19]�

(三)牧口更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梅棹更关注生态与文明的关系�

20世纪刚开始,牧口就敏锐地注意到日本跟随西方的工业化模式会出现的环境问题,人格不健全、道德下降、精神荒芜等问题,主张通过人类与自然建立良好的关系来解决工业化带给人类的困境。牧口认为:人类有两个主要的途径与自然发生相互作用:一个是肉体上的,另一个是精神上的。人类与自然最初的、直接的关系是肉体上的关系。然而,人是通过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相互影响,才开始并塑造人的特性。他列举了八项作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觉的关系,功利的关系,科学的关系,审美的关系,道德的关系;同情的关系,公众的关系,宗教的关系。[20]�

牧口认为:前五种是人与自然“经验” 的关系,后三种是人与自然“交往”的关系。经验主要是指智力上的相互作用,而交往则含有情感上的相互作用。经验让我们积累知识,而交往使我们培养情感。�

当人处在美丽的大自然界之中,人的心灵和灵魂一定会徜徉在这份美丽、清新的自然奇观之中,这就是牧口所说的人与自然知觉的关系。他认为这种知觉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是人与自然开展更多精神和智力活动的基础。通过人类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对自然产生好奇心,又是激发人类探索和考察产生这种相互关系的原因和结果,这种关系是一切科学产生的前提。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不只限于功利的关系和科学的关系,自然界中纷纭复杂的各种现象,融洽、平衡、保持一致地存在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会激发我们的情绪与情感,我们精神会得到净化,善良的美德也会油然而生,这就是审美的关系和道德的关系。�

当我们以一种很深的情感对待自然之时,并且能把自然当作身体的一部分而替自然设身处地地着想时,人会把自然看作同伴或朋友,同情的关系就产生了。人是社会性动物,没有一个人能离开社会和自然完全独立生存,这就形成了一种公共的关系。当我们认识到在大自然中,我们人类只是宇宙中众多事物中的一员,我们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能力有限,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这就是我们如何与无穷的宇宙发生交流,会崇拜神、佛陀或精神本质的原因,这就是牧口所说的人与自然宗教的关系。[21]�

梅棹1957年的东南亚之行,对其原来的生态与世界文明的关系又进行了补充,把东南亚和东欧的文明演变放入他的生态学历史视野下的几何构图之中。如图示:椭圆正中的阴影部分是包括沙漠和草原的干旱地带,对于历史的发展,这一干旱地带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干旱地带是暴力和破坏之源,自古以来由游牧民族等残虐的暴力运动,破坏了周围的文明世界,第二区域屡次受到难以挽回的打击。其外侧,是热带干草原一类的准干旱地带,再向外,则是森林覆盖的湿润地带。……东南亚森林覆盖面积大,以致不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文明。在古代,是与日本相同的未开化的野蛮地区,后来由于相邻地区较高水平文明的输入,建立了根据其仿造的帝国。这一点也与日本相同,此后则不同了,受到其他文明的侵入或者连锁反应的影响,破坏与兴亡反覆不息。从比较文明的角度看,东南亚和东欧有许多相似的特点:首先,两个地区都是由许多小国集合而成,并且过去都是被三个世界所包围而形成的中间地带。其次,语言、民族和信仰多样。再次,东欧的历史也与东南亚非常相似,这一地区多次遭到来自俄罗斯、伊斯兰、西欧的入侵,就如东南亚也常常受到中华帝国、印度、日本的入侵一样。这种生态环境,是东南亚与东欧文明形成的主要原因。[22]�

(四)牧口更关注教育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梅棹更关注国家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作为教育家的牧口,强调学习者应该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直接学习,而不是简接学习。因为他认为,道德品质的发展、感激的态度、支撑人生命对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好奇心,以及对这些系统的责任感,对于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健康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些品质不可能通过其它途径来培养。他断言,间接式的“二手”学习系统,在日本已发展到愚蠢的地步。将学习者局限于教室内,强迫学生死记忆硬背,从记忆到忘记周而复始,这种教育限制了学习者与其生活社会的自然系统的联系,将会导致学生的不愉快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笃行教育必须和学生所处特定的社会、地理环境相联系,课程、教材由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制度组成,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家长、教师以及社团中其它人员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都能获得幸福的人生。[23]�

毫无疑问,社会的发展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但梅棹认为自然地理环境是决定国家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首要因素。如前所述,梅棹根据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西欧的相似性,从而得出日本与西欧平行进化的观点,后来又对其文明的生态史观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东南亚与东欧的地理环境相似,因而两者有着共同的文明发展程度,影响两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显然,梅棹的观点是一种环境决定论,以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来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研究该民族的习俗及其价值观,进而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拥有的发展机遇,从而决定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历史已经证明: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的欧美发展模式,不能作为后发国家效仿的对象。美国三亿人口,自然资源消耗超过世界总消耗量的1/4,1/4的温室气体是美国排放的,但美国目前50%的人不愿改变生活方式节约能源。[24]如果全人类都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只能导致全人类的灾难。构建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

因此,再次探讨牧口和梅棹的生态文明思想,对现实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牧口独具慧眼提出通过人与自然的平等交往,来提升人格,强调教育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主张人类走人道主义竞争的文明发展道路。梅棹郑重告诫,日本不是榜样,文明是多元的,各国应根据本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走一条适合于本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2][3][5][6][7][8][9][10][15][20][21][23][日]牧口常三郎著,马凌峰、陈莉译人生地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8,17-19,3-8,1,10-19,17,34-36,41,265, 262,13,12-20,31-33�

[4][日]牧口常三郎著,马凌峰、陈莉译人生地理学(中文版前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

[11][12][17][18][22][日]梅棹忠夫著,王子今译文明的生态史观――梅棹忠夫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76-77,89-94,166,54,143-169�

[13][14][日]梅棹忠夫著,杨芳玲译:何谓日本[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40,23�

[16] 牧口常三郎著,马凌峰、陈莉译人生地理学(英文版编者导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33-34�

[19] 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7�

[24] 尤未迟,孙庆伟美国式浪费触目惊心[N]环球时报2007-10-29(7)�

《〔日本〕西胁顺三郎·雨》经典诗文赏析

南风送来了温柔的女神

湿润了青铜 湿润了喷泉

湿润了燕子的翅膀和黄金的毛发

湿润了潮水 湿润了砂砾 湿润了鱼群

静静地湿润了寺院、澡堂和剧场

这静静的温柔的女神的行列

已湿润了我的舌尖

(杨伟 译)

这首诗收于诗人的《希腊式的抒情诗》中。本诗以南欧的自然和历史风物为背景,把降落于作者心象中的雨加以情感化、形象化。当然,背景也是作者心象的产物。

南风送来了温柔的雨(春雨)。这雨湿润了青铜像,湿润了喷泉,湿润了燕子的翅膀和黄金的毛发,并延展到海滨湿润了潮水、砂砾和鱼群,还悄悄地湿润了寺院、澡堂和剧场,给诗人的身心带来了温柔的潮润。

一开始的“南风”在日语中和“软风”的发音相同,产生柔软的感觉和联想。而“温柔的女神”这一表现以娇媚的奇妙情绪带来一种轻微的爱欲色彩。这也许是把五月地中海地区温柔的雨和五月、谷物祭祀女神刻瑞斯(希腊神话中的得墨忒耳)的形象融为了一体。第一行描写了雨到达时的情形,以下则描绘了雨渐渐湿润了周围景物的经过。

“湿润了燕子的翅膀和黄金的毛发”,有学者认为诗人从女神刻瑞斯的头发联想到了成熟的麦浪。但诗人自己说道:是谁的不清楚,但“总而言之是头发。 一定是女人的头发。”如果接受诗人的说明,则这一行是描写了从前行的“青铜” “喷泉”移向街头的“燕子”和金发女人的情景。但金发女人的登场似乎略嫌唐突。

“湿润了喷泉” “湿润了潮水,湿润了砂砾,湿润了鱼群”,这些表现从道理而言似显滑稽,因为喷泉、潮水和鱼群及海滨的砂砾本身就是湿润的。但这湿润物更加湿润,正反映了作者追求的“表现的趣味”,而且漂漾着与“温柔的女神”相通的情绪。 “湿润了寺院、澡堂和剧场”,使人联想起作为古罗马人生活象征的卡拉卡斯大浴场和圆形剧场, 唤起一种闲雅的历史感觉。最后“这静静的温柔的女神的行列/已湿润了我的舌尖”, “女神的行列”就是雨的行列。诗人自己曾解释道:“雨的线是一滴一滴的水粒。把一滴滴水粒比喻成一个个女神,则一条线就成了女神的行列。”湿润我舌尖的就是一条雨线吧。这一句是用舌头接受雨滴的情景,从接纳雨滴后的舌尖向作者的全身心漫延着春天娇媚的潮润,而且还使人联想到接吻的情景,实在是巧妙至极。

这首诗抒情的特点在于它是唯理主义的。同时又被赋予了功能的抒情风格。同属抒情诗,但本诗与咏叹、感伤、呐喊的诗迥然相异,亦非心绪的直接倾露。虽然富于唯理主义的洗练,但却洋溢着人的温情。在此,抒情风格起到了智性的作用。

诗人后来对这首诗做了修改,如下:

雨的风中走来了女神

湿润了青铜 湿润了喷泉

湿润了燕子的肚腹和黄金的毛发

搂抱着潮水 舔拭着砂砾 啜饮了鱼群

悄悄地湿润了寺院、澡堂和剧场

这白金的弦琴迷乱的

女神的舌尖悄悄地

湿润了我的舌尖

(杨伟)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改编自1925年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故事原型是教授收养的一只名叫“八公”的小秋田犬。

八公陪着帕克全家一起成长,从小狗渐渐变成庞然大物。

每天,八公早上将教授送到车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然而在八公学会捡球的那一天,帕克开心且骄傲,但也是最后一次两人的珍贵回忆。

就在那天,教授心肌梗塞突发而死亡,再也没有回到车站,然而八公在之后的9年时间里依然每天按时在车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

为了一份爱等十年,对于狗来说已近一生。谁能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只交一个朋友,只吃一种食物,只做一件事情。没有,人生的复杂,让我们根本不会为了一件事情倾注所有。

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一、川端康成

1、人物介绍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 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继泰戈尔和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

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

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

2、作品介绍

①《雪国》

《雪国》(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唯美主义代表之作,从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别以《暮景的镜》、《白昼的镜》等题名,断断续续地发表在《文艺春秋》、《改造》等杂志上。

相互之间并没有紧密相连的情节,直至全部完成并经认真修改后,才冠以《雪国》于1948年汇集出版单行本。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

《雪国》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国》被海外翻译最多,先后被译介到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出版了不同的译本。

②《古都》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

《古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运用清淡、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以及人世的寂寥之感。

作者把自己的关注、同情与哀叹,都给予她们,写了她们的辛酸身世和纯洁爱情,还写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故事在寂静中开始,在寂静中结束,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浓重的凄凉的意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虚无、厌世的思想。 

作品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悬殊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情冷暖、世俗偏见等社会现状,也表现了日本人民的纯朴和善良的情感。

二、大江健三郎

1、人物介绍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5年出生在日本南部四国岛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1941年进入当时的国民学校,

1945年,大江健三郎10岁时,日本投降,美军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新宪法的实施及民主思想教育,对他日后反对侵略战争、关注社会问题及人类命运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50年3月,大江健三郎15岁时自大濑中学毕业,4月升入爱媛县立内子高等学校,翌年4月转入夏目漱石曾经执教的名校爱媛县立松山东高等学校。在整个中学时代,创作的诗歌、评论、随笔和短篇小说等文学习作近40首(篇)。

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二类,1956年4月,转入文学部法国文学专业,师从日本著名的法国文学研究者渡边一夫教授。

1957年5月,短篇小说《奇妙的工作》获《东京大学新闻刊》“五月祭奖”。1958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短篇小说《饲育》发表于《文学界》,获得第39届芥川文学奖,以职业作家的身份正式登上日本文坛。

1965年《个人的体验》获第11次“新潮文学奖” 。1967年发表《万延元年的足球》,获第3次“谷崎润一郎奖” 。1989年,荣获欧洲共同体设立的“犹罗帕利文学奖”。

1992年,又获得意大利的“蒙特罗文学奖” 。1973年,长篇小说《洪水荡及我的灵魂》,获第26次“野间文学奖” 。199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作品介绍

①《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将历史传说和当下现实,以空间并置和双线叙述的方式,把现在和过去、历史和现实、城市和乡村交织在起,描绘出人性和历史、现实政治的纠葛。

其中,畸形儿的诞生、暴动的发起和失败、通奸和**造成的阴影,共同成为这部带有神话原型色彩的小说的核心,主人公故乡的大森林,由此也成为了象征性的存在,象征历史的迷局、现实的困惑,象征着人性的复杂丛林。该小说还探讨了日本和美国的关系,以及对核武器时代的反思。

大江健三郎积极寻找自己的出生地——四国岛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的那些小村落中散落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并且将出生地的文化与生活元素和当时日本社会现实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它“集知识、热情、野心、态度于一炉,深刻地发掘了乱世之中人与人的关系。”

②《空翻》

《空翻》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空翻》是大江健三郎历时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99年出版,是他对日本的灵魂和精神状态的反思。

直接促使该部小说的诞生的原因,是东京地铁中发生的沙林毒气事件和日本奥姆真理教的产生,大江健三郎作为一个对日本负有责任的作家,立即用文学的手段,进行了自己的反应,探索了产生奥姆真理教这个怪胎的日本社会的现实状态。

作者运用极为丰富的想像力,以虚构和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对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活动以及对日本人的灵魂和日本人的精神危机等问题进行思索。

——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

——川端康成

1、川端康城的作品较为细腻,有日本传统文学的风采,意象也大多不外乎樱花、和服、清酒、艺妓等等,像他的《伊豆的舞女》便是如此。《古都》、《千纸鹤》等背景也都较为传统,不像村上的世界几乎都是现代化的,毕竟作家生存的年代不同。文风较为平缓,喜欢通过景物的细腻描写来表达人物内心,多于无言。

川端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古都、千纸鹤

2、大江健三郎因为有着特殊生活经历,他儿子是个残疾人,所以他对非正常人类有着深入了解,对原子弹事件也持嘲讽批判态度。所以在他的文风里,透着一股乖戾与不屈,通过这些世间较为畸形与怪诞的意象描写,表达出他内心希望人性美好的情愫,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射和批判性。

大江代表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广岛日记。

3、村上春树早期作品较为细腻和潇洒,妙到毫巅的比喻信手拈来。他对文字环境的铺垫描写独具匠心,尤其是描绘那种孤独的情感。他较高明的地方是能把孤独作为享受和把玩的对象来处理,显出非同常人的高明之处。后期作品过于天马行空,有点不接地气,没有实质,或是对于实质有着思想和批判,但是力道总是欠缺一些。我比较喜欢他《舞舞舞》与《世界镜头与冷酷仙境》之前的作品,后期作品最喜欢《国境以南,太阳以西》,短篇当中《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电视人》、《去中国的小船》、《再袭面包店》和《羊男的圣诞节》算是精品。作品质量整体很高,不怎么令读者失望。

村上代表作品: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挪威的森林,舞舞舞,世界镜头与冷酷仙境,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去中国的小船,再袭面包店,1Q84。

纯手打,望采纳,谢谢。

  分集剧情

  第1集 云芳

  一九四八年,台湾音乐家三郎为了逃避与童养媳春子的婚事,以及实践音乐理想,自日本来到上海,展开一段追寻梦想与情爱的历程。而风姿绰约的舞国名花-云芳,再 次赢得舞国皇后的荣耀。返家途中,云芳遇到被三爷手下追打的孤女五宝,挺身相救,在照顾五宝的过程中,触动云芳心中一股微妙的悸动。 在目睹五宝凄惨家境后,只好把五宝留在身边。云芳对五宝的爱怜,像暗夜中的芽,慢慢滋长。 第2集 三郎前往音乐学院探望好友秦家保,秦家保要三郎提醒表哥留意局势变化。 云芳悉心打扮、指导五宝表演身段,并引荐五宝入舞厅歌唱,五宝首唱即获满堂喝彩,亦在三郎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云芳五宝宵夜遇歌女红红与男人争吵,云芳告诫五宝莫对男人动心。 表嫂向三郎抱怨丈夫的冷落,表示没有爱的女人就像没浇水的花一样会枯萎。 第3集 三郎经过舞厅,听闻五宝练唱歌声,自告奋勇替代未出席的钢琴手与五宝练唱,两人默契十足、含情脉脉,云芳不悦下达逐客令。 三郎返家,发现姑姑诊所遭查封,姑姑感叹世局变化。 云芳、五宝为舞厅姊妹淘庆生,众女人微醺中互抒情伤。云芳向五宝诉衷情。 云芳带五宝看楼,表示想和五宝有共同的家。 五宝瞒着云芳,前往电台参加歌唱比赛。三郎因为电台徇私舞弊私舞弊内定人选,和评审起争执。电车上,五宝巧遇三郎,向三郎探听比赛结果。 第4集 三郎向五宝解释因评审不公,未获录取,五宝得知结果,心伤离去。 王老板赠云芳钻戒,表示求婚,云芳推辞。云芳至三爷家欲为五宝还债,三爷表示握有五宝卖身契,云芳颓然离去。 云芳五宝城隍庙上香,祈菩萨保佑两人不分离。 三郎偕秦家保至舞厅访五宝,云芳误会五宝对三郎动情,二人争吵,五宝愤而离家。五宝茫然不知何处去,只好找三郎,请三郎帮她介绍工作,三郎鼓励五宝到唱片公司试试。云芳担忧五宝,见五宝返家,云芳不语……。 第5集 王老板要云芳跟他,云芳笑知心人未必是男人。 五宝得知薪水被三爷扣住,顿失希望,欲跳楼轻生,被云芳救下。 三郎心情苦闷,找秦家保闲聊,家保点出三郎是恋爱了,但觉两人不适合,劝他放弃。 牌局上表嫂结识小宋,小宋送表嫂返家,表哥见状劝表嫂小心交游…。 三爷到舞厅看五宝演出,云芳要求三爷还五宝自由,三爷开出天价,云芳无奈。 三郎思念五宝,见云芳外出,大胆进入云芳家见五宝。五宝正为三爷之事烦心,三郎安慰五宝,陪五宝散心。 第6集 云芳标会为五宝筹赎金,并向王老板开口求助。小宋向表嫂打探家中状况,并向表嫂示爱。 三郎带五宝到唱片公司试唱,唱片公司经理赏识五宝歌声。三郎向五宝表达爱意。 情报人员闯入工厂及姑姑家带走表哥及三郎,姑姑拿出房地契,散尽家财终于救出二人。表哥怒打表嫂,表嫂始知小宋为情报人员身分。 五宝心系三郎情况,要云芳先去上班,云芳形单影只离去,回首望去,伊人芳心何处?云芳默然……。 第7集 五宝探视三郎,两人激动相拥。 唱片公司表示因局势变化,将暂停培植新人计划,五宝三郎悻然离开。云芳质问五宝去处,五宝隐瞒与三郎见面之事。 姑姑准备搬家,要三郎尽快回台湾避难,表嫂表示要离婚。 云芳随五宝外出,发现五宝与三郎私会,云芳心碎。 三爷手下向云芳要人,云芳胆识过人慑服三爷,应允让五宝赎身。五宝感激云芳,云芳要求五宝不可再见三郎。 姑姑要三郎放弃带五宝回台湾的想法,三郎表示没有五宝他不会离开。 第8集 为筹五宝赎金,云芳不惜以自己身体为交换取得王老板协助。五宝表示想决定自己命运,云芳不语取出五宝卖身契,五宝百感交集放声大哭。三郎赴云芳家要五宝跟他回台湾,五宝表示已答应云芳留下来。 三郎坚持没有五宝不愿离开,姑姑无奈,表哥求助五宝。五宝前往会三郎,云芳绝望心碎,五宝要云芳相信她一定会回来。 五宝陪三郎登船,虽有踟蹰与不舍,仍决心离开。大雨落下,一夜未眠的云芳痴等五宝,遍寻不着伊人的三郎呐喊五宝,五宝一人走在磅礴大雨中……。 第9集 经过战乱流离,云芳来到台北,东云阁成了落脚生存的归宿;娟娟,一个偶然闯进的生命,再次激起了云芳心海的涟漪……。 三郎凭借音乐才华在电台谋得一职,热衷台湾歌谣推广的他,却为此屡遭长官告诫。偶然间,云芳听到三郎主持的节目,写信欲与三郎联系。 娟娟遭酒客灌酒喝醉,云芳不忍,将娟娟带回照顾。 音乐同好于酒家聚会,三郎畅谈音乐理想,恍然间似乎听到云芳的声音,回忆翻飞涌上,「望你早归」歌声中,满溢宿命无缘的悲泣,众人默然……。 第10集 云芳带娟娟回家,遭房东误会,暗示云芳搬家。云芳照顾娟娟,劝她不要浪掷青春。三郎播禁歌引起台长不满,三郎愤而离职。三郎回到老家,阿公埋怨三郎为了追求个人理想使林家完全失去希望。三郎向春子表达愧疚,并告知将举办作品发表会。 云芳得知三郎将举办创作发表会,带着五宝的骨灰前往参加。三郎致词,述说创作原由以及对五宝的思念,云芳感伤落泪。发表会后,云芳告知三郎五宝死讯,将骨灰坛交给郎,三郎无法接受五宝已逝的事实。 第11集 柯老雄看上娟娟,带娟娟出场,胡阿花告诉云芳柯老雄曾姘死一个酒女,云芳担心娟娟安危。 娟娟狼狈来到云芳家外,一夜折腾,引起邻人抱怨,要云芳搬家。娟娟梦见母亲,告诉云芳母亲被关在猪圈的过往。云芳怜惜,细心照料娟娟,邀娟娟同住。 三郎面容枯槁到酒家找云芳,怨叹云芳的拆分、哀伤五宝的早逝,云芳告知逃难的经过,二人唏嘘。 第12集 云芳与娟娟搬入新家,云芳彷佛见到五宝身影。云芳向娟娟提及五宝,娟娟无法理解两人感情。柯老雄强行带走娟娟,云芳请柯老雄对娟娟温柔以待。 三郎陷入失去五宝的悲伤,云芳黄仔前往探望,发现三郎昏倒在地。云芳激励三郎要为五宝好好活下去,介绍三郎到酒家工作,担任那卡西乐师。 三郎表现受肯定,云芳请三郎教娟娟唱歌,三郎开心应允。 第13集 三郎教唱严格,娟娟不耐烦,云芳安抚两人。云芳请算命师为娟娟批命,算命师表示娟娟将遇劫数,云芳忧心。 柯老雄硬闯包厢欲带娟娟走,云芳阻止,反被削一顿。娟娟开始沉沦堕落,以毒品麻木自己。云芳发现娟娟手上针孔,获悉娟娟染毒瘾。 三郎至医院治疗眼疾,巧遇多年不见的表嫂,表嫂邀三郎家中便饭,三郎与小宋重又见面,小宋感叹怀才不遇。 第14集 娟娟又梦见妈妈,云芳建议娟娟回老家走一趟。在已荒芜的猪圈前,娟娟谈起父亲的暴行与不堪过往。娟娟毒瘾发作,云芳将娟娟关在房间,强迫戒毒。 柯老雄到酒家闹场,要求娟娟回来上班。 三郎音乐创作获出版机会,三郎向唱片公司推荐娟娟当歌手。柯老雄仇家到酒家寻仇,柯老雄携娟娟逃出,展开亡命之旅。 第15集 仇家围堵柯老雄,柯老雄开枪杀人,云芳得知消息担心娟娟安危。 娟娟毒瘾发作,柯老雄帮娟娟注射毒品时遇警察临检,娟娟遭逮捕。三郎陪云芳向小宋求助,救回娟娟。三郎表示终于了解云芳对五宝的情感。娟娟毒瘾发作,云芳不忍见娟娟痛苦,只得求助柯老雄。 三郎和唱片公司签约,提议到云芳家庆祝,云芳婉拒,隐瞒娟娟状况。 云芳返家,撞见娟娟与柯老雄亲热,无奈回避,却又无处可去。 第16集(大结局) 黄仔送来表哥来信,三郎携往表嫂家,但见表嫂小宋夫妻感情和睦,决定不打扰两人生活。 三郎知视力将丧失,回到老家见阿公与大哥最后一面,并要春子别再为林家蹉跎青春。 三郎发现云芳为柯老雄买毒,怪云芳不该引狼入室。柯老雄凌虐娟娟,娟娟发狂拿熨斗敲向柯老雄…… 云芳与三郎至疗养院探视娟娟,娟娟已不认得两人,脸上笑容回复到小女孩的纯真… 三郎轻哼「孤恋花」,与云芳两人相依缓步往前走去……

老版的电视剧《水浒传》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巨作,故事里面的宋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期的宋江确实更水泊梁山上的众多弟兄感情不错,也做过许多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故事到了后期的时候,他主张被朝廷招安的举动引起了山上众多弟兄们的不满,也让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没少骂他。水泊梁山上的好汉们在故事的结尾大部分都死的很惨,只有极少数的人隐遁于世远离朝堂。宋江虽然评定方腊有功,但是还是没有逃脱被赐毒酒身亡的命运,在水浒传中,除了江湖义气之外,还有很多美艳的娇娘也非常的吸引观众们的眼球,其中宋江的小妾阎婆惜就是其中一个,这部电视剧中扮演阎婆惜的演员是慕青,她在得不到宋江真感情的时候出轨小厮,阎婆惜慕青床上戏是哪一集,三郎这个是最大度的被绿者。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中央电视台在90年代的时候推出了建国后的第一部完整的水浒故事演义,这部电视剧播出了以后,民众们茶余饭后几乎都在讨论故事里面的英雄人物,其中大家对宋江的评判好像更多的是愤慨,觉得如果不是他执意要被朝廷招安,梁山上的好汉们也不至于最后死的那么的惨,宋江这个人的身上有很多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心理暗示,水泊梁山上的好汉们在故事的结尾大部分都死的很惨,只有极少数的人隐遁于世远离朝堂。宋江虽然评定方腊有功,但是还是没有逃脱被赐毒酒身亡的命运,在水浒传中,除了江湖义气之外,还有很多美艳的娇娘也非常的吸引观众们的眼球,其中宋江的小妾阎婆惜就是其中一个。

阎婆惜慕青本来是一个孤苦无疑的女子,因为可怜她,宋江收了她做了小妾,但是却没有感带回家让自己的正室知道,对阎婆惜也是不冷不热的,这个时候宋江身边的一个小厮垂涎阎婆惜的美貌就有意挑逗她和宋江的不和,时间久了以后,这名小厮终究是得了手,阎婆惜和这小厮在床上戏那集,让平日里被她唤做三郎的宋江实实在在的戴了一顶绿帽子。宋江和梁山好汉的书信不慎遗留在阎婆惜的床榻上,阎婆惜以此为要挟让宋江把她接到府上做正房太太,宋江明知她和小厮有奸情如何能够答应,一怒之下就杀了阎婆惜,事情败露这才远走他乡上了梁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26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